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开放”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n10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氛围的“开放”
  1.情感“开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实际上是师生情感的“开放”.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给予学生以身心方面的安全感和充分的信赖,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更加活跃的思维,表现出更加高涨的探索热情.例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了四组数据,即
  问学生“你想到什么?”这样才能给学生创立了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空间.此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想要解决的问题.在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学生一直在躲避我探寻的目光,于是我马上和他沟通,引导启发他回忆曾经遇到的类似情况,这就给予学生知识上的支持.之后我又看到另一个学生完全没有开始着手研究,便走过去摸摸他的头,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给予简单指导之后,让他和同桌交流.这些看似很普通的体式语言,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真切的关心与理解.学生在这种教师关爱、学生互帮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不仅学会对知识和能力的主动构建和“再创造”的策略,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管理“开放”,保护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有以下特点:顽皮、淘气、所作所为事逾常规,带有嬉戏态度.而我国传统的教育是教师喜欢老实听话的学生,对调皮的学生强制管理,以免扰乱课堂纪律.实际上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要理解调皮、好动是儿童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格,可以允许学生有点不听话或犯一些“错误”,这样做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开放”.作为教师,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巧“管理”,给学生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去遐想、去创造.
  二、过程“开放”,引领学生成功
  教师要树立创造工作的意识,要大胆开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施教法,使教学过程具有更突出的作用.
  1.整合教材,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地域特性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挖掘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改变教材中远离生活实际的内容,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从学生熟知的内容出发,把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引入数学课堂之中,赋予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例如,教学“认识平面图形”,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简单知识,认识了这些几何形体,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相关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作为学习的素材.首先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再动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这时学生有的说“滑滑的”、“冰冰的”.其中对圆柱体的表述是“上下两面是平的,中间摸起来是圆圆的、弯弯的”.听到学生这样的表述时,教师要适时地归纳从而引出新课.这样的引课更加自然、生动.
  2.改变“教”和“学”的方式,体现数学价值
  例如,教学“数一数”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在室内教学的基础上走出教室,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去上室外课.按照要求分组活动,让孩子们在操场上任意地数,再把得到的数在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每組有中心发言人在班内交流.当时孩子们的开阔思维着实让我吃惊:有数篮球架的,有数小树的,有数身上纽扣的.当时一群小鸟从空中飞过,有学生这样说“有许多鸟我数也数不清”,这“许多”不也是用来描述数量的吗?还有的孩子居然在数蚂蚁,所有的这些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多么的精彩呀!我不失时机地组织孩子们相互评价谁说得好,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我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学习水平给予了正确的评价.这样使每一个学生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开放性练习,激活思维“火花”
  “开放性”练习题,可以开放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在能力. “开放”可以是问题的“开放”、思路的“开放”、结论的“开放”.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再现个性,激活创造的空间.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设计了一个结论“开放”题,星期天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少年宫,中间要经过街心公园.从小明家到街心公园有三条路,这三条路上分别有超市、幼儿园和社区文化中心.从街心公园到少年宫有两条路,这两条路上分别有文具店和书店.小明可以怎么走?
  在这道题中,学生可根据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思维方式做出不同的答案.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独特思考问题的方式.
  总之,教师只有树立了“开放”的理念,采用“开放”的手段,才能改变传统的以“问题”为始,以“结论”为终的枯燥僵化的“封闭”式教学过程,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渗透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的需要.本文作者在高中物理情感教学中冲出“围城”,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了高中物理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以情施教;爱国情操;巧用媒体;联系实际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充满人文的关怀,合理渗透情感教育,以达教书育人的现代教育之目的.正如新课标指出: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
期刊
摘要:本文从入课、重难点、提问、究错和语速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教学“慢一点”,让课堂拥有教育的“道”,让课堂充满灵动的生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慢一点;教育的“道”  近期又一次拜读特级教师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书有这样一句话:  “教育的可悲正是在于,我们把目标锁定于教育的‘术’——知识与技能,从而把教育的‘道’给丢弃了,教育走向了异途.[1  ]”  这让我想起了《人牵蜗牛去散步》这则
期刊
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揣摩现代中学生的心理,多体验现代中学生的情感,许多“意外”是完全可以把握的.  “动态生成”之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些教师只管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漠视课堂上促进动态生成的“土壤”培育;有些教师对宝贵的生成性资源视而不见,把握不住;也有些教师对课堂中的“不和谐”音符置若罔闻,避而不谈.  一、不能善待学生思维的动态生成  案例 某教
期刊
本文仅针对课堂提问时常出现的“度”的问题,从提问的“多和少”、“难和易”、“有和无”及提问时“直和曲”、“庄和谐”、“主和客”等几对矛盾做了辩证的讨论,只要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摸索,课堂将会成为丰富多彩的知识殿堂.下面,仅以高中物理部分内容为例试作阐述.  一、提问内容方面,即“问什么”,要正确处理好以下矛盾  1.多和少.有一位特级教师曾对其所听的一节课做过统计,教师频频发问累计达48次,学生应接
期刊
摘要: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師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问;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这三方面探讨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物理教学;课堂提问;有效途径  一、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  1.教育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
期刊
在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与卤素相关的考题多次出现,现将其总结如下.  考点一:考查氯气的制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人们过多关注学生智力因素,在挖掘学生智力潜能上做足文章,当然也获取了不少教学效果.但对学生而言学习数学必须既能发挥智力因素的作用,又能够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1  ].本文作者所思考的学生非智力因素与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话题值得借鉴.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学习质量;策略探究  一、重视非智力因素需求课堂情境的高度适应  非智力因素也是我们学生的个性因素,事实上人的个性因素是比较难以改
期刊
摘要: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实验中,实验大致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后家庭实验三种形式.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阐述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分组实验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希望在分组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学生能够获得实验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组实验;实验能力  物理学科是三大基础自然学科之一,也是一门以
期刊
几何概型就是对于随机试验中采用几何化的一种方法,即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或看成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时,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正比例,而与“事件”的位置及形状无关.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
期刊
摘要: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全面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引入陶行知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三大原理,逐渐地转变教师自身的职能,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开放地参与数学学习,使其乐于学习、专于学习,乃至提升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最终奠基我国小学生数学素质化教育进程.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