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制”下高中历史分层教学探析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选课走班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层教学模式呈现出新的态势,分层方式更为客观化、更具层次性。“教学目标明确分层、教学方法分层细化、教学内容清晰分层以及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客观分层”是贯彻新课程改革体制下的分层教学,提高A层学生史能、夯实B层学生史识、提高C层学生史趣,促使各层学生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选课走班制 分层教学 高中历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68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创造性、个性化人才,《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分层教学、课堂教学等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分层教学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落实,成为推进选课走班制的最佳教学模式,其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充分运用。本文将采用客观化、层次化的分层方式,按照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依据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将同一年级的学生分成三个梯队进行授课和学习。即第一梯队(A层):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浓厚,历史基础知识扎实,将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并有意愿步入大学学习与历史学科有关的专业;第二梯队(B层):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历史基础知识一般,将历史作为高考的辅助性学科;第三梯队(C层):历史学习能力较差,历史基础知识薄弱,只需参加高二及格性测试。
  基于以上三个梯队的分层,以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新高考下的高中历史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探析。
  一、教学目标明确分层
  A 层目标:主要就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在实践中全面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B 层目标:主动学习,夯实双基,养成勤问善思、注重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C 层目标:重自信心的培养,重学习兴趣,重学习基础,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
  教师在解读本课课程标准以及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应当“分层课程教学目标”。
  (一)A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秦朝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认识秦朝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理解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提高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B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秦朝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秦朝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以及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C层
  1.识记秦朝统一背景、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影响以及灭亡原因等基本史实;
  2.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策略分层细化
  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将教学策略分层细化。A层学生可采取启发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以及先行组织者等教学策略,引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时运用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组内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得出结论,真正主动地去学; B 层学生以支架式教学以及情境式教学策略为主,课堂教学关注重难点的突破,课堂上精讲精练,及时获取学生反馈信息,逐步减少对其提供的支架、提高教学速度以及提升作业难度;C 层学生以掌握性教学策略为主,注重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点的梳理以及课堂练习。
  例如,在讲解秦朝灭亡的原因时,教师可提供如下一则史料: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针对A层学生,教师可抛出此问题:“思考秦朝专制主义制度的消极影响”,其难度高于总结秦朝灭亡之因,再阅读提供的史料,更易于分析秦朝灭亡之因;针对B层学生,在学生阅读史料前,教师可先向学生口述秦二世的暴政以及秦朝专制主义制度的弊端,为其提供支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秦朝灭亡之因;而针对C层学生,教师应将材料译成白话文并呈现关键词,列出秦朝灭亡之因,易于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三、教学内容清晰分层
  为了不同层次学生愿学、会学、能学和学好,教师应大胆整合教材,合理调整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清晰分层。A层学生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要求和拓展知识面;B层学生按照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的考试要求进行中难度教学;C层学生则依据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进行教学。
  例如,此课上承诸侯纷争、各国变法以及百家争鸣,下启两汉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包括“秦朝的统一”“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三个子目,讲述秦朝统一到灭亡的全过程。针对A层学生,学生课下可提前熟悉秦统一到灭亡的过程,课中分析秦朝采取的统治措施的具体影响,着重学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与特征,组内展开对其影响的讨论,深化学生对“封建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等历史概念的理解。教学重点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与特征;教学难点为如何从多角度对其进行评价。针对B层学生,课下预习秦统一到灭亡的过程,课中着重分析秦朝采取的统治措施的具体影响,初步涉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征以及影响,加强对“封建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等历史概念的理解。教学重点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征、影响;教学难点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影响以及对官僚政治的认识。针对C层学生,课下预习秦统一到灭亡的过程,课中着重讲述秦统一的过程以及灭亡的原因,掌握本课相关基本史实。教学重点为秦朝统一背景、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影响以及灭亡原因;教学难点为秦朝巩固中央集权采取的统治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四、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客观分层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制定不同层次评价标准的练习题与测试题。