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深化改革,开始提倡培养素质教育,而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儿童美术这门学科而言,更加要求重點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只有儿童具有创造力才能在其思维方面有所突破,从而有利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本文将探索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以此探索如何发散儿童思维,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儿童美术 教育 创造力 探索 思考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4-0149-03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一个国家想要兴旺发达离不开创新。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人才力量,儿童的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可以发散儿童的思维,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美术教学应该多元化发展,以不断培养儿童创造力为思路,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贡献。
一、创造力的概述
对于个体而言,想要更好地生存发展,能力非常重要,只有具备生存技能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们对能力的标准是不同的,同时,处于不同时期的生长环境,人们就会形成不同能力。美术教育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综合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处理能力的学科,因此,可以说美术是一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其不仅可以为儿童日后从事各种艺术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儿童日后更好地从事其他工作提供保障。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关于艺术的创造力,即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对艺术作品的创新能力,这些能力是可以不断被练习的,源自美术学生对艺术的不断追求,是可以后天被他人看见,并可以不断强化与提升的,主要体现在美术特长生身上;另一种是自我实现能力,相较于艺术创造力其实是比较有限的一种能力,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发挥自身的潜能,并在语言以及多样的行为中不断地发展思维,启迪智慧,从而使自我形成深刻的思维艺术,这对于儿童日后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综合判断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研究如何培养创造力非常有必要。
二、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意义
(一)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素质教育环境下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现代教育开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受到大环境下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美术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美术教育普遍以教授“范画”的形式进行,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往往以教师施教、儿童被动学习为基本形式,儿童所呈现出的绘画作品也表现的风格较为一致,不会进行自由创作,没办法独立地表达自我意识。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儿童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对传统的美术教育形式进行创新,要注重儿童创造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使美术教育从简单的绘画模仿能力培养转变为提升儿童思维能力以及各项综合素质,这是对儿童更认真负责的一种表现。
(二)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创造力也是美术发展的必要
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其想要取得更长远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创造力,创造力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实就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对美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进行创新,这样便有利于推动美术的发展。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不仅展现了生活的一面,同时也是艺术力的表现形式,在儿童的日常美术学习中对其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让儿童可以带着发展美的视角与眼光去鉴赏美术这门艺术,从而去发现与理解艺术的真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促进美术这门艺术学科的发展。
三、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儿童创造兴趣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形成求知欲的内在驱动力,基于此,兴趣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必然前提。只有当一个儿童发自内心地喜欢美术,对美术感兴趣,才能愿意发自内心地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如果一个儿童对于美术不感兴趣,而是被逼迫强制性地进行美术学习,那么只会造成儿童的逆反心理,使其对美术产生排斥心理,基于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儿童美术兴趣的引导,才能使儿童对美术创作产生兴趣,从而使他们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美术创作中体现自己的个性与意志,进而更好地学习美术,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思维。因此,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可以结合儿童的年龄与心理特点,采取创设游戏氛围与创设直观场景这两种方法进行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第一,创设游戏氛围。儿童的思维活跃,年龄较小,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兴趣与好奇心,尤其是玩心更加重,此时的他们对各种游戏更是充满了兴趣。文学家高尔基说:“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由此也可以看出,游戏对儿童的吸引力,其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教学中,游戏可以不是单纯的游戏,通过有目的进行游戏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各项认识能力,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因此,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游戏设计,结合教材的内容与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游戏选择。比如,《奇妙的马甲袋》这一学习内容是让儿童通过塑料或者纸质马甲袋剪除儿童服装的外形,再为其设计一些装饰品,使其成为漂亮的小衣服,这对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以及设计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教师可以先自己利用马甲袋设计几件由不同装饰品组成的不同风格的服装,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儿童举手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并将其穿在儿童身上,让其在教室的过道上走动,就像时装表演一样,以此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看到原来普普通通的马甲袋,经过巧妙的装饰与设计,可以变得如此美丽与特别。此时的学生就会对美术创作充满好奇与兴趣,从而为儿童下一步的美术创造打下基础。 第二,创设现场直观情境。儿童的年龄较小,其思维的理性部分还没有形成,思维的感性部分较少,对于儿童而言,通过感性、直观的情境刺激,可以激發他们的兴趣,因此,在进行儿童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有趣的教学场景以此来使儿童融入到相关的教学情境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儿童能够在教学情境里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自行车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关于自行车方面的图片以及模型,以此布置类似“自行车展会”的相关环境,使自行车对儿童造成吸引力,从而在吸引力的情绪下产生对自行车的兴趣,发挥儿童的主观积极性,促使儿童以更加热情的态度投入到教学当中,使他们的自行车创造更有激情与动力。
