花钱买维生素,不如多吃果蔬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6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小药片真是生活必需品吗
  马拉松、咖啡机、看樱花等,据说正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标配。而这个群体的另一标配是:每天早上吃过早餐后,再来两片复合维生素。
  如果把时间往前推10年,维生素在生活中却没有太多的出场机会。
  这些小药片真是生活必需品吗?是不是生产厂商的一个成功营销案例?
  大科学家的示范效应
  在补充维生素的名义下,家电生产商试图推动以喝橙汁替代直接啃橙子,将其描绘成提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当然他们不会告诉你,清理榨汁机是多麻烦的一件事。后来,维生素片剂生产商又说,直接喝果蔬汁也是落后的补充维生素的方式,而要再加一片维生素泡腾片,这样的果蔬汁才更有营养。
  逐渐地,吃维生素的人被塑造成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形象。
  美国人李努斯·鲍林就符合这种形象。他从1964年也就是65岁的时候开始,每天早上在橙汁中添加一片维生素C。他全心全意地相信,这是一件有益的事。每天吃完加料的早饭后,他前往加州理工学院,开始一天的工作。
  如果鲍林只是一名普通的美国老人,那么他对维生素的热衷并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可他有着显赫的身份:著名科学家。作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鲍林,有足够的资格谈论科学生活,他信奉的生活方式也因此会被模仿。
  早在1931年,鲍林就在《美国化学协会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化学键特性》的文章,首次将量子物理和化学联系起来。他具有革命性的观点使得收到手稿的杂志编辑都找不到合适的人审阅。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被问到自己对鲍林研究的看法时,他耸了耸肩说:“这对我来说太复杂了。”
  1951年鲍林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蛋白质结构》。他提出蛋白质有二级结构,这种结构由它们自身如何折疊决定。他将一种结构称为阿尔法螺旋,也就是之后沃森和克里克解释DNA结构时采用的结构。
  这些研究成果在学界为鲍林树立了泰山北斗的地位,也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的荣誉。1961年他登上《时代》杂志年度人物的封面时,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鲍林后来的人生轨迹被维生素改变。他65岁时收到了伊尔文·斯通博士的一封信。鲍林回忆道:“他在信中说,如果我遵循他的建议吃3000毫克维生素C的话,我就不仅仅是能多活25年,还可能活得更长。”
  鲍林采纳了斯通博士的建议,从那时起每天开始服用维生素。他说:“我开始感到更有活力,更健康。尤其是我一生中每年都要患上几次的重伤风不再出现了。几年之后,我把维生素C的摄入量增加到十倍,然后二十倍,然后增加到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三百倍,我每天吃1.8万毫克。”
  1970年,鲍林发表文章《维生素C与感冒》,极力劝大众每天吃3000毫克维生素C。鲍林认为感冒会很快消失,成为历史脚注。他写道:“彻底消灭感冒要经过几十年才行,但是我相信在一些年内,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感冒可以得到完全控制。我期盼着见证这迈向美好世界的一步。”
  人们相信大科学家,随之对维生素C的摄入量两倍、三倍,甚至四倍地增加。药店的货供不应求。统计显示,截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有5000万美国人听从了鲍林的建议,服用维生素C。
  这一影响持续至今,现在约有70%的美国人服用维生素营养品,其中40%的人经常服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广泛存在于食物中的维生素已经在巧妙的包装下成为万应灵药,甚至有研究认为它能抗雾霾。
  近期公布的一个小规模的人体试验显示,B族维生素有可能在空气污染时对人体起到一些保护性作用。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B补充剂,可以“完全抵消”微粒污染引起的伤害。
  研究人员发现,连服4周维生素B补充剂可以将PM2.5的损害减少28%~76%。
  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说这一效果是真实的,但强调他们的工作也是有局限的。科学家说,需要作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在中度污染的城市。
  不过类似研究有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意思。因为同样有研究拿出数据来说话:别说抗雾霾了,维生素对于健康来说都没啥用处。
