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建筑早已散了架,木雕讲述的那些传奇与故事也已成烟云,但雕花板上的男男女女,依旧日日笙歌,夜夜琴声,风韵万千。
赵雄 雕花板资深收藏家,英达外语学校校长。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为学生们讲授传统雕刻文化。至今已收藏湖湘木雕、徽雕、东阳雕近万件,与人合著《湖湘木雕》《传统木雕》等有关中国传统木雕书籍共二十余部。
深呼吸,一股浓浓的古木之香,夹杂着陈年的气味,扑鼻而来。走进赵雄的“湖湘古代木雕博物馆”,满目古色充盈;那来自古时能工巧匠的雕工技法令人眩目,灵巧的刀功恍如兀自在木板上周旋飘荡,似乎无息地在诉说着那散佚已久的民间习俗他过手的东西,不计其数,只需看一眼,就知道木雕出自哪个县。
怒砸瓷器,迷上木雕艺术
1984年,没有“新东方”,没有“疯狂英语”,赵雄就站在了美国的讲台上,在爱荷华州教当地学生英语写作。工作期间他在美国各地作了八十多场演讲,向美国人讲述现代中国的发展,“我在演讲中国文化时,手边因为没有实物,总感觉言之无物。”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强烈的了解欲望,深深打动了他。正因如此,回国后他就想收藏一些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物品,希望再去美国演讲时能用上。
和很多人一样,赵雄的收藏之路也始于瓷器。“越看越觉得古人的东西有意思。只要看到漂亮的,我就忍不住买回家。”20年前,赵雄并不像现在一样了解收藏行业,对于瓷器更是陌生。“门外汉”的他把二百多件赝品收回家却如获至宝。“那时我初入门,什么也不懂,凭着兴趣爱好购买。无数次,那些卖主拍着胸脯,斩钉截铁给我保证是真货,别提有多真诚了,但眼睛都不眨地卖赝品给我。”知道真相后,赵雄一怒之下,把那些没用的瓷器全砸了,堆满两箩筐后,赵雄心生退意。
以后一两年,赵雄再也没去过古玩市场。一次,一个古玩市场的朋友邀他喝茶。在朋友的店里,赵雄看到了几幅漂亮的木雕,其中一对竖版的鹤尤其引人瞩目。赵雄当时就想买下来。有朋友相劝,“不要买,这个有什么用?一没材质,二来也不是特别古的东西。”
自幼学画的赵雄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么一方小小的木雕里有大千世界。“齐白石最初就是一位雕花匠。雕花是立体的绘画,立体的都做到了精致,画起平面的来就更得心应手了。”赵雄心想,于是他毫不犹豫买下了那对鹤板。
此后赵雄开始在古玩市场寻找木雕。在赵雄的眼里,这些小小板子是兼具历史气息与艺术美感的文物。爷爷辈开始就要存积上好的木头,留着给孙子辈用。一块木板经过画稿、粗雕、细雕、打磨,然后上大漆、朱砂、金粉等多道工序,留下来的是富含典故,体现各地民俗风情的珍贵古物。
火口下抢救珍稀木雕
总面积达900平米的湖湘精品木雕馆里,高低错落地摆放着260件大小、风格各异的木雕作品。“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戏文故事,“鱼跃龙门”“连生贵子”的吉祥语,做媒、赶考的古代生活场景,潇湘八景的山水风光等题材多样、风格迥异的各类木雕让人目不暇接。
说到木雕,赵雄会滔滔不绝地说上老半天。赵雄常常会在一只圆圆的古旧大盆里,用长毛刷细心地刷洗着一块块木雕。盆里的水是浓淡适度的碱水,“用碱,我用了十多年才摸索出的最好办法。”用细毛刷一遍,再用热水浇一遍,然后再刷,如此反复多次。他擦洗的物件多为来历不凡的古代精品木雕。“破四旧”时,为保住这些精美大型木雕,人们用糯米和石灰调成糊糊把整个木雕糊成一块白板,以躲过破坏。
