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复述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在小学教学中常常被被作为指定任务,课后习题中都有要复述的练习,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忽略这个环节,学生也对复述课文认识不深刻,以为就是将课文全部背一遍,或者是照着课文念一遍。久而久之,复述课文成了一个虚假的摆设,有其名却无其实,笔者认为,复述课文对口语表达能力有极大的提高,同时也能提升写作能力。教师要重视课文复述这个环节,加强引导,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正确认知,确立课文复述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复述到底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呢?首先它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语文思维训练,另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复述能力,提高记忆力和表达力,点燃学习的信心,发展学生智力。
复述课文的第一要素是进行口头表达,因而教师要加强对口头语言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课文的消化、理解和记忆,是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绝佳途径。虽然一开始很多学生不习惯,觉得有些难度,甚至有些学生表达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用词,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表达的顺序。但这个必经的历程是奠定良好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只有不断地重复练习,才能刺激学生的大脑细胞,使得学生的书面语言逐步与口头语言同步发展,直到能够与书面语言融合在一起,这个时候就实现了书面语言完成了口头表达的转化,使课文的内容内化成为一种语言表达的训练,既能够整理思路,又能够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知。另外,在进行课文复述时,学生要经过听、读、写这几个语文学习的要素,由于受到书面语言的感染,学生不知不觉能够将其运用与口头表达,并从中感悟到书面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复述能够使得语言保持连贯性、正确性和条理性,并获得有序发展。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从观念和意识上树立课文复述的客观理念,要通过课文复述练习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加强课文理解,深入文章中心
要想实现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教师就要从课文理解入手,帮助学生找到合理的方法,针对不同年级的课文进行解读和深入挖掘,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不同阶段的课文复述有不同的要求,不同文体形式的课文也有所侧重。如北师大版课文《唯一的听众》中,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初学小提琴时,由于受到家人的打击而心灰意冷,只好到树林里练琴,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音乐教授的鼓励,最终坚持不懈收获了小小的成功和喜悦。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却有着暖暖的情愫,让人感受到一种爱的温暖。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都只是简单地看到这样一个事件,但未必就能够从中体会到情感元素。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情感这方面的时候,就要抓住一些关键的段落或者是字词。如文中有这样几个地方:老人说:“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针对这些段落,要让学生通读后认真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能够感受到什么?你认为还应该怎么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学生可以不必拘泥于课文。
三、分层指导,积累课文复述经验
当学生能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意涵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文复述训练。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可以从段落入手,展开文本理解并进行复述练习。如北师大版教材入选的课文《永生的眼睛》讲述琳达一家克服内心失去亲人的悲痛,将器官捐献给人类的故事,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动人的大爱。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想要很快复述课文显然有些困难,有基于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段落梳理,将每一个段落的内容都总结出来,然后整体建构起来,这样就有了清晰的脉络,在复述的时候就能够形成有序的条理和逻辑。由此,可以将课文分为琳达捐献器官前后的变化三个部分,这样就有了一个大的框架。学生根据这个框架,将具体的情境、事件填充进去就可以了。
第二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然后再来说。写的目的是训练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得复述能够顺利进行。学生在进行复述的时候,往往会说了前边忘记了后边,因而要从简单地写出故事梗概,大致内容为目的。如北师大课文《永生的眼睛》就可以让学生先写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琳达的父亲捐献了妈妈的角膜,琳达伤心不解;琳达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她遵从父亲的遗愿,捐献了父亲的角膜;最大的不幸再次降临,琳达的女儿温迪不幸丧失,她再次捐献了女儿的角膜。
总之,通过课文复述,学生能够把握整个文章的脉络,训练表达能力,提升语文写作水平。教师要重视并发展学生的课文复述能力。
王芳,教师,现居甘肃张掖。
一、正确认知,确立课文复述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复述到底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呢?首先它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语文思维训练,另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复述能力,提高记忆力和表达力,点燃学习的信心,发展学生智力。
复述课文的第一要素是进行口头表达,因而教师要加强对口头语言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课文的消化、理解和记忆,是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绝佳途径。虽然一开始很多学生不习惯,觉得有些难度,甚至有些学生表达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用词,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表达的顺序。但这个必经的历程是奠定良好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只有不断地重复练习,才能刺激学生的大脑细胞,使得学生的书面语言逐步与口头语言同步发展,直到能够与书面语言融合在一起,这个时候就实现了书面语言完成了口头表达的转化,使课文的内容内化成为一种语言表达的训练,既能够整理思路,又能够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知。另外,在进行课文复述时,学生要经过听、读、写这几个语文学习的要素,由于受到书面语言的感染,学生不知不觉能够将其运用与口头表达,并从中感悟到书面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复述能够使得语言保持连贯性、正确性和条理性,并获得有序发展。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从观念和意识上树立课文复述的客观理念,要通过课文复述练习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加强课文理解,深入文章中心
要想实现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教师就要从课文理解入手,帮助学生找到合理的方法,针对不同年级的课文进行解读和深入挖掘,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不同阶段的课文复述有不同的要求,不同文体形式的课文也有所侧重。如北师大版课文《唯一的听众》中,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初学小提琴时,由于受到家人的打击而心灰意冷,只好到树林里练琴,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音乐教授的鼓励,最终坚持不懈收获了小小的成功和喜悦。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却有着暖暖的情愫,让人感受到一种爱的温暖。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都只是简单地看到这样一个事件,但未必就能够从中体会到情感元素。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情感这方面的时候,就要抓住一些关键的段落或者是字词。如文中有这样几个地方:老人说:“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针对这些段落,要让学生通读后认真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能够感受到什么?你认为还应该怎么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学生可以不必拘泥于课文。
三、分层指导,积累课文复述经验
当学生能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意涵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文复述训练。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可以从段落入手,展开文本理解并进行复述练习。如北师大版教材入选的课文《永生的眼睛》讲述琳达一家克服内心失去亲人的悲痛,将器官捐献给人类的故事,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动人的大爱。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想要很快复述课文显然有些困难,有基于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段落梳理,将每一个段落的内容都总结出来,然后整体建构起来,这样就有了清晰的脉络,在复述的时候就能够形成有序的条理和逻辑。由此,可以将课文分为琳达捐献器官前后的变化三个部分,这样就有了一个大的框架。学生根据这个框架,将具体的情境、事件填充进去就可以了。
第二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然后再来说。写的目的是训练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得复述能够顺利进行。学生在进行复述的时候,往往会说了前边忘记了后边,因而要从简单地写出故事梗概,大致内容为目的。如北师大课文《永生的眼睛》就可以让学生先写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琳达的父亲捐献了妈妈的角膜,琳达伤心不解;琳达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她遵从父亲的遗愿,捐献了父亲的角膜;最大的不幸再次降临,琳达的女儿温迪不幸丧失,她再次捐献了女儿的角膜。
总之,通过课文复述,学生能够把握整个文章的脉络,训练表达能力,提升语文写作水平。教师要重视并发展学生的课文复述能力。
王芳,教师,现居甘肃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