A层学生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提高,对接好高中教材和大学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A层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相应题目的设置可增加难度,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B层学生要增加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题目的设置除重视基础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以適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C层次学生只是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对教材上基本史实有所了解即可,作业设计可以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为主线展开。例如,针对A层学生,围绕本课重难点,教师应精心设计材料分析题,着力于提高A层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拓宽其知识面。针对B层学生,可在本课配套练习题的基础上增设直通新高考的选择题,提高其对本课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体验新高考选择题如何综合考察基本史实。而对于C层学生,完成课后配套练习题即可。
  在选课走班制推行下,分层教学模式适应了不同梯队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保障,成为适应高考改革的最佳教学模式。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只有做到“明确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细化教学方法、清晰分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客观分层”,才能提高A层学生的史能、夯实B层学生的史识以及提高C层学生的史趣,促使各层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选课走班制下的分层教学模式改革正处于初始阶段,实现分层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日报》2010年3月1日。
其他文献
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曾云:“不学诗,无以言。”当下还有极为流行这句话:“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确实,美好的现代诗歌能产生极为深刻的社会效应,它能给一个民族带来永不枯竭的活力、青春、梦想、理解与同情,甚至还能建立一整套培养和塑造一个民族乐观、健康、诗意和具有创造性的性格机制。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悠久的诗歌历史,古往今来,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诗人犹如天上的璀璨繁星,耀眼闪光。新文化运动以后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虽经千年而历久弥新。部编教材八年级下的《桃花源记》显然就是这样的经典。自东晋以来,“世外桃源”已成为独特理想境界的代名词。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富饶宁静、和平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桃花源记》以其丰富的思想性,影响着后世文人。它充满着哲理之光,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事实上,从哲学的角度对《桃花源记》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自主阅读转变为有策略地指导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阅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目前,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教师要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兴趣 阅读 语文教学
在历年教学中,总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散文的兴趣不高。课前不会主动预习,上课似懂非懂,不会深入思考,看着试卷上满满的红色的叉,没有成就感。感觉散文阅读学习难,慢慢地对散文学习缺乏了兴趣。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散文阅读太难,读不懂,所以不愿在散文阅读上多花功夫,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作业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偷工减料,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学习上不主动,不自觉。这些都是散文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
摘 要:当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样才能为其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其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实现综合和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相关方法,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做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也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重点考查学生思维品质、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的趋势;高考作文评卷也转而注重理性思辨,对议论文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学生议论文写作现状却大多不尽如人意,议论层次平面化、单一化,说理绝对化、片面化,论证缺乏辩证分析,缺少深度和说服力。因此,本文着重探索一种以退为进的让步论证方法,来建构议论文的逻辑层次
曾有学者评论,西方教育已经过分技术化,这个时代正以几何平方的速度实现着新的工业增长,与此同时也对人的精神产生了有效操控。虚拟社会的形成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当代新型的生存空间,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更带来了当代的精神,对当代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语文化要求。  而这种信息化社会技术性科学性的特点,带给这个社会多元化日渐浓重的特性。  在多元社会里,用旧有的标准来审视《红楼梦》里的孰是孰非已然失效,我们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人文素养和能力素养。人文素养就是指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能力素养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批注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文章进行批评、赏析,是书写阅读感受的一种学习活动。教师应合理运用批注这个手段,让批
[摘 要:阅读理解,作为英语课程教学核心要点,既要关注文本的解读,也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育。尤其针对高中教育,这影响到学生在高考中的具体表现。所以,本文立足思维导图,结合阅读理解教学,基于构建阅读框架、阅读推理等手段,探讨具体的教学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阅读理解,就是针对具体的文段进行阅读,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然后解决相关的问题。针对英语课程,阅读理解
新《课标》对写作有着明确的界定,并提出了教学的目标。即写作是一项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活动,是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过程。在展开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入手,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具有个性的创造性表达,从而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由这一要求可以看出,在开展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学生创造性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