如今,赵雄总会尽全力恢复其本来面目,在清洗时,得分几次细心清洗,洗到细微处,他更是用挖耳勺慢慢去掏尽木雕上的石灰和污垢。这个清洗工作,赵雄哪怕再忙也不愿交给旁人去做,他不愿看到精美的木雕再一次被生猛地破坏。只要听说哪里有一块或数块难得一见的木雕,赵雄便会放下手中的一切,立马日夜兼程赶去,从别人当柴烧的火口下抢下珍稀的木雕。赵雄经常会出现在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区的某个山村。
一次,赵雄从江西归来,在吉安走入了一条废弃的岔道,在山中迷路了。他开着车,在盘旋的山路上忽上忽下,“车灯打出去都照不着路”,前不挨村,后不着店,漫漫长途仿佛无边无际。从黄昏到黑夜,他整整在山中转了四个小时,现在想来仍心有余悸。
一曲曲民俗俚歌生动悦耳
“喜鹊立于梅树枝头,寓意喜上眉梢;蝙蝠叼着一串铜钱,代表福在眼前,呈现的是吉祥喜庆。”赵雄饶有兴致地介绍起他的木雕,“再看这私塾图,学生或坐或卧或伏案,十分逼真,还有这买鱼图,呈现的是民俗生活。”他继续补充,“这‘郭子仪拜寿’‘太极八卦’则是戏文情节和驱鬼避邪的表现。” “湘北民居的房梁上一般镌有‘鱼戏莲叶’,寓意‘连年有余’;而湘南永州等地的房梁刻有猴子大象,寓意盼望子女封侯拜相;湘西木房子居多,梁上一般雕有鱼(龙)尾,希望以祛邪防火。”
在赵雄的收藏里,有近百分之七十的湖湘木雕。他说,湖湘木雕明显带有世俗化特性而少了封建礼教的约束。“一个妇女光着身子躺在一片树叶上,只穿了一个菱形的兜兜,我百思不得其解,琢磨了很久,后来一个名间雕刻艺人告诉我,它叫‘一夜思君’”。此外,“一名年轻男子骑着扫帚在窗下偷看小姐弹琴,扫帚在过去是叫‘条子’,它寓意‘调情’。”赵雄表示,这些都是封建禁忌,却很好地体现了湖湘木雕的特色。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对于湖南不同地区的木雕表现,赵雄了然于胸。湘南的木雕构图立意是贵族的趣味,但做工比较粗糙,处处透着乡间艺人的疏陋和随意,原来是贵族南逃后定居湘南的产物;湘西人口稀少,更多的题材是神话传说,以及经典小说里面的打斗场面,俗称“刀马人”。湘北毗邻洞庭湖,物产丰富,人们生活比较富足,因此湘北木雕表现的人物通常偏胖。出现了招蜂引蝶、一夜思君、书生暗恋、调情等富有生活情趣的木雕。“每一幅木雕都是立体的历史画卷”,在赵雄看来,“木雕艺术承载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文字的更为生动实质的文化。“
湖湘木雕惊呆“老美” 2006年4月和2007年10月,赵雄先后两次前往美国举办了四场关于中国古代木雕艺术的演讲。让他意外的是,他向美国哈丁大学艺术系主任凯勒提供100张中国古典木雕的照片以备选演讲的海报封面时,凯勒一眼就看中了湖南木雕。对方认为湖南木雕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木雕的艺术成就。
在湖湘古建筑里,无论是梁柱、门窗,还是室内家具,很多都装饰着精美的木雕。去年6月,由赵雄创办的湖湘古代木雕博物馆,在湖南长沙的湖湘文化艺术品大市场开门“迎客”。
“湖湘木雕一个明显的特色是官宦文人意识较少,多是反映百姓生活的环境和情趣。”赵雄说,湖湘木雕中有许多乡野气息,其他地区木雕中少见的白菜、萝卜、辣椒等元素,大量出现在湖湘木雕板上。“当你看到它们,会产生一种想与它们交流、对话的冲动,这就是湖湘木雕的魅力所在。”
对赵雄而言,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字画、瓷器自然也反映了历史,但过去老百姓最生动的生活还是蕴藏在木雕里。
藏着的是历史,活着的是文化
