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只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许多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在论证过程中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突出的合作小组问题与对策”从合作小组的建设策略、合作小组的功能发挥和合作小组的考评设计三方面以自身课堂的具体做法进行了举例说明,同时提出在“合作小组学习的艺术化推”进方面的初步感受,以及在实践中的困惑及想法,为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提供后继研究的依据。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探索
1 问题提出与研究历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1] 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只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小学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要有合作的活动,学生要有合作学习的经历,要有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2]
现我校进行的第三轮课堂改革所倡导的“一一三三”特质课堂“三要素”中的“小组学”是特质课堂的核心因素。我们把它当成一种课堂特质得以实现的手段,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也就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功能性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个人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在整理汇报时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这样,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体现了我校课改正真正在达成新课标的精神,不但是方式,而且是一种学习技能的达成目标。
2 突出的合作小组问题与对策
“小组学”被引入课堂后,扩大了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反思以往,在课改进行的开始阶段,由于对“小组学”仅进行了字面的理解,在小组划分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仅具有了小组的形,小组功能组织散乱,而缺乏功能性小组的神,进而在课堂中问题设置小、碎、细,且缺乏探索价值,于是课堂中出现学生参与欠平衡(少数学生唱主角),小组活动次数频繁且时间失控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且效率低下。于是经常反思自我的数学课堂,怎样做才能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通过近一年的课堂实践探索,我认为在功能性小组的建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应强调以下几点。
2.1 提升合作小组的建设策略。
2.1.1 合理进行分组。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5-6人,同时辅以同质学习小组和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进行分组时,我先选定每个小组的学习组长和生活组长。这主要是将全班优秀的孩子都放到领头羊的位置,并且在学习组长和生活组长在性别、成绩、能力、性格以及交往能力上做好文章,尽量做到优势互补,全班均衡,最大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这样做是以异质分组原则的体现。同时,在确定好领头羊后,再让他们自己按一定的顺序挑选自己的组员,并要求组长选好自己的组员,必须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的管理中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在下一轮选同伴时,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必须说出自己的意见,给组长提供参考。其中有一个小插曲,看看哪几位孩子是全班最后被选到的孩子,每当一轮选完后,剩下的孩子就有一定的紧迫感。当全班只剩8位孩子的时候,几位孩子感受到了自己没有融入团队时的难受与尴尬,同时也为他们将来要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增加外动力。这时我鼓励地提出看哪位组长最能啃硬骨头,有信心把全班最调皮的孩子融入到自己的小团队中,这一方面增强了领头羊的责任心,同时是将同质分组和自由组合两种分组的原则与异质分组进行了简单的组合,组内的孩子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小组团队的建设。
2.1.2 精心建设小组文化。
用心进行小组文化建设,包括“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小组成长目标、小组纪律、小组分工。”以小组文化促进孩子团队归属感的建立。
A.小组名称:要新颖,有内涵,体现小组特色与追求。曾经在命小组名称时我是以班队的名称“童心中队”的核心词“童心”来确定的。全班7个组的名称分别是天真、活泼、机灵、聪明、灿烂、快乐、自信。
B.小组口号:要求是激发士气,凝聚人心,反映小组的特色。这主要是让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商定,然后写在组牌上。天真:天真让你童心未泯;活泼:活泼是伴我们一生的心灵;快乐:快乐快乐,心灵的天堂;阳光:照亮你的天空,温暖你的心房;灿烂:灿烂灿烂,大胆挑战;机灵:机灵机灵是个小聪明;自信:我自信我快乐,争做学习第一人。虽然孩子们的口号不是那么的叫得响,但至少我遵从了让孩子先自己拟定他们自己能跳起来能够摘到的苹果。
C.小组成长目标:目标必须具体,实在,有可操作性。因此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请孩子给自己制定小组的长远奋斗目标,而是结合班级每周的训练重点,再以量化考核常规,看看每一小组在班级中的排名,并将相关情况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来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帮助。
D.小组纪律:由学习组长负责管理本组课堂纪律,量化考核在学习部,目的是约束小组成员的不合格课堂行为,促进更多的合格与出色的课堂行为。而常规方面的纪律由生活组长负责,量化考核在生活部,目的是约束小组成员课间行为,规范一日常规。这样小组团队的建设就有了规章的保障,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自我约束力。
E.小组成员的分工:由于受孩子年龄特点的限制,我在小组的分工上并没有让孩子都参与其中,完全实施自主管理,而是结合每次将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明确分工,且每次分工随任务的不同都要有变化。目的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实现“兵帮兵”,“兵练兵”,最大限度地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锻炼学生。真正实现“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只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2.2 让合作小组的功能充分发挥。
2.2.1 与学生约法三章 。
A.相互尊重,坚持“一个声音”准则。
在一定的范围内一次只有一人发言;尊重他人观点,能对他人的观点做出建设性的批评,不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虽然在每次的评价中我都作了相关的引导和强调,但在这方面孩子对别人的错误更易识别,而对别人的欣赏受个人的知识和表达能力的掣肘,常做得不尽入人意。
B.团队比个人更重要。
学生共同商议后约定,为使每一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参与表现的孩子以人头递增加分量化考核。也就是一个小组内如果一个孩子一直回答,那么只能算一人参与,只能加一分,而小组的第二个孩子参与了回答,就能算二人参与,可以算1+2=3分,依此类推。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会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鼓励,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同时,每个孩子给小组攒分时,也在小组内给自己攒积分,这与课堂的各种星的评定紧密联系在一起。