  有科学家说,花大把的钱买维生素吃大可不必。有些老年人因为从食物中吸收维生素B12的能力减弱,可能会缺乏维生素B12,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还有一些很少进行户外活动的人,由于长期阳光照射不足,也可能要补充一点维生素D。一般健康人完全不需要服用多种维生素制剂。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服用多种维生素可以弥补饮食中的营养不足。科学家奉劝,千万不要用维生素来取代正常饮食,特别是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只要坚持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患病的风险就会减小。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最近作过一项研究,认为维生素不能预防心血管等疾病。他们挑选了年龄在40至80岁的2万多名志愿者参加这项实验。这些人属于易患冠心病的高风险人群,他们被随机分成两个组,一组人每天服用一种能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另一组作为对照,只服用多种维生素。两种药在外形、颜色和重量上完全一样。
  研究人员在英国的69家医院对这些人进行治疗,并进行了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在服用降低胆固醇药物的志愿者中,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降低了17%,发生心绞痛的风险降低了27%。此外,这些人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也大幅度降低。但服用维生素的对照组则没有这么幸运。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认为,维生素不仅对心血管疾病没有预防作用,而且对骨质疏松症和白内障也没有预防作用。
  有利还是有弊
  对于早上来片维生素的好处,目前发表的研究充满了矛盾。一般人大多是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来吃,认为即使无效,维生素吃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坏处。
  然而,即便是这种观点也遭到了挑战。美国科学院食品和营养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服用维生素并不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过高的话,反而会增加疾病的风险。
  目前医生们关心的不是维生素缺乏,而是维生素过量,也包括微量元素过量和摄入热量过多。背景是有人敦促医生给他们开大剂量的维生素C。费城儿童医院儿童癌症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肿瘤学专家约翰·玛丽斯说:“在大约七八年时间里,我们不断收到家庭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的请求。我们抵制这种行为,但是他们会说:‘医生,你得过诺贝尔奖吗?’”
  过去有人认为,服用维生素C和E可以预防癌症、心脏病和心绞痛,但大量科学实验证明没有这种效果。对于一般人来说完全不需要补充这两种维生素。
  有实验认为维生素A有潜在风险。按医生推荐的剂量服用似乎问题不大,但是这种剂量与能够导致不良后果的剂量之间相差很小,稍不留意超过剂量就会导致不良后果。如果一个人每天正常进食,同时又服用维生素A,这时人体内维生素A的含量就会超过身体的需要,多余的维生素A就可能危害健康。市面上出售的多种维生素制剂,其中有些成分已达到危险剂量。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十年前研究了1.1万名使用和不使用维生素的男性。研究发现,吃维生素的男性死于晚期前列腺癌的几率是另一组的两倍。
  2011年10月10日,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对3.9万名年长妇女进行了评估,发现补充复合维生素、镁、锌、铜、铁的人死亡率高于不补充的人。
  在维生素的作用出现截然不同的争论时,其实最合适的做法是:与其花钱买维生素,不如买水果和蔬菜吃。
其他文献
“以卖房的方式提高企业净利润,通过卖房美化公司业绩、‘保壳’的投机现象肯定存在”。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公告拟出售房产引发市场关注。同比看,今年拟出售房产的上市公司家数同比增加较多。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3月份,非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中,涉及房地产出售的总金额已超过2亿元。  并不完全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  近日,三泰控股、深圳惠程、青海华鼎等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拟出售或转让部
