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梦都不会想到,此生能够来到国中之国——圣马力诺共和国。靠山采石,靠水打鱼,世界著名的袖珍国圣马力诺就与石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
圣马力诺是意大利境内的国中国,是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之一,它是从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到1861年成立意大利王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在意大利境内幸存下来的独立国家。这个在悬崖绝壁上建成的国家,国土面积仅有61km2的袖珍国度,现在人口也不过仅有2.8万,尽管人口是世界最少的国家之一,但密度却不低,每平方公里突破400人,居“高密度”国家之列。首都圣马力诺市虽然城市不大,却是欧洲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座古城的建筑特点是:石头建的房子。
相传公元3世纪下半叶,一位名叫马力诺的人居住在今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群岛的阿尔贝岛上,他是一名石匠,靠采集石头为生,由于他宣传基督教,反对当时的封建统治,受到封建主的迫害。为了免遭不幸,他驾船离开故乡,跨越亚得里亚海,来到蒂塔诺山,居住在悬崖的山洞里。这个满山杂树、怪石嶙峋的蒂诺塔山唯一的出产是它的躯体——那就是开山凿石作为最原始的建筑材料。圣马力诺的诞生就是与这个石匠的名字连在一起的。马力诺继续依靠采石为生,用石头营造家园,并向异教徒宣传基督教,禁食祈祷,为人们消灾除祸,被人们奉为圣徒。后来,他接纳了一批又一批为躲避封建主和宗教裁判所迫害而逃到这里的人,逐渐形成一个“石匠公社”。后来发展为圣马力诺共和国,并把马力诺最早定居下来,后来形成的城市定为这个国家的首都,命名为圣马力诺市。
圣马力诺整个国家建在一座约海拔700m高的山上。马力诺当时可能不会想到,他选择在山顶建屋建国,给这个袖珍国日后一个“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威名,因为意大利境内是个多地震和多火山国家,历史上曾有多座名城被无情的地震火山所摧毁,如庞贝古城、埃尔科拉诺古城。马力诺懂不懂“建筑风水学”,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历史证明建筑物与地下结构有很大关系,坚硬的地基较松软的地基在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更能挺身而立。蒂塔诺山,这个看似不能建国、不能建城的地方,却给了圣马力诺一个坚实的基础。高楼大厦平地起,如果坚硬的石头地基与松软的土质地基相比,当然是石头地基更可取。据说我国的厦门大学一栋楼的地基就是花岗岩石头,结果在一次地震中,周边所有房屋都曾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这座建在花岗岩上的大楼却安然无恙。
我们随着人流,沿着崎岖狭窄街道前行。这是条不能通机动车辆的小巷,当地人上班或出门办事只能靠步行。因城区坐落在山上,地势起伏,街道重叠,远远望去街上有街,道上有道。就跟山区的梯田一样,依山环绕。圣马力诺市的最高处也是最繁华的地方就是皮亚涅洛广场,广场周围集中了全国的名胜古迹。全国的秀丽景色可以尽收眼底。圣马力诺市内名胜古迹众多,庄严雄伟的蒂塔诺山的3个山峰上各建有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建于11世纪的罗卡城堡,建于12世纪前的蒙塔莱城堡和建于14世纪前的切斯塔城堡都壮观非凡。为纪念马力诺而修建的石碑高高耸立在市中心的山坡上,十分醒目。
早有耳闻,圣马力诺的民风古朴。圣马力诺的建筑不论是庄重的公共建筑还是老百姓的民居,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始终保持中世纪的古老情调。城虽小,却极具小城的宁静、山城的多姿和古城的文化氛围,这三者相得益彰,和谐结合,体现出民风淳朴、治安良好、百姓路不拾遗。圣马力诺非常的整洁和安静,城中没有通街大道,也没有车水马龙的街景,只是狭窄的石头铺就的小巷,依山而筑的石阶,导引着寻幽探胜的游人。从路旁的陡崖向下窥望,那里石阶通达下面一级石阶,巨石垒墙的老屋,红瓦的屋顶,以及石块铺地苔痕斑驳的小小天井,傲视时光的流逝,仍然保持古老的氛围。这是圣马力诺很典型的古老民居。仅有的几条商业街同样也是这般古香古色,石砌的房屋高大坚固,临街的店面整洁而不凌乱。
