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急性脑占位病变,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由于CT问世,神经外科手术器械及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发展,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报告越来越多,认为手术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可降低死亡率及减轻致残程度,提高生存者的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出血;外科治疗;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美国,它占到所有脑卒中病例的8-15%,而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可占到所有脑卒中病例的20-30%。近年来,随着CT,MRI等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脑出血病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微创技术用于脑出血的治疗,使疗效和生存病例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1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长期高血压使脑小动脉形成微动脉瘤,主要分布与基底神经节豆纹状动脉供应区及桥脑,在血压骤升时,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引起出血;(2)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痉挛可能造成其原端脑组织缺氧坏死,发生点状出血和脑水肿;(3)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远较其他器官的动脉为薄弱,可能是脑出血比其他内脏出血多见的一个原因;(4)高血压可加重、加速或导致脑小动脉玻璃样变或纤维样坏死,它使血管内膜大为削弱,促使形成夹层动脉瘤,继而破裂出血。
2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2.1病因及诊断长期高血压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病变血管为直径100-400微米的脑穿支动脉。脑穿支动脉以直角发自供血动脉,无侧支循环,所以血压升高时无分流血管。随血压的升高,穿支动脉出现Charcot-Bouchard(粟粒状)动脉瘤,从而易出现脑出血。豆纹动脉、丘脑穿支动脉、中脑周围基底动脉分支、小脑上动脉及下后动脉供血区均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发区。其他最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及其它血管畸形、肿瘤。
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它能清楚地区分是出血还是缺血性卒中,动脉瘤能确定出血量的大小和部位,显示引起脑出血的结构异常,如动静瘤、动静脉畸形和脑肿瘤,还可显示并发症,如脑病、脑室内出血或脑积水。应用造影剂能进一步显示可疑的血管畸形。MRI和MRA和其有效检查方法一样有助于查明血管畸形和动脉瘤等病变。MRI诊断海绵状血管畸形明显优于CT及血管造影,并能提供有关脑出血时程的详细资料。
2.2早期观察和处理
2.2.1术后高血压 机体对手术创伤和疼痛等刺激的应激反应,可引起术后高血压。腹部术后高血压发生率虽然没有心脏手术高,但高血压对已有心脑损伤的患者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左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并且还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创面出血。一般随着刺激因素的消除,体内儿茶酚胺、醛固醇的代谢排出,术后高血压很快恢复正常。但如果刺激因素持续存在,可导致血压持续下降。因此,应加强对术后血压的监测和应激原的管理。护理措施有:①严密监测术后血压。②及时给予降压处理,一般首选硝酸甘油。③及时去除应激因素。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护士要做好心理疏导;积极缓解伤口疼痛;及时给氧;对麻醉清醒后5~7h仍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应给予积极诱导或留置导尿,以免因尿潴留引起高血压。④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2.2.2高血压的处理大多数脑血肿病人血压增高。血压过早降为正常有以下危险:减少脑灌注引起脑梗塞;慢性高血压病人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耐受了高血压的状态,血压降为正常,脑血流减少;动脉硬化的病人,局部血流狭窄,血压下降后血流量明显减少。所以高血压的处理应该保守,只有当平均动脉压MAP> 16.7~18. 0kPa (125~135 mmHg),或舒张压> 16 kPa才给予处理。
3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3.1心理护理该类患者大多均为中老年患者,由于起病后丧失自理能力,常有焦急、恐惧、孤独的感觉。由于病程长,患者多有抑郁或烦躁情绪,这些不良因素妨碍病情的康复,我们应给予耐心而细致的生活护理,多安慰、开导患者,使他们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
3.2专科护理
3.2.1中枢性高热的护理应给予物理降温和氧气吸人,以减轻脑部耗氧量和增加血氧含量。
3.2.2肢体和皮肤的护理手腕和足躁应置于关节功能位置,各关节受压部位应托以棉垫,定时给予低幅度、慢动作变换体位和按摩皮肤;当翻向健侧时,应垫以枕头支持患肢,以防关节强直。但发病 2小时内只能小范围的动肩、俘部,以免因翻身而牵动头部。
3.2.3病情观察应用脱水剂时应保持快速静脉滴人或推注,以保证体内高渗脱水作用,随时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记录2小时出人水量,定时测 T、P、R、BP,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痰粘稠时予以轻拍背部或吸痰。
参考文献
[1]贺晶,高英茂,管英俊.等胚胎神经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应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
[2]卜寿山,许金菊.神经生长及其受体与周围神经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9.
