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一般性习题改变为开放性习题,可通过增加或减少条件,促进学生开放思维;通过只给条件,让学生设计问题;通过隐藏或删去条件,让学生拓展思维;还可用故事、表格、对话、图形等呈现数量间的关系,使学生灵活思维。
关键词:改变;增加;减少;隐藏;开放;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44-02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应用开放题的学习与探索,有益于启迪学生智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多向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设计开放性习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首先在内容上选材要力求生活化,趣味性强,并富有时代气息,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学习、娱乐之中,学身边的数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其次在形式上要活,有所创新。现就改变一般性习题,做好开放性习题的设计,略述几点尝试。
一、增加或减少条件
即适当增加或减少题目条件,使学生在增加或减少条件的情况下,认真思考,然后假定、补充必要的条件,一步一步地达到完成解题的目标,使解题方法更灵活。
原题:小明拿12元钱到市场去买桔子,每千克3元。他可以买多少千克桔子?
这道题可改为:小明拿12元钱到市场去买桔子,小桔子每千克2元,中桔子每千克3元,大桔子每千克4元。他可以买多少千克桔子?
题目揭示后,孩子们都争着回答,有买6千克的,有买4千克、3千克、5千克的不等,买的方法截然不同,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六、七种方法的解答,促使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观察问题,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让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只给条件或改变条件,让学生选择条件,提出问题,沟通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掌握解题思路,进行解答
例如:①校园里有菊花40行,
②每行17盆,
③有海棠花320盆。
思路是:选择有联系的条件,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阅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提出问题。
这道题可选择①、②提出:菊花有多少盆?
亦可选择①、②、③提出:菊花和海棠花一共有多少盆?
改变条件提出:校园里共有花1000盆,其中海棠花320盆,其余是菊花,菊花摆了40行,每行有几盆?或:校园里共有花1000盆,其中海棠花320盆,菊花每行有17盆,菊花有多少行?或:校园里共有花1000盆,菊花摆了40行,每行摆17盆,其余是海棠花,海棠花有几盆?
通过以上思路能训练学生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隐藏或删去条件,把要求解题的条件隐藏或删去,让学生根据题意进行全面思索,回忆联想,进行解答
原题:把一块长40cm,宽20cm的长方形铁皮,在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5cm的小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铁盒。它的体积是多少?
这道题把题干的“在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5cm的小正方形”,隐藏或删去,使之成为全开放性,形成一道集数量关系、空间观念、实际应用于一体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展示自我的机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得到不同的解决,使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充分地思考、探索、联想,呈现解题个性化。
题目出示后,有的学生提出:在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1cm、2cm、3cm……的小正方形;有的提出:在铁皮左侧两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5cm的小正方形,为了不浪费铁皮,把它焊接到铁皮右侧中部;还有的提出:沿铁皮的左边剪下两块长20cm,宽5cm的小长方形铁皮,再将这两块铁皮分别焊接到剩下铁皮的上下两条边上的中部,做成一个正方形的无盖铁盒。
通过十多种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扩展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奇、奇中求新、新中求优。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用故事、表格、对话、图形等呈现数量间的关系,设计开放题,解答方法开放,一题多解,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思路更广阔
例如:小区有一块绿地如下图,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出这块绿地的面积。
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无法直接计算出它的面积。只有采用添加辅助线割补的方法,把它变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图形,再进行计算。辅助线添加的方法不同,解题方法也就不同。
这道题答案是唯一的,但可以用4种方法来进行解答。有:添加两条辅助线,把原图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小长方形的面积;添加一条辅助线,把原图分割成上下两个长方形,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后再相加;添加两条辅助线,把原图分割成三个长方形,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后再相加;添加一条辅助线,把原图分割成左右两个长方形,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后再相加。这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分析,考虑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分析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首先确定思路的起点,然后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以不同的形式解决问题。这样,能使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改变;增加;减少;隐藏;开放;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44-02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应用开放题的学习与探索,有益于启迪学生智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多向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设计开放性习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首先在内容上选材要力求生活化,趣味性强,并富有时代气息,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学习、娱乐之中,学身边的数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其次在形式上要活,有所创新。现就改变一般性习题,做好开放性习题的设计,略述几点尝试。
一、增加或减少条件
即适当增加或减少题目条件,使学生在增加或减少条件的情况下,认真思考,然后假定、补充必要的条件,一步一步地达到完成解题的目标,使解题方法更灵活。
原题:小明拿12元钱到市场去买桔子,每千克3元。他可以买多少千克桔子?
这道题可改为:小明拿12元钱到市场去买桔子,小桔子每千克2元,中桔子每千克3元,大桔子每千克4元。他可以买多少千克桔子?
题目揭示后,孩子们都争着回答,有买6千克的,有买4千克、3千克、5千克的不等,买的方法截然不同,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六、七种方法的解答,促使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观察问题,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让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只给条件或改变条件,让学生选择条件,提出问题,沟通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掌握解题思路,进行解答
例如:①校园里有菊花40行,
②每行17盆,
③有海棠花320盆。
思路是:选择有联系的条件,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阅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提出问题。
这道题可选择①、②提出:菊花有多少盆?
亦可选择①、②、③提出:菊花和海棠花一共有多少盆?
改变条件提出:校园里共有花1000盆,其中海棠花320盆,其余是菊花,菊花摆了40行,每行有几盆?或:校园里共有花1000盆,其中海棠花320盆,菊花每行有17盆,菊花有多少行?或:校园里共有花1000盆,菊花摆了40行,每行摆17盆,其余是海棠花,海棠花有几盆?
通过以上思路能训练学生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隐藏或删去条件,把要求解题的条件隐藏或删去,让学生根据题意进行全面思索,回忆联想,进行解答
原题:把一块长40cm,宽20cm的长方形铁皮,在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5cm的小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铁盒。它的体积是多少?
这道题把题干的“在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5cm的小正方形”,隐藏或删去,使之成为全开放性,形成一道集数量关系、空间观念、实际应用于一体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展示自我的机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得到不同的解决,使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充分地思考、探索、联想,呈现解题个性化。
题目出示后,有的学生提出:在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1cm、2cm、3cm……的小正方形;有的提出:在铁皮左侧两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5cm的小正方形,为了不浪费铁皮,把它焊接到铁皮右侧中部;还有的提出:沿铁皮的左边剪下两块长20cm,宽5cm的小长方形铁皮,再将这两块铁皮分别焊接到剩下铁皮的上下两条边上的中部,做成一个正方形的无盖铁盒。
通过十多种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扩展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奇、奇中求新、新中求优。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用故事、表格、对话、图形等呈现数量间的关系,设计开放题,解答方法开放,一题多解,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思路更广阔
例如:小区有一块绿地如下图,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出这块绿地的面积。
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无法直接计算出它的面积。只有采用添加辅助线割补的方法,把它变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图形,再进行计算。辅助线添加的方法不同,解题方法也就不同。
这道题答案是唯一的,但可以用4种方法来进行解答。有:添加两条辅助线,把原图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小长方形的面积;添加一条辅助线,把原图分割成上下两个长方形,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后再相加;添加两条辅助线,把原图分割成三个长方形,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后再相加;添加一条辅助线,把原图分割成左右两个长方形,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后再相加。这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分析,考虑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分析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首先确定思路的起点,然后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以不同的形式解决问题。这样,能使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