中圣两国自1988年起开始直接贸易往来,虽然贸易额不大,但两国于2007年4月共同签署了《中圣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根据协定,圣马力诺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圣马力诺资源匮乏,国力有限,石油制品、工业原料、电力、粮食和副食品主要依赖从意进口,主要贸易伙伴是意大利、欧盟其他成员国、美国和中国。圣马力诺有良好的经贸环境,进出口经理人们可以自己去圣国掘金。
城市建筑,因地而宜,因条件物质而宜。如瑞士多森林,乡下的别墅多为木制结构。而圣马力诺只有取之不尽的石头,当地人始终不渝的与石头结下不解之缘,培养和练就出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石建筑威震西欧,极具特色,坚硬的花岗岩石头,加上超强度的灰浆,难怪那些石建筑久经考验,难怪那保存完好的11~14世纪的城堡被冠以“古”字,因为石头较砖瓦木料耐酸耐雨耐日晒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也许受圣马力诺石头城的影响,西欧大多数国家的古建筑都是很高很有特点的石头做地基和墙基。
圣马力诺给人的印象不像一个城市,更不像一个首都,而是年深日久、雄伟无比的古城堡。不仅如此,进人城门洞之内,如同穿过时空之门进入古老的中世纪,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信息统统阻挡在城墙外面去了。古城堡是石头建的,政府大厦是石头建的,教堂是石头建的,居民住宅等凡是建筑物都是石料的杰作,就连地面也是石头铺成的。还有像梯田一样的路基石墙,石头雕像,这里真是一个石头的世界,石头的文化园地。
不记得是民间流传还是权威资料上说过“衡量一栋好房子的标准是看它能不能使用50年”。现在,我们国内所有的建筑工地,都可看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条幅,可是在我生活的城市,50年前的建筑基本荡然无存。在儿时的记忆中,村里的房子也没有超过50年的,从我接受教育的乡下学校,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从建到弃,不过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变成了危屋。看来,建筑首选的应该是地形地基,依次才是建筑材料、施工技术质量等。圣马力诺石头城里的石建筑,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意大利境内的地震、火山爆发的影响,却始终安然无恙,这里的城堡、石建筑不是旅游者眼中的佳景,也是建筑美学立体的教科书,可让人探讨充满遐想的地基与防震的话题。
圣马力诺是意大利境内的国中国,是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之一,它是从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到1861年成立意大利王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在意大利境内幸存下来的独立国家。这个在悬崖绝壁上建成的国家,国土面积仅有61km2的袖珍国度,现在人口也不过仅有2.8万,尽管人口是世界最少的国家之一,但密度却不低,每平方公里突破400人,居“高密度”国家之列。首都圣马力诺市虽然城市不大,却是欧洲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座古城的建筑特点是:石头建的房子。
相传公元3世纪下半叶,一位名叫马力诺的人居住在今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群岛的阿尔贝岛上,他是一名石匠,靠采集石头为生,由于他宣传基督教,反对当时的封建统治,受到封建主的迫害。为了免遭不幸,他驾船离开故乡,跨越亚得里亚海,来到蒂塔诺山,居住在悬崖的山洞里。这个满山杂树、怪石嶙峋的蒂诺塔山唯一的出产是它的躯体——那就是开山凿石作为最原始的建筑材料。圣马力诺的诞生就是与这个石匠的名字连在一起的。马力诺继续依靠采石为生,用石头营造家园,并向异教徒宣传基督教,禁食祈祷,为人们消灾除祸,被人们奉为圣徒。后来,他接纳了一批又一批为躲避封建主和宗教裁判所迫害而逃到这里的人,逐渐形成一个“石匠公社”。后来发展为圣马力诺共和国,并把马力诺最早定居下来,后来形成的城市定为这个国家的首都,命名为圣马力诺市。
圣马力诺整个国家建在一座约海拔700m高的山上。马力诺当时可能不会想到,他选择在山顶建屋建国,给这个袖珍国日后一个“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威名,因为意大利境内是个多地震和多火山国家,历史上曾有多座名城被无情的地震火山所摧毁,如庞贝古城、埃尔科拉诺古城。马力诺懂不懂“建筑风水学”,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历史证明建筑物与地下结构有很大关系,坚硬的地基较松软的地基在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更能挺身而立。蒂塔诺山,这个看似不能建国、不能建城的地方,却给了圣马力诺一个坚实的基础。高楼大厦平地起,如果坚硬的石头地基与松软的土质地基相比,当然是石头地基更可取。据说我国的厦门大学一栋楼的地基就是花岗岩石头,结果在一次地震中,周边所有房屋都曾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这座建在花岗岩上的大楼却安然无恙。