C.效率性原则。
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阶段,小组要准备在小组展示时的汇报语言的组织,人员的分工。展示时鼓励认真倾听,在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后能进行有效点评和补充的,并对此在发言量化的基础上再次升高量化分。同时强调语音语调对结果的影响,这当然是与汇报时老师的及时点拔提醒是密不可分的。
2.2.2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每一小组的学习组长和生活组长分别负责进行任务承包,并且在评价的过程中,有专门对纪律的考评,这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同时,学生如果自己发言受影响可以主动停下,让同组的孩子优先补充,这是学生认真倾听,相互管理的一个有效办法。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很重,只要小组建设成功,纪律问题常常只需要教师的一个暗示,学生就能自觉遵守。
2.3 扎实做好合作小组的考评设计。
在对每课堂进行量化的具体化的措施方面,我是对每堂课都实施考评。首先,在每堂课结束作课堂小结时,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用量化分进行考评的方式,点评时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对全班表现最优异的两个小组进行表扬点评,在评价这些组是如何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时,其中会对他们学习观念的创新、汇报形式的新颖性、完成的时间效率性、积极参与度以及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进行肯定。其次,利用课余时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个人考评,每个孩子也自己对照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申报成绩,具体是以小组分为基分,每人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进行加分或扣分,考评方式也可以由自己申报,他人提意见的方式确定,也可以由组长统一给组员打分,具体实施方式由学生自己确定,别的小组成员可以质疑与挑刺。最后进行“最佳星评选”,选出“今日之星”、“预习之星”和“展示之星”等等。我再根据他们的课堂情况做出判断,进行微调,记录成绩。这样每位同学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分数,每一天都有奋斗的目标,这能帮助他们及时得到反馈,从而进一步地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
3 合作小组学习的艺术化推进
实施小组合作化学习,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地进行探究,主动地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因此,在课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要对教材要通盘的考虑,对学生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3.1 创设一个适合的问题情境。
首先,设计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其次,为学生设计研究的问题,而且问题的设计必须有针对性,要与你当堂课要达成的知识与能力相联;问题要大小适度,即问题既不能一步就解决,也不能过于笼统,涉及面过大,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有的可直接提出课堂教学的终结性目标,也可分阶段提出几个阶段性目标,最终探索出终结性目标;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一定的难度,能激起学生的讨论兴趣,但又不能让学生无所适从,应该通过群体讨论,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最后,在讨论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在讨论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影响讨论进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及时发现、及时点拨,共性的问题面向全体点拨,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个别点拨。
3.2 小组合作学习法带来的变化。
首先,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觉得老师不再是枯燥的数学说教者,而是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导路者,在课间休息时,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主动地与我聊自己当天最为得意的表现,有时只是把我当成听众,有时要求我做出评判,有时更要我帮着出谋划策,而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其次,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有了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式教学,他们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机会,优秀的学生在帮助别人时除了有成功的体念外,还能促进其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换,形成良性螺旋式发展;学习原来存在困难的孩子进步非常大,已经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小组争辩性学习中形成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学会学习”的能力;同时实行一个声音原则,使他们逐步树立了相互尊重的人际相处准则,实行“生面孔”规则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帮互助,学会关心人;实行计时制度,使他们培养时间观念,明白时间也是一种资源,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而在班级授课的形式下,要达到这些目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当然,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我有效践行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本文是在“‘学会学习’目标下的‘一一三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进行一年后的一个阶段性的小结,很多的设想还有待于在课题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如分组要不要把把关,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重新组合;还有就是课堂环节的设置上是不是还要多样一点,这样会不会使小组更有凝聚力,合作性会更好,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但这样应该怎样进行备课,怎样进行管理,怎样进行交流,怎样进行评价?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此进行尝试,从而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化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王永春.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决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2(8).
[4] 叶尧城 向鹤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5] 邹瑞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J].中小学数学.2004(10)
[6] 柯有我.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提高合作学习实效[J].新课程研究.2005(1)
[7] 陈伟佳. 启迪智慧 张扬个性——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8] 宋海英.行走课堂 小学数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
[9] 崔久华 王义朋 在小组合作中促进师生成长[J].中国教育报.2008(11).