木雕古为官宦人家所钟爱,镶嵌于室内床前,能让人于不经意间,在举手投足间,看见规劝,看见祝福,看见平静的永不褪色的喜悦。如今,这些栖息灵魂的木雕已成了赵雄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的木雕经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火、六七十年代破四旧运动和改革开放后农民翻建房屋的破坏,已经所剩不多。赵雄感谢历史给了他这么好的一个机遇,让他收藏到这么多木雕精品。但是他强调,他藏着的只是历史,活下来的却是那些文化。木雕虽为当时的人们所重视,却在轰轰烈烈寻觅物质遗产的当今,被人们遗忘了:既不见地方典籍记载,又不见地方遗产目录收编。赵雄感慨,“木板本身是有生命的,它的质感,它的纹理,以及散发出的香气都是对世人的一种表白,几百年来它以活的姿态生存了下来。”
赵雄对物不势利,有的只是温和的玩瘾。品味不品价,源于他“尽性知参”的性情。“好东西的价格未必高,乍眼一看觉得没什么,但细品它的质地、纹理和艺术感,却越看越有味道。”
“木板本身是有生命的,它的质感,它的纹理,以及散发出的香气都是对世人的一种表白,几百年来它以活的姿态生存了下来。”赵雄表示,木雕里蕴含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寻根溯源最好的依据,他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它们,如果他做不到,子女又没有兴趣,那么他就会把自己的藏品都捐给国家。“国
家总有人懂得保护这个,研究这个。它是属于社会的财富,不是你的,不是他的,更不是我的。不能像传家之宝一样,传给毫无兴趣的后代。”为此,赵雄时常会努力为他的“藏品”寻找好婆家。他把晚清名臣胡林翼的书桌等八件文物捐给了长沙市博物馆,曾借给湘阴左宗棠故居168件明清家具。
或许建筑早已散了架,木雕讲述的那些传奇与故事也已成烟云,但花板上的亭台楼阁,烟雾流云,萧萧落叶,漏雨苍苔照样古韵悠悠。花板上的男男女女,依旧日日笙歌,夜夜琴声,风韵万千。
[对话赵雄]
民间艺术“还给”百姓
记者:创办“湖湘古代木雕博物馆”的初衷是什么?
赵雄:国人提到古代木雕,总认为徽雕第一,因其强大的写实功力和美学构图。而当人们提到湖湘木雕,则感觉比较模糊。原因有两个,一是湖湘木雕就像湖南十里不同音的方言一样,东、南、西、北、中风格各异,差距很大,所以很难让人形成一个统一的印象。二是湖湘木雕遗存少、藏家少、研究少,让人们没有机会认识了解它。我开办这个博物馆,一来是更好地保存藏品,二来也想把民间艺术再“还给”百姓,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欣赏。博物馆总面积达900平方米,分湘南木雕、湘北木雕、湘东木雕、湘西木雕四个展区,免费向公众开放。
记者:你最珍视的作品是什么?
赵雄:一次,一个朋友跟我说,有幅《清明上河图》你肯定感兴趣。我一看“滕王高阁”这四个字,就肯定这不是《清明上河图》 。回来细细一琢磨,发现这是一幅清中期的御窑进京的全景图,我当时激动不已。你看,阁楼上皇帝派往江西督窑的戴顶官员唐英正透过窗户向外察看,江边上两位官员则指挥窑工装船,江中间满载瓷器的船只正准备扬帆北上;木雕左下角为快马信使送来皇帝的圣旨,右下角为一些窑工在挖高岭土以备烧制官窑瓷器。不少人都知道古代的御窑是在景德镇烧制,但这些瓷器是如何装船运往京城的呢?这幅木雕再现了当时瓷器进京的场景。
记者:有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
赵雄:我遗憾的事是有些木雕的原来面貌,我已经没有办法还原。比如这类湘中的木雕,木雕造像的后面往往有个洞—我们叫“开窗”,你看这种祭祀用的雕像都有“开窗”,里面还“埋”了东西—以前这个里面会放上小纸条,纸条上会写有雕刻人、时间和愿望等,有时还会有种子和中药。遗憾的是这些珍贵字迹,我没能好好整理起来。一来是我收来的时候,里面的纸条就已被卖掉;二来,因为年代久远,很多这种小纸条都磨损严重。