(二)丰富感性经验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基础
儿童的年龄尚幼,并没有很多的生活经验,所了解的知识领域也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儿童创造力的发挥,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与源泉。如果在儿童的世界里缺乏真实、具体的材料,那么他们很难发挥想象力去进行创作。因此,只有不断丰富他们的实践,使其感性认识提升,才能进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为他们进行创造奠定基础。此外,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将自己对世界的感受以及认知强行灌输给学生,一味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模仿,这不仅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同时还会适得其反,使他们产生排斥情绪。
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什么凭空想象,想象是形象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积累,就没有什么想象与创造,儿童时期的孩子是很敏感的,对万事万物的理解都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此时如果加强他们的生活体验,并丰富他们的见识,将有助于他们思维与想象力的开发。因此,作为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官、视觉、触觉等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以此不断丰富儿童自身的生活,并使他们在丰富的生活中开阔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从而为儿童提高创造力做出保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观察秋天满地飞舞的落叶,观察夕阳余晖,观察清晨的小鸟与阳光,观察高楼大厦旁边的老房子,在不断的观察中,儿童便能学会感悟生活,并从中提炼出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从而就会在画画的时候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见过的场景与事物,然后以联想到的事物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创作的基础与源泉。
(三)鼓励儿童进行充分想象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条件
想象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因素,如果人们缺乏想象力就无法进行创作,因此,可以说只有保证儿童的想象力才能进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基于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儿童的现象力。
第一,适物想象。事物想象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在其进行联想的过程中,具有创造力的特性。比如,我国的不少风景名胜区的风景,基于其本身的形象特征,人们给他们起了很多有趣且有想象力的名字,如长江三峡的女神峰,这是人们根据地貌特征进行的联想,然后将感情寄托于山水进行想象,从而为他们取了寓意美好的名称。这种想象的方法是非常适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比如,在进行《有趣的纸盒》一课时,废旧的牛奶盒、一次性饭盒都可以进行加工,然后使儿童展开想象力,将其并废为宝,可以在一次性饭盒上插上几根麦管,然后让其摇身一变成为大闸蟹;也可以将废旧的牛奶盒打开,然后在上面黏上一些数字,将其做成数字屏幕。类似的实践教学,儿童可以打开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第二,创造想象。儿童只有在自由自在且不受过多拘束与限制的环境下,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出来。比如,莱特兄弟是先有了“人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的想象,才能在日后创造出飞机。基于此,教师可以设置类似《神奇的家》这种课题,以此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建独特的家,用自己的想象对未来人们的生活进行一个畅想,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重视评价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保障
对于儿童美术教育,教师首先要把目标定好。儿童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画家,而是为了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使他们对美术更有热情,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美术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儿童美术教育时,教师要注重对儿童进行激励,尤其是在儿童创作结束后,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把握好尺度。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权威的代表,但是在美术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要注意淡化这种权威性,使自己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富有趣味,并能给予他们正能量,促进他们进步。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才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儿童时期也是其情感与认识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时间点,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特点,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同时,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并鼓励儿童充分想象,积极评价儿童的作品,才能全方位的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其创造力,促进儿童美术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康兴洁.赫伯特·里德工具论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探究与应用[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2]崔飞.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中有关创造力的调查与教学实践[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黄佳隽.探究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策略[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4]王任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历史演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朱明秀.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读《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有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8):93-94.
[6]陶雨晴.在快乐中涂鸦在自由中创造——幼儿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5):197.
[7]蒋慧鸯.高中阶段基于多元智能的创造力开发路径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年.
