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国务院的意见出台以后,现在全国已经有24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综合各地方案来看,建立居住证制度成为各地标配,部分城市降低了落户门槛,特大城市则普遍提出“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2015年以来,媒体对全国各地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从5月开始,有关报道屡见不鲜。本次24省份出台户籍改革方案的相关报道符合一般性舆情事件的传播规律:在报道出现后的次日达到传播高峰,随后传播量迅速下降,经过周末低谷后出现极小规模反弹,并无继续大规模传播潜力。
截至9月28日16时,传统媒体报道量达到1187篇,整体传播热度处于中等偏上状态。
从整体舆论倾向来看,公众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大体持肯定态度,舆论普遍认为,目前出台改革方案的省份已经达到24个,其他省份也将紧随而来,可以说,改革得到了舆论拥护和欢迎。
但相关报道中也提到,作为地方户籍制度改革纲领性文件的《居住证管理办法》迟迟没有出台,令人费解。这导致多数省份的方案建立或完善的居住证制度多为原则性规定,内容大都与国家版户籍改革意见保持一致。
也就是说,多数省份的户籍改革仅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作了规定。而对于随迁子女参加中高考、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更为核心的权利,各地的方案则普遍定调为“逐步享有”,需与居住年限、社保年限等挂钩。且大多数省份并未明确所需具体年限,仅有少数地区作出了详细规定。
这让不少人对当前的地方户籍制度改革提出质疑,认为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不愿意承担户籍改革中的公共责任,原因主要是财政投入压力大。因为户籍改革实质是让进城农民工享受户籍居民待遇,这需要地方政府在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进行大笔投入。
有网民表示:“城乡二元结构废除比不废除好,早废除比晚废除好;某些部门再也不能因为部门利益,而让户籍制度改革继续停留在专家的嘴上、政府工作报告的纸上,而是必须有一个时间表来实实在在地将之付诸行动。”
相关领域的专家认为,囿于固有利益和地方财政压力等因素,户籍制度改革难以一蹴而就。居住证制度作为户籍改革的过渡政策,其“逐步享有、稳步推进”也是为了避免动作过猛从而对财政造成过大压力。
2015年以来,媒体对全国各地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从5月开始,有关报道屡见不鲜。本次24省份出台户籍改革方案的相关报道符合一般性舆情事件的传播规律:在报道出现后的次日达到传播高峰,随后传播量迅速下降,经过周末低谷后出现极小规模反弹,并无继续大规模传播潜力。
截至9月28日16时,传统媒体报道量达到1187篇,整体传播热度处于中等偏上状态。
从整体舆论倾向来看,公众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大体持肯定态度,舆论普遍认为,目前出台改革方案的省份已经达到24个,其他省份也将紧随而来,可以说,改革得到了舆论拥护和欢迎。
但相关报道中也提到,作为地方户籍制度改革纲领性文件的《居住证管理办法》迟迟没有出台,令人费解。这导致多数省份的方案建立或完善的居住证制度多为原则性规定,内容大都与国家版户籍改革意见保持一致。
也就是说,多数省份的户籍改革仅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作了规定。而对于随迁子女参加中高考、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更为核心的权利,各地的方案则普遍定调为“逐步享有”,需与居住年限、社保年限等挂钩。且大多数省份并未明确所需具体年限,仅有少数地区作出了详细规定。
这让不少人对当前的地方户籍制度改革提出质疑,认为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不愿意承担户籍改革中的公共责任,原因主要是财政投入压力大。因为户籍改革实质是让进城农民工享受户籍居民待遇,这需要地方政府在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进行大笔投入。
有网民表示:“城乡二元结构废除比不废除好,早废除比晚废除好;某些部门再也不能因为部门利益,而让户籍制度改革继续停留在专家的嘴上、政府工作报告的纸上,而是必须有一个时间表来实实在在地将之付诸行动。”
相关领域的专家认为,囿于固有利益和地方财政压力等因素,户籍制度改革难以一蹴而就。居住证制度作为户籍改革的过渡政策,其“逐步享有、稳步推进”也是为了避免动作过猛从而对财政造成过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