赵雄 雕花板资深收藏家,英达外语学校校长。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为学生们讲授传统雕刻文化。至今已收藏湖湘木雕、徽雕、东阳雕近万件,与人合著《湖湘木雕》《传统木雕》等有关中国传统木雕书籍共二十余部。
深呼吸,一股浓浓的古木之香,夹杂着陈年的气味,扑鼻而来。走进赵雄的“湖湘古代木雕博物馆”,满目古色充盈;那来自古时能工巧匠的雕工技法令人眩目,灵巧的刀功恍如兀自在木板上周旋飘荡,似乎无息地在诉说着那散佚已久的民间习俗他过手的东西,不计其数,只需看一眼,就知道木雕出自哪个县。
怒砸瓷器,迷上木雕艺术
1984年,没有“新东方”,没有“疯狂英语”,赵雄就站在了美国的讲台上,在爱荷华州教当地学生英语写作。工作期间他在美国各地作了八十多场演讲,向美国人讲述现代中国的发展,“我在演讲中国文化时,手边因为没有实物,总感觉言之无物。”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强烈的了解欲望,深深打动了他。正因如此,回国后他就想收藏一些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物品,希望再去美国演讲时能用上。
和很多人一样,赵雄的收藏之路也始于瓷器。“越看越觉得古人的东西有意思。只要看到漂亮的,我就忍不住买回家。”20年前,赵雄并不像现在一样了解收藏行业,对于瓷器更是陌生。“门外汉”的他把二百多件赝品收回家却如获至宝。“那时我初入门,什么也不懂,凭着兴趣爱好购买。无数次,那些卖主拍着胸脯,斩钉截铁给我保证是真货,别提有多真诚了,但眼睛都不眨地卖赝品给我。”知道真相后,赵雄一怒之下,把那些没用的瓷器全砸了,堆满两箩筐后,赵雄心生退意。
以后一两年,赵雄再也没去过古玩市场。一次,一个古玩市场的朋友邀他喝茶。在朋友的店里,赵雄看到了几幅漂亮的木雕,其中一对竖版的鹤尤其引人瞩目。赵雄当时就想买下来。有朋友相劝,“不要买,这个有什么用?一没材质,二来也不是特别古的东西。”
自幼学画的赵雄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么一方小小的木雕里有大千世界。“齐白石最初就是一位雕花匠。雕花是立体的绘画,立体的都做到了精致,画起平面的来就更得心应手了。”赵雄心想,于是他毫不犹豫买下了那对鹤板。
此后赵雄开始在古玩市场寻找木雕。在赵雄的眼里,这些小小板子是兼具历史气息与艺术美感的文物。爷爷辈开始就要存积上好的木头,留着给孙子辈用。一块木板经过画稿、粗雕、细雕、打磨,然后上大漆、朱砂、金粉等多道工序,留下来的是富含典故,体现各地民俗风情的珍贵古物。
火口下抢救珍稀木雕
总面积达900平米的湖湘精品木雕馆里,高低错落地摆放着260件大小、风格各异的木雕作品。“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戏文故事,“鱼跃龙门”“连生贵子”的吉祥语,做媒、赶考的古代生活场景,潇湘八景的山水风光等题材多样、风格迥异的各类木雕让人目不暇接。
说到木雕,赵雄会滔滔不绝地说上老半天。赵雄常常会在一只圆圆的古旧大盆里,用长毛刷细心地刷洗着一块块木雕。盆里的水是浓淡适度的碱水,“用碱,我用了十多年才摸索出的最好办法。”用细毛刷一遍,再用热水浇一遍,然后再刷,如此反复多次。他擦洗的物件多为来历不凡的古代精品木雕。“破四旧”时,为保住这些精美大型木雕,人们用糯米和石灰调成糊糊把整个木雕糊成一块白板,以躲过破坏。
