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豹”成交真相
据灵璧石赏玩圈石友介绍,央视报道中的“海豹”属形态讨巧的热门纹石(纹石因产量极少,一直受追捧,价格相比其他灵璧石石种也最高),因此在圈内很多藏家都知道这方石头。徐州藏家吴玉伟也曾给此石出过价,他介绍:“真实交易情况是:现藏者买此石时,卖家不让价,因此又附带了其他几方,一百万元是总成交价,说一石百万,价格不实。”蚌埠藏家钟增武则说:“买方的目标就是海豹,附带的几方石头很一般,因此说百万成交不算虚报。”
受访藏家均表示,高端灵璧石的价格确实每年都在增长,且一年一个幅度。但对于央视两次转手、二百倍增幅的报道,玩家们的反应则不尽相同,有的认为主流媒体的关注会为灵璧石带来新的机遇;更多理性石友则指出,央视报道以偏概全,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行情,有的干脆斥为“又一次扯淡”。
高端石价格理性、增幅稳定
那么,灵璧石市场现状究竟如何?受访石友一致认为,与全国石市两极分化的情况一样,灵璧市场低端石价格虽一再让步,高端石却稳涨不跌。
浙江灵璧石藏家马平川指出:“灵璧产业链关系错综复杂,一方精品在产地的村、镇、县的倒手会翻一到三倍,再到中高端的流通又会翻三到五倍。去年报价十万,藏家只肯出到六七万的石头,今年十六七买入则很正常。”吴玉伟说:“价格在每次转手时至少会增长 20%,甚至50%也是合理的。一方高端石从出坑时的一万元到藏家手里,三、四十万的成交价是很普遍的。”本刊合肥通联站站长杨文虎介绍当地市场时说:“2012年以前,十万、八万的精品现在至少要三、四十万。有个石友2005年4000元入手的两米高景观带洞纹石,现在的要价不低于一百万。”不仅大石头如此,徐州刘先令就表示:“今年春节前后,20公分左右的一方纹石以10万价格成交,略大一些的三四十公分的精品普遍成交价在20到30万。”藏家们表示,产地周边徐州、蚌埠、合肥的高端石价格较为真实合理,基本可以作为市场参考。据钟增武反映:“价格过百万的收藏级灵璧石也不少,只是进入高端藏家手里难再浮出水面了。”
中低端资源过剩,市场消化不良
宿州秦文联先生介绍:“产地持续20年开发,灵璧石资源曾以井喷之势铺满市场,其中少数精品,尤其是早期开发的,多被入市较早的藏家收藏,其余大批中低品质的商品石进入市场,亟待一个消化的过程。”各地藏家也都反映,好石头越来越少了。马平川从1998年开始玩灵璧石,据他估算:“近几十年的灵璧石开采总量如果在50万方,那精品率也就在千分之一,目前全国真正算得上精品的也就是数百方。广义上,只要政府不限制,资源应该还可以再挖十年八年。但狭义上讲,好石头的概率已经很小了。近期去产地,三天时间在两百多家石农的两三万方石头里只选中了三五方,精品概率极小。随着采挖向更深处发展,越深的坑出来的石头,石皮和质地就越逊色,因此后续出来的灵璧石的观赏性势必会大打折扣。特别是文房类,三四十公分、二三十公分正堪玩的石头,能出好造型的基本没有。”不仅如此,现在出土的比起七八年前出来的品种上也少了许多。
与日趋下降的精品率相应的是,同等品相的石头在产地的价格反而是最高的,钟增武说:“产地石农期望值过高,且各地买家都会委托本地石商在坑口随时抢资源,一旦有好石出坑或未全出坑,已有买方开始竞价。”秦文联补充到:“产地现在出现这样的现象,坑口的石头反而比店里的贵,店里的比宿州市场的贵。我前段时间去北京,发现渔沟的灵璧石比北京的还贵。有的甚至比北京、上海贵出两三倍。”刘先令还指出:“早期渔沟石农拉着石头去徐州卖,但大概五年前,灵璧石资源开始回流,渔沟人会到徐州买石再卖回渔沟。二十年前到产地,真的是价格便宜东西好,现在好东西早被藏家抢走了。”市场在进一步分化,采挖的石农减少,一部分转向经营,而一部分石商开始向高端路线发展。而产地市场化加速,新资源后劲不足,再加上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的皖北能源企业对灵璧石消费能力的削弱,已使得灵璧石的中低端资源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
