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效果评价是开展海岸带保护修复的重要课题.通过建立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山东省2009年至2018年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山东省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综合效益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至2018年,政策干预的效果凸显,取得了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系统推进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显著成效.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发现,经济社会效益较生态环境效益提升趋势更为明显.同时,本研究发现在扩展生态修复资金的来源渠道、修复效果考核评估方面的政策
【机 构】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山东青岛266100;国家海洋局北海信息中心,山东青岛26606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青岛266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效果评价是开展海岸带保护修复的重要课题.通过建立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山东省2009年至2018年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山东省海岸带生态修复政策综合效益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至2018年,政策干预的效果凸显,取得了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系统推进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显著成效.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发现,经济社会效益较生态环境效益提升趋势更为明显.同时,本研究发现在扩展生态修复资金的来源渠道、修复效果考核评估方面的政策存在缺陷,提出了促进海岸带生态修复的政策建议,包括坚持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和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
其他文献
建立了检测阿莫西林钠原料药中二乙胺、三乙胺的离子色谱法.色谱柱为Dionex CS17 (250×4mm),流动相为6mmol·L-1甲磺酸,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25μL,柱温为35℃,检测方式为抑制电导检测.结果表明:二乙胺和三乙胺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15 ~ 19.85μg·mL-1(r=0.9998)和0.051~20.49μg·mL-1(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20%和100.93%,RSD分别为0.41%和1.05%.本实验为阿莫西林钠
学校组织体检.rn我害怕极了,恨不得钻进一个谁都发现不了的地缝.临窗的景色和教室好像都掉进了一个大旋涡里.日光穿透树叶之间小小的缝隙,我想到了那细长的针管.一只小鸟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我仿佛听见那细细的针尖对着我狂笑.曾逸轩拉着我,不停地找话题,问东问西,想把我从恐惧中救出来.谁都能看出来,他的脸上也写满了紧张.
大家都做过哪些科学实验?rn用显微镜观察细胞!rn移动的小船! 点亮小灯泡!rn有!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我失败了3次!rn失败3次以上的,有吗?rn第1次“观察头发”,看不清,失败!rn第2次“观察香蕉皮”,还是看不清,失败!rn第3次“观察菌粉”,又是看不清,失败!
吡啶并嘧啶类衍生物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4-氯-2-甲基吡啶并[2,3-d]嘧啶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已报道的合成方法成本较高且操作繁琐,不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以2-氯-3-硝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取代、还原、环合等5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产物结构经1 H NMR,13C NMR和MS确证,总收率为33%.该路线具有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副产物少、收率较高等优点,是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合成路线.
为摸清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岸带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状况,发掘我国海岸带蓝碳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力,分析了我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及保护恢复情况,阐述了海岸带蓝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响应机制,论述了我国海岸带蓝碳发展面临的形势及管理需求.最后,提出了我国海岸带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建议,即推进海岸带蓝碳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实现我国海岸带蓝碳的系统性监测,积极开展受损蓝碳生态系统修复案例的研究,加强海岸带蓝碳保护与修复的公众参与度,增强国际合作.
由于纳米流体的界面效应、小尺度特征,在提高采收率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但其驱油机理尚待进一步明确.为了进一步研究纳米流体的驱油机理和驱油效率,采用硅基纳米球与表面活性剂耦合的方式研发高活性纳米流体,借助静态宏-介-微观实验和岩心物理模拟,阐明高活性纳米流体形成乳状液的流度控制和介观驱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高活性纳米流体可降低普通稠油界面张力至10-2 mN·m-1数量级,在油藏含水率饱和度30 ~ 80%条件,高活性纳米流体干预的油水乳化液粘度是原油粘度的1.28 ~4.32倍,表现良好原位流度控制性能;
依据2014年5月、11月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两个航次的综合环境调查,对颗粒态有机碳(POC)和溶解态有机碳(DOC)在长江口水域的迁移分布及相互转化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长江口DOC和POC浓度整体都遵循南部高、北部低,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规律.春季DOC贡献率为18.44%~71.50%,均值为(46.78±13.87)%;秋季为25.46%~84.97%,均值为(63.35±14.63)%.在近岸水域尤其是最大浑浊带(TMZ)附近以POC为主;近海区则以DOC为主,且表层DOC贡献高于底层.长江口水
南海北部拥有陆架-陆坡体系中最不稳定的峡谷群沉积环境,不仅是海洋有机碳沉积区域,更是陆架和深海之间物质传输的通道.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采集一统峡谷和东沙群岛海域陆坡的上层沉积物样品(0~30cm),研究其有机碳含量和红外光谱吸收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陆坡环境有机碳的迁移和沉积规律.结果 表明,一统峡谷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由坡上、坡中至坡下逐渐降低,依次为1.14%~2.02%、1.01%~ 1.46%和0.60%~2.15%;东沙群岛海域陆坡上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为0.52%~1.35%;4个
珊瑚礁沙洲是珊瑚岛形成的前一地貌类型,大多无植被生长,易受气候条件和水文动力条件的影响,位置不稳定,形态多变.本研究利用2005-2020年多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析了西沙群岛珊瑚礁沙洲的大小、形状变化以及平面位置移动过程,评估了珊瑚礁沙洲稳定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探.结果 表明:(1)北沙洲、中沙洲、盘石屿和筐仔北岛相对稳定,而西新沙洲、三峙仔、全富岛和银屿仔尚不稳定;(2)珊瑚礁沙洲稳定性是沙洲沉积物供应、海洋动力环境条件和珊瑚礁地形地貌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相同的季风浪和台风浪作用下,各个沙洲由于在
2019年3月和7月分别采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和底层的海水样品,测定了其中溶解有机碳(DOC)浓度和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吸收光谱.本文根据DOC浓度和CDOM吸收系数a254、比紫外吸光度SUVA254光谱斜率S275-295等参数对该区域溶解有机物(DOM)的分布情况和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DOC浓度和a254指征的CDOM丰度总体表现出近岸高、外海低的特点;指征CDOM芳香性的SUVA254和指征CDOM平均分子量的S275-295分别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和升高,表明C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