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美术教育中,绘画与现代平面设计有着巨大的差异,它属于两个不同性质行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创新;个性化;绘画;现代平面设计
一门新兴的艺术——“设计”正如雨后春笋一样茁壮成长。学校把绘画和设计分为两个不同的专业,社会上出现了以设计谋生的群体,有关绘画和设计的争论也随之而起。我认为设计师不但需要具备绘画的基本造型技能与审美意识和相关技法,更需要具备对形式美法则的特殊理解和匠心独运的创造意念。本文就此话题悟出的几点看法,逐一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个性与共性的差异
绘画是一种类似文学、戏剧、音乐的倾诉艺术。画家用色彩语言结合各种绘画技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它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其独特的艺术感受和无二的艺术个性。画家不得不把自己个人主观意志的潜能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凡高无疑具有最典型的代表意义。他生前的生活条件极度恶劣,他所创造出的大量作品也未曾被拍卖过,就是因为其作品太个性化、太超前,以致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而设计师作为商品的美化师,他只能在共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个性。因为他的作品是给大多数消费者看的,必须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才可能促成销售,企业才能产生效益。在西方艺术形式复杂多样的今天,绘画似乎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艺术家们为了发现具有个性的独创艺术,往往采用一些不同种类艺术间的结合,或是运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以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于是前卫艺术、行为艺术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些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他们独特而富于个性化的形式上,艺术家们完全不必去考虑观众能否接受,而只要考虑自己的艺术如何新、如何具有个性就可以了。对此,设计家是绝对做不到的。
二、 现代设计是一种限制性的艺术
设计与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商品的依附性上,设计作为商品在为市场服务时必须具备价值与使用价值,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满意,最终实现设计的价值,它必须通过市场竞争的检验,设计最后的成功与否在于它能否达到美化产品最终实现促销的目的。现实中几乎每一位设计师在为客户服务时,都尽量去迎合和满足客户对设计的需要。一方面设计师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猜测客户的心理,以使得自己的设计方案得以通过。另一方面,客户可能对市场的把握了解远胜过设计师,设计师不得不服从客户对他的要求。设计对商品的依附性还体现在市场是设计的指挥棒,市场的强劲与疲软将直接影响设计行业的起伏。一种情况是:当市场处于经济危机形态,商品大量积压,消费者购买能力下降时,商家对设计就不很关心,另一种情况是:当某种产品在卖方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时,厂家对设计根本不屑一顾。可以这么说,在产品经济不发达的社会状态下来谈论设计水准的提高根本不现实。我国的设计业所经历的坎坷历程足以说明这个观点。
三、 绘画艺术的本质是混沌美
绘画与设计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个性化”与“依附性”上,还体现在对形式美规律追求的差异性上。中国人喜欢含蓄,认为“含蓄”就是美。“混纯”本身就体现出一种不确定的耐人寻味的因素。中国古典绘画所体现的“空”、“灵”、“气韵”以及“墨分五色”,用有限的笔墨表现出无限的意境等美学思想,都是为了寻找一种不确定的混沌美。虽然这些手法在设计中也偶尔能见到,但一般来说仅是借用绘画的表现手法,以增强设计的艺术性,而且不是设计最终追求的表现手段和美学思想。
绘画对“混沌美”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流派上,而且更体现在对材料肌理的选择上。何种题材何种效果,需要何种肌理,是绘画追求混沌美的因素之一。绘画,尤其是现代绘画,在一幅作品中选择综合材料已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而多种材料的运用旨在加强画面的混沌美效果,即通过扑朔迷离不确定的材质肌理因素达到变化多端的目的。
四、 秩序美是平面设计的核心体现
设计不同于绘画还体现在对秩序美的追求上。现代设计对实体的进一步把握是形式法则,形式是实体的具体化、丰富化、精确化。在现代设计史上对20世纪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勒·科布歇,他运用建筑学的基本理论根据人体比例进行黄金分割,被称为模数设计体系。模数最初对建筑形式有着重要的贡献,后来被运用到平面设计中。模数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对太阳神的肚脐、头顶和伸直手臂的指尖进行分割,之后勒·科布歇将之变为44个长方形进行空间分割。模数体系的核心,就是试图利用人们对级数变化心理反应所产生的秩序美进行设计。在勒·科布歇发明模数之后,欧洲各国设计师纷纷运用这一设计原理并将其进一步推进,最终形成了网络设计的理论体系。从上述的例证来看设计的美感体现在有秩序数理的韵律上,这点与绘画有着本质的不同。
五、 平面设计的独立性体现在版式编排和字体形态上