更精致,更小巧
目前灵璧石比较活跃的市场有安徽省内渔沟、灵璧、宿州、合肥、淮北、蚌埠及省外徐州。另外,上海、苏州、常州、无锡、北京、天津、山东都有一定数量的灵璧石,其中上海市场的灵璧石比重最大,与京津市场收藏少、入价高不同的是,上海对十万八万的小精品消化快、需求大,并且对灵璧石主要市场的赏玩方向也起到一定的影响。杨文虎说:“近几年灵璧石市场与上海联系得紧密,尤其近两年受其影响,赏玩思路有所转变,2007年之前以大石头为主,追求气势与气场,而现在都在玩小的,尤其合肥玩得更小,一些甚至小到几公分。”吴玉伟也指出:“现在由于空间条件和经济上的需要,灵璧石目前更注重一石一景的空间展示以及配座包装的精致化。大石头占空间且费用高,因此市场上逐渐放弃大石头而转向三十公分以下的。”此外,受到戈壁石的赏玩影响,灵璧石也玩起了组合,诸如“荷塘青蛙”的素材组件资源充足且价廉,有时仅需几百上千成本的组合可以卖到两三万。除高端市场有此趋向,低端市场尤其从网络店铺上不难看出,有60%以上都在三十公分以下,售价三到五千的最多。
买在徐州,藏在蚌埠
除了赏玩趋势上的转变,灵璧石主流市场的高端藏家在四五年前逐渐形成奇石会所的经营模式。会所以高端精品石为主,甚至有些完全是收藏级的。受访石友中,许多就有自己的会所。其中,蚌埠是公认的灵璧石赏玩高地,不仅具有一批重量级但多“隐身”的藏家,且许多早期的灵璧石精品都留在了蚌埠。钟增武介绍,一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玩灵璧石的北京藏家曾说过:“灵璧石产在灵璧、富在徐州、藏在蚌埠”。蚌埠藏家具备一定经济基础且离产地近,“见多识广”,保证了对高端灵璧石鉴别吸纳能力以及留存实力。
以上产地资源情况显示,想要在产地找精品,机会已经很渺茫。因此,各路藏家将目标锁定在最早一批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老藏家身上。尤为明显的是徐州,刘先令说:“徐州灵璧石赏玩起步最早,当时人数也是最多的,相比灵璧、宿州早了五六年。早期地表灵璧石大量精品进入徐州藏家手中。”随着老一代藏家渐渐步入暮年,一些精品石陆续流出,特别是体量大的灵璧石,他们已不再感兴趣或力不从心了。而且徐州的灵璧石精品在数量上占优势,价格自然相较其他市场也最具竞争力。
结语:对于灵璧石的现状,受访石友的一致的答案是:灵璧石从赏玩到流通,还远没达到其应有的高度。在他们看来,比起宋代“高大上”的历史地位以及“天下第一石”的美名,现代的灵璧石始终处于落寞的尴尬。虽然开发、赏玩早于戈壁石、水石,但高端灵璧石的价值却远未得到国内石友的充分认可。对此,灵璧石赏玩区的石友总结了几个主要原因:产地经济基础差,早期乱挖贱卖,未能留下好东西;地方政府的认识高度不够,缺乏长远发展的大局观念;占主导地位的经营群体,精品意识差,整体赏石水平不够。
值得欣慰的是,纵观各地灵璧石市场,出版精品集、筹备博物馆、会所定期交流研讨,玩家们正在致力于灵璧石文化的交流推动。因而灵璧石也给我们更多的期许——正如诸位藏家所说,当其他热门石种达到一定市场高度,开始做文化的文章来拔高地位的时候,灵璧石终将会迎来一个高峰。经历灭绝性挖掘的资源蜂拥、去伪存真的市场淘汰,最后进入高端流通市场的灵璧石,或许会站上其他石种无法企及的高度。天津藏家马传来就信心满满地说:“占尽历史文化内涵优势的灵璧石,爆发不知是什么时候,但一旦爆发会一步登天。”
(图片提供:吴玉伟、马平川、马传来)
