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通过美术教育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基本上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创新意识,全面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美术才能 创新意识 培养 教学方法
创新精神就是要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的想法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提倡的是独立思考,让我们用于突破与创立新思想和新事物。美术教育就是对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它的核心就是由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新实践和文化理解等几个方面组成。而艺术课堂更是落实美术核心的关键,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一)美术才能与自身素质
一般来说,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显露,三到四岁时,表现为求知欲望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喜欢涂涂抹抹。视觉感受力和辨别能力较强,观察事物也比较全面、准确和细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未来促进学生的视觉感官发展,首先要训练他们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其次,给学生提供机会参加各种活动,鼓励他们多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功能,使他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
(二)美术才能与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学生形成美术才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教育尤为显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一些美术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来看,他们的家长都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特别重视早期教育,善于言传身教,注意培养孩子的性格以及品德的修养,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三)美术才能与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在小学生教学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才能和发展。据统计,学生美术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其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4岁开始接受训练的人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以后为7.2%。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美术才能对其未来在美术方面的发展非常重要。
二、创新意识概述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
(一)创新意识的特征
创新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散发的能力越多,流畅性越好;变通性是指我们的思维上所表现的变化和灵活,独创性是指思维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二)创新意识的影响
改變目前的基础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独立寻找规律,发散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潜能,绕开传统思维;从小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方式,养成创新敏锐力和创新意识。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以往的美术课多半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画一幅与教学案例相似的画,其形式、内容与范围大同小异。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均起到不良影响,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当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时,应让他们随时随地即兴发挥,无拘无束的绘画环境才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创造精神
从大量的实践教学来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喜欢上美术,必定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美术知识;当其接触与欣赏美术作品时,会自主利用想象力塑造出更多的形象,从而创造出完美的艺术作品。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应尊重学生,在顺应其自然发展的前提下加以引导、启发,更多地运用游戏的方法辅导学生。
(三)创设良好氛围,给学生营造创新环境
课堂就是学生的学习环境。传统的教学氛围培养出的学生过于机械化,而轻松、自由、快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美术教学的本质在于创造,最大限度地放开学生的手、脑、眼。可以经常带着学生去大自然观察、捕捉美好的题材,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在绘画的时候采用不固定的模式,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去表达自己看到的世界,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四、结语
培养创新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讨论和探究,不能限制学生的才能,要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总之,美术课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使学生喜欢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时,创新之路也就得以实现了。
参考文献:
[1]王长华.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
[2]梁大明.创新教育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
[3]俞思蕾.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8).
(作者简介:吴洁,女,本科,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六小学,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美术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美术才能 创新意识 培养 教学方法
创新精神就是要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的想法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提倡的是独立思考,让我们用于突破与创立新思想和新事物。美术教育就是对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它的核心就是由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新实践和文化理解等几个方面组成。而艺术课堂更是落实美术核心的关键,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一)美术才能与自身素质
一般来说,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显露,三到四岁时,表现为求知欲望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喜欢涂涂抹抹。视觉感受力和辨别能力较强,观察事物也比较全面、准确和细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未来促进学生的视觉感官发展,首先要训练他们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其次,给学生提供机会参加各种活动,鼓励他们多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功能,使他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
(二)美术才能与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学生形成美术才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教育尤为显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一些美术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来看,他们的家长都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特别重视早期教育,善于言传身教,注意培养孩子的性格以及品德的修养,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三)美术才能与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在小学生教学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才能和发展。据统计,学生美术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其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4岁开始接受训练的人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以后为7.2%。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学生的美术才能对其未来在美术方面的发展非常重要。
二、创新意识概述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
(一)创新意识的特征
创新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散发的能力越多,流畅性越好;变通性是指我们的思维上所表现的变化和灵活,独创性是指思维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二)创新意识的影响
改變目前的基础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独立寻找规律,发散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潜能,绕开传统思维;从小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方式,养成创新敏锐力和创新意识。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以往的美术课多半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画一幅与教学案例相似的画,其形式、内容与范围大同小异。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均起到不良影响,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当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时,应让他们随时随地即兴发挥,无拘无束的绘画环境才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创造精神
从大量的实践教学来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喜欢上美术,必定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美术知识;当其接触与欣赏美术作品时,会自主利用想象力塑造出更多的形象,从而创造出完美的艺术作品。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应尊重学生,在顺应其自然发展的前提下加以引导、启发,更多地运用游戏的方法辅导学生。
(三)创设良好氛围,给学生营造创新环境
课堂就是学生的学习环境。传统的教学氛围培养出的学生过于机械化,而轻松、自由、快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美术教学的本质在于创造,最大限度地放开学生的手、脑、眼。可以经常带着学生去大自然观察、捕捉美好的题材,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在绘画的时候采用不固定的模式,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去表达自己看到的世界,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四、结语
培养创新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讨论和探究,不能限制学生的才能,要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总之,美术课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使学生喜欢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时,创新之路也就得以实现了。
参考文献:
[1]王长华.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
[2]梁大明.创新教育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6).
[3]俞思蕾.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8).
(作者简介:吴洁,女,本科,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六小学,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美术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