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北山头汉墓出土玉器精粹(二)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w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 玉璜
  5件,根据形制、纹饰的差别可分三式。
  Ⅰ式:青玉质,体扁平弧状,局部有褐色沁。双面雕琢排列规整的涡纹,弧腹、弧背、两端外缘部微起方折状扉棱,弧背正中近缘部有一圆穿。外弧径19厘米,内弧径11.9厘米,背宽2.9厘米,厚0.5厘米(图14)。另一件形构与上述玉璜基本雷同,双面雕琢规整谷纹。外弧径20.7厘米,内弧径14厘米,背宽2.9厘米,厚0.4厘米(图15)。
  Ⅱ式:青白玉质,体扁平短弧状,局部有黑色沁。整器雕琢成两端对称的双首合体龙形,铸工工整考究,龙张口露齿,上吻宽大而末端前突上卷,下吻略窄小、末端尖细前突,杏仁眼向后端出梢,小耳后竖,耳下方束丝纹作鳃。龙头部五官形构、细部轮廓用极细的“游丝工”阴刻线勾勒,眼眉、眼珠瞳孔、颌下须、鳃部绺毛、口部及小耳轮廓线、弧形装饰线等刻画得精细入微、毫发皆现。龙体两面雕琢排列规整的细密勾连谷纹,上下缘部有细阴线刻弧形边阑,弧背中部近缘处有一圆穿。外弧径17.3厘米,内弧径11.2厘米,背宽2.7厘米,厚0.3厘米(图16)。另一件双首合体龙形璜,白玉质,受沁严重。体呈瘦长的弧状,龙首吻端略尖细,以细阴线简约刻划五官形构及细部轮廓。一端龙首下刻有“王六”两字,龙的躯体部素面无纹。外弧径20厘米,内弧径17.5厘米,背宽2.1厘米,厚0.55厘米(图17)。
  Ⅲ式:白玉质,体扁平近半圆形,璜体素面,弧背外缘出廓透雕一凤鸟,凤鸟以阴线刻技法刻划形构轮廓、头部细节,凤鸟圆眼,尖喙,长冠后飘,曲颈低首作以喙梳羽翅状,双翅外展伏于璜体弧背上。凤尾低垂,断面处刻有“□三十二一”铭文。外弧径7厘米,内弧径3厘米,背宽1.8厘米,厚0.5厘米(图18)。
  五. 玉带钩
  2件,根据形制、纹饰的差别可分两式。
  Ⅰ式:青白玉质,局部有褐色沁。体扁长,微弧状,两端圆雕成龙首形,其中一端龙首曲颈弯成钩首。龙首嘴宽扁,杏仁眼,高鼻梁,两小耳后竖。钩体正面浅浮雕六组变体勾连云纹,背面有一椭圆形纽偏居一侧,纽面阴刻“中二”字样。钩身两侧面各高浮雕、镂空透雕一螭虎,螭虎伸首引颈,作伏地爬行状,绞丝纹长尾翻卷至钩面。整器雕琢精整细腻,线条深竣挺拔、棱角分明,造型奇巧唯美,技法娴熟自然。长14.4厘米,宽1.44~3.44厘米(图19)。
  Ⅱ式:青玉质,体扁圆狭长,正面微弧,背面平整。两端圆雕成龙首形,其中一端龙首颈部弯曲成钩首,钩首两侧各阴刻两个“∽”形卷云纹,钩首龙头扁平,嘴宽扁,高鼻梁,大杏仁眼,双角弯钩平贴,中饰双叶纹。钩体正面满饰排列规整的勾连谷纹(图20),背面纽面阴线刻一矩形和三组旋涡纹(图21)。器形规整,琢磨精细。长17.75厘米,宽1.44厘米。
  六. 玉粉盒
