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要充分借助这些优秀的课程资源。散播美的信息、渗透美的哲理。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在实践中制造美,从而逐步形成钟情于美的“稳定心理品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用已学过的表达方式或文中有关写作方法,写一处自然景观,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审美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美育,或称美感教育,属情感教育范畴。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为此美育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教师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关注。并将其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荟萃了许许多多极具审美价值的中外名篇佳作。为实施美育提供了丰富且形象生动、具体且理性深刻的审美对象。因此,我们要充分借助这些优秀的课程资源。散播美的信息、渗透美的哲理。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在实践中制造美,从而逐步形成钟情于美的“稳定心理品质”。本文试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美育谈几点体会。
  一、凭借教材,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
  小语教材文质兼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教科书。我们要深入挖掘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充分利用之。在实施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纵观小语教材,其美育资源比比皆是。现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分类抒之:
  (一)描绘自然环境美
  大自然是一个无比美的世界,它所具有的美是千姿百态的。为作者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经过作者的审美处理,给人的印象往往比自然更美。如《草原的风情》、《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绮丽。《小池》的幽静、《望庐山瀑布》的雄伟……作者笔下的这些自然景色,不但会激发其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而且还会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二)凸显人文景观美
  小语教材中作者描写了很多人工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和观赏意义的建筑物和场所。如《长城》的壮观、《颐和园》的绝妙、《赵州桥》的古朴、《各具特色的民居》的典雅……文中所表现的这些人文景观的美。不仅颂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建设的成就的自豪感。
  (三)表現社会生活美
  生活处处皆有美,语文教材源于生活并再现生活。许多课文描写的人物事件,甚至场面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使人产生一种真实的美感。如表现生产劳动美的《父亲的菜园》、《青山不老》、《养花》、《狼牙山五壮士》、《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等。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四)展现人物形象美
  作者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流露自己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评价。这些丰满的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行为的楷模。能在他们心中树立起美的丰碑。如表现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的《穷人》、赞扬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设法让“我”读书的《别饿坏了那匹马》、表达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伯牙绝琴》等等。这些荡气回肠的感人场面,对启迪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总之,小语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还有很多。这些美的因素一旦加以发掘,定能折射出更多的光芒。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探索品德,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其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学的美以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美,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因材施教、探讨教法以期将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感情朗读,培养感受美的能力
  现行小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不管是叙事还是写景。它们都是作者人生态度与审美情感的统一体。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能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抒发美的情怀。如《再见了,亲人》所刻画的场面、人物都充满了激情。小金花、大嫂、大娘和志愿军的一言一行无不蕴函着真、善、美的情怀。教学时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把这种情怀从语调中倾诉出来、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中韩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进而悟出文章的美来。
  (二)美文入情,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培养鉴赏美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高一层次的要求。鉴赏美的能力是指审美者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品味。从中获得美感和教育。语文教学中审美者即学生,审美对象即语文教材。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必须以教材为依据,引导学生“入境”研读课文所表达的人和事、美和丑。品味课文为什么美、美在何处。如《草原》一文,老舍对他初入草原时的印象这样写道:“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浓墨生彩的生动描绘,似如一幅草原风光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反复吟咏。通过对“一碧千里”“渲染”“到处翠绝欲流”等词句的品味,在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思维活动中,通过相应的联想,使他们感受到草原辽阔、深远、朦胧的意境美。
  (三)模仿写作,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一般是指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对自己所见所闻,对美好的学习生活、集体生活进行构思、加工、提炼,创造出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并用自己的笔表达出来。这是审美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
  从美育观点来看,这种仿写借鉴是深化美感的途径之一,是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良好开端。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组“自然奇观”后,教者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观察自然奇观或搜集有关自然景观的资料。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用已学过的表达方式或文中有关写作方法,写一处自然景观,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本文对54例阿米巴肝脓肿在B超导向病灶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全部治愈;较对照组症状、体征消失快,临床痊愈和平均住院天数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副作用少,对照组治疗无效及混合感染者均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编排占据了半壁江山,只有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才能让文本阅读的细节更加明晰。文章从利用课文中传神的动词来分析人物形象、联系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从作品的环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开展角色表演体验文中人物形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物形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动作能够最形象地表达出一个人的思想
本文通过对潜油电机的设计结构分析,改进了其设计方法,对其设计精度等加以重视,并以其做实验为例,进行分析,确认所改进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老年人残根残冠79例的保存治疗蔡金玲1988年以来我科对79例老年人的残根残冠进行保存治疗,前牙以简单桩冠后牙用自制钢丝支架、桩钉、螺旋针固位,光固化树脂恢复牙冠形态,取得了较满意的
本文介绍了油页岩干馏过程中产生油泥的原因及危害,阐述了控制油泥产生的方法及处理技术。
【摘要】教师应以生活化来教授学生的作文,让教师寓教于乐,也让学生乐于学习,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感情,让他们在作文天地中自由自在的呼吸!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命题;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富兰克林曾说过:“空袋子很难保持直立状态”,同理作文无法脱离生活。作文教学重在从平时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许多人尚未把作文教学生
丹东市区位于鸭绿江下游I级阶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本区地下水逐渐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安全与生态环境健康。为查明区域地下水水质,通过对28个测井进行取水测定分析,采用综
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与青壮年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有关二者之间的差异近十年国内少见报道。为此,我们将典型的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相应的二个对照组临
对河南省机电专科学校食物中毒后108名学生采用SCL-90进行评定,结果表明食物中毒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建议学校及社会应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
杨梅是青田县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作物,青田县区域内山峰峦叠、土壤、水气等自然资源很适宜杨梅的生长,具有独特的生产生态优势。青田县历年来重视杨梅产业的开发,杨梅已成为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