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将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紧密结合,激励全国学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发挥先锋作用。
作为中华预防医学会常事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刘霞凭借多年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的经验,为疫情防控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7年前,刘霞成为一名传染科医生;12年前,她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并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1年前,她连续10个月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而战;2020年1月,她再次走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
2020年1月,为了加大疫情形势分析研判力度,为抗击疫情提供精准决策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刘霞任专家组常驻专家,并与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6名专家集结为专家组内工作组,全身心投入疫情形势分析研判、防控重点问题研究等重要工作。
刘霞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协助组长组织各方专家开展疫情分析研判。在疫情暴发的初期,每日清晨,她与专家们快速梳理分析前日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数据,以清晰的图表和文字展现疫情发展趋势。数据分析要为抗疫工作服务,一线需要什么信息就分析提供什么信息。刘霞与专家们深入分析早期死亡病例特征,得出了死亡病例年龄分布、性别占比、就诊延迟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比例、发病到死亡的中位时间、发病一周内未及时就诊者比例,以及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比例等信息,为一线救治专家早期发现和识别可能转为重症的患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工作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应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预防医学要防病于未然。
刘霞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有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关注全人群而非个体,强调公益性;第二,强调从健康的影响因素入手实施干预,强调关口前移,而不是重在末端的治療;第三,强调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第四,投入产出比很高,但投入产出的周期很长,且往往发挥隐形保障支撑作用,社会显示度不高。中华预防医学会是中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社团,在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和预防医学健康发展中要发挥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科技三会’上就提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我国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工作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一项非常重要的核心业务。”刘霞表示。
2008年,安徽省阜阳市发生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刘霞曾带队在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看到备受手足口病折磨的孩子和家长,她内心充满焦虑和感伤,同时,也深深意识到了普及预防医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更让她认识到加强防疫科普、预防关口前移的紧迫性。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海量的碎片化疫情信息、众多艰深的专业词汇以及纷繁的专家观点时常令人困惑。针对这一现状,刘霞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民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梁万年教授共同主编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知识110问》一书,并已正式出版发行中、英文版。
刘霞介绍道:“编写这样一本集科学性、通俗性、时代性于一体的科普读物,旨在帮助大家系统、准确、快捷地掌握传染病防控基础知识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要点。”
此外,她推进将科普工作纳入学会对所有分支机构的考核,要求每个分支机构每年必须开展一次全国科普活动。与此同时,她还积极推进在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下设立科普奖,协助将国内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院所设立为学会科普基地。
除了学会工作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受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的委托,刘霞从去年就开始准备对《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评估与梳理等相关工作,组织撰写了《传染病防治防治法》的修订草案。
2017年3月,刘霞离开工作了21年的国家卫生健康委,转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完成了从公务员到科技工作者服务者的身份转变。作为一名有2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她越发感受到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在积极推进党建工作新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反思,牵头创设了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处党支部微党课,设计了“我来讲党章”“我来讲党史”“我来讲党规”“我来讲健康中国”四个模块,深化了党课的政治性、思想性、组织纪律性和实践融合性,得到了中国科协的推广。
此外,为了进一步实化、细化、活化理事会层面的党建,她还牵头制定了中华预防医学会党建“五大工程”实施方案,“五大工程”分别为分支机构星级党的工作小组建设工程、星火传承工程、爱国创业大家讲坛工程、青年科学家培养工程以及科研诚信铸造工程。
在刘霞的推动之下,中华预防医学会的党建也如同预防工作一样,积极主动作为,筑牢思想防线,践行党的宗旨,使更多的年轻党员也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