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国家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家们关于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是根本不同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国有经济不是弥补市场失灵,而是因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公有制优于私有制,能促进社会生产力更快发展。我们发展国有经济就是着眼于它最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保证全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国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组成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国有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是新的生产力的创造者,从而在生產力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它的发展武装其他所有制经济,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引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借助于国家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迅速、协调地可持续发展,国有经济还在贯彻国家宏观调控中起骨干作用,对增大整体国民经济的效益起着决定作用。
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既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我国的其他非国有经济的经济成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
强调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看的。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既包含在资产数量上占优势,也包括它的主导地位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它在数量上必须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也就是能保持对整个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十六大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国有经济的质量大大提高。众多国有中小和国有大中型劣势企业逐步退出,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以及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一大批极富活力的国有企业脱颖而出。我国拥有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获得了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伟大实践成果,充分显示了公有制必须占主体地位的现实。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而也是最大限度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物质文化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的主要依靠。建立公有制能把社会生产力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推动生产力更进一步的快速发展,逐渐使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在政府主导配置下发挥市场的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把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生产的根本目的主要体现在国家从具体国情、国民经济全局、人民的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有机结合上制定的国家规划和计划中。单个企业通过实现国家规划的要求去落实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国有企业虽然把实现国家规划和计划作为首要的目标,但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已经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它有二重任务,既要为实现国家的产品生产规划要求服务,也要做到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赢利目标,以保证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国家规划是政府制定的有科学根据的长远目标,有它和没有它有根本性的区别,有了它就有了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在遇到不利环境时,还可以把解决面临暂时困难与既定的长远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变坏事为好事,使其成为落实发展目标的积极因素。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文为《客观、公正地看待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胡钧》,摘自2011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研究》)
国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组成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国有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是新的生产力的创造者,从而在生產力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它的发展武装其他所有制经济,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引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借助于国家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迅速、协调地可持续发展,国有经济还在贯彻国家宏观调控中起骨干作用,对增大整体国民经济的效益起着决定作用。
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既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我国的其他非国有经济的经济成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
强调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看的。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既包含在资产数量上占优势,也包括它的主导地位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它在数量上必须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也就是能保持对整个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十六大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国有经济的质量大大提高。众多国有中小和国有大中型劣势企业逐步退出,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以及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一大批极富活力的国有企业脱颖而出。我国拥有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获得了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伟大实践成果,充分显示了公有制必须占主体地位的现实。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而也是最大限度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物质文化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的主要依靠。建立公有制能把社会生产力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推动生产力更进一步的快速发展,逐渐使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在政府主导配置下发挥市场的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把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生产的根本目的主要体现在国家从具体国情、国民经济全局、人民的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有机结合上制定的国家规划和计划中。单个企业通过实现国家规划的要求去落实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国有企业虽然把实现国家规划和计划作为首要的目标,但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已经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它有二重任务,既要为实现国家的产品生产规划要求服务,也要做到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赢利目标,以保证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国家规划是政府制定的有科学根据的长远目标,有它和没有它有根本性的区别,有了它就有了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在遇到不利环境时,还可以把解决面临暂时困难与既定的长远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变坏事为好事,使其成为落实发展目标的积极因素。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文为《客观、公正地看待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胡钧》,摘自2011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