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施工管理;探讨
1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使用的管道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使用的管道,按照材质不同可以分为铸铁管、砼管(包括钢筋砼管)、钢管、塑料管等。
1.1铸铁管
包括球墨铸铁管、普通铸铁管两类。铸铁管道与碳钢管道的成本相当,钢管铸铁管不耐腐蚀而且重量大,一般用于热力以及压力给水管道。
1.2塑料管
包括玻璃钢夹砂管(FRP)、硬质聚氯乙烯管(PVC-U)、聚乙烯管(PE)三类。
塑料管材与传统管材相比,重量轻、耐腐蚀、安装简便迅速。所以越来越受到管道工程界的青睐。塑料管道的内壁光滑,水力摩阻系数小,水头损失小,通流能力始终能够维持较高水平。塑料管道的长度根据施工的要求来定制,没有施工损耗。硬聚氯乙烯是一种高熔点阻燃材料,其管体硬、密度大、耐酸碱、造价低、使用寿命长、施工简单、并且自身防鼠,柔性好能够做到管土共用,是市政排水排污中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材料。
玻璃钢夹砂管(FPR)是采用短玻璃纤维离心或者长玻璃纤维缠绕,中间用夹砂工艺制作,管壁略厚,环向刚度较大,可用作承受内、外压的埋地管道,其强度高、重量轻,无柔性不能够做到管土共用,需做砂垫层基础,所以用在市政排水上造价略高。
1.3钢管
包括灰口焊接钢管、铸铁管。钢管最致命的缺陷就是腐蚀性强,寿命短;密封性差,容易泄露;相比较而言价格也较高;而且很难适应地表的不均匀沉降。
1.4砼管
包括“预应力钢筒砼管(PC-PC)”,“预应力钢筋砼管(PCP)”,“砼管(GP)”,“钢筋砼管(RCP)”,“自应力钢筋砼管(SPCP)”。
市政的给水排水工程中使用的管道品种多样,不再像传统的给水排水管道施工中那样,只采用砼管、钢筋砼管、钢管、灰口铸铁管等几种为数不多的管道。伴随管道生产制造技术和施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塑料管材管道慢慢的代替了其他类管道。
2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三个阶段
市政的给水排水工程在每一座城市的基础建设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把市政给水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做好对城市各项建设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加强市政给水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可以保证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并为居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保证。市政给水排水工程的施工一般分为三个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循环水系统。供水系统主要有高压消防给水管、泡沫消防管以及生产生活给水管;排水系统主要有生产生活污水排水管、雨水以及清净下水排水管;循环水系统主要包括指循环冷却水给水、回水管。本文主要对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三个阶段--准备、施工、试验与验收过程进行阐述。
2.1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准备阶段
2.1.1编制施工计划
根据给水排水工程的“先地下、后地上”基本施工原则,第一步首先要安排工程开工,完成“三通一平”中的水通和场地平整,及早的实现排水系统排水--防洪、排涝。在编制详细的工程施工计划时,不能忽视以下几点:(1)优先安排排水系统,其施工顺序为:排水泵房--排水主管线--排水支管线;(2)要在试车之前完成每条工程水管线服务的工号或者装配;(3)必须等到砼水池试水沉降符合标准之后,再互相密封衔接所有和砼水池相衔接的管道。
2.1.2规划施工任务
依据施工任务“接口明确”、“区域自治”的原则。可以招投标的形式确定各区域的施工单位,将各施工区的界线明确划清。招投标书中要明确的规定各区域内地下、地上工程需由相同的施工单位施工,以方便地下地上工程的相互衔接。
2.1.3多方会审施工图纸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总承包单位以及建设单位在施工之前要共同审慎施工图纸,不能忽视以下几点:(1)防止因为地下管线较多或管线之间间距不足而发生相撞;(2)确保排水管线有充足的坡度;(3)各专业图纸之间的互相连接之处,要保持一致,并且逐个检查各种参数。
2.1.4编制质量计划
依据国家与本行业的有关规范和设计文件,结合本行业成功经验以及失败教训,总承包单位的质管部门编制出缜密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计划。在计划中详细的确定施工期间各项目的质量检验程序、方式方法、等级标准,规定了报告的填写、传递与存档的方式方法、检验记录和事故处理的相关制度。
2.2市政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施工阶段
2.2.1工程材料检验
首先,依据相关的规范和文件,对所用材料的给水排水强度、密封性能和几何尺寸进行试验,从源头上杜绝劣质材料。其次,按照设计要求,认真的检查核对各类施工材料的型号、外观、材质、规格。
2.2.2施工现场管理
对于相邻施工区域临界处的同类管线会见事宜,由总承包单位组织各施工单位统一协调,要具体落实施工的日期、质检、人员、地点等等。总承包单位对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统一协调指导,各个施工单位要在同一时期内,在各自承担的施工区域内完成施工任务。
2.2.3施工安全管理
在工程施工期間,总承包单位应该经常到各施工单位现场指导检查,以杜绝违规违章作业。若施工单位开挖管沟时需要断路,则应提前上报。总承包单位则综合各施工道路的布局,在同一条道路、同一时间内统一安排,让几个有需要的施工单位同时施工,限期完工并且恢复道路通畅。