我们随着人流,沿着崎岖狭窄街道前行。这是条不能通机动车辆的小巷,当地人上班或出门办事只能靠步行。因城区坐落在山上,地势起伏,街道重叠,远远望去街上有街,道上有道。就跟山区的梯田一样,依山环绕。圣马力诺市的最高处也是最繁华的地方就是皮亚涅洛广场,广场周围集中了全国的名胜古迹。全国的秀丽景色可以尽收眼底。圣马力诺市内名胜古迹众多,庄严雄伟的蒂塔诺山的3个山峰上各建有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建于11世纪的罗卡城堡,建于12世纪前的蒙塔莱城堡和建于14世纪前的切斯塔城堡都壮观非凡。为纪念马力诺而修建的石碑高高耸立在市中心的山坡上,十分醒目。
早有耳闻,圣马力诺的民风古朴。圣马力诺的建筑不论是庄重的公共建筑还是老百姓的民居,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始终保持中世纪的古老情调。城虽小,却极具小城的宁静、山城的多姿和古城的文化氛围,这三者相得益彰,和谐结合,体现出民风淳朴、治安良好、百姓路不拾遗。圣马力诺非常的整洁和安静,城中没有通街大道,也没有车水马龙的街景,只是狭窄的石头铺就的小巷,依山而筑的石阶,导引着寻幽探胜的游人。从路旁的陡崖向下窥望,那里石阶通达下面一级石阶,巨石垒墙的老屋,红瓦的屋顶,以及石块铺地苔痕斑驳的小小天井,傲视时光的流逝,仍然保持古老的氛围。这是圣马力诺很典型的古老民居。仅有的几条商业街同样也是这般古香古色,石砌的房屋高大坚固,临街的店面整洁而不凌乱。
中圣两国自1988年起开始直接贸易往来,虽然贸易额不大,但两国于2007年4月共同签署了《中圣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根据协定,圣马力诺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圣马力诺资源匮乏,国力有限,石油制品、工业原料、电力、粮食和副食品主要依赖从意进口,主要贸易伙伴是意大利、欧盟其他成员国、美国和中国。圣马力诺有良好的经贸环境,进出口经理人们可以自己去圣国掘金。
城市建筑,因地而宜,因条件物质而宜。如瑞士多森林,乡下的别墅多为木制结构。而圣马力诺只有取之不尽的石头,当地人始终不渝的与石头结下不解之缘,培养和练就出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石建筑威震西欧,极具特色,坚硬的花岗岩石头,加上超强度的灰浆,难怪那些石建筑久经考验,难怪那保存完好的11~14世纪的城堡被冠以“古”字,因为石头较砖瓦木料耐酸耐雨耐日晒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也许受圣马力诺石头城的影响,西欧大多数国家的古建筑都是很高很有特点的石头做地基和墙基。
圣马力诺给人的印象不像一个城市,更不像一个首都,而是年深日久、雄伟无比的古城堡。不仅如此,进人城门洞之内,如同穿过时空之门进入古老的中世纪,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信息统统阻挡在城墙外面去了。古城堡是石头建的,政府大厦是石头建的,教堂是石头建的,居民住宅等凡是建筑物都是石料的杰作,就连地面也是石头铺成的。还有像梯田一样的路基石墙,石头雕像,这里真是一个石头的世界,石头的文化园地。
不记得是民间流传还是权威资料上说过“衡量一栋好房子的标准是看它能不能使用50年”。现在,我们国内所有的建筑工地,都可看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条幅,可是在我生活的城市,50年前的建筑基本荡然无存。在儿时的记忆中,村里的房子也没有超过50年的,从我接受教育的乡下学校,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从建到弃,不过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时间就变成了危屋。看来,建筑首选的应该是地形地基,依次才是建筑材料、施工技术质量等。圣马力诺石头城里的石建筑,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意大利境内的地震、火山爆发的影响,却始终安然无恙,这里的城堡、石建筑不是旅游者眼中的佳景,也是建筑美学立体的教科书,可让人探讨充满遐想的地基与防震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