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行为的转变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一切行动仿佛都能与信息、数据联系在一起,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融合早已屡见不鲜,但基于“互联网+”新形态下的教与学的行为则呈现出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趋势,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不断开拓创新的源泉所在。
  【关键词】互联网+ 微课 翻转课堂 教与学行为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85-02
  “互联网+”实际上是知识社会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发展新形态。今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手提电脑等智能化电子产品,电子产品与网络的结合给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也影响着教育教学行为。现以一节市级公开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例,谈谈笔者对“互联网+”新形态下课堂教与学行为的几点看法。
  一、“互联网+”新形态下的课堂新模式
  1.课前——微课视频导学
  在这节课前,教师制作了三个的微课视频:《文艺复兴概况》、《中世纪的基督教》、《宗教改革概况》,这三个微课视频分别从文艺复兴出现的背景及但丁的代表作《神曲》、雕塑作品《拉奥孔》,基督教的神权与世俗王权的关系,宗教改革背景及改革内容等方面多角度,多方位地介绍了中世纪的欧洲。微课制作的方法和表现形式也力求多样化,有生动的视频片段,也有精美的历史图片,还有动听的背景音乐。这三段的微课传到固定的平台上,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然后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检测作业。
  2.课中—— 问题的生成与解决
  (1)评估课前检测。这节公开课的展示部分是从对学生所完成的课前检测作业进行检查评估开始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定,教师利用智慧课堂评估系统,统计出学生学习微课后完成的检测题情况,然后给学生大约十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答错的问题。
  (2)问题的生成。十分钟后,老师再让学生提出经由讨论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迅速将这些问题列在大屏幕上,如果其他组能够回答,则回答后去除已解决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的则留在大屏幕上,这就在现场生成了一些问题。同时,教师就微课视频内容及本节课课本的内容,再给学生时间提出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课前学习后经由小组间讨论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汇总这些问题,呈现在大屏幕上。在这节公开课中,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有八个之多。
  (3)问题的解决。 待问题产生后,教师按照课标的要求整合,并选择了三个与教学重难点相符的问题,从自己准备的教学资源中选取信息进行阐释、解答。当被选择的问题解答完后,教师还有一份检测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并进行评估。
  二、“互联网+”新形态下的教与学
  1.课堂模式的重构
  这样的一节课从形式上打破了传统历史课的结构,不再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了主体的作用:从学生小组内解答问题,到小组间互相解答问题,再到向老师提出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通过检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时间上衡量,学生活动的时间比传统的课堂要多很多。从问题的生成来看,学生从互相解决习题中存在的问题和经由讨论再提出无法解决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应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大胆提问,需要学生有质疑的思维和能力。这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和质量得以体现和保证。
  2.传统课堂的延伸
  (1)教師的顶层设计
  微课的应用是将历史教学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在传统的历史教学的备课中,教师将一节课的内容从历史背景、历史事件以及事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都要认真准备好材料,而且还要合理安排好内容,精确计算各流程所需的时间,以便在四十五分钟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精心准备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就是在课堂的这一刻能学习到,看到。对一些接受能力差,基础差,反映慢的学生,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的魅力无法体现出来。在“互联网+”的新形态下,教师可以对备课内容进行分类,以这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例,教师的三个微课,涵盖了文艺复兴的背景、宗教改革的背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地位。教师备课时,可以从网络上筛选全球最新的历史研究资料、生动的视频、优美的音乐、精美的历史图片,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制作成微课。而且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特点选取更适合学生的材料,选取制作微课的知识点也可以自主选择。这样的备课呈现出教师的个性化设计。
  在课堂中,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教师要能回答出学生在课堂中现场生成的问题,这不仅仅考验教师平时对专业知识的积累程度,还需要在备课中对课文的重难点做更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更多元的材料。这样的备课是针对核心知识,难懂知识做更高层次的设计,通过借助互联网资源,实现课堂教学顶层设计的精细化、个性化、高效化、系统化。
  (2)学生的长效发展
  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行为的完全颠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先在课堂上学习教师传授的内容,然后回家完成教师布置的检测作业。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制作的微课,让学生在家中已经完成将要学习的部分内容。对有些学生来说,如果看一遍不懂,可以在家中反复的看。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教师制作的微课只是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这些学生可以在家中,借助互联网的资源,自主选择,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不管是哪种情况,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是由原来的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大大提升了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提升,再到个人素养的生成的学习效率。
  这种学习行为的转变,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其影响性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学业上,更深刻的影响将是在他们走向社会,从事工作后,潜移默化地形成多维度、自主地思考做事的方式。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小组增加了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些都是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核心能力。而在学生学习阶段,课堂上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交流,讨论,让他们能够发挥每个人的特点专长,团结协作来探究解决问题,从中积累成功体验,分享成功喜悦。
  翻转课堂让学生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让学生关注了身边的人,懂得与身边的人合作分享。这是翻转课堂对传统教育的意义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三、“互联网+”新形态下课堂的思考
  这节课也引起笔者的一些思考: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以及相关的互联网资源,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呢?
