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单节段和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80°)患者中重塑其腰椎前凸曲线的效果,探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PSO手术治疗的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44例接受单节段PSO治疗,24例接受双节段PSO治疗,随访时间为36.50±15.07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填写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
【机 构】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脊柱外科 210008南京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单节段和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80°)患者中重塑其腰椎前凸曲线的效果,探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PSO手术治疗的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44例接受单节段PSO治疗,24例接受双节段PSO治疗,随访时间为36.50±15.07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填写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胸腰椎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将68例分别接受单节段和双节段PSO患者对比分析后,根据患者术后腰椎前凸顶点的位置分为两组,腰椎前凸顶点在L3或L4组(30例),腰椎前凸顶点在L5或其他腰椎组(38例),比较两组腰椎曲线的大小及形态.将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定义为术后腰椎前凸顶点位于L3或L4水平,进一步筛选出30例实现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的患者,再将其分为单节段PSO组(20例)和双节段PSO(10例)组,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这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术前影像学参数的最佳临界值(cut-off值).结果:在68例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中,接受单节段PSO组与双节段PSO组患者术后腰椎前凸顶点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双节段PSO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失血更多、固定节段更长(P<0.05).术后腰椎前凸顶点在L5或其他腰椎组患者术后的LL和SS均显著小于L3或L4组(P<0.001),而两组患者术后的GK、SVA、TK和P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截骨水平及截骨术式对术后腰椎前凸顶点的分布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30例实现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的患者中,术后除TK外的所有脊柱骨盆参数较术前明显改善,ODI、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过程中也未见明显的矫正丢失;其中,双节段PSO组术前的GK、SVA和LL明显大于单节段PSO组(P<0.05),其余的术前参数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GK的cut-off值为94.50°,SVA的cut-off值为19.35cm,LL的cut-off值为12.00°.单节段PSO组并发症包括2例截骨椎脱位、1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和l例术中硬脊膜撕裂,双节段PSO组并发症包括2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1例截骨椎脱位和1例随访期间内固定棒断裂.结论:单节段和双节段PSO均能为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患者实现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术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术前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对于GK<94.50°、SVA<19.35cm及LL<12.00°的患者,首先考虑单节段PSO以实现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相反地,对于脊柱矢状位失衡更严重(GK≥94.50°、SVA≥19.35cm及LL≥12.00°)的患者,双节段PSO是重塑良好腰椎前凸曲线的更佳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一个新的预测成人最大腰椎前凸的公式,评价其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311例健康成人的一般资料与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在X线片上测量最大腰椎前凸(maximal lumbar lordosis,maxLL)、最大胸椎后凸(maximal thoracic kyphosis,maxTK)、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在其中220例研究对象中分析maxLL
目的 用聚合纳米金棒标记的巯基化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构建旋毛虫感染早期敏感的诊断方法.方法 制备旋毛虫成虫、新生幼虫、囊包幼虫的粗抗原和纯化抗原,以及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优化金晶种子生长法中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抗坏血酸(AA)和硝酸银(AgNO3)的用量,制备出长径比稳定的纳米金棒,与不同浓度(10、20、30、40、50μg/ml)巯基化的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虫体粗抗原以及虫体纯化抗原结合进行纳米金棒的功能化,通过观察紫外分光扫描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的变化,筛选标记的最适浓度和诊断抗原.用
目的 比较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和五水平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5L)用于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价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就诊于嘉兴市某两家医院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晚期血吸虫病临床分型等.分别采用SF-36和EQ-5D-5L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量表评价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信度、效度以及对于不同健康程度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区分程度,并对两种量表评价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影响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长节段固定矫形融合术后冠状面失平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长节段固定矫形融合术并具有完整影像学及随访资料的61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男24例,女37例;年龄53~78岁(59.0±6.1岁);按鼓楼医院退变性脊柱侧凸分型:A型31例,B型19例,C型11例.固定融合范围:T10~L518例,T10~S16例,T10~S26例,T12~L514例,L1~L58例,L1~S17例,L2~S12例.随访18~85个月(平均36.4个月),
目的:评价经后路凸侧椎板楔形截骨经肋椎关节松解胸椎间隙矫形治疗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6年12月对我院15例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行经后路凸侧椎板楔形截骨经肋椎关节松解胸椎间隙手术治疗,术前仅1例严重脊柱侧后凸患者行头盆环牵引.男6例,女9例,年龄13~18岁(16.1±1.6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3例,特发性11例,神经纤维瘤病性1例.术前侧凸Cobb角82°~144°(102.5°±17.6°),侧凸的柔韧性为6.4%~28.5%[(21.56
目的:探讨多节段前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4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多节段O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17例腰椎退行性侧凸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患者,男3例,女14例;年龄55~81岁(67.8±6.3岁);随访时间13~39个月(25.9±7.6个月).在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全脊柱X线片测量脊柱冠状面及矢状面相关参数,包括:腰椎侧凸Cobb
目的 了解2019年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和特点,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2019年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县)开展调查工作.各监测点抽样方法一致,按地理方位东、西、南、北、中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岁以上常住居民200人,每个监测点共调查1000人.收集被调查者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查虫卵并计数,计算感染率、感染度等指标,感染率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在北京、福建和甘肃等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监测点开展土
目的 以免疫状态正常的BALB/c小鼠及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为模型,对临床较常用的阿托伐醌(ATQ)+阿奇霉素(AZM)和马拉龙进行抗田鼠巴贝虫体内药效评价.方法 取69只BALB/c健康小鼠与15只NOD/SCID健康小鼠,每鼠接种107个感染田鼠巴贝虫的鼠红细胞.2种小鼠感染后均设置3个组,即ATQ+ AZM组(195 mg/kg ATQ+ 32.5 mg/kg AZM)、马拉龙组(62.5 mg/kg ATQ+ 25 mg/kg氯胍,即1/4片)和对照组(5%可溶性淀粉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5月收治的76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ULIF治疗35例(ULIF组),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41例(MIS-TLIF组)
脊柱平衡是指在各种因素调节下,作用于脊柱的外力和躯体自身肌力之间,保持机体在静态和动态稳定的直立姿势的力学平衡[1].Dubousset[2]认为躯体纵轴的活动范围在一个平衡的圆锥体内,以最小的能量消耗维持直立状态平衡,这种生理现象称为“经济椎”,其主要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消耗来维持以头颅、脊柱、骨盆和下肢为中轴的矢状位和冠状位上的力学平衡.而对于治疗脊柱疾患而言,脊柱矢状位平衡对于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考量因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