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与“中和”美学意义辨异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1986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与'中和'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审美观念,前者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人们用以表述听觉、视觉、味觉获得的美感;后者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是儒家学派对人的情感做出的规范.前者与西方'美在和谐'的观念相通,可确认为美的基本原理之一;后者依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政教原则,屡遭儒教反叛者的抵制和批判.
其他文献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居民消费不足制约了河南内需扩大及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在当前财政支农支出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柏拉图的灵魂论充满理性之思和德性追求;其“理念”世界蕴涵着他对现实世界的正义、和谐和秩序的伦理追求以及伦理超越;其神服从“理念”世界,以善为内在目的创造现实世界,最
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是恩格斯晚年思想的独特辉煌.他把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对马克思思想的阐述和捍卫联系在一起,分别对资产阶级国家学说、资产阶级哲学和资产阶级宗教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流变之后,最终提出了马克思的生态学理论,为现代资本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