[8]常洁.论创造性思维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价值体现[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9]赵宝珊.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现实性描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3):102-105.
[10]郭俊姣.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分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关键词:儿童美术 教育 创造力 探索 思考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4-0149-03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一个国家想要兴旺发达离不开创新。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人才力量,儿童的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本身就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可以发散儿童的思维,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美术教学应该多元化发展,以不断培养儿童创造力为思路,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贡献。
一、创造力的概述
对于个体而言,想要更好地生存发展,能力非常重要,只有具备生存技能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们对能力的标准是不同的,同时,处于不同时期的生长环境,人们就会形成不同能力。美术教育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综合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处理能力的学科,因此,可以说美术是一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其不仅可以为儿童日后从事各种艺术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儿童日后更好地从事其他工作提供保障。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关于艺术的创造力,即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对艺术作品的创新能力,这些能力是可以不断被练习的,源自美术学生对艺术的不断追求,是可以后天被他人看见,并可以不断强化与提升的,主要体现在美术特长生身上;另一种是自我实现能力,相较于艺术创造力其实是比较有限的一种能力,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发挥自身的潜能,并在语言以及多样的行为中不断地发展思维,启迪智慧,从而使自我形成深刻的思维艺术,这对于儿童日后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综合判断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研究如何培养创造力非常有必要。
二、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意义
(一)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素质教育环境下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现代教育开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受到大环境下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美术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美术教育普遍以教授“范画”的形式进行,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往往以教师施教、儿童被动学习为基本形式,儿童所呈现出的绘画作品也表现的风格较为一致,不会进行自由创作,没办法独立地表达自我意识。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儿童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对传统的美术教育形式进行创新,要注重儿童创造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使美术教育从简单的绘画模仿能力培养转变为提升儿童思维能力以及各项综合素质,这是对儿童更认真负责的一种表现。
(二)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创造力也是美术发展的必要
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其想要取得更长远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创造力,创造力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实就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对美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进行创新,这样便有利于推动美术的发展。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不仅展现了生活的一面,同时也是艺术力的表现形式,在儿童的日常美术学习中对其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让儿童可以带着发展美的视角与眼光去鉴赏美术这门艺术,从而去发现与理解艺术的真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促进美术这门艺术学科的发展。
三、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儿童创造兴趣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形成求知欲的内在驱动力,基于此,兴趣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必然前提。只有当一个儿童发自内心地喜欢美术,对美术感兴趣,才能愿意发自内心地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如果一个儿童对于美术不感兴趣,而是被逼迫强制性地进行美术学习,那么只会造成儿童的逆反心理,使其对美术产生排斥心理,基于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儿童美术兴趣的引导,才能使儿童对美术创作产生兴趣,从而使他们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美术创作中体现自己的个性与意志,进而更好地学习美术,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思维。因此,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可以结合儿童的年龄与心理特点,采取创设游戏氛围与创设直观场景这两种方法进行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第一,创设游戏氛围。儿童的思维活跃,年龄较小,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兴趣与好奇心,尤其是玩心更加重,此时的他们对各种游戏更是充满了兴趣。文学家高尔基说:“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由此也可以看出,游戏对儿童的吸引力,其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教学中,游戏可以不是单纯的游戏,通过有目的进行游戏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各项认识能力,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因此,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游戏设计,结合教材的内容与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游戏选择。比如,《奇妙的马甲袋》这一学习内容是让儿童通过塑料或者纸质马甲袋剪除儿童服装的外形,再为其设计一些装饰品,使其成为漂亮的小衣服,这对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以及设计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教师可以先自己利用马甲袋设计几件由不同装饰品组成的不同风格的服装,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儿童举手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并将其穿在儿童身上,让其在教室的过道上走动,就像时装表演一样,以此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看到原来普普通通的马甲袋,经过巧妙的装饰与设计,可以变得如此美丽与特别。此时的学生就会对美术创作充满好奇与兴趣,从而为儿童下一步的美术创造打下基础。 第二,创设现场直观情境。儿童的年龄较小,其思维的理性部分还没有形成,思维的感性部分较少,对于儿童而言,通过感性、直观的情境刺激,可以激發他们的兴趣,因此,在进行儿童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有趣的教学场景以此来使儿童融入到相关的教学情境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儿童能够在教学情境里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自行车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关于自行车方面的图片以及模型,以此布置类似“自行车展会”的相关环境,使自行车对儿童造成吸引力,从而在吸引力的情绪下产生对自行车的兴趣,发挥儿童的主观积极性,促使儿童以更加热情的态度投入到教学当中,使他们的自行车创造更有激情与动力。