检出含有二噁英并不意味着产品一定会对人体带来危害  前不久,全球最大日用品生产商之一美国宝洁公司被外媒曝光旗下法国帮宝适“BabyDry”系列纸尿裤产品被发现含二噁英。  消息一出,许多中国家长都慌了神:宝宝还能再穿纸尿裤吗?  完全没有二噁英不现实  据韩国媒体报道,因被曝光宝洁公司生产的法国帮宝适“BabyDry”款婴儿纸尿裤含有两种可能致癌的灭虫剂残留以及剧毒物质二噁英,韩国部分超市已经将“
笔者多次问韩国同行:“假消息漫天飞,你们不加甄别就可以发布吗?”有人无奈地耸耸肩,“都是垃圾,都不能信。”  距离“倒朴”派“大本营”首尔光化门广场一公里之外的德寿宫前,挥舞着太极旗的“挺朴”者们打出了“韩国舆论是杀人机器”的标语。  2月1日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突然宣布自己将不参加下届韩国总统竞选,原因之一即与舆论有关——他说:人格谋杀般的诋毁诬陷和虚假新闻,令自己、家人及其供职十年的联合国名誉
癌症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死亡原因,每死亡4个人中,就有1个死于癌症  与30年前相比,癌症已越来越频繁地成为大家谈论的话题。有一句话叫“谈癌色变”,就是形容大家恐惧癌症的样子。看到别人得了癌症,人们不禁会想:“我会不会得癌?我离癌症究竟有多远?”  要回答这个问题,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已经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儿了。  三个影响最大的因素  大量研究通过收集各个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的癌症数据,发现了三个
近期比特币行情大涨,主因有三:2016年7月将迎来4年一度的产量减半,带来供应减少的预期,打破之前的供需平衡,这种利好会被市场提前消化。  其二,最近一年数字货币及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各国也纷纷针对比特币进行立法监管,客观上向更大众群体普及了比特币,为其发展带来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其三,近期主流投资市场疲软,比特币被很多投资者当作一种和黄金类似的全球通用、新型避险资产
长租公寓遇到的种种障碍,根源还在于“身份”认定不明确  2017年7月4日,上海市国土局官网发布的一则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引起了行业热议。  按照公告中的规划指标要求,两宗分别位于嘉定区和浦东新区的出让地块土地用途均为租赁住房,所建物业严格按照“只租不售”模式管理,仅用于出租,不得出售,土地受让人应在出让年限内整体持有租赁住房物业并持续出租运营。  实际上,北京、杭州、南京、广州、佛山等
在不干预大熊猫正常生活的基础上,  呈现出最真实、最原始的大熊猫生活状况    直播时代,和所有绞尽脑汁、希望在直播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直播“网红”相比,以大熊猫的吃喝拉撒为直播主题的熊猫频道ipanda可谓直播界的一股清流。  2017年年初,ipanda发布的“‘奇一’粘人破天际,不爱竹子爱大腿”的微博红遍全网。微博视频中,熊猫“奇一”即使三番五次被饲养员拎到台子上,依旧不屈不挠地爬回饲养员脚边
最先对此次麦当劳中国业务出售行为提出质疑的,是美国一个名为“服务雇员组织联盟”的劳工组织。该组织称,这笔交易可能导致麦当劳在中国的12万名员工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变差。  2月中旬,香港职工联盟会提出警告,麦当劳高达21亿美元的中国、香港业务出售可能会给香港工人的薪资带来严重影響,这一潜在交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目前麦当劳香港地区员工的薪资水平也只略略高于香港最低水平的32.5港币时薪,而在其他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举办12年来,关注中国城市发展质量的人们,每年都会以这样的方式,在“幸福”的名义下相聚。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天,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上,置身于自秦汉至今从未中断对外贸易的千年商都——广州,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炫目成果,展望中国新型城镇化“下半場”的美好愿景,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12年来,正是城市的管理者和市
2017年1月,麦当劳表示已同意将其中国内地和香港业务的主体以21亿美元(20年期)出售给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私募企业凯雷集团。  2月16日,總部位于北京的和君创业咨询有限公司向中国监管部门提出申诉,认为麦当劳出售中国业务之举可能会伤害员工和消费者。该公司的名字也曾出现于中国企业起诉苹果和可口可乐公司的案例中。  麦当劳出售中国业务,牵一发而动全身,此举究竟动了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