绘画是以图的形态传达着信息,而设计无论是作为专门独立的艺术,还是特地为某种产品服务,都必须有文字说明。只有通过文字形态的存在,其自身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既然绘画艺术可以无文字表述出现,它也就不存在版式编排问题。现代平面设计作为版面设计(typography)有两种概念意义上的版式编排:一种是图形与文字的结合,另一种是纯粹文字间的自由组合。这两种形式均可称为版式设计。但无论哪一种形式的版式设计都离不开文字的存在,一方面版式编排需要文字组成,另一方面文字本身形态的差异丰富了版式编排的多样性。影响版式编排艺术性的字体形态以逐渐发展成为新的设计学科。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字体设计公司并在高等学校开办了字体设计学科。亚洲的日本、韩国等也设有相应的机构。由此可见,设计有别于绘画,是独立于绘画且具有时代特征的专门学科。
六、 绘画与设计的实现方式不同
由于绘画与设计存在着功能上的巨大差异性,因此,在工艺制作的实现方式上也就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绘画虽然是一门艺术,但在制作过程中技术的成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说绘画在艺术的再创造下是一个新观念新手段的思维过程,那么绘画在技术中所包含的材料、技巧等一系列手段则是完成和实现这种思维的最终目标。作为设计,其产生与发展和商业行为结伴而来,是随着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而出现的。它的目的是为整个市场服务,具有显著的商品特征,其实现方式必然是在脑力劳动的创造下和机器大生产相结合的物化过程。因此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应懂得设计还应懂得机器的印刷功能、印刷装订工艺,还应懂得在何种状态下,机器墨色套排序列会对产品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纸张的品牌、种类、性能都会影响设计作品的最后质量。而绘画作品的产生方式属于纯手工艺品,它和机器大生产无关,故此也就不必去劳神考虑机器的性能和工艺加工程序。
虽然本文在此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但并不否认二者之间的联系,如:早期绘画与设计的起源、艺术规律的相似性、设计必须具有绘画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识的趋同性等一系列重要课题,都不能将之人为地割裂开来。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绘画与设计的差异性,掌握适度的分寸关系,运用二者之间共性的基础理论才能对这一问题有客观深刻的科学认识。
参考文献:
[1] 王峥.平面设计中的抽象表现[J].美术大观,2004.
[2] 徐永革.现代设计传承历史文化[N].中华建筑报,2002.
[3] 阿伦娜.艺术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及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
[4] 李洪钧. 平面广告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5] 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创新;个性化;绘画;现代平面设计
一门新兴的艺术——“设计”正如雨后春笋一样茁壮成长。学校把绘画和设计分为两个不同的专业,社会上出现了以设计谋生的群体,有关绘画和设计的争论也随之而起。我认为设计师不但需要具备绘画的基本造型技能与审美意识和相关技法,更需要具备对形式美法则的特殊理解和匠心独运的创造意念。本文就此话题悟出的几点看法,逐一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个性与共性的差异
绘画是一种类似文学、戏剧、音乐的倾诉艺术。画家用色彩语言结合各种绘画技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它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其独特的艺术感受和无二的艺术个性。画家不得不把自己个人主观意志的潜能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凡高无疑具有最典型的代表意义。他生前的生活条件极度恶劣,他所创造出的大量作品也未曾被拍卖过,就是因为其作品太个性化、太超前,以致不能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而设计师作为商品的美化师,他只能在共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个性。因为他的作品是给大多数消费者看的,必须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才可能促成销售,企业才能产生效益。在西方艺术形式复杂多样的今天,绘画似乎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艺术家们为了发现具有个性的独创艺术,往往采用一些不同种类艺术间的结合,或是运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以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于是前卫艺术、行为艺术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些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他们独特而富于个性化的形式上,艺术家们完全不必去考虑观众能否接受,而只要考虑自己的艺术如何新、如何具有个性就可以了。对此,设计家是绝对做不到的。
二、 现代设计是一种限制性的艺术
