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谐教育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作为目标,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研究和谐教育正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所谓“和谐”,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在教学中,诸如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
那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笔者以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沟通——激起师生的情感共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不再盲目地崇拜教师,对教师的一言一行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对教师的要求接受程度也不同。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
关爱——架起和谐关系的桥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教师应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使他们全面发展。
尊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学生觉得老师爱他,重视他,才敢接近老师,才乐意接近老师,才能真正地爱老师,师生之间的互爱才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使学生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的心声,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学生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要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作为教师,有必要消除一切偏爱的因素,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给不同学生以表现机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笔者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师生之间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小学)
那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笔者以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沟通——激起师生的情感共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不再盲目地崇拜教师,对教师的一言一行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对教师的要求接受程度也不同。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
关爱——架起和谐关系的桥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教师应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使他们全面发展。
尊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学生觉得老师爱他,重视他,才敢接近老师,才乐意接近老师,才能真正地爱老师,师生之间的互爱才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使学生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的心声,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学生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要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作为教师,有必要消除一切偏爱的因素,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给不同学生以表现机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笔者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师生之间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