  1件,白玉质,局部有褐色沁。器呈宽扁圆柱状,由器盖、器身两部分构成(图22),子母口,器身口沿外壁镶扣一圈铜箍。器盖微鼓,顶面平,外沿打磨成斜凹面,直壁。器盖雕琢纹饰从内向外由同心圆圈带间隔依次分为七区(图23):顶面中心一区饰由三组变体卷云纹同向旋转形成的旋涡纹;第二区为柿蒂纹,间以四乳丁纹和细网格纹装饰;第三、四区为素面宽环带;第五区雕琢排列繁密规整的勾连卷云纹,间以四个变形兽面纹相隔;第六区打磨成斜凹面,阴刻均等排列的十二组简化凤鸟纹,间填饰细阴线卷云纹;第七区位于器盖侧壁上,雕琢规整繁密的勾连卷云纹。器身直壁,底部边缘斜内收成微内凹的带状,平底,器表采取隐起技法雕琢四组兽首纹,兽首纹间以双阴线勾勒“T”形卷云纹。整器制作精整,器表光洁圆润,构图层次分明、细腻考究,局部以极细阴线刻构图,属汉代典型的“游丝工”技法。直径11.1厘米,高4.4厘米,壁厚0.4厘米。玉盒出土时,盒内还残留有白色粉状物和一件角质篦,由此判断这件器物应是梳妆使用的粉盒。
  七. 龙首玉柄形器
  2件,形制、大小基本雷同。一件白玉质,局部有褐色沁,由龙首、颈、身三截组成,中空,空腔截面椭圆形,原有纵向铁芯穿于空腔内贯联固定,出土时铁质构件仅见少量锈残物。龙首浅浮雕形构,上、下颚紧闭上翘,两侧有一对上下利牙相咬合,杏仁形眼,绞丝纹龙角后翘卷起。喉部一圆穿孔。颈部琢磨三道宽凹纹,龙身浅刻勾连卷云纹,底部平素。通长6.3厘米,首宽1.9厘米,厚1.1厘米(图24,上);另一件青玉质,雕琢纹饰与上一件雷同,龙口部略残,残长5.7厘米,首宽2.1厘米,厚1.1厘米,孔径0.2厘米(图24,下)。
  从出土时器空腔内的残留物分析,以上三截柄形器应为镶嵌于铁刀(匕)后端的饰物。
  八. 玉佩
  3件,据形制、纹饰不同可分三式。
  Ⅰ式:凤鸟形玉。1件,青玉质,局部有褐色沁。器扁平片状,镂雕成一尖尾凤鸟形,凤鸟曲颈回首顾盼,圆眼,尖喙,短冠后竖,下颌呈钺形,躯体弯曲成“S“状,体表饰阴线刻柳叶纹、冰纹和“二”字纹,羽翅、双爪卷曲,长尾向末端渐窄细、至末端呈尖锥形。颈部外缘处有一圆穿用于佩系。此器采用了透雕、浅浮雕、阴线刻等技法雕琢,刀工遒劲犀利。长9厘米,首宽2.1厘米,厚0.5厘米(图25)。
  觽在古代原为一种人们随身携带的用于解结的小型实用工具,最初是用兽骨、兽牙制作而成,后来玉器仿制此形制作,形构、大小略有变化,作为玩赏佩饰而渐趋失去其实用功能。
  Ⅱ式:龙凤形玉佩(图26)1件,白玉质,局部有褐色沁,器形略作长方形,一边较厚、一边稍薄,采用透雕、阴线雕技法雕琢一龙一凤。龙作回首状,张口衔凤鸟羽翅,上唇尖钩形、下唇钺形,圆眼,眼睑两侧出梢,角短宽上扬,小耳,耳下放一束卷曲绺毛。龙身蜿蜒屈曲与凤鸟相互缠绕纠结,体表填饰花枝纹、网格纹、卷云纹、双阴线纹等,卷尾上刻“上四”两字。凤鸟尖喙,圆眼,冠附于头顶部,作张口琢龙尾状,颈及躯体部雕琢绞丝纹、双阴线卷云纹、单阴线卷云纹、网格纹,尾长而硕大,末端尖细向下翻卷。长5.5厘米,宽2.3厘米,厚0.18~0.5厘米。
  Ⅲ式:凤鸟形玉佩(图27)1件,青玉质,整器主体纹饰为一回首张口的站立凤鸟,凤鸟尖喙,圆眼,高冠,体被羽翼,腿、爪粗壮,尾羽长而分岔、呈扇形向外翻卷散开,尾末端膨大成柿蒂纹状。羽毛以阴线勾勒,一分岔尾羽部向上伸出一瓶状物,其上双线阴刻变形兽面纹,瓶口部伸出凸榫状物,其上有一圆穿。长6.5厘米,上宽4.3厘米,下宽1.6厘米,厚0.1~0.5厘米。(全文完)(责编:蔚蔚)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