注释
[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 《行走课堂》第三部分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探索
1 问题提出与研究历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1] 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只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小学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要有合作的活动,学生要有合作学习的经历,要有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2]
现我校进行的第三轮课堂改革所倡导的“一一三三”特质课堂“三要素”中的“小组学”是特质课堂的核心因素。我们把它当成一种课堂特质得以实现的手段,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也就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功能性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个人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在整理汇报时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这样,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体现了我校课改正真正在达成新课标的精神,不但是方式,而且是一种学习技能的达成目标。
2 突出的合作小组问题与对策
“小组学”被引入课堂后,扩大了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反思以往,在课改进行的开始阶段,由于对“小组学”仅进行了字面的理解,在小组划分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仅具有了小组的形,小组功能组织散乱,而缺乏功能性小组的神,进而在课堂中问题设置小、碎、细,且缺乏探索价值,于是课堂中出现学生参与欠平衡(少数学生唱主角),小组活动次数频繁且时间失控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且效率低下。于是经常反思自我的数学课堂,怎样做才能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通过近一年的课堂实践探索,我认为在功能性小组的建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应强调以下几点。
2.1 提升合作小组的建设策略。
2.1.1 合理进行分组。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5-6人,同时辅以同质学习小组和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进行分组时,我先选定每个小组的学习组长和生活组长。这主要是将全班优秀的孩子都放到领头羊的位置,并且在学习组长和生活组长在性别、成绩、能力、性格以及交往能力上做好文章,尽量做到优势互补,全班均衡,最大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这样做是以异质分组原则的体现。同时,在确定好领头羊后,再让他们自己按一定的顺序挑选自己的组员,并要求组长选好自己的组员,必须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的管理中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在下一轮选同伴时,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必须说出自己的意见,给组长提供参考。其中有一个小插曲,看看哪几位孩子是全班最后被选到的孩子,每当一轮选完后,剩下的孩子就有一定的紧迫感。当全班只剩8位孩子的时候,几位孩子感受到了自己没有融入团队时的难受与尴尬,同时也为他们将来要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增加外动力。这时我鼓励地提出看哪位组长最能啃硬骨头,有信心把全班最调皮的孩子融入到自己的小团队中,这一方面增强了领头羊的责任心,同时是将同质分组和自由组合两种分组的原则与异质分组进行了简单的组合,组内的孩子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小组团队的建设。
2.1.2 精心建设小组文化。
用心进行小组文化建设,包括“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小组成长目标、小组纪律、小组分工。”以小组文化促进孩子团队归属感的建立。
A.小组名称:要新颖,有内涵,体现小组特色与追求。曾经在命小组名称时我是以班队的名称“童心中队”的核心词“童心”来确定的。全班7个组的名称分别是天真、活泼、机灵、聪明、灿烂、快乐、自信。
B.小组口号:要求是激发士气,凝聚人心,反映小组的特色。这主要是让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商定,然后写在组牌上。天真:天真让你童心未泯;活泼:活泼是伴我们一生的心灵;快乐:快乐快乐,心灵的天堂;阳光:照亮你的天空,温暖你的心房;灿烂:灿烂灿烂,大胆挑战;机灵:机灵机灵是个小聪明;自信:我自信我快乐,争做学习第一人。虽然孩子们的口号不是那么的叫得响,但至少我遵从了让孩子先自己拟定他们自己能跳起来能够摘到的苹果。
C.小组成长目标:目标必须具体,实在,有可操作性。因此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请孩子给自己制定小组的长远奋斗目标,而是结合班级每周的训练重点,再以量化考核常规,看看每一小组在班级中的排名,并将相关情况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来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帮助。
D.小组纪律:由学习组长负责管理本组课堂纪律,量化考核在学习部,目的是约束小组成员的不合格课堂行为,促进更多的合格与出色的课堂行为。而常规方面的纪律由生活组长负责,量化考核在生活部,目的是约束小组成员课间行为,规范一日常规。这样小组团队的建设就有了规章的保障,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自我约束力。
E.小组成员的分工:由于受孩子年龄特点的限制,我在小组的分工上并没有让孩子都参与其中,完全实施自主管理,而是结合每次将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明确分工,且每次分工随任务的不同都要有变化。目的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实现“兵帮兵”,“兵练兵”,最大限度地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锻炼学生。真正实现“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只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2.2 让合作小组的功能充分发挥。
2.2.1 与学生约法三章 。
A.相互尊重,坚持“一个声音”准则。
在一定的范围内一次只有一人发言;尊重他人观点,能对他人的观点做出建设性的批评,不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虽然在每次的评价中我都作了相关的引导和强调,但在这方面孩子对别人的错误更易识别,而对别人的欣赏受个人的知识和表达能力的掣肘,常做得不尽入人意。
B.团队比个人更重要。
学生共同商议后约定,为使每一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参与表现的孩子以人头递增加分量化考核。也就是一个小组内如果一个孩子一直回答,那么只能算一人参与,只能加一分,而小组的第二个孩子参与了回答,就能算二人参与,可以算1+2=3分,依此类推。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会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鼓励,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同时,每个孩子给小组攒分时,也在小组内给自己攒积分,这与课堂的各种星的评定紧密联系在一起。
C.效率性原则。
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阶段,小组要准备在小组展示时的汇报语言的组织,人员的分工。展示时鼓励认真倾听,在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后能进行有效点评和补充的,并对此在发言量化的基础上再次升高量化分。同时强调语音语调对结果的影响,这当然是与汇报时老师的及时点拔提醒是密不可分的。
