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摸索探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44567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对生物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生物科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要相应做出改变。如今,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塑造科研与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经过实践,探索出一条较为科学的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对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创造良好学术氛围。
  【关键词】生物科学;人才培养;摸索探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科研能力培养创新品质的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依赖于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开发能力。如何培养大批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如何培养大批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本科生应“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可见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质,使之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是实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外高校的科研训练开始较早,国内高校近年来也陆续开设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但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科研领域等多方面问题,在培养大学生科研素质的过程中,应从多种途径入手,通过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等循序渐进,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对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高校本科教育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是以课程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培养大学生科研素质不应完全以第二课堂形式的来完成,事实证明,课外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存在盲目、短期、不系统的弊端。应真正将科研引入课堂,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应该提前,贯穿到大学教学的整个环节中,这自然涉及课程教学中渗透科研素质培养问题。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课堂上多教师教授理论,并在讲述知识中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问题,剩余的少数时间给学生来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科研水平,在授课过程中找到课程与科研之间的关联性,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同时抓住与课程学习有关的科研基础环节强化训练,突出和强化对科研基本功、学术规范的传授和培养。
  二、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是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统中重要传统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将实验课与理论教学逐步分离,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其次,逐步实现统一的实验课程体系,如生物工程大实验等,使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逐步脱离并形成独立的课程内容。再次,建立开放实验室,明确开放实验室的内容及工作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科学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实行全程导师制,各种形式的实习实践教学,形成“集中、分散结合,就业、深造并重”的专业教学实习格局,主要有野外实习和专业实习。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应用性人才必不可少的场所,建立一批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可以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条件,极大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学生挑战性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都做出总结,不论成功或失败,都要找出原因,让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建议,或许不一定合理,但可以激发学生挑战书本、体现自我的潜力。
  三、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创造良好学术氛围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议,教师和学校教研组可自己组织一些交流活动,也可以聘请国内相关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此方法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加深对专业的认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术意识和科研兴趣,以活跃思想,提高能力。
  科研素质包括与科研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并体现为结合在大学生身上的研究方法、研究习惯、研究态度,以及研究意识、心理素质等。使其个性品质得到锻炼,科研态度、工作作风、敬业精神、责任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慧,俞安平,恢光平等.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8.
  [2]王庆华,李顺兴.师范院校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方法探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2,(2):137-140.
  [3]占梅英.高校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途径探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11):10-13.
其他文献
【摘 要】因材施教是教育大家孔子时期就有了的思想,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并发展技能,智力和创造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传统教学中作业“一刀切”的模式,导致两级分化严重,令学生望“业”兴畏。而分层作业则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处
期刊
【摘 要】失败作为成功之母,要正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失败情况并加以修正。同样,对于小学数学而言,不要怕学生犯错误,学生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也暴露自己教学问题。因此,假如将这些资源合理利用,一定能够使得学生听课质量稳步提升。本文将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将“错误”变废为宝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合理利用  教学是一个学生自我认识和发展的阶段,也是现在学生逐渐的自我完善的一个重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怎样教,是不是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有没有管用的教学的良策和方法。本文就中学数学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和谐;激发兴趣  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的都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智力品质的发展。它作为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也逐渐走入了课堂教学中,并扮演着不寻常的角色。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有80%以上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只是以学习目标的形式存在,使其失去了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强大功能,甚至于走入了合作学习的误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误区及思考  一、合作
期刊
【摘 要】个性化教育是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或特点,是以个性充分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尊重学生是个性化教育的前提, 发展与展现学生的潜能是个性化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本文中笔者从为什么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两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实施;有效性  个性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北师大博士章凯说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技术作为一项现代科技,具有图文并茂、音形像综合、演示直观、操作简单的特点,是目前无可比拟的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它的横空出世和普遍推用,强化了现代教育的科技化面貌。多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将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变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而多媒体恰当地使用和选择又避免了多媒体应用的误区。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课堂;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取得最大的收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教师一直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问题。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思维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把
期刊
【摘 要】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电路基础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然而,处于物理学习的初级阶段,初中学生往往无法短时间内理解电路学的各部分内容。目前教育界以及一线教师对初中物理学科电学部分的教学研究已经初有成绩,对于如何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在总结了许多一线教师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得到一些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电路;电路分析;初中电路  一、定义法  定义法也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一直在思考这样的的问题,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意义又是什么?回答也许不一,但是“迎考”儿子绝对不再少数。笔者认为不仅仅是为了“迎考”,还有更丰富的内容,为此,不得不对现行初中生物学科加以认识,对现行教学现状加以思考,以提高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思考  一、正确认识初中生物学科  认识“生物”学科,不仅仅为
期刊
【摘 要】豫西、豫北、豫南的山地丘陵地区是历史上河南森林所主要分布的地方。本文对豫西、豫北、豫南植被概况和丘陵区农业垦殖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长期奉行重本抑末的经济方针,以扩大耕地面积为手段进行土地资源开发,特别是清代河南人口持续较快的增长,在平原、盆地可耕地早已得到开发利用的情况下,人们持续向山区推进,毁林造田,虽然取得了一时效果,但由此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质量退化、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