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有效治理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有效治理不仅要考虑多方治理主体的协同治理,还要考虑到移民的可持续生计,社区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不能依靠单一的治理模式来处理复杂多变的社区情况。本文通过对拉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A社区治理模式现状的考察,探讨以采取多种模式相结合,选择性的采用不同模式中的治理手段来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并结合元治理的理念尝试提出拉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开展“元治理模式”的思考。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藏高海拔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项目号:19ASH015)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有效治理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有效治理不仅要考虑多方治理主体的协同治理,还要考虑到移民的可持续生计,社区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不能依靠单一的治理模式来处理复杂多变的社区情况。本文通过对拉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A社区治理模式现状的考察,探讨以采取多种模式相结合,选择性的采用不同模式中的治理手段来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并结合元治理的理念尝试提出拉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开展“元治理模式”的思考。
其他文献
新时代提升西藏高校学生党员学习教育实效性,对于培养政治可靠信仰坚定的民族干部,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提高学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西藏高校学生党员学习教育工作面临意识形态斗争、达赖分裂集团渗透破坏和高校对学生党员学习教育工作薄弱的挑战,新时代提升西藏高校学生党员学习教育实效性,要强化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和党的宗旨意识教育,加强理论学习,突出政治教育,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结合。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丹斗(dan tig)地区的旦斗寺龙王殿岩窟(编号第1窟)及其他岩窟保存有北魏、初唐的壁画图像和唐高宗咸亨四年(673)礼佛祈愿文题记及供养人造像,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其周边地区佛教活动频繁,故该地当时也应该是一个佛教兴盛之地。藏文史籍《第吴宗教源流》(Rgya bod chos vbyung rgyas pa)等记载有吐蕃王朝境内重要寺院dan tig shan,是指凉州地区的天梯山石窟及寺院,并非青海化隆的丹斗(dan tig)。西夏在金人占领中原之时乘机占领了西宁、乐州、积石州、廓州
察隅僜人的地方性生态文化知识具有原生态、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是僜人适应亚热带高山密林生存环境的产物,反映出僜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多维互动关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出重要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既可以为僜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也能够丰富我国的生态文明宝库。
和琳与张荫棠二人推行的藏俗改良均随政治改革而生,在内容上有局部的重合,成效均极为有限。由于和琳、张荫棠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截然不同,二人的思想观念也大不相同,所以其藏俗改良在指导思想、具体内容、推行措施和力度上大相径庭。和琳与张荫棠的藏俗改良显示:民俗事涉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传统文化、宗教思想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深度相关;移风易俗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政治变迁的必然要求,但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会计教育伴随着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各个历史进程,经历了西藏特殊时期会计教育、中专教育、大专教育、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五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跨越,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本文通过回顾其发展历程、取得的历史成就与经验,为西藏会计教育未来发展与改革提供借鉴。
民族上层的国家认同建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塑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在新中国国家政权初步建立的重要历史节点,以十世班禅、阿沛·阿旺晋美等为代表的西藏地区藏族僧俗上层爱国人士实现了对新中国国家认同的迅速建构。这一建构的形成是历史与现代、西藏民族的爱国传统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西藏地区藏族上层爱国人士的新中国国家认同建构推动了西藏和平解放以及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塑造的历史进程。
《康导研究月刊》于1947年第8期至1949年第26期刊载了戴新三《后藏环游记》《藏印纪行》等游记作品,详细介绍了其居藏期间“于三十三年春奉派前往(后藏扎什伦布寺)办理布施”及“奉调内返”“由拉萨经江孜、怕(帕)里、亚东,……经此赴印航归”的详细经过。其旅途见闻及作为对于了解特定时期西藏政治形势、山川风貌、风俗民情及复杂的边疆关系等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文对《后藏环游记》第十至十四节所记录的戴新三于当年五月二日至五月四日由年木经恩棍寺到日喀则访晤扎萨喇嘛,并商议布施事宜的行程及途中见闻做了整理和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治藏方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以人为本、生态生产力和生态法治观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途径。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生态生产力促进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态法治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2021年4月24-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联合主办、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与西藏乡村振兴研究所承办的首届“西藏乡村振兴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举行。一、研讨会概况西藏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欧珠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教授分别致辞,西藏民族大学副校长袁东亚教授主持开幕式。
《格萨尔》是享誉世界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史诗与文化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那曲地区是“格萨尔”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区域。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梳理总结了那曲地区“格萨尔”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同时对说唱艺人传承、学术研究和对外推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传承发展“格萨尔”文化的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