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各地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深入剖析以往精准扶贫工作中各类问题的形成原因,积极探究和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才能让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让国家的各项利好政策得以落实,力争完成十九大报告中关于2020年彻底消灭贫困的艰巨任务。本文在分析精准扶贫工作难点与解决对策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特色旅游产业和新型农民培育的两条精准扶贫路径。
关键词:精准扶贫;帮扶资金;特色旅游产业;贫困户
一、精准扶贫存在的难点
1、贫困户的精准识别问题
精准扶贫的首要工作是精准确定帮扶对象,即“谁贫困”的问题。在一些偏远的山区由于监管工作不到位,加上很多贫困户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淡薄,经常会存在一些村委干部收受他人好处、将原本不符合贫困户申请标准的人列为了贫困户;而那些真正贫困的则被排除在外,这样一来国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帮扶资金没有真正用于那些贫困人群身上,而是被他人占用。由于贫困户大多零散分布在各个偏远的乡村,这也给上级政府进行逐一核实增加了难度,这是现阶段精准扶贫面临的一大难点。
2、帮扶资金的精准运用问题
为了支持基层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充足的经费不可或缺。但是这些帮扶资金应当如何运用才能发挥最大化的价值、才能让扶贫工作取得最优化成效也是现阶段扶贫工作进行中必须要加以重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工作人员直接将上级划拨的扶贫专款,采用直接分发或是购买成粮油米面分发给贫困户,将扶贫当成了一项工作任务而没有真正为百姓着想,并不能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还有的地方因为监管不到位,帮扶资金被挪作他用、贪污截流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3、扶贫主体的单一性问题
虽然解决贫困问题是国家及各级政府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但是如果过度依赖政府机关既要出资又要出人,难免会出现财政负担过大、帮扶专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通常也存在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较低的情况,地方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金有限,投入到精准扶贫方面的资金不足,工作开展也会面临较大的压力,所以扶贫主体的单一性导致扶贫资金、资源的短缺和匮乏也是现阶段精准扶贫工作开展面临的难点之一。
二、精准扶贫的优化对策
1、制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精准识别贫困户
基层工作人员在接受贫困申请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流程、判定标准对申请人进行全面审核。如果发现不符合贫困户认定条件的一律拒绝,将名额留给那些真正贫困的人群。以制度作为硬性条件同时也要体现出适度的灵活性,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既不能让不符合条件的有机可乘,又不能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挡在“门外”。村两委成员可以先进行内部探讨、决策,然后再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以制度为主、以民主投票为辅,精准确定帮扶对象。
2、依托大数据精准管理扶贫资金
帮扶资金既要做到专款专用又要灵活使用,以提升扶贫工作效果作为根本目标。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互联网+扶贫”的融合模式,利用大数据实现扶贫资金的精准管理、动态监管。每一笔支出的资金都要做好记录,并利用互联网跟踪其最终流向,避免个别工作人员将资金挪用或是私自截留。同时利用大数据管理帮扶资金的使用还可以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形成一种监督,对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成效也有积极作用。
3、吸引社会主体参与扶贫工作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复合型扶贫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帮扶优势,才能让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特别是对于那些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地方政府要利用好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企业、商会、社会组织等加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例如,近年来电子商务产业强势崛起,地方政府可以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打造覆盖“县、镇、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新的互联网销售渠道将使农村特产会很快走出山沟沟、走进大城市,利用新的互联网营销模式也必将带动一大批贫困户彻底脱贫。
三、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1、发展特色旅游实现扶贫
以往的扶贫工作中,脱贫后再返贫的问题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浪费也让地方上的工作人员身心俱疲。为了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应当积极走“产业扶贫”的路线。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地方虽然经济困顿但是由于开发力度小、生态保护较好、这些原始生态反而成为了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科学开发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能够对本地及外地的游客产生吸引力。在建设旅游景点的基础上还可以开发配套的产业、建设配套的设施,形成以旅游景点为中心,以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既可以保护农村生态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企业+基地+农户+产业+旅游”的新扶贫模式。
2、“产业+技能”扶贫
精准扶贫根本出路是产业扶贫,让实体经济参与扶贫。根据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知识结构、劳动能力,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分别给予“精准规划”,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长短结合的增收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切合实际地为贫困户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扶持他们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产业和其他三产服务业,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使他们真正掌握一技之长,靠自己的技术和辛勤劳动脱贫致富,为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奠定基础。
结语:在扶贫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到2020年彻底完成消灭贫困目标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只有找准以往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才能减轻工作负担、找准工作方向,用更低的成本取得更优的扶贫成效。通过转变扶贫到户理念和创新减贫模式,依托贫困地区资源优势,通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等创新减贫手段,让贫困户掌握脱贫技能、树立脱贫信心,真正做到帮扶一户、脱贫一户,高质量达成上级安排的脱贫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勇佳.精准扶贫的现状、对策与路径选择——基于陕西省府谷县扶贫案例分析[J].农家参谋,2017(17):36-44.
