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定位 多引导 重评价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784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很注重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畏难情绪不低,抄袭之作不少,说假话、空话的作文更是比比皆是。为什么小学生的作文,那么多的“胡编乱造”?他们真实的生活和真正的情感去哪里了?如何让小学生在作文中写出埋没在他心中已久的真我呢?这是一个萦绕在不少语文教师心头的问题。
  一、习作定位宜“习”宜“练”不宜“创”——明确写作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一种侧重书面的表达、沟通能力的训练,是练笔,是习作,而不是专业作家的创作。对于习作,标准不宜太高。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真实地表达、个性地言说。基于这一定位,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努力打破作文的“神秘感”,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笔写你想说的话”,让学生觉得“写作文不是那么难”。动辄要求“中心明确”“思想健康”“段落结构合理”“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最好是能够做到首尾呼应”“用上较多的好词佳句”“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心里发怵,怎么能顺畅地写出自己的真话、实话、心里话呢?
  在教学中,笔者更多的是和学生强调两点——“你想说什么?”“别人能看得懂吗?”鼓励学生以写日记的形式写自己觉得好玩、有意思的但必须是真实的事,不逼学生去苦心寻找“有意义的事情”;通过引导学生像照相一样把每天自己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点滴记录下来,在日记(作文)中表现真我,教师再在点评或其他教学中适当辅以词句用法、语法规则的指引,慢慢地,学生的写作兴趣、水平就会有所提高,就不会再无病呻吟,不再大话、假话、废话连篇,埋没在内心已久的真我亦将渐渐展露。笔者班上有个学生原本一遇到写作就咬笔头,磨磨蹭蹭许久才憋出一两句话。经过一段时间写日记后,他慢慢地发现写作文“真的不难”。例如他写了一篇《开心极了和糟糕极了》,文中写道:昨天妈妈打电话说:“豪豪,明天我带你去玩。”我一听,开心得不得了,连忙说:“好啊。”第二天,我急急忙忙把作业做完,期待着妈妈来接我。我总觉得时间好慢呀。突然,门铃响了,我如同风似的飞快地跑去开门……回家后,爷爷生气地说:“作业错一堆,全部重做。今天不要看电视了。”我一听,感觉自己的心从山顶瞬间跌到山底,心里难受极了。或许以所谓优秀作文的标准衡量,这些言辞表达上没什么张力。然而,这是一位小学生的“习作”,他用自己的笔,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希望与失望,从这个角度看,已经实现了“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教师应适度减少命题练习,尽量弱化专门性的技巧训练,尽量不强求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内写出漂亮的文章。因为定死的题目、限定的时间,学生基本上来不及发现、来不及思考,除了用机械拼凑的词句、“胡编乱造”的情节、虚情假意的“情感”来应付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二、题材寻找宜“放”宜“导”不宜“框”——扩大观察视角
  现在的作文教学,都在强调源自生活,重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写作题材。然而,如何引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却还是一个难题。不少教师习惯利用范文、例子引导学生寻找类似题材。这当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然而,在这一引导过程中,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引导方向与力度的把握,在“导”上要注意尽量发散学生的思维,避免无意设限。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唯“师”唯“书”——教师课堂上说的话,往往被当作“金科玉律”。在作文指导上更是如此。如果教师经常性地用单一的范例开路,意欲引导实则变为指令,无形中反而给学生设下了各种规矩、条件,导致启而不发,束缚学生。
  记得在一次习作课上,笔者让学生写《    ,我想对你说》。学生都在嘀咕:“该写谁好呢?”笔者说:“天天和爸妈在一起,你们就没有什么话想和爸妈说的吗?”他们抱怨天天和爸妈在一起,实在不想说什么。笔者又顺势给出一些提醒:“你们的爸爸妈妈多爱你呀!你们生病时候是谁照顾你们的?你们有向父母表达过爱意吗?”结果,有一半的学生写自己生病了,半夜里妈妈是怎么照顾“我”的,怎么送“我”去医院的,“我”都发现了妈妈两鬓的银丝。千人一面的文章实是让人哭笑不得又隐隐担心。但这又是谁的过错?教师在课堂上的原本“好意”的导向性指引,貌似启发,实则是给学生画了框框,限定了学生的写作方向、思路、内容。对此,教师自己应该警醒!课后笔者进行了反思,深深觉得写作指导在题材寻找上宜“放”不宜“框”。
  试想,教师如果是这样引导的:“《     ,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很好写哦。大家想想看,家里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中你最想和谁说些什么呢?在班上,有没有哪位同学你想和他说些心里话呢?路上,你看到警察叔叔在指挥交通,你想和他说些什么吗?同样,上学路上坐公交车,你想和司机说些什么吗?公交车上有没有哪位乘客的行为让你印象很深,想和他说些什么呢?甚至,动物园里的动物,你想和它说些什么呢?诸如此类,只要是你看到的,你想说的,都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写出来。”通过类似的发散式引导,给学生多项选择、自主选择的权利与空间,学生就会真正觉得这个题目可写的内容很多、想写的内容不少。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差异,指导他们从中选择最恰当的、最能表现真我的内容来写,学生就容易在作文中写出真我。
  三、评价反馈宜“真”宜“正”不宜“虚”——呵护写作热情
  不少教师非常注重写作前的启发、指导,甚至是段落、词句用法的练习、指引,然而对学生最终提交上来的作品,却重视不够,作文点评课往往沦为少数人的优秀作文“秀”,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得到的评价可能仅仅是“75分”或“优秀(良好)”等寥寥数语和红圈圈出的错别字。其实无论是好生,还是差生,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实际上他是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的。体现在写作上,学生完成了一篇文章,自然希望知道别人(包括老师、同学)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尤其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毫无疑问,正面的评价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反之则有可能挫伤其积极性。试想,一个学生的作文,长期得不到来自第三方的关注与肯定,特别当他通过笔尖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却又无法得到他人的反馈,他的写作热情焉能长期保持高涨?