如今,赵雄总会尽全力恢复其本来面目,在清洗时,得分几次细心清洗,洗到细微处,他更是用挖耳勺慢慢去掏尽木雕上的石灰和污垢。这个清洗工作,赵雄哪怕再忙也不愿交给旁人去做,他不愿看到精美的木雕再一次被生猛地破坏。只要听说哪里有一块或数块难得一见的木雕,赵雄便会放下手中的一切,立马日夜兼程赶去,从别人当柴烧的火口下抢下珍稀的木雕。赵雄经常会出现在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区的某个山村。
一次,赵雄从江西归来,在吉安走入了一条废弃的岔道,在山中迷路了。他开着车,在盘旋的山路上忽上忽下,“车灯打出去都照不着路”,前不挨村,后不着店,漫漫长途仿佛无边无际。从黄昏到黑夜,他整整在山中转了四个小时,现在想来仍心有余悸。
一曲曲民俗俚歌生动悦耳
“喜鹊立于梅树枝头,寓意喜上眉梢;蝙蝠叼着一串铜钱,代表福在眼前,呈现的是吉祥喜庆。”赵雄饶有兴致地介绍起他的木雕,“再看这私塾图,学生或坐或卧或伏案,十分逼真,还有这买鱼图,呈现的是民俗生活。”他继续补充,“这‘郭子仪拜寿’‘太极八卦’则是戏文情节和驱鬼避邪的表现。” “湘北民居的房梁上一般镌有‘鱼戏莲叶’,寓意‘连年有余’;而湘南永州等地的房梁刻有猴子大象,寓意盼望子女封侯拜相;湘西木房子居多,梁上一般雕有鱼(龙)尾,希望以祛邪防火。”
在赵雄的收藏里,有近百分之七十的湖湘木雕。他说,湖湘木雕明显带有世俗化特性而少了封建礼教的约束。“一个妇女光着身子躺在一片树叶上,只穿了一个菱形的兜兜,我百思不得其解,琢磨了很久,后来一个名间雕刻艺人告诉我,它叫‘一夜思君’”。此外,“一名年轻男子骑着扫帚在窗下偷看小姐弹琴,扫帚在过去是叫‘条子’,它寓意‘调情’。”赵雄表示,这些都是封建禁忌,却很好地体现了湖湘木雕的特色。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对于湖南不同地区的木雕表现,赵雄了然于胸。湘南的木雕构图立意是贵族的趣味,但做工比较粗糙,处处透着乡间艺人的疏陋和随意,原来是贵族南逃后定居湘南的产物;湘西人口稀少,更多的题材是神话传说,以及经典小说里面的打斗场面,俗称“刀马人”。湘北毗邻洞庭湖,物产丰富,人们生活比较富足,因此湘北木雕表现的人物通常偏胖。出现了招蜂引蝶、一夜思君、书生暗恋、调情等富有生活情趣的木雕。“每一幅木雕都是立体的历史画卷”,在赵雄看来,“木雕艺术承载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文字的更为生动实质的文化。“
湖湘木雕惊呆“老美” 2006年4月和2007年10月,赵雄先后两次前往美国举办了四场关于中国古代木雕艺术的演讲。让他意外的是,他向美国哈丁大学艺术系主任凯勒提供100张中国古典木雕的照片以备选演讲的海报封面时,凯勒一眼就看中了湖南木雕。对方认为湖南木雕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木雕的艺术成就。
在湖湘古建筑里,无论是梁柱、门窗,还是室内家具,很多都装饰着精美的木雕。去年6月,由赵雄创办的湖湘古代木雕博物馆,在湖南长沙的湖湘文化艺术品大市场开门“迎客”。
“湖湘木雕一个明显的特色是官宦文人意识较少,多是反映百姓生活的环境和情趣。”赵雄说,湖湘木雕中有许多乡野气息,其他地区木雕中少见的白菜、萝卜、辣椒等元素,大量出现在湖湘木雕板上。“当你看到它们,会产生一种想与它们交流、对话的冲动,这就是湖湘木雕的魅力所在。”
对赵雄而言,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字画、瓷器自然也反映了历史,但过去老百姓最生动的生活还是蕴藏在木雕里。
藏着的是历史,活着的是文化