【关键词】脑出血;外科治疗;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美国,它占到所有脑卒中病例的8-15%,而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可占到所有脑卒中病例的20-30%。近年来,随着CT,MRI等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脑出血病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微创技术用于脑出血的治疗,使疗效和生存病例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1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长期高血压使脑小动脉形成微动脉瘤,主要分布与基底神经节豆纹状动脉供应区及桥脑,在血压骤升时,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引起出血;(2)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痉挛可能造成其原端脑组织缺氧坏死,发生点状出血和脑水肿;(3)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远较其他器官的动脉为薄弱,可能是脑出血比其他内脏出血多见的一个原因;(4)高血压可加重、加速或导致脑小动脉玻璃样变或纤维样坏死,它使血管内膜大为削弱,促使形成夹层动脉瘤,继而破裂出血。
2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2.1病因及诊断长期高血压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病变血管为直径100-400微米的脑穿支动脉。脑穿支动脉以直角发自供血动脉,无侧支循环,所以血压升高时无分流血管。随血压的升高,穿支动脉出现Charcot-Bouchard(粟粒状)动脉瘤,从而易出现脑出血。豆纹动脉、丘脑穿支动脉、中脑周围基底动脉分支、小脑上动脉及下后动脉供血区均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发区。其他最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及其它血管畸形、肿瘤。
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它能清楚地区分是出血还是缺血性卒中,动脉瘤能确定出血量的大小和部位,显示引起脑出血的结构异常,如动静瘤、动静脉畸形和脑肿瘤,还可显示并发症,如脑病、脑室内出血或脑积水。应用造影剂能进一步显示可疑的血管畸形。MRI和MRA和其有效检查方法一样有助于查明血管畸形和动脉瘤等病变。MRI诊断海绵状血管畸形明显优于CT及血管造影,并能提供有关脑出血时程的详细资料。
2.2早期观察和处理
2.2.1术后高血压 机体对手术创伤和疼痛等刺激的应激反应,可引起术后高血压。腹部术后高血压发生率虽然没有心脏手术高,但高血压对已有心脑损伤的患者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左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并且还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创面出血。一般随着刺激因素的消除,体内儿茶酚胺、醛固醇的代谢排出,术后高血压很快恢复正常。但如果刺激因素持续存在,可导致血压持续下降。因此,应加强对术后血压的监测和应激原的管理。护理措施有:①严密监测术后血压。②及时给予降压处理,一般首选硝酸甘油。③及时去除应激因素。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护士要做好心理疏导;积极缓解伤口疼痛;及时给氧;对麻醉清醒后5~7h仍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应给予积极诱导或留置导尿,以免因尿潴留引起高血压。④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2.2.2高血压的处理大多数脑血肿病人血压增高。血压过早降为正常有以下危险:减少脑灌注引起脑梗塞;慢性高血压病人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耐受了高血压的状态,血压降为正常,脑血流减少;动脉硬化的病人,局部血流狭窄,血压下降后血流量明显减少。所以高血压的处理应该保守,只有当平均动脉压MAP> 16.7~18. 0kPa (125~135 mmHg),或舒张压> 16 kPa才给予处理。
3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3.1心理护理该类患者大多均为中老年患者,由于起病后丧失自理能力,常有焦急、恐惧、孤独的感觉。由于病程长,患者多有抑郁或烦躁情绪,这些不良因素妨碍病情的康复,我们应给予耐心而细致的生活护理,多安慰、开导患者,使他们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
3.2专科护理
3.2.1中枢性高热的护理应给予物理降温和氧气吸人,以减轻脑部耗氧量和增加血氧含量。
3.2.2肢体和皮肤的护理手腕和足躁应置于关节功能位置,各关节受压部位应托以棉垫,定时给予低幅度、慢动作变换体位和按摩皮肤;当翻向健侧时,应垫以枕头支持患肢,以防关节强直。但发病 2小时内只能小范围的动肩、俘部,以免因翻身而牵动头部。
3.2.3病情观察应用脱水剂时应保持快速静脉滴人或推注,以保证体内高渗脱水作用,随时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记录2小时出人水量,定时测 T、P、R、BP,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痰粘稠时予以轻拍背部或吸痰。
参考文献
[1]贺晶,高英茂,管英俊.等胚胎神经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应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
[2]卜寿山,许金菊.神经生长及其受体与周围神经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J].皖南医学院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