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0日,第二届《台北米其林指南》的星级餐厅颁奖典礼登场,夺星餐厅的代表人或主厨站在台上领奖,他们脸上洋溢喜悦,但内心却有着恐惧。
因为夺星后,挑战才要开始。回顾米其林入驻中国台湾一年,星级餐厅真的经营得好吗?
在颁奖典礼前夕,采访2018年的九家星级餐厅,分别是颐宫、请客楼、金蓬莱、大三元、吉兆割烹寿司、教父牛排、Longtail、侯布雄餐厅、Mume,涵盖中式、西式与无国界料理。
我们却发现,要守住星星,比想象中还难。
以这九家业者来看,除了两家拥有集团资源的饭店餐厅,去年营收和获利皆成长;其他的独立店面,去年营收平均虽成长一成,但获利仅持平或是衰退的餐厅却有四家,占了半数以上,甚至有的营收反而衰退一成。
他们有着共同的心声:这是苦撑的一年。明明餐厅被米其林加持,应该是生意保证,为什么反而更难赚?
这是一场关于名与利的试炼……
国际名气变大,挑战跟着来 人力食材成本双涨,净利估跌逾八成
首先,米其林的确为餐厅带来前所未见的名声。
国际客增多了。台菜餐厅金蓬莱,过往八成以上都是本地客,去年夺星后陆续接到各地电话。“客人从智利、南非、伦敦打电话来订位,国际能见度明显提升。”金蓬莱经理陈莉莉说。
中国台湾餐饮业者,也开始能在国际场合平起平坐。去年摘下一星的教父牛排创办人邓有癸,感受尤深,时常到海外参访牛排馆的他,去年到欧洲考察,同席朋友帮忙引荐业者,“对方一听到米其林,主动来打招呼,位阶提高很多……以前谁认得你?现在可以跟国际级的比较一下了!”
然而,名气很大,却也开始挑战餐厅的营运。
去年,所有星级餐厅的营运成本都增加,尤以食材和人力成本最多,各自约有两成的涨幅。以一般餐厅的成本结构来看,食材成本约占营收的30%,人力成本约占30%~40%,扣除租金、杂支等,净利率约是一成五。亦即若是人力和食材成本各增两成,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让净利减少逾八成。
对餐饮业来说,由于一例一休、原物料上涨等大环境因素,近年营运成本早就一年比一年高。但是,餐厅的夺星,却是加速涨幅的速度,为什么?
上千通订位,“会不会来不一定” 加人手顾质量、沟通追星族新客
许多餐厅在夺星前,就是排队名店,几乎天天客满,但米其林后,人潮短时间暴增,不仅得处理订位状况,现场的出餐和服务速度也须调整,这意味着,餐厅得投入更多成本,才能兼顾原有质量。
去年唯一的三星餐厅颐宫,获奖首周就接到数千通的订位电话,是过去的好几十倍,为控管现场,人力成本增加3成。
“那是混乱,大家知道你是星级餐厅,先订位订个保证,但会不会来,不一定。”喜来登餐饮行政副总沈培伟表示,请客楼增加一倍的电话客服人员,在第一线安抚订位客人的情绪,不断确认订位,安排候补。餐厅服务生也增加两成,依照订位状况,做出适合的排班调整。
客人变多,也不见得是对的客人,因“追星”而涌入的新客,就让Mume餐厅去年营收倒退。
今年3月刚获得亚洲50最佳餐厅第七名、名次赢过RAW的它,去年夺星后,营收反衰退一成,原因是:新客人无法理解消费模式,导致客单价下降。
Mume主厨林泉解释,去年新增许多家庭和年长客,但多数并不习惯餐加酒的消费形态,只点了餐、却没点酒,这让服务生得付出更多沟通成本,营运也受影响。
消費者开始放大检视餐厅,包含菜色、服务、设备、环境都得要升级。
标准提高,“保持原样就是退步” 翻新装潢、桌边说菜黏客,压力大增
今年71岁的大三元董事长邱静惠,站在第一线服务客人好几十年,深刻感受米其林带来的高标准检视。她说,米其林带来年轻客,但消费者也会直接评论:“你这样叫作星级餐厅喔?”从菜色、服务到装潢,通通都点评,有些人遇见问题甚至不跟餐厅反映,而是到网络留言。
这让星级餐厅不得不动起来。有的升级菜单内容,也有餐厅去年起提供桌边说菜服务,还有餐厅砸钱做装潢、整修厕所,都是为了符合客人眼中的标准。
“你如果保持原样,对消费者来说,就是退步,因为他的眼光不同了。”吉兆割烹寿司老板娘张百嘉坦言:“夺星,让餐厅走向一条质量无法回头的路。”
来客数暴增、顾客要求变高,员工背负极大心理压力,内部管理纷纷出现问题,也增加人力成本与管理成本。有的餐厅爆出离职潮,去年离职率增加10%。“看他们累成这样,我们教育训练也不敢做,有空就让他们休息……他们要走,你用钱也留不住,因为现在年轻人宁愿不拿这个钱。”一名业者说。
为了激励员工,请客楼在去年祭出奖金制度,每个月依据获利状况分红,连实习生都有,主管更是自掏腰包买小礼物,依照表现,鼓励第一线员工。
还有餐厅老板花时间和员工谈心。“感觉员工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当天晚上就要去聊,有时就聊到半夜。”吉兆割烹寿司主厨许文杰为了留人,开始调整管理风格。“现在员工说要休长假,我很少多说什么,因为那是舒压方式。”
名与利的拉扯,让星级餐厅陷入两难。
接着,内部辩论开始了,请客楼就曾召开高层会议,讨论是否要将200道菜缩减,提升营运效率,主厨跳出来护航,才守住既有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