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阳性患者合并皮肤奴卡菌病一例

来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66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鼻尖部出现浸润性斑块、结节、厚重的黄痂,皮损逐渐增多。HIV抗体(+),皮损表面脓性分泌物培养提示奴卡菌。进一步培养菌株提取基因组DNA,经扩增测序后,提示该奴卡菌分型为巴西奴卡菌。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多发性基底细胞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影像特征,探讨RCM在多发性基底细胞癌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在我科就诊的6例疑似多发性基底细胞癌患者64处皮损行RCM检查,62处皮损诊断为基底细胞癌,其中39处行手术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检查,23处皮损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治疗后RCM随访。对基底细胞癌的RCM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手术切除行组织病理检查的39处皮损均符合基底细胞癌,与RCM符合率100%,手术切除后3个月、6个月RCM随访,均未发现基底细胞癌RCM特征。外用5%咪喹莫特
回顾性分析85例经病理确诊的幼年黄色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85例患者中男54例,女31例,中位发病年龄为395天。60例患者(71%)为单发皮损,25例(29%)为多发皮损。皮损主要颜色为黄色(44例,52%)和红色(29例,34%)。85例患者共有108处皮损,其中位于头面部的皮损占31.5%(34/108)、躯干占34.2%(37/108)和四肢占28.7%(31/108)。黄色和红色皮损中更容易见到Touton巨细胞、以泡沫细胞为主的浸润和嗜酸粒细胞。85例患者均未发现系统受累。
目的:了解贵阳市2005-2020年麻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整理贵阳市2005-2020年新、复发麻风患者的详细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对麻风病例的一般情况和就诊次数、麻风反应、残疾情况、传染源、发现方式和型别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贵阳市2005-2020年共发现新、复发麻风169例,年均发现率0.260/105,总体呈下降趋势,复发病例7例,其中3例是联合化疗后
患者,女,24岁。面、躯干、双上肢红斑、鳞屑伴痒3个月。皮肤科查体:面部、躯干、双上肢散在分布绿豆至黄豆大红斑,上有少许白色鳞屑,部分皮损中心破损结痂。皮肤镜检查提示可能存在真菌感染,建议行真菌检查。真菌涂片镜检:菌丝阳性;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诊断为体癣。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随访无复发。
目的:明确三七总皂苷(PNS)对雄激素性脱发(AGA)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三七总皂苷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皮下注射丙酸睾酮溶液建立雄激素性脱发模型后,每组给予相应试剂或蒸馏水处理。对每组脱发区的毛囊数目、终毛毛囊、毳毛毛囊进行计数并计算终毛/毳毛的比值。测定小鼠血清睾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以及小鼠皮肤组织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背部毛发明显稀疏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75例儿童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儿发病年龄0~17岁,其中婴儿期13例(17.33%),1~3岁11例(14.67%),3~6岁13例(17.33%),6~12岁33例(44.00%),12~18岁5例(6.67%);SJS 44例(58.60%),DHS 20例(26.60%),TEN 11例(14.60%)。常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33例,44.00%),解热镇痛类(14例,18.67%),抗癫痫类(13例,17.33%)。
目的:探讨芪榆油纱布外敷对糖尿病足患者肉芽生长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8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4例.对照组给予混合液纱布外敷治疗,观察组给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内脏脂肪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纯性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干预和饮食干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靳三针疗法,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0d,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脂肪率、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含量指数及体质量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体脂肪率、内脏脂肪含量指数及体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男,77岁。全身散发皮肤肿块1个月。组织病理示:表皮变薄,真皮全层大量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部分区域具有亲表皮性,部分细胞胞体大,可见核分裂像。诊断:结外皮肤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确诊后转至肿瘤科,给予P-Gemox方案化疗。
患儿,男,5个月。右侧下肢伸侧反复浸润性红斑、水疱5个月。皮肤科查体:右下肢伸侧红褐色斑块,表面呈橘皮状,皮损右侧可见水疱形成,Darier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轻度增厚,真皮浅中层可见大量肥大细胞浸润。结合病史、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以肥大细胞瘤为表现的婴儿皮肤型肥大细胞增多症一例,未予特殊处理,目前随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