2.2.4 施工质量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总承包单位应该会同各施工单位的质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按编制的质量计划来严格管理施工质量。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行“停、检、检”的制度。当施工每到一个质量控制点后则暂停施工,根据相关规范和文件及施工管理的计划和任务,直到所有的环节都检验合格后再重新施工。
2.3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试验与验收阶段
到工程施工的后期时,总承包单位应该邀请建设单位的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到工程的收尾工作中来。
2.3.1 各个管道之间相互衔结的焊口、管段和管网衔结的焊口无法完成严密性、强度试验的时候,需进行焊缝无损探伤检验,以保证衔接焊口的质量。
2.3.2 在管线试验时,各个施工单位应该设立专职人员来记录、设置和拆除管线临时盲板。
2.3.3 冲洗供水系统与循环水系统的管网时,应该结合试运转供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的各水泵,同时进行这两项工作。冲洗排水管线的时候,要用镀锌铁皮在注水的排水井壁和井底水流冲击处做好防护。
2.3.4 总承包单位做好工程的中间交接工作。试验阶段一开始,总承包单位要力邀建设单位参与到工程的收尾工作中,相应的了解工程的质量和完工日期,待检验合格后,由总承包单位按照施工的相关规范和文件组织办理中间交接。
2.3.5 在各个施工单位完成设计文件的全部内容时,成功预试,工程质量也要符合要求,技术资料齐全完备,可以开始清理机械,办理全部工程的竣工交接。
3 结束语
伴随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建筑企业进入到了腾飞阶段,市政给水排水工程作为建筑中的重点项目,并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市政的给水排水系统是城市内其他基础工程设施能够正常使用的重要设施之一,确保其施工质量使至关重要的。在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从源头抓起,把好每一道关卡,保证给水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做到在工程完工之后,能确保其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稳定、安全,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起到美化城乡人文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强.论市政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12,(24).
[2] 姚丽梅.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10,(15).
[3] 张小军.HDPE管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07).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施工管理;探讨
1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使用的管道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使用的管道,按照材质不同可以分为铸铁管、砼管(包括钢筋砼管)、钢管、塑料管等。
1.1铸铁管
包括球墨铸铁管、普通铸铁管两类。铸铁管道与碳钢管道的成本相当,钢管铸铁管不耐腐蚀而且重量大,一般用于热力以及压力给水管道。
1.2塑料管
包括玻璃钢夹砂管(FRP)、硬质聚氯乙烯管(PVC-U)、聚乙烯管(PE)三类。
塑料管材与传统管材相比,重量轻、耐腐蚀、安装简便迅速。所以越来越受到管道工程界的青睐。塑料管道的内壁光滑,水力摩阻系数小,水头损失小,通流能力始终能够维持较高水平。塑料管道的长度根据施工的要求来定制,没有施工损耗。硬聚氯乙烯是一种高熔点阻燃材料,其管体硬、密度大、耐酸碱、造价低、使用寿命长、施工简单、并且自身防鼠,柔性好能够做到管土共用,是市政排水排污中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材料。
玻璃钢夹砂管(FPR)是采用短玻璃纤维离心或者长玻璃纤维缠绕,中间用夹砂工艺制作,管壁略厚,环向刚度较大,可用作承受内、外压的埋地管道,其强度高、重量轻,无柔性不能够做到管土共用,需做砂垫层基础,所以用在市政排水上造价略高。
1.3钢管
包括灰口焊接钢管、铸铁管。钢管最致命的缺陷就是腐蚀性强,寿命短;密封性差,容易泄露;相比较而言价格也较高;而且很难适应地表的不均匀沉降。
1.4砼管
包括“预应力钢筒砼管(PC-PC)”,“预应力钢筋砼管(PCP)”,“砼管(GP)”,“钢筋砼管(RCP)”,“自应力钢筋砼管(SPCP)”。
市政的给水排水工程中使用的管道品种多样,不再像传统的给水排水管道施工中那样,只采用砼管、钢筋砼管、钢管、灰口铸铁管等几种为数不多的管道。伴随管道生产制造技术和施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塑料管材管道慢慢的代替了其他类管道。
2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三个阶段
市政的给水排水工程在每一座城市的基础建设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把市政给水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做好对城市各项建设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加强市政给水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可以保证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并为居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保证。市政给水排水工程的施工一般分为三个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循环水系统。供水系统主要有高压消防给水管、泡沫消防管以及生产生活给水管;排水系统主要有生产生活污水排水管、雨水以及清净下水排水管;循环水系统主要包括指循环冷却水给水、回水管。本文主要对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三个阶段--准备、施工、试验与验收过程进行阐述。