设计与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商品的依附性上,设计作为商品在为市场服务时必须具备价值与使用价值,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满意,最终实现设计的价值,它必须通过市场竞争的检验,设计最后的成功与否在于它能否达到美化产品最终实现促销的目的。现实中几乎每一位设计师在为客户服务时,都尽量去迎合和满足客户对设计的需要。一方面设计师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猜测客户的心理,以使得自己的设计方案得以通过。另一方面,客户可能对市场的把握了解远胜过设计师,设计师不得不服从客户对他的要求。设计对商品的依附性还体现在市场是设计的指挥棒,市场的强劲与疲软将直接影响设计行业的起伏。一种情况是:当市场处于经济危机形态,商品大量积压,消费者购买能力下降时,商家对设计就不很关心,另一种情况是:当某种产品在卖方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时,厂家对设计根本不屑一顾。可以这么说,在产品经济不发达的社会状态下来谈论设计水准的提高根本不现实。我国的设计业所经历的坎坷历程足以说明这个观点。
三、 绘画艺术的本质是混沌美
绘画与设计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个性化”与“依附性”上,还体现在对形式美规律追求的差异性上。中国人喜欢含蓄,认为“含蓄”就是美。“混纯”本身就体现出一种不确定的耐人寻味的因素。中国古典绘画所体现的“空”、“灵”、“气韵”以及“墨分五色”,用有限的笔墨表现出无限的意境等美学思想,都是为了寻找一种不确定的混沌美。虽然这些手法在设计中也偶尔能见到,但一般来说仅是借用绘画的表现手法,以增强设计的艺术性,而且不是设计最终追求的表现手段和美学思想。
绘画对“混沌美”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流派上,而且更体现在对材料肌理的选择上。何种题材何种效果,需要何种肌理,是绘画追求混沌美的因素之一。绘画,尤其是现代绘画,在一幅作品中选择综合材料已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而多种材料的运用旨在加强画面的混沌美效果,即通过扑朔迷离不确定的材质肌理因素达到变化多端的目的。
四、 秩序美是平面设计的核心体现
设计不同于绘画还体现在对秩序美的追求上。现代设计对实体的进一步把握是形式法则,形式是实体的具体化、丰富化、精确化。在现代设计史上对20世纪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勒·科布歇,他运用建筑学的基本理论根据人体比例进行黄金分割,被称为模数设计体系。模数最初对建筑形式有着重要的贡献,后来被运用到平面设计中。模数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对太阳神的肚脐、头顶和伸直手臂的指尖进行分割,之后勒·科布歇将之变为44个长方形进行空间分割。模数体系的核心,就是试图利用人们对级数变化心理反应所产生的秩序美进行设计。在勒·科布歇发明模数之后,欧洲各国设计师纷纷运用这一设计原理并将其进一步推进,最终形成了网络设计的理论体系。从上述的例证来看设计的美感体现在有秩序数理的韵律上,这点与绘画有着本质的不同。
五、 平面设计的独立性体现在版式编排和字体形态上
绘画是以图的形态传达着信息,而设计无论是作为专门独立的艺术,还是特地为某种产品服务,都必须有文字说明。只有通过文字形态的存在,其自身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既然绘画艺术可以无文字表述出现,它也就不存在版式编排问题。现代平面设计作为版面设计(typography)有两种概念意义上的版式编排:一种是图形与文字的结合,另一种是纯粹文字间的自由组合。这两种形式均可称为版式设计。但无论哪一种形式的版式设计都离不开文字的存在,一方面版式编排需要文字组成,另一方面文字本身形态的差异丰富了版式编排的多样性。影响版式编排艺术性的字体形态以逐渐发展成为新的设计学科。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字体设计公司并在高等学校开办了字体设计学科。亚洲的日本、韩国等也设有相应的机构。由此可见,设计有别于绘画,是独立于绘画且具有时代特征的专门学科。
六、 绘画与设计的实现方式不同
由于绘画与设计存在着功能上的巨大差异性,因此,在工艺制作的实现方式上也就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绘画虽然是一门艺术,但在制作过程中技术的成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说绘画在艺术的再创造下是一个新观念新手段的思维过程,那么绘画在技术中所包含的材料、技巧等一系列手段则是完成和实现这种思维的最终目标。作为设计,其产生与发展和商业行为结伴而来,是随着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而出现的。它的目的是为整个市场服务,具有显著的商品特征,其实现方式必然是在脑力劳动的创造下和机器大生产相结合的物化过程。因此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应懂得设计还应懂得机器的印刷功能、印刷装订工艺,还应懂得在何种状态下,机器墨色套排序列会对产品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纸张的品牌、种类、性能都会影响设计作品的最后质量。而绘画作品的产生方式属于纯手工艺品,它和机器大生产无关,故此也就不必去劳神考虑机器的性能和工艺加工程序。
虽然本文在此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但并不否认二者之间的联系,如:早期绘画与设计的起源、艺术规律的相似性、设计必须具有绘画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识的趋同性等一系列重要课题,都不能将之人为地割裂开来。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绘画与设计的差异性,掌握适度的分寸关系,运用二者之间共性的基础理论才能对这一问题有客观深刻的科学认识。
参考文献:
[1] 王峥.平面设计中的抽象表现[J].美术大观,2004.
[2] 徐永革.现代设计传承历史文化[N].中华建筑报,2002.
[3] 阿伦娜.艺术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及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
[4] 李洪钧. 平面广告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5] 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