据灵璧石赏玩圈石友介绍,央视报道中的“海豹”属形态讨巧的热门纹石(纹石因产量极少,一直受追捧,价格相比其他灵璧石石种也最高),因此在圈内很多藏家都知道这方石头。徐州藏家吴玉伟也曾给此石出过价,他介绍:“真实交易情况是:现藏者买此石时,卖家不让价,因此又附带了其他几方,一百万元是总成交价,说一石百万,价格不实。”蚌埠藏家钟增武则说:“买方的目标就是海豹,附带的几方石头很一般,因此说百万成交不算虚报。”
受访藏家均表示,高端灵璧石的价格确实每年都在增长,且一年一个幅度。但对于央视两次转手、二百倍增幅的报道,玩家们的反应则不尽相同,有的认为主流媒体的关注会为灵璧石带来新的机遇;更多理性石友则指出,央视报道以偏概全,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行情,有的干脆斥为“又一次扯淡”。
高端石价格理性、增幅稳定
那么,灵璧石市场现状究竟如何?受访石友一致认为,与全国石市两极分化的情况一样,灵璧市场低端石价格虽一再让步,高端石却稳涨不跌。
浙江灵璧石藏家马平川指出:“灵璧产业链关系错综复杂,一方精品在产地的村、镇、县的倒手会翻一到三倍,再到中高端的流通又会翻三到五倍。去年报价十万,藏家只肯出到六七万的石头,今年十六七买入则很正常。”吴玉伟说:“价格在每次转手时至少会增长 20%,甚至50%也是合理的。一方高端石从出坑时的一万元到藏家手里,三、四十万的成交价是很普遍的。”本刊合肥通联站站长杨文虎介绍当地市场时说:“2012年以前,十万、八万的精品现在至少要三、四十万。有个石友2005年4000元入手的两米高景观带洞纹石,现在的要价不低于一百万。”不仅大石头如此,徐州刘先令就表示:“今年春节前后,20公分左右的一方纹石以10万价格成交,略大一些的三四十公分的精品普遍成交价在20到30万。”藏家们表示,产地周边徐州、蚌埠、合肥的高端石价格较为真实合理,基本可以作为市场参考。据钟增武反映:“价格过百万的收藏级灵璧石也不少,只是进入高端藏家手里难再浮出水面了。”
中低端资源过剩,市场消化不良
宿州秦文联先生介绍:“产地持续20年开发,灵璧石资源曾以井喷之势铺满市场,其中少数精品,尤其是早期开发的,多被入市较早的藏家收藏,其余大批中低品质的商品石进入市场,亟待一个消化的过程。”各地藏家也都反映,好石头越来越少了。马平川从1998年开始玩灵璧石,据他估算:“近几十年的灵璧石开采总量如果在50万方,那精品率也就在千分之一,目前全国真正算得上精品的也就是数百方。广义上,只要政府不限制,资源应该还可以再挖十年八年。但狭义上讲,好石头的概率已经很小了。近期去产地,三天时间在两百多家石农的两三万方石头里只选中了三五方,精品概率极小。随着采挖向更深处发展,越深的坑出来的石头,石皮和质地就越逊色,因此后续出来的灵璧石的观赏性势必会大打折扣。特别是文房类,三四十公分、二三十公分正堪玩的石头,能出好造型的基本没有。”不仅如此,现在出土的比起七八年前出来的品种上也少了许多。
与日趋下降的精品率相应的是,同等品相的石头在产地的价格反而是最高的,钟增武说:“产地石农期望值过高,且各地买家都会委托本地石商在坑口随时抢资源,一旦有好石出坑或未全出坑,已有买方开始竞价。”秦文联补充到:“产地现在出现这样的现象,坑口的石头反而比店里的贵,店里的比宿州市场的贵。我前段时间去北京,发现渔沟的灵璧石比北京的还贵。有的甚至比北京、上海贵出两三倍。”刘先令还指出:“早期渔沟石农拉着石头去徐州卖,但大概五年前,灵璧石资源开始回流,渔沟人会到徐州买石再卖回渔沟。二十年前到产地,真的是价格便宜东西好,现在好东西早被藏家抢走了。”市场在进一步分化,采挖的石农减少,一部分转向经营,而一部分石商开始向高端路线发展。而产地市场化加速,新资源后劲不足,再加上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的皖北能源企业对灵璧石消费能力的削弱,已使得灵璧石的中低端资源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