[2]夏梦凡.精准扶贫: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基于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案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6,No.284(03):9-10.
关键词:精准扶贫;帮扶资金;特色旅游产业;贫困户
一、精准扶贫存在的难点
1、贫困户的精准识别问题
精准扶贫的首要工作是精准确定帮扶对象,即“谁贫困”的问题。在一些偏远的山区由于监管工作不到位,加上很多贫困户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淡薄,经常会存在一些村委干部收受他人好处、将原本不符合贫困户申请标准的人列为了贫困户;而那些真正贫困的则被排除在外,这样一来国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帮扶资金没有真正用于那些贫困人群身上,而是被他人占用。由于贫困户大多零散分布在各个偏远的乡村,这也给上级政府进行逐一核实增加了难度,这是现阶段精准扶贫面临的一大难点。
2、帮扶资金的精准运用问题
为了支持基层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充足的经费不可或缺。但是这些帮扶资金应当如何运用才能发挥最大化的价值、才能让扶贫工作取得最优化成效也是现阶段扶贫工作进行中必须要加以重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的工作人员直接将上级划拨的扶贫专款,采用直接分发或是购买成粮油米面分发给贫困户,将扶贫当成了一项工作任务而没有真正为百姓着想,并不能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还有的地方因为监管不到位,帮扶资金被挪作他用、贪污截流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3、扶贫主体的单一性问题
虽然解决贫困问题是国家及各级政府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但是如果过度依赖政府机关既要出资又要出人,难免会出现财政负担过大、帮扶专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通常也存在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较低的情况,地方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金有限,投入到精准扶贫方面的资金不足,工作开展也会面临较大的压力,所以扶贫主体的单一性导致扶贫资金、资源的短缺和匮乏也是现阶段精准扶贫工作开展面临的难点之一。
二、精准扶贫的优化对策
1、制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精准识别贫困户
基层工作人员在接受贫困申请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流程、判定标准对申请人进行全面审核。如果发现不符合贫困户认定条件的一律拒绝,将名额留给那些真正贫困的人群。以制度作为硬性条件同时也要体现出适度的灵活性,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既不能让不符合条件的有机可乘,又不能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挡在“门外”。村两委成员可以先进行内部探讨、决策,然后再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以制度为主、以民主投票为辅,精准确定帮扶对象。
2、依托大数据精准管理扶贫资金
帮扶资金既要做到专款专用又要灵活使用,以提升扶贫工作效果作为根本目标。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互联网+扶贫”的融合模式,利用大数据实现扶贫资金的精准管理、动态监管。每一笔支出的资金都要做好记录,并利用互联网跟踪其最终流向,避免个别工作人员将资金挪用或是私自截留。同时利用大数据管理帮扶资金的使用还可以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形成一种监督,对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成效也有积极作用。
3、吸引社会主体参与扶贫工作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复合型扶贫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帮扶优势,才能让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特别是对于那些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地方政府要利用好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企业、商会、社会组织等加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例如,近年来电子商务产业强势崛起,地方政府可以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打造覆盖“县、镇、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新的互联网销售渠道将使农村特产会很快走出山沟沟、走进大城市,利用新的互联网营销模式也必将带动一大批贫困户彻底脱贫。
三、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1、发展特色旅游实现扶贫
以往的扶贫工作中,脱贫后再返贫的问题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浪费也让地方上的工作人员身心俱疲。为了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应当积极走“产业扶贫”的路线。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地方虽然经济困顿但是由于开发力度小、生态保护较好、这些原始生态反而成为了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科学开发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能够对本地及外地的游客产生吸引力。在建设旅游景点的基础上还可以开发配套的产业、建设配套的设施,形成以旅游景点为中心,以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既可以保护农村生态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企业+基地+农户+产业+旅游”的新扶贫模式。
2、“产业+技能”扶贫
精准扶贫根本出路是产业扶贫,让实体经济参与扶贫。根据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知识结构、劳动能力,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分别给予“精准规划”,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长短结合的增收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切合实际地为贫困户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扶持他们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产业和其他三产服务业,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使他们真正掌握一技之长,靠自己的技术和辛勤劳动脱贫致富,为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奠定基础。
结语:在扶贫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到2020年彻底完成消灭贫困目标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只有找准以往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才能减轻工作负担、找准工作方向,用更低的成本取得更优的扶贫成效。通过转变扶贫到户理念和创新减贫模式,依托贫困地区资源优势,通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等创新减贫手段,让贫困户掌握脱贫技能、树立脱贫信心,真正做到帮扶一户、脱贫一户,高质量达成上级安排的脱贫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勇佳.精准扶贫的现状、对策与路径选择——基于陕西省府谷县扶贫案例分析[J].农家参谋,2017(17):36-44.
[2]夏梦凡.精准扶贫: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基于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案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6,No.284(0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