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既应做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强,保证教学质量;又应克服贪多求全的心理,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彻底挣脱“题海”的束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积极探讨
结合本人多年在高中数学教学、教研实践中如何实现“高效低负”的体会,认为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精心构想教法
学生学习数学,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或證明等,通过教师讲评而听懂后,往往条件反射式地把“重心”转移到结论本身或利用结论解题上去,对数学方法也往往只注意什么题型用什么方法,而对此方法的依据不重视。学生最初虽听懂了,但并未彻底掌握,更因以后“重心”转移而遗忘。如正、余弦定理,绝大部分高中生已能较熟练地运用,但若问如何证明,高三大部分学生短时内都反应不过来,等等。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是中学生学习的一共性,故教师应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大部分知识或方法,若因过程不清就无法解题或直接影响相关知识的学习。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就应淡化结论,把过程讲透,并在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反复强调和运用此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并通过恰当设问,创设思维情境,进一步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集中到过程上来。
有一部分知识,其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在学习和运用的初级阶段作用偏小,但其结论很明(公式化或定理化等),且运用结论在解题或学习相关知识中的作用较大,学生学习兴趣也较浓,形成过程不够清楚对近期学习影响不大(正如第二次数学危机并不影响数学的高速发展一样)。这种情况下,不妨先满足学生求新求快的心理,对教学确立个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先“走马观花”式地拖一段教学进度,待学生对结论已熟练,需转入较深层的研究时,再回过头来,采取有意识设置“陷阱”让学生先错,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研究动机,引导学生自觉由结论向过程转向,进一步解决问题。
2 建立数学思想
开发数学智能,还在于建立数学思想。没有思想,则近乎于木偶。“重技巧、轻思想”是中学生学习的又一共性。我们不应刻意追求巧解,而应把重点放在“通性通法”上,并将这种熟练程度再上升到一种近乎于“自动化”的程度,就形成了一种高于技巧的技能。
弄清教材程序,了解编者的意图或介绍数学各分支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如解析几何中“前言”这节课,可适当让学生了解一点数学发展史,明白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是为了通过坐标系把代数与几何两大领域联系起来,并可借恩格斯对笛卡尔工作的评价帮助学生把运动和辩证法带入数学,进一步认识变量数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后面的解析法,也有利于学生重新理解前面的函数知识与方法,从而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深钻教材及大纲,开发教材例、习题及数学语言的应用等潜在功能,适度改造与深化教材,如变必然题为探索题或开放题,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与集中,并从中进行规纳猜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直觉能力。这样通过“重内容、轻形式;重思想、轻技巧”的引导,使学生从具体方法依据中升华到数学思想上来。
要搞好教学这个双边活动,还需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天才在于积累”。数学虽主要依靠间接思维,但首先必须储备、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等前人的直接经验,故而也要记忆。数学概念或方法的名称往往与字面上的含义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内含和外延,因而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遗忘规律,结合科学的记忆方法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通过过程与关系,重视理解记忆和有意识与无意识相交叉的记忆方法,以提高记忆能力。指导学习方法同时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注意能力。针对数学科的特点,可通过以数学规范性的教育来实现。它包括思维过程及解题格式的规范,要做什么,应先有什么,因果关系、逻辑推理不能混乱。不少学生的解题过程总给人一种拼凑起来的感觉,正是缺泛这种规范性的原因。数学规范性还包括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规范。“数学语言是数学水平及素养的重要反映”,不会语言,等于是一个哑巴,思维也无从依靠。
3 配合教学管理
教书要育人,管理出效益。老师参与或配合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在搞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应结合其学科特点、社会需要、生活实践、学生个性特点及个人需要(包括近期目标与远期理想),对学生进行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前途、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从而健康、全面发展。
否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数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其本身内容的丰富性、逻辑的严密性及思维的灵活性均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数学研究的对象及数学的作用、生活中的数学、数学高考题的研究和开发等等,都可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材料。
考试是教学管理的一种必要手段。。处理好教学与考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不考的内容是否一定不教学。如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列部分出现了由线性递推公式推证通项公式的习题,超过了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控制了的难度要求,而处理此问题所用的待定系数法及等比数列等知识又是必须要求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故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处理线性递推等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因而不考的内容,只要有利于培养数学能力,而又不影响整个教学计划,也可安排教学。当然这要求把握好不同班级的学生水平,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内容也不应过分膨胀,并应分清主次。另一点是要考的内容又如何去安排教学。如近几年高考数学考试中出现的应用解答题,涉及到的淡水养鱼与市场价格,人口增长与土地流失,汽车运输费用与速度等,均是当前经济与资源等热点问题的解决。其目的是要求学生具有数学应用意识,考察学生把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日常教学中注意了对相关能力的培养,解应用题必会水到渠成。因而要考的内容也应以知识、方法及能力为核心而教学,而不应是围着考题的形式而打转。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积极探讨