更精致,更小巧
目前灵璧石比较活跃的市场有安徽省内渔沟、灵璧、宿州、合肥、淮北、蚌埠及省外徐州。另外,上海、苏州、常州、无锡、北京、天津、山东都有一定数量的灵璧石,其中上海市场的灵璧石比重最大,与京津市场收藏少、入价高不同的是,上海对十万八万的小精品消化快、需求大,并且对灵璧石主要市场的赏玩方向也起到一定的影响。杨文虎说:“近几年灵璧石市场与上海联系得紧密,尤其近两年受其影响,赏玩思路有所转变,2007年之前以大石头为主,追求气势与气场,而现在都在玩小的,尤其合肥玩得更小,一些甚至小到几公分。”吴玉伟也指出:“现在由于空间条件和经济上的需要,灵璧石目前更注重一石一景的空间展示以及配座包装的精致化。大石头占空间且费用高,因此市场上逐渐放弃大石头而转向三十公分以下的。”此外,受到戈壁石的赏玩影响,灵璧石也玩起了组合,诸如“荷塘青蛙”的素材组件资源充足且价廉,有时仅需几百上千成本的组合可以卖到两三万。除高端市场有此趋向,低端市场尤其从网络店铺上不难看出,有60%以上都在三十公分以下,售价三到五千的最多。
买在徐州,藏在蚌埠
除了赏玩趋势上的转变,灵璧石主流市场的高端藏家在四五年前逐渐形成奇石会所的经营模式。会所以高端精品石为主,甚至有些完全是收藏级的。受访石友中,许多就有自己的会所。其中,蚌埠是公认的灵璧石赏玩高地,不仅具有一批重量级但多“隐身”的藏家,且许多早期的灵璧石精品都留在了蚌埠。钟增武介绍,一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玩灵璧石的北京藏家曾说过:“灵璧石产在灵璧、富在徐州、藏在蚌埠”。蚌埠藏家具备一定经济基础且离产地近,“见多识广”,保证了对高端灵璧石鉴别吸纳能力以及留存实力。
以上产地资源情况显示,想要在产地找精品,机会已经很渺茫。因此,各路藏家将目标锁定在最早一批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老藏家身上。尤为明显的是徐州,刘先令说:“徐州灵璧石赏玩起步最早,当时人数也是最多的,相比灵璧、宿州早了五六年。早期地表灵璧石大量精品进入徐州藏家手中。”随着老一代藏家渐渐步入暮年,一些精品石陆续流出,特别是体量大的灵璧石,他们已不再感兴趣或力不从心了。而且徐州的灵璧石精品在数量上占优势,价格自然相较其他市场也最具竞争力。
结语:对于灵璧石的现状,受访石友的一致的答案是:灵璧石从赏玩到流通,还远没达到其应有的高度。在他们看来,比起宋代“高大上”的历史地位以及“天下第一石”的美名,现代的灵璧石始终处于落寞的尴尬。虽然开发、赏玩早于戈壁石、水石,但高端灵璧石的价值却远未得到国内石友的充分认可。对此,灵璧石赏玩区的石友总结了几个主要原因:产地经济基础差,早期乱挖贱卖,未能留下好东西;地方政府的认识高度不够,缺乏长远发展的大局观念;占主导地位的经营群体,精品意识差,整体赏石水平不够。
值得欣慰的是,纵观各地灵璧石市场,出版精品集、筹备博物馆、会所定期交流研讨,玩家们正在致力于灵璧石文化的交流推动。因而灵璧石也给我们更多的期许——正如诸位藏家所说,当其他热门石种达到一定市场高度,开始做文化的文章来拔高地位的时候,灵璧石终将会迎来一个高峰。经历灭绝性挖掘的资源蜂拥、去伪存真的市场淘汰,最后进入高端流通市场的灵璧石,或许会站上其他石种无法企及的高度。天津藏家马传来就信心满满地说:“占尽历史文化内涵优势的灵璧石,爆发不知是什么时候,但一旦爆发会一步登天。”
(图片提供:吴玉伟、马平川、马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