2.1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准备阶段
2.1.1编制施工计划
根据给水排水工程的“先地下、后地上”基本施工原则,第一步首先要安排工程开工,完成“三通一平”中的水通和场地平整,及早的实现排水系统排水--防洪、排涝。在编制详细的工程施工计划时,不能忽视以下几点:(1)优先安排排水系统,其施工顺序为:排水泵房--排水主管线--排水支管线;(2)要在试车之前完成每条工程水管线服务的工号或者装配;(3)必须等到砼水池试水沉降符合标准之后,再互相密封衔接所有和砼水池相衔接的管道。
2.1.2规划施工任务
依据施工任务“接口明确”、“区域自治”的原则。可以招投标的形式确定各区域的施工单位,将各施工区的界线明确划清。招投标书中要明确的规定各区域内地下、地上工程需由相同的施工单位施工,以方便地下地上工程的相互衔接。
2.1.3多方会审施工图纸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总承包单位以及建设单位在施工之前要共同审慎施工图纸,不能忽视以下几点:(1)防止因为地下管线较多或管线之间间距不足而发生相撞;(2)确保排水管线有充足的坡度;(3)各专业图纸之间的互相连接之处,要保持一致,并且逐个检查各种参数。
2.1.4编制质量计划
依据国家与本行业的有关规范和设计文件,结合本行业成功经验以及失败教训,总承包单位的质管部门编制出缜密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计划。在计划中详细的确定施工期间各项目的质量检验程序、方式方法、等级标准,规定了报告的填写、传递与存档的方式方法、检验记录和事故处理的相关制度。
2.2市政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施工阶段
2.2.1工程材料检验
首先,依据相关的规范和文件,对所用材料的给水排水强度、密封性能和几何尺寸进行试验,从源头上杜绝劣质材料。其次,按照设计要求,认真的检查核对各类施工材料的型号、外观、材质、规格。
2.2.2施工现场管理
对于相邻施工区域临界处的同类管线会见事宜,由总承包单位组织各施工单位统一协调,要具体落实施工的日期、质检、人员、地点等等。总承包单位对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统一协调指导,各个施工单位要在同一时期内,在各自承担的施工区域内完成施工任务。
2.2.3施工安全管理
在工程施工期間,总承包单位应该经常到各施工单位现场指导检查,以杜绝违规违章作业。若施工单位开挖管沟时需要断路,则应提前上报。总承包单位则综合各施工道路的布局,在同一条道路、同一时间内统一安排,让几个有需要的施工单位同时施工,限期完工并且恢复道路通畅。
2.2.4 施工质量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总承包单位应该会同各施工单位的质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按编制的质量计划来严格管理施工质量。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行“停、检、检”的制度。当施工每到一个质量控制点后则暂停施工,根据相关规范和文件及施工管理的计划和任务,直到所有的环节都检验合格后再重新施工。
2.3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试验与验收阶段
到工程施工的后期时,总承包单位应该邀请建设单位的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到工程的收尾工作中来。
2.3.1 各个管道之间相互衔结的焊口、管段和管网衔结的焊口无法完成严密性、强度试验的时候,需进行焊缝无损探伤检验,以保证衔接焊口的质量。
2.3.2 在管线试验时,各个施工单位应该设立专职人员来记录、设置和拆除管线临时盲板。
2.3.3 冲洗供水系统与循环水系统的管网时,应该结合试运转供水系统、循环水系统的各水泵,同时进行这两项工作。冲洗排水管线的时候,要用镀锌铁皮在注水的排水井壁和井底水流冲击处做好防护。
2.3.4 总承包单位做好工程的中间交接工作。试验阶段一开始,总承包单位要力邀建设单位参与到工程的收尾工作中,相应的了解工程的质量和完工日期,待检验合格后,由总承包单位按照施工的相关规范和文件组织办理中间交接。
2.3.5 在各个施工单位完成设计文件的全部内容时,成功预试,工程质量也要符合要求,技术资料齐全完备,可以开始清理机械,办理全部工程的竣工交接。
3 结束语
伴随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建筑企业进入到了腾飞阶段,市政给水排水工程作为建筑中的重点项目,并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市政的给水排水系统是城市内其他基础工程设施能够正常使用的重要设施之一,确保其施工质量使至关重要的。在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从源头抓起,把好每一道关卡,保证给水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做到在工程完工之后,能确保其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稳定、安全,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起到美化城乡人文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强.论市政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管理[J].山西建筑,2012,(24).
[2] 姚丽梅.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10,(15).
[3] 张小军.HDPE管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