结合本人多年在高中数学教学、教研实践中如何实现“高效低负”的体会,认为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精心构想教法
学生学习数学,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或證明等,通过教师讲评而听懂后,往往条件反射式地把“重心”转移到结论本身或利用结论解题上去,对数学方法也往往只注意什么题型用什么方法,而对此方法的依据不重视。学生最初虽听懂了,但并未彻底掌握,更因以后“重心”转移而遗忘。如正、余弦定理,绝大部分高中生已能较熟练地运用,但若问如何证明,高三大部分学生短时内都反应不过来,等等。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是中学生学习的一共性,故教师应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大部分知识或方法,若因过程不清就无法解题或直接影响相关知识的学习。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就应淡化结论,把过程讲透,并在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反复强调和运用此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并通过恰当设问,创设思维情境,进一步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集中到过程上来。
有一部分知识,其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在学习和运用的初级阶段作用偏小,但其结论很明(公式化或定理化等),且运用结论在解题或学习相关知识中的作用较大,学生学习兴趣也较浓,形成过程不够清楚对近期学习影响不大(正如第二次数学危机并不影响数学的高速发展一样)。这种情况下,不妨先满足学生求新求快的心理,对教学确立个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先“走马观花”式地拖一段教学进度,待学生对结论已熟练,需转入较深层的研究时,再回过头来,采取有意识设置“陷阱”让学生先错,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研究动机,引导学生自觉由结论向过程转向,进一步解决问题。
2 建立数学思想
开发数学智能,还在于建立数学思想。没有思想,则近乎于木偶。“重技巧、轻思想”是中学生学习的又一共性。我们不应刻意追求巧解,而应把重点放在“通性通法”上,并将这种熟练程度再上升到一种近乎于“自动化”的程度,就形成了一种高于技巧的技能。
弄清教材程序,了解编者的意图或介绍数学各分支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如解析几何中“前言”这节课,可适当让学生了解一点数学发展史,明白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是为了通过坐标系把代数与几何两大领域联系起来,并可借恩格斯对笛卡尔工作的评价帮助学生把运动和辩证法带入数学,进一步认识变量数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后面的解析法,也有利于学生重新理解前面的函数知识与方法,从而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及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深钻教材及大纲,开发教材例、习题及数学语言的应用等潜在功能,适度改造与深化教材,如变必然题为探索题或开放题,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与集中,并从中进行规纳猜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直觉能力。这样通过“重内容、轻形式;重思想、轻技巧”的引导,使学生从具体方法依据中升华到数学思想上来。
要搞好教学这个双边活动,还需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天才在于积累”。数学虽主要依靠间接思维,但首先必须储备、积累丰富的基础知识等前人的直接经验,故而也要记忆。数学概念或方法的名称往往与字面上的含义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内含和外延,因而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遗忘规律,结合科学的记忆方法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通过过程与关系,重视理解记忆和有意识与无意识相交叉的记忆方法,以提高记忆能力。指导学习方法同时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注意能力。针对数学科的特点,可通过以数学规范性的教育来实现。它包括思维过程及解题格式的规范,要做什么,应先有什么,因果关系、逻辑推理不能混乱。不少学生的解题过程总给人一种拼凑起来的感觉,正是缺泛这种规范性的原因。数学规范性还包括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规范。“数学语言是数学水平及素养的重要反映”,不会语言,等于是一个哑巴,思维也无从依靠。
3 配合教学管理
教书要育人,管理出效益。老师参与或配合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在搞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应结合其学科特点、社会需要、生活实践、学生个性特点及个人需要(包括近期目标与远期理想),对学生进行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前途、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从而健康、全面发展。
否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数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其本身内容的丰富性、逻辑的严密性及思维的灵活性均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数学研究的对象及数学的作用、生活中的数学、数学高考题的研究和开发等等,都可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材料。
考试是教学管理的一种必要手段。。处理好教学与考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不考的内容是否一定不教学。如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列部分出现了由线性递推公式推证通项公式的习题,超过了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控制了的难度要求,而处理此问题所用的待定系数法及等比数列等知识又是必须要求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故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处理线性递推等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因而不考的内容,只要有利于培养数学能力,而又不影响整个教学计划,也可安排教学。当然这要求把握好不同班级的学生水平,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内容也不应过分膨胀,并应分清主次。另一点是要考的内容又如何去安排教学。如近几年高考数学考试中出现的应用解答题,涉及到的淡水养鱼与市场价格,人口增长与土地流失,汽车运输费用与速度等,均是当前经济与资源等热点问题的解决。其目的是要求学生具有数学应用意识,考察学生把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日常教学中注意了对相关能力的培养,解应用题必会水到渠成。因而要考的内容也应以知识、方法及能力为核心而教学,而不应是围着考题的形式而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