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问题解决”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优势,以及实践收获。
关键词:问题解决;高效课堂;实践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4-075-01
今天的教材(课改后)已完全改变过去对数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在不失学科知识本体逻辑的基础上,扩大了知识的广度,降低了知识的深度,注重了教学内容的生活性、现实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预留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指向,明确在达标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教师对数学教学尤其是高三数学教学所持有的基本观念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数学知识的获得,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题;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接受、模仿与理解记忆”,并进行大运动量的解题训练。现在随着“新课标”的推广,教师对教学所持的观念有所转变。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要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是“主动、探究、合作”。现代教育应是开放性教育,师生互动的教育,探索发现的教育,充满活力的教育。
可是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由于高考数学考核的内容太多,而且考的也越来越细致、灵活、巧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高,所以迫使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和补充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有时甚至根本不可能保证学生展开思索和反应的时间。这样的现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最终只能是累了教师、苦了学生,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以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于升学的压力,课堂任务完不成的担心,总是顾虑重重,不敢大胆尝试,畏首畏尾,放不开,走不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的多,学生被动的听、记、练,教师唱独角戏,师生互动少,这种形式单一的教法大大削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成绩无法大幅提高。
自从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之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教师尝试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发言机会、板演机会,为其创造条件,使得学生总想在老师面前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让学生到前面来讲,促进学生之间聪明才智的相互交流。
笔者所教的两个文科班级,每个班级都是60名左右的学生,但一个是史政类,一个是史地类,他们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我及时做了教学内容调整,不同类别的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不同的教案。两个班级都瞄准大部分学生,教法设计关注全体学生,课堂问题的设计不能只关注部分优生,要让大部分学生,甚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发言的机会,容忍不同意见,容忍学生犯错误,甚至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错误,因为错误也是一种教学,听不到不同声音的课堂是不正常的课堂,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不要怕耽误时间,影响进度,因为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这样才能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成长。
为了真正贯彻落教育改革,大幅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彻底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听课的现状,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学习过程,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和体味知识,并且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考试和完成作业去学习和思考。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科教育和兴趣培养,我想,这也许应该是目前和今后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吧。
学生学习方式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有这样的困惑:“平时老师讲的我都能听懂,可就是自己做题一做就不会”,或是“我平时也没少做数学题,怎么一考试就完”,我想这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对那些只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打的较牢,但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较弱,解题时碰到能力型试题就不会迁移,难于完成。
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针对这些学生,在课前有计划地设计一些问题,引导鼓励他们多动手进行探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那些上课自主性较强,思维较活跃,解题运算不细,好马虎,推理不严谨,形成一看就会,一动手就失分的学生,课前为他们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课上进行巩固性训练,提高运算能力,减少失误丢分。
“问题解决”及“高效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高三还是同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独特性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等多项优良品质,让学生从我要学出发,建立我能学的自信,给学生的学习赋予新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问题解决;高效课堂;实践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4-075-01
今天的教材(课改后)已完全改变过去对数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在不失学科知识本体逻辑的基础上,扩大了知识的广度,降低了知识的深度,注重了教学内容的生活性、现实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预留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指向,明确在达标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教师对数学教学尤其是高三数学教学所持有的基本观念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数学知识的获得,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题;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接受、模仿与理解记忆”,并进行大运动量的解题训练。现在随着“新课标”的推广,教师对教学所持的观念有所转变。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要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是“主动、探究、合作”。现代教育应是开放性教育,师生互动的教育,探索发现的教育,充满活力的教育。
可是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由于高考数学考核的内容太多,而且考的也越来越细致、灵活、巧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高,所以迫使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和补充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有时甚至根本不可能保证学生展开思索和反应的时间。这样的现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最终只能是累了教师、苦了学生,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以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于升学的压力,课堂任务完不成的担心,总是顾虑重重,不敢大胆尝试,畏首畏尾,放不开,走不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的多,学生被动的听、记、练,教师唱独角戏,师生互动少,这种形式单一的教法大大削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成绩无法大幅提高。
自从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之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变,教师尝试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发言机会、板演机会,为其创造条件,使得学生总想在老师面前同学面前表现自我,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让学生到前面来讲,促进学生之间聪明才智的相互交流。
笔者所教的两个文科班级,每个班级都是60名左右的学生,但一个是史政类,一个是史地类,他们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我及时做了教学内容调整,不同类别的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不同的教案。两个班级都瞄准大部分学生,教法设计关注全体学生,课堂问题的设计不能只关注部分优生,要让大部分学生,甚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发言的机会,容忍不同意见,容忍学生犯错误,甚至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错误,因为错误也是一种教学,听不到不同声音的课堂是不正常的课堂,没有尝试过错误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不要怕耽误时间,影响进度,因为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这样才能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成长。
为了真正贯彻落教育改革,大幅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彻底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听课的现状,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学习过程,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和体味知识,并且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考试和完成作业去学习和思考。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科教育和兴趣培养,我想,这也许应该是目前和今后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吧。
学生学习方式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有这样的困惑:“平时老师讲的我都能听懂,可就是自己做题一做就不会”,或是“我平时也没少做数学题,怎么一考试就完”,我想这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对那些只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打的较牢,但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较弱,解题时碰到能力型试题就不会迁移,难于完成。
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针对这些学生,在课前有计划地设计一些问题,引导鼓励他们多动手进行探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那些上课自主性较强,思维较活跃,解题运算不细,好马虎,推理不严谨,形成一看就会,一动手就失分的学生,课前为他们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课上进行巩固性训练,提高运算能力,减少失误丢分。
“问题解决”及“高效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高三还是同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独特性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等多项优良品质,让学生从我要学出发,建立我能学的自信,给学生的学习赋予新的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