  第一,这节课三个微课虽制作精美,但应该在微课中加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微课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使微课发挥出更大的效用。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要始终牢记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不应该只是追求课堂呈现的形式。
  第二,这节课在问题的生成和解决的过程中存在知识的碎片化的问题。课堂教学的目的应是实现思维的教学,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课堂教学就得将核心从知识为主向思维为主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应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清晰的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进而激发学生学生思维,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第三,健全“互联网+”新形态下的课堂评价体系,完善以微课、翻转课堂、基于互联网环境的作业布置、质量检测数据生成的分析评价等模式,实现对教与学行为的有效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韫.大数据改变教育:写在大数据元年来临之际[J].上海教育,2013(1O).
  [2]王新乙.微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J].基础教育课程 2013(Z1).
  [3]教技厅.[2015]2.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EB/OL].2015-2-15.
  [4]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R1].2015-4-12.
  [5]项立刚.“互联网+”是第七次信息革命[N].环球时报,2015-3-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任选课的设置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社会需求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任选课的进行设置与优化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转型发展 数学与应用数学 任选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27-02  一、引言  2014年国务院提出要引导一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都不断作出
期刊
【摘要】传统的大学管理模式下,高校主要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办学,办学的自主权和积极性不够,导致大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被社会诟病。而从宏观层面看当前大学去行政化改革,还存在放权程度不够、高校自治意识不强、社会力量薄弱等问题。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重构基于治理理论的新型政校关系,必须改变原来的领导与服从的政校关系,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互相依托,良性发展的多中心网络型治理关系。  【关键词】大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71-0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不少小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对。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水平的提高。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为此,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成绩, 先要从培养作文
期刊
【摘要】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重要骨干课程。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要求,在课程讲授内容安排、教学方式选择、实践教学比重调整、课外实习和岗位锻炼等课堂教学延伸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大大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为100%,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生物制药工艺学 课程改革 教学方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常州工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为例,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认为是高校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以“互联网+”的理念引领人才培养的工作,以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转为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为主导的需求驱动,培养合格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关键词】本科院校 互联网+ 跨境电商人才 培养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知识点多,课时少,并且难以理解,本文从数据结构的实践性课程现状出发,结合数据结构知识点的脉络分析,提出实践性教学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构建了数据结构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为数据结构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与教学设计提供了参考方向。  【关键词】数据结构 实践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中学教材中描述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先用石刀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对此解释提出质疑,石刀无法大规模砍伐树木,石犁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经过文献探究和实地考察,”刀耕火种”仅仅出现在原始社会早期,是简单的将野生谷物撒在地上,让它生长,到成熟时用手摘取,是农业的原始模式。不是整过原始社会的农业模式。为此,提出历史的解释要以史实为依托,要合情合理。 
期刊
【摘要】本文从增加阅读的记忆和积累、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和思考两个方面,论述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读书笔记 记忆积累 品味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51-02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果、提升阅读品质,并持续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高中语文阅读推广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期刊
【摘要】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障之一,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会有效利用自己周边的课程资源。调查表明:小学生在课程资源利用过程中缺乏指导与教育、课程资源利用意识淡薄、课程资源利用能力弱,小学英语教师缺乏科学的课程资源观、教师在小学生课程资源利用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改变这种现状应加强教师课程资源利用的相关知识培训,充分发挥教师作用,提升小学生课程资源利用的意识,培养小学生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期刊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我校环境类工科专业设置背景以及实践性课程存在的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创新性不强;师资力量不足,实验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以及实践性课程设置不合理是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师资,实验资源以及实践性课程设置合理性四个方面构建环境类工科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环境 工科 实践性课程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