2.2.2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每一小组的学习组长和生活组长分别负责进行任务承包,并且在评价的过程中,有专门对纪律的考评,这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同时,学生如果自己发言受影响可以主动停下,让同组的孩子优先补充,这是学生认真倾听,相互管理的一个有效办法。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很重,只要小组建设成功,纪律问题常常只需要教师的一个暗示,学生就能自觉遵守。
2.3 扎实做好合作小组的考评设计。
在对每课堂进行量化的具体化的措施方面,我是对每堂课都实施考评。首先,在每堂课结束作课堂小结时,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用量化分进行考评的方式,点评时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对全班表现最优异的两个小组进行表扬点评,在评价这些组是如何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时,其中会对他们学习观念的创新、汇报形式的新颖性、完成的时间效率性、积极参与度以及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进行肯定。其次,利用课余时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个人考评,每个孩子也自己对照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申报成绩,具体是以小组分为基分,每人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进行加分或扣分,考评方式也可以由自己申报,他人提意见的方式确定,也可以由组长统一给组员打分,具体实施方式由学生自己确定,别的小组成员可以质疑与挑刺。最后进行“最佳星评选”,选出“今日之星”、“预习之星”和“展示之星”等等。我再根据他们的课堂情况做出判断,进行微调,记录成绩。这样每位同学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分数,每一天都有奋斗的目标,这能帮助他们及时得到反馈,从而进一步地激发他学习的积极性。
3 合作小组学习的艺术化推进
实施小组合作化学习,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地进行探究,主动地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因此,在课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要对教材要通盘的考虑,对学生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3.1 创设一个适合的问题情境。
首先,设计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以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其次,为学生设计研究的问题,而且问题的设计必须有针对性,要与你当堂课要达成的知识与能力相联;问题要大小适度,即问题既不能一步就解决,也不能过于笼统,涉及面过大,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有的可直接提出课堂教学的终结性目标,也可分阶段提出几个阶段性目标,最终探索出终结性目标;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一定的难度,能激起学生的讨论兴趣,但又不能让学生无所适从,应该通过群体讨论,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最后,在讨论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在讨论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影响讨论进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及时发现、及时点拨,共性的问题面向全体点拨,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个别点拨。
3.2 小组合作学习法带来的变化。
首先,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觉得老师不再是枯燥的数学说教者,而是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导路者,在课间休息时,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主动地与我聊自己当天最为得意的表现,有时只是把我当成听众,有时要求我做出评判,有时更要我帮着出谋划策,而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其次,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有了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式教学,他们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机会,优秀的学生在帮助别人时除了有成功的体念外,还能促进其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换,形成良性螺旋式发展;学习原来存在困难的孩子进步非常大,已经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小组争辩性学习中形成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学会学习”的能力;同时实行一个声音原则,使他们逐步树立了相互尊重的人际相处准则,实行“生面孔”规则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帮互助,学会关心人;实行计时制度,使他们培养时间观念,明白时间也是一种资源,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而在班级授课的形式下,要达到这些目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当然,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我有效践行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本文是在“‘学会学习’目标下的‘一一三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进行一年后的一个阶段性的小结,很多的设想还有待于在课题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如分组要不要把把关,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重新组合;还有就是课堂环节的设置上是不是还要多样一点,这样会不会使小组更有凝聚力,合作性会更好,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但这样应该怎样进行备课,怎样进行管理,怎样进行交流,怎样进行评价?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此进行尝试,从而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化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兼、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王永春.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决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2(8).
[4] 叶尧城 向鹤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5] 邹瑞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J].中小学数学.2004(10)
[6] 柯有我.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提高合作学习实效[J].新课程研究.2005(1)
[7] 陈伟佳. 启迪智慧 张扬个性——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8] 宋海英.行走课堂 小学数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
[9] 崔久华 王义朋 在小组合作中促进师生成长[J].中国教育报.2008(11).
注释
[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 《行走课堂》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