(二)丰富感性经验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基础
儿童的年龄尚幼,并没有很多的生活经验,所了解的知识领域也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儿童创造力的发挥,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与源泉。如果在儿童的世界里缺乏真实、具体的材料,那么他们很难发挥想象力去进行创作。因此,只有不断丰富他们的实践,使其感性认识提升,才能进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为他们进行创造奠定基础。此外,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将自己对世界的感受以及认知强行灌输给学生,一味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模仿,这不仅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同时还会适得其反,使他们产生排斥情绪。
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什么凭空想象,想象是形象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积累,就没有什么想象与创造,儿童时期的孩子是很敏感的,对万事万物的理解都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此时如果加强他们的生活体验,并丰富他们的见识,将有助于他们思维与想象力的开发。因此,作为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官、视觉、触觉等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以此不断丰富儿童自身的生活,并使他们在丰富的生活中开阔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从而为儿童提高创造力做出保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观察秋天满地飞舞的落叶,观察夕阳余晖,观察清晨的小鸟与阳光,观察高楼大厦旁边的老房子,在不断的观察中,儿童便能学会感悟生活,并从中提炼出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从而就会在画画的时候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见过的场景与事物,然后以联想到的事物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作为创作的基础与源泉。
(三)鼓励儿童进行充分想象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条件
想象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因素,如果人们缺乏想象力就无法进行创作,因此,可以说只有保证儿童的想象力才能进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基于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儿童的现象力。
第一,适物想象。事物想象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在其进行联想的过程中,具有创造力的特性。比如,我国的不少风景名胜区的风景,基于其本身的形象特征,人们给他们起了很多有趣且有想象力的名字,如长江三峡的女神峰,这是人们根据地貌特征进行的联想,然后将感情寄托于山水进行想象,从而为他们取了寓意美好的名称。这种想象的方法是非常适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比如,在进行《有趣的纸盒》一课时,废旧的牛奶盒、一次性饭盒都可以进行加工,然后使儿童展开想象力,将其并废为宝,可以在一次性饭盒上插上几根麦管,然后让其摇身一变成为大闸蟹;也可以将废旧的牛奶盒打开,然后在上面黏上一些数字,将其做成数字屏幕。类似的实践教学,儿童可以打开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第二,创造想象。儿童只有在自由自在且不受过多拘束与限制的环境下,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出来。比如,莱特兄弟是先有了“人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的想象,才能在日后创造出飞机。基于此,教师可以设置类似《神奇的家》这种课题,以此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建独特的家,用自己的想象对未来人们的生活进行一个畅想,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重视评价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保障
对于儿童美术教育,教师首先要把目标定好。儿童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画家,而是为了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使他们对美术更有热情,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美术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儿童美术教育时,教师要注重对儿童进行激励,尤其是在儿童创作结束后,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把握好尺度。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权威的代表,但是在美术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要注意淡化这种权威性,使自己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富有趣味,并能给予他们正能量,促进他们进步。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才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儿童时期也是其情感与认识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时间点,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特点,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同时,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并鼓励儿童充分想象,积极评价儿童的作品,才能全方位的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其创造力,促进儿童美术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康兴洁.赫伯特·里德工具论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探究与应用[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2]崔飞.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中有关创造力的调查与教学实践[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黄佳隽.探究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策略[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4]王任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历史演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朱明秀.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读《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有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8):93-94.
[6]陶雨晴.在快乐中涂鸦在自由中创造——幼儿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5):197.
[7]蒋慧鸯.高中阶段基于多元智能的创造力开发路径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年.
[8]常洁.论创造性思维教育在小学美术课中的价值体现[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9]赵宝珊.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现实性描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3):102-105.
[10]郭俊姣.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分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