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性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人格力”、“学习力”、“创新力”三大核心素养为重点的,以完成与核心素养相对应的“教育性任务”、“学科性任务”、“创新性任务”为总目标的现代教育。为更好地实现此目标,龙泉教育领导者提出了三性课堂“四学”教学模式。即在学习过程中倡导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首学、互学、群学、共学”四个学习的基本环节。这四个环节互相联系,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學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三性教育、四学、首学、互学、群学、共学
中图分类号:G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2-0035-01
龙泉驿区教育系统提出的“三性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人格力”、“学习力”、“创新力”三大核心素养为重点的,以完成与核心素养相对应的“教育性任务”、“学科性任务”、“创新性任务”为总目标的现代教育。为培养学生三大素养,达成对应的三大任务,龙泉教育领导者在学习学界先进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教育现状,提出了三性课堂“四学”教学模式。即在学习过程中倡导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首学、互学、群学、共学”四个学习的基本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基于龙泉驿区三性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四学”的学习基本环节,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谈谈自己对“四学”的认识和收获。
一、首学—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所谓首学环节,就是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预习与先学的学习环节。在此环节,学生要明确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在三性课堂的结构中,本环节已经是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
既然本环节是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预习与先学的环节,那么学习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经过精心地设计和科学合理地布局,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在此环节需要老师走在学生前面,潜心研究学习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学情,精心设计出贴合教材,彰显学情,灵活不死板的首学学习任务。它可以是新课之前的“课前首学研究”,也可以是课堂中学习某个知识点之前的首学研究。
比如在教学《和氏献璧》这一课前,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其中就有“你知道石头和玉的关系吗?能说说石头或玉的故事吗?”,“你知道本文写了卞和几次献璧,每次献璧结果如何,为什么?”,“你还能说说其他关于玉的故事吗?”第一个任务相当于起一个指引作用,引出要学习的课文。第二项学习任务是针对课文,只有将课文读熟读透,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完成。而且从学生完成的效果可以看出他们在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对症下药。关于第三个任务,属于开放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只要学生去搜集了资料,必然会有收获。相比老师直接分享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
有了这样一个首学环节,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更容易融进所要学内容,提高效率。
二、互学—及时融入学生活动
所谓互学环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测,解决主要问题,大多采用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互相探讨,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充分交换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此环节是落实问题探究和得出个性化结论的重要环节。
在本环节,学生的讨论往往是积极热烈的,而老师呢,也不是无所事事,只有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中,融到学生研究的知识里面,才能够及时的获得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直观资料,比如典型的正确结论,有价值的错误看法……。这些资料将直接关系到教师后续环节的设计,像学生的汇报顺序,学生评价预设等,进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比如在《和氏献璧》一文中,学生对“卞和前两次献璧失败并被砍去双脚,如果你是卞和你还会再献璧吗?”这个问题产生了分歧,明显有不同的声音,一种(多数人)是还会再献璧,因为他想让玉的价值得到肯定;另一种(少数人)是不会再献璧,因为国王都不相信他,还伤害他;也有人(个别人)认为,还会献璧,但是不是献给国王,献给其他赏识这块石头的人;更有人(个别人)认为,为什么要直接献石头呢,它可以自己将石头打磨成玉再献,这样国王就会相信他了。在教学设计时老师只预想到了前两种意见,没有想到学生会有这么多的想法,这令老师欣喜。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分歧,有了这么多不同的意见,教师在顺势引入卞和悲伤哭泣时所说之话的时候学生的感受才更深刻,对卞和那颗赤诚忠贞之心才能体会得更深切。如果老师没有注意到少数人的意见,那么在塑造卞和形象的时候学生的理解和认同肯定会打折扣。
三、群学—适时激发指导
所谓群学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进行汇报,然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点评,补充。
这一环节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大胆向全班交流,希望求得认同性评价或者建设性意见。在此环节,无论是倾听者还是讲述者多会高度集中注意力,以期获得认同感,成就感。这一环节一堂课成败的重要环节,老师如果干涉过多过早会影响学生的发挥,不能听到更多同学的意见;老师若是全由学生说,可能会出现跑题偏题,天马行空的情况,所以此环节老师根据现场采集到的信息,适时引导,补充,纠错纠偏显得格外关键。而且,发言的学生也应注意一些规范用语,比如“我的发言完毕,请同学们补充或改正”,“我同意某某的看法,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不同意某某的看法,我认为……”。这样发言同学的观点会得到及时反馈,利于大家形成认识。
比如《和氏献璧》一课中,有同学说到“卞和怎么活那么久,都经历了三个国王”,马上有其他同学指出那个时候战乱频繁,国王在位时间不长,国王更换频繁。然后有部分他同学附和一些历史上战乱,更换国王的事,一直说。这个就已经偏离课文了,老师需要站出来将讨论引导正确的方向。
四、共学—小结提升,拓展延伸
所谓共学环节,就是师生小结,巩固应用,拓展延伸。老师和学生在首学、互学、群学的基础上梳理学生的认识,结合知识的本质,根据学习过程对知识进行精准小结,达到认识上的提升。
本环节,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学生看着最终的小结有自己之前学习成果的参与,也会感到学习知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能更好的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和氏献璧》的共学环节,学生经过前面的多次交流,能顺其自然的明白卞和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坚定地将壁献给楚国的君王,明白卞和是一个深深热爱着自己祖国的忠贞之士。而在拓展部分,你想对文中人物(卞和、厉王、武王、文王)说什么?学生们结合前面的理解,各抒己见,也是对文中人物形象的一个小结。最后布置学生阅读《拓展阅读》中《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也是对课文的一种延伸。