木雕古为官宦人家所钟爱,镶嵌于室内床前,能让人于不经意间,在举手投足间,看见规劝,看见祝福,看见平静的永不褪色的喜悦。如今,这些栖息灵魂的木雕已成了赵雄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的木雕经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火、六七十年代破四旧运动和改革开放后农民翻建房屋的破坏,已经所剩不多。赵雄感谢历史给了他这么好的一个机遇,让他收藏到这么多木雕精品。但是他强调,他藏着的只是历史,活下来的却是那些文化。木雕虽为当时的人们所重视,却在轰轰烈烈寻觅物质遗产的当今,被人们遗忘了:既不见地方典籍记载,又不见地方遗产目录收编。赵雄感慨,“木板本身是有生命的,它的质感,它的纹理,以及散发出的香气都是对世人的一种表白,几百年来它以活的姿态生存了下来。”
赵雄对物不势利,有的只是温和的玩瘾。品味不品价,源于他“尽性知参”的性情。“好东西的价格未必高,乍眼一看觉得没什么,但细品它的质地、纹理和艺术感,却越看越有味道。”
“木板本身是有生命的,它的质感,它的纹理,以及散发出的香气都是对世人的一种表白,几百年来它以活的姿态生存了下来。”赵雄表示,木雕里蕴含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寻根溯源最好的依据,他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它们,如果他做不到,子女又没有兴趣,那么他就会把自己的藏品都捐给国家。“国
家总有人懂得保护这个,研究这个。它是属于社会的财富,不是你的,不是他的,更不是我的。不能像传家之宝一样,传给毫无兴趣的后代。”为此,赵雄时常会努力为他的“藏品”寻找好婆家。他把晚清名臣胡林翼的书桌等八件文物捐给了长沙市博物馆,曾借给湘阴左宗棠故居168件明清家具。
或许建筑早已散了架,木雕讲述的那些传奇与故事也已成烟云,但花板上的亭台楼阁,烟雾流云,萧萧落叶,漏雨苍苔照样古韵悠悠。花板上的男男女女,依旧日日笙歌,夜夜琴声,风韵万千。
[对话赵雄]
民间艺术“还给”百姓
记者:创办“湖湘古代木雕博物馆”的初衷是什么?
赵雄:国人提到古代木雕,总认为徽雕第一,因其强大的写实功力和美学构图。而当人们提到湖湘木雕,则感觉比较模糊。原因有两个,一是湖湘木雕就像湖南十里不同音的方言一样,东、南、西、北、中风格各异,差距很大,所以很难让人形成一个统一的印象。二是湖湘木雕遗存少、藏家少、研究少,让人们没有机会认识了解它。我开办这个博物馆,一来是更好地保存藏品,二来也想把民间艺术再“还给”百姓,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欣赏。博物馆总面积达900平方米,分湘南木雕、湘北木雕、湘东木雕、湘西木雕四个展区,免费向公众开放。
记者:你最珍视的作品是什么?
赵雄:一次,一个朋友跟我说,有幅《清明上河图》你肯定感兴趣。我一看“滕王高阁”这四个字,就肯定这不是《清明上河图》 。回来细细一琢磨,发现这是一幅清中期的御窑进京的全景图,我当时激动不已。你看,阁楼上皇帝派往江西督窑的戴顶官员唐英正透过窗户向外察看,江边上两位官员则指挥窑工装船,江中间满载瓷器的船只正准备扬帆北上;木雕左下角为快马信使送来皇帝的圣旨,右下角为一些窑工在挖高岭土以备烧制官窑瓷器。不少人都知道古代的御窑是在景德镇烧制,但这些瓷器是如何装船运往京城的呢?这幅木雕再现了当时瓷器进京的场景。
记者:有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
赵雄:我遗憾的事是有些木雕的原来面貌,我已经没有办法还原。比如这类湘中的木雕,木雕造像的后面往往有个洞—我们叫“开窗”,你看这种祭祀用的雕像都有“开窗”,里面还“埋”了东西—以前这个里面会放上小纸条,纸条上会写有雕刻人、时间和愿望等,有时还会有种子和中药。遗憾的是这些珍贵字迹,我没能好好整理起来。一来是我收来的时候,里面的纸条就已被卖掉;二来,因为年代久远,很多这种小纸条都磨损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