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选择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产妇意愿,将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3例,观察组产妇选择阴道试产,参考组产妇采用剖宫产,比较其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产妇成功阴道分娩39例,中途转开腹手术4例,阴道分娩率为90.1%,成功分娩率为100%,参考组剖宫产成功分娩率为1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剖宫产并非唯一术式,在产妇满足阴道试产指征时,可加强分娩中监护促进分娩,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临床选择
瘢痕子宫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手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手术后常出现的症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子宫极易破裂,导致胎内窘迫、子宫破裂、产后大出血等现象的发生,对母婴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妊娠结局较差。因此,对瘢痕子宫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受到社会因素等影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多采用剖宫产术,虽然降低了阴道试产存在的不确定性,然而产后极易出现感染、粘连、切口愈合不良等现象[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29.15±2.54)岁;孕周36~42周;孕次1~5次,平均(2.96±1.24)次。均为单胎;距离上次手术时间均>2年。上次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刮宫术27例,子宫肌瘤剔除术8例,剖宫产51例,所有产妇上次手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现象。根据孕妇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均为43例,两组孕妇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首次剖宫产切口部位在子宫下段,未出现切口感染;②首次剖宫产距再次妊娠时间均>2年;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检查显示未出现异常,瘢痕厚度均>0.35cm;④超声检查胎儿体重2500~3500g;⑤所有孕妇均接受胎儿入骨盆情况评估,未出现头盆不对称;⑥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3 方 法 观察组孕妇采用阴道试产方式分娩,在分娩中加强对胎心变化、宫缩强度、产程进展等观察,对子宫下段腹部形状、是否有压痛等进行观察,尽量促进第二产程的进度,对先兆子宫破裂前期表现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先兆子宫破裂、胎儿窘迫、分娩困难等不良事件,立即转剖宫产,分娩完成后给予缩宫素促进宫缩。参考组采用传统剖宫产分娩,加强对产妇及胎儿基本情况的检测,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分娩结束后,立即采用缩宫素缩宫,对两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进行观察,及时抢救产后大出血产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娩结局 观察组产妇均采用阴道分娩,其中39例产妇顺利分娩,4例产妇分娩中出现产程迟滞转剖宫产,阴道分娩率为90.1%,分娩成功率为100%。参考组产妇均采用剖宫产分娩,43例均成功分娩,成功娩出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大出血发生率 观察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为(120.36±9.65)ml,参考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为(301.77±11.65)m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亦明显低于参考组,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新生儿结局比较
2.3 新生儿评分 观察组新生儿Apgar平均评分为(9.65±0.27)分,参考组新生儿Apgar平均评分为(8.33±0.41)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研究显示,80%有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均采用剖宫产,相较阴道分娩,剖宫产能够减少阴道分娩的不确定性,有效减少了分娩风险。剖宫产已经成为主要的选择,这可能与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等多种因素有关[2]。然而,再次妊娠剖宫产极易出现羊水栓塞、术中出血等现象,严重威胁产妇安全。首次剖宫产术时子宫及腹膜间极易出现粘连,而二次剖宫产时导致子宫周围组织出现损害,从而加重黏膜子宫粘连的严重性[3]。因此,在瘢痕子宫再次分娩中,医护人员应对产妇各项指征进行观察。在满足阴道分娩条件的情况下,产妇尽量选择阴道试产分娩,减少分娩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研究报告显示,前次剖宫产方式、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胎儿大小、再次妊娠间隔时间、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及顺产认知等均是影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要对产妇进行全面检查,并对产妇及其家属等进行教育指导工作,尽量采用阴道试产分娩,同时分娩中加强对产妇的监护及观察,从而提高阴道试产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陶萍.80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的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7):1318-1319.
[2] 尹玲,陶霞.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42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4(8):566-569.
[3] 殷善巧.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比较(附210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0,7(9):65-66.
【关键词】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临床选择
瘢痕子宫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手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手术后常出现的症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子宫极易破裂,导致胎内窘迫、子宫破裂、产后大出血等现象的发生,对母婴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妊娠结局较差。因此,对瘢痕子宫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受到社会因素等影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多采用剖宫产术,虽然降低了阴道试产存在的不确定性,然而产后极易出现感染、粘连、切口愈合不良等现象[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29.15±2.54)岁;孕周36~42周;孕次1~5次,平均(2.96±1.24)次。均为单胎;距离上次手术时间均>2年。上次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刮宫术27例,子宫肌瘤剔除术8例,剖宫产51例,所有产妇上次手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现象。根据孕妇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均为43例,两组孕妇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首次剖宫产切口部位在子宫下段,未出现切口感染;②首次剖宫产距再次妊娠时间均>2年;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检查显示未出现异常,瘢痕厚度均>0.35cm;④超声检查胎儿体重2500~3500g;⑤所有孕妇均接受胎儿入骨盆情况评估,未出现头盆不对称;⑥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3 方 法 观察组孕妇采用阴道试产方式分娩,在分娩中加强对胎心变化、宫缩强度、产程进展等观察,对子宫下段腹部形状、是否有压痛等进行观察,尽量促进第二产程的进度,对先兆子宫破裂前期表现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先兆子宫破裂、胎儿窘迫、分娩困难等不良事件,立即转剖宫产,分娩完成后给予缩宫素促进宫缩。参考组采用传统剖宫产分娩,加强对产妇及胎儿基本情况的检测,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分娩结束后,立即采用缩宫素缩宫,对两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进行观察,及时抢救产后大出血产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娩结局 观察组产妇均采用阴道分娩,其中39例产妇顺利分娩,4例产妇分娩中出现产程迟滞转剖宫产,阴道分娩率为90.1%,分娩成功率为100%。参考组产妇均采用剖宫产分娩,43例均成功分娩,成功娩出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大出血发生率 观察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为(120.36±9.65)ml,参考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为(301.77±11.65)m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亦明显低于参考组,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新生儿结局比较
2.3 新生儿评分 观察组新生儿Apgar平均评分为(9.65±0.27)分,参考组新生儿Apgar平均评分为(8.33±0.41)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研究显示,80%有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均采用剖宫产,相较阴道分娩,剖宫产能够减少阴道分娩的不确定性,有效减少了分娩风险。剖宫产已经成为主要的选择,这可能与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等多种因素有关[2]。然而,再次妊娠剖宫产极易出现羊水栓塞、术中出血等现象,严重威胁产妇安全。首次剖宫产术时子宫及腹膜间极易出现粘连,而二次剖宫产时导致子宫周围组织出现损害,从而加重黏膜子宫粘连的严重性[3]。因此,在瘢痕子宫再次分娩中,医护人员应对产妇各项指征进行观察。在满足阴道分娩条件的情况下,产妇尽量选择阴道试产分娩,减少分娩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研究报告显示,前次剖宫产方式、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胎儿大小、再次妊娠间隔时间、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及顺产认知等均是影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要对产妇进行全面检查,并对产妇及其家属等进行教育指导工作,尽量采用阴道试产分娩,同时分娩中加强对产妇的监护及观察,从而提高阴道试产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陶萍.80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的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7):1318-1319.
[2] 尹玲,陶霞.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42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4(8):566-569.
[3] 殷善巧.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比较(附210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0,7(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