总之,三性课堂“四学”环节的提出是一种更加注重效率的课堂模式。首学前,老师深入分析文本,了解学情,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互学过程,积极及时融入学生活动,收集代表性案例,并进行适当引导;群学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共学环节,提升高度进行小结,强化学生认识。老师充分发挥自己在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效乐学课堂自然生成。
[关键词]三性教育、四学、首学、互学、群学、共学
中图分类号:G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2-0035-01
龙泉驿区教育系统提出的“三性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人格力”、“学习力”、“创新力”三大核心素养为重点的,以完成与核心素养相对应的“教育性任务”、“学科性任务”、“创新性任务”为总目标的现代教育。为培养学生三大素养,达成对应的三大任务,龙泉教育领导者在学习学界先进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教育现状,提出了三性课堂“四学”教学模式。即在学习过程中倡导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首学、互学、群学、共学”四个学习的基本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基于龙泉驿区三性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四学”的学习基本环节,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谈谈自己对“四学”的认识和收获。
一、首学—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所谓首学环节,就是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预习与先学的学习环节。在此环节,学生要明确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在三性课堂的结构中,本环节已经是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
既然本环节是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进行预习与先学的环节,那么学习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经过精心地设计和科学合理地布局,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在此环节需要老师走在学生前面,潜心研究学习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学情,精心设计出贴合教材,彰显学情,灵活不死板的首学学习任务。它可以是新课之前的“课前首学研究”,也可以是课堂中学习某个知识点之前的首学研究。
比如在教学《和氏献璧》这一课前,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其中就有“你知道石头和玉的关系吗?能说说石头或玉的故事吗?”,“你知道本文写了卞和几次献璧,每次献璧结果如何,为什么?”,“你还能说说其他关于玉的故事吗?”第一个任务相当于起一个指引作用,引出要学习的课文。第二项学习任务是针对课文,只有将课文读熟读透,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完成。而且从学生完成的效果可以看出他们在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对症下药。关于第三个任务,属于开放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只要学生去搜集了资料,必然会有收获。相比老师直接分享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
有了这样一个首学环节,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更容易融进所要学内容,提高效率。
二、互学—及时融入学生活动
所谓互学环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测,解决主要问题,大多采用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互相探讨,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充分交换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此环节是落实问题探究和得出个性化结论的重要环节。
在本环节,学生的讨论往往是积极热烈的,而老师呢,也不是无所事事,只有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中,融到学生研究的知识里面,才能够及时的获得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直观资料,比如典型的正确结论,有价值的错误看法……。这些资料将直接关系到教师后续环节的设计,像学生的汇报顺序,学生评价预设等,进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比如在《和氏献璧》一文中,学生对“卞和前两次献璧失败并被砍去双脚,如果你是卞和你还会再献璧吗?”这个问题产生了分歧,明显有不同的声音,一种(多数人)是还会再献璧,因为他想让玉的价值得到肯定;另一种(少数人)是不会再献璧,因为国王都不相信他,还伤害他;也有人(个别人)认为,还会献璧,但是不是献给国王,献给其他赏识这块石头的人;更有人(个别人)认为,为什么要直接献石头呢,它可以自己将石头打磨成玉再献,这样国王就会相信他了。在教学设计时老师只预想到了前两种意见,没有想到学生会有这么多的想法,这令老师欣喜。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分歧,有了这么多不同的意见,教师在顺势引入卞和悲伤哭泣时所说之话的时候学生的感受才更深刻,对卞和那颗赤诚忠贞之心才能体会得更深切。如果老师没有注意到少数人的意见,那么在塑造卞和形象的时候学生的理解和认同肯定会打折扣。
三、群学—适时激发指导
所谓群学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进行汇报,然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点评,补充。
这一环节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大胆向全班交流,希望求得认同性评价或者建设性意见。在此环节,无论是倾听者还是讲述者多会高度集中注意力,以期获得认同感,成就感。这一环节一堂课成败的重要环节,老师如果干涉过多过早会影响学生的发挥,不能听到更多同学的意见;老师若是全由学生说,可能会出现跑题偏题,天马行空的情况,所以此环节老师根据现场采集到的信息,适时引导,补充,纠错纠偏显得格外关键。而且,发言的学生也应注意一些规范用语,比如“我的发言完毕,请同学们补充或改正”,“我同意某某的看法,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不同意某某的看法,我认为……”。这样发言同学的观点会得到及时反馈,利于大家形成认识。
比如《和氏献璧》一课中,有同学说到“卞和怎么活那么久,都经历了三个国王”,马上有其他同学指出那个时候战乱频繁,国王在位时间不长,国王更换频繁。然后有部分他同学附和一些历史上战乱,更换国王的事,一直说。这个就已经偏离课文了,老师需要站出来将讨论引导正确的方向。
四、共学—小结提升,拓展延伸
所谓共学环节,就是师生小结,巩固应用,拓展延伸。老师和学生在首学、互学、群学的基础上梳理学生的认识,结合知识的本质,根据学习过程对知识进行精准小结,达到认识上的提升。
本环节,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学生看着最终的小结有自己之前学习成果的参与,也会感到学习知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能更好的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和氏献璧》的共学环节,学生经过前面的多次交流,能顺其自然的明白卞和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坚定地将壁献给楚国的君王,明白卞和是一个深深热爱着自己祖国的忠贞之士。而在拓展部分,你想对文中人物(卞和、厉王、武王、文王)说什么?学生们结合前面的理解,各抒己见,也是对文中人物形象的一个小结。最后布置学生阅读《拓展阅读》中《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也是对课文的一种延伸。
总之,三性课堂“四学”环节的提出是一种更加注重效率的课堂模式。首学前,老师深入分析文本,了解学情,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互学过程,积极及时融入学生活动,收集代表性案例,并进行适当引导;群学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共学环节,提升高度进行小结,强化学生认识。老师充分发挥自己在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效乐学课堂自然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