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两难境地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当下的历史环境中逐渐凸显出不容忽视的弊端与困境。市场经济体制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使得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改变。
  [关键词]:高等教育 市场经济体制 两难境地
  
  2009年3月份,网上出现了一则有关重庆上万名高中应届毕业生放弃高考的消息,一时间引起诸多评论。据调查,2009年重庆市的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经调查,原因较为复杂,一是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有的迫于无奈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此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另一个因素也不容忽视,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学校迫于升学率的比拼压力,会召集部分升学无望的考生做思想工作,劝其放弃高考。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与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兼容已逐渐暴露出其不容忽视的弊端,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两难境地已浮出水面。笔者就此现象,试剖析我国当下的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然发生的改变与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的高等教育认知观念已然改变
  
  我国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自孔子出世之后两千五百多年来,孔孟之道对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对教育的认知观念可以说已是根深蒂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认知观念对读书的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一传统认知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迁。这种冲击与变迁表现为:(1)价值取向由单一转向多元。传统的一元化的价值观念结构逐渐分化,不同的阶级阶层、不同的利益群体都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尤其是随着外来文化的传播和扩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将会不断趋于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致使各种观念发生相互碰撞与冲突。(2)价值评价由被动顺从转向自主独立。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生活方式、就业分配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自我权利保护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意识显著增强,人们习惯于自主认识、自主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接收外面世界的变化。受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大一部分接受高等教育者的出发点与终极目标发生了变化,不再以单一的学而优则仕为终极目标。或者说,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促使接受高等教育为自身带来最大经济收益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现有价值观。换言之,也就是说个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途径不再只依靠单一的接受高等教育。另外,高校毕业生分配机制的变革、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容易化、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激增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使接受高等教育这一行为本身丧失了原有的意识高度与实际利益。
  
  二、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丧失了教育投资的积极性
  
  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在全世界来讲都处于一个不低的层面。从上个世纪90年代前的上大学免费且还有相应的补助,到此后的每学年几百元的象征性收费,再到如今动辄5000元/学年以上的高收费,中国高校学费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上涨了20多倍。目前,中国高校学生的学费每年大约是5000元上下,占高校经费的25%左右,这一比例在国际上是相当高了。而收入增长速度缓慢是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大特点。缓慢的增幅面对于十几年翻了20几倍的高校收费将会有着怎样的尴尬呢。在这样高的一个投资之下,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后是否能为之带来理想的产出回报呢。从某些调查机构显示的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率不容乐观。调查表明,尽管政府不断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但大学生就业率近3年间依然徘徊不前,也就是说,高投入并没有换来相应的高产出。当然,不能就业这一现象存在着诸多的因素,然而,单从当前的已就业状况来看,很多投入与产出也是不成正比的。笔者曾对此作过一项调查,在笔者所居住的城市中随意选择了10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近60%的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找到对口工作。很多此类大学生共同反应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作不稳定,工资不高,社会保障不到位等。究其原因,一是跟国家相关措施或解决办法的滞后有关,再有就是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供求关系、高校毕业生择业标准不同等因素有关。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领域凸显的困境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但不应讳言的是,市场经济对当代高等教育领域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师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1.学术研究的功利色彩严重学术研究的唯一目的是追求真理,因此,学术界历来被视为一方净土,学者专家也被视为社会的良知。然而,近期各媒体频频爆出高校学术造假学术舞弊等事件,这让人们开始对所谓的高等教育和精英文化产生了质疑。当学术研究与金钱利益开始挂钩,如何保证学术研究的纯净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高校学者对待学术研究的直接目的便是谋取职称获得更多的工资福利,更多的科研经费,也即所谓的为利而学。当然,市场经济给学院派的学术带来了物有所值的经济利益回报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让科学技术带动生产力的发展的同时给与科研工作者丰厚的回报固然可取,但一味追求功利色彩的学术研究势必会滋生所谓的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丑闻。
  2.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嬗变给高等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接受高等教育视为一种投资。接受教育的前提是能够更好的就业,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传统的择业目标从“关注社会”开始嬗变为“关注个人”,择业标准从“内在精神型”开始嬗变为“外在功利型”, 择业取向开始从“一元”到“多元”变化,择业的功利色彩凸显。兴趣与爱好不再是选择的前提,是否被市场所认可才是王道。这造成了某些领域急需人才而不得,而某些领域却是极大的人才资源浪费。这一现象带来的另一负面影响是传统的高等教育中文化积淀深厚,亟待需要發扬传承的部分专业遭到冷遇,甚至面临灭绝的境地。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暴露出的各种弊端已不容忽视。如何让教育与经济做到双赢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相信,随着党和国家新的一系列利好的措施出台,让教育真正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前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明伟.科举制改革与晚清士人边缘化.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2]晚清士人生态与文学活动.中华硕博网.
其他文献
【摘 要】田径运动具有健身、教育、竞技的功能。经常系统地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提高青少年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技能的水平;能促进青少年正常发育和各器官、系统技能的发展;能全面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由于田径运动多在户外进行,使青少年更多地受到阳光、空气等自然条件的锻炼,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我国重点中学田径运动的开展比较普遍,田径专业毕业的教师较多,具有较强的田径教学能力,
【摘 要】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除了时代的因素之外,就是在同一地区、同一个学校、同一个老师,也会因为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的多变性,导致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做灵活的处理。教学模式的改变绝不是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简单改变,而是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音乐教学 教学模式 参与意识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