又怎能指望他在作文中写出真实的自己呢?   因此,笔者呼吁,教师在教学中,战略上要将学生作文定位为“习作”(减少作文“高大上”的神秘感),但在战术上特别是在评价上应当用心研读学生的作文,要将其当作学生心灵的呼唤、情感的宣泄加以看待,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得到应有的回应,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甚至包括同学、家长)对他作品的关注与信任;同时要多从正面角度肯定学生作品中的亮点,不要吝啬表扬,让学生多体验、享受写作的快乐。唯如此,才能真正呵护学生表达自我的热情,呵护学生写作的热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受知识与能力的制约,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或许语法不够严谨,或许逻辑不够严密,或许观点不一定正确,或许辞藻不够华丽,然而,教师一定要记住的是,为人师者切不可以成人的视角,以所谓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习作,而应怀着一颗童心,以宽容的眼光从学生“习作”的要求出发,尽可能地挖掘其中的闪光点。评价标准宜松不宜严,更不宜让学生的习作统统向所谓的“优秀作文”看齐;评价宜从学生的写作立意等出发,不宜过度纠结语法、字句;同样,亦不宜过度纠缠学生的说法对不对,只要他写的是真心话,教师首先必须就这一点为其点赞。对于简陋的真话乃至错误的真话,亦不宜仅因其简、谬而粗暴地加以否定,当先肯定其实,否则,学生下次写作文时又要揣摸“师”意,诸如“语句写得漂亮不漂亮”“我会不会说错什么老师不高兴呀”,长此以往,学生如何能在作文中写出真我?
  笔者在教学班级采用了“班级日记”的形式,即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上台与同学分享自己心中的班级大事记,唯一的要求是写真实的事情,写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长短不限。因为写的是班上的人和事,写的人题材易得、听的人兴趣盎然,课后学生还会就他们感兴趣的班级日记讨论个不停。每天的班级日记展示成了他们最盼望的时刻,因为他们的日记里有真我,都是有感而发的真情演绎。通过这一平台,既让每个学生的作文拥有了全班同学这一固定读者群,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就感与自豪感,同时教师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都可能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提升写作技巧。
  真我,是学生拥有的珍宝;作文则是观察生活、表达真我的有效载体。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明确小学写作教学的定位,善于运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同时慷慨地给学生的习作以真诚的回应,让学生在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真切地体验到他人的关注与成功的愉悦之情,从而激发写作激情,让作文回归真我。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人教版小学语文中写景类的课文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写景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令人陶醉的画面。但教师们普遍认为写景课文不好教,难以将学生引入课文的美好意境中。笔者以为,如何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本、体验情感是这一类课文教学的关键。下面以《乡下人家》(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为例,谈写景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依托文本,理清脉络  文本是语言的运用形态,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挖掘文本蕴含的价值,才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有力补充。开展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形成良好阅读品质。几年来,笔者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促进学生良好阅读品质的形成等方面做了诸多尝试,成效初显。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乐意阅读  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期刊
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是构建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链的要求,也是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程度如何的判断要素。要实现这一价值追求,笔者以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通、融”的视角,站在课程目标的角度、站在大课堂的角度、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等,创建一种轻松的氛围、一种思考的氛围、一种创造的氛围,让学生的发“问”成为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然。下文以北师大版二下“数学好玩”中的“‘重复’的奥妙”一课为例展开叙
期刊
一直欣赏铁芳先生的道德文章,欣赏他从容优雅的学术行走。从《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到《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再到《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他关注生命,关注乡村,关注人文,他的视野一直聚焦在教育的关键问题上。  一直想找机会与铁芳先生交流切磋,但始终缘悭一面。直到去年,终于因为一本书而结下缘分。去年6月初,收到他的一个邮件。他告诉我,2013年他申请了
期刊
【片段一】  (生读第一小节)  师:刚才有同学问“杨树是怎么唱的呢?”谁来说?  生:哗啦啦。  师:这是一个象声词。一起读。  生(齐读):哗啦啦。  师:“刮风时唱得欢快”,小杨树会怎么唱?(生读得很轻)  师:很害羞的小杨树。谁来欢快地唱一唱?(生欢快地读)  师:“下雨时唱得响亮”,怎么唱?(生响亮地读)  师:“没有风雨来帮忙,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怎么唱?(生轻轻地读)  师:同学
期刊
一、主要教学流程回顾  【中方课堂教学流程(执教:张雄)】  (一)七巧板作品欣赏与试拼  1.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摆而成的多幅《少林拳练拳图》,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试拼。  2.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摆而成的《锄禾图》。  3.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示范图用七巧板拼摆“房子与狐狸”的图形。  4.教师出示用七巧板拼摆而成的汉字、阿拉伯数字、拼音字母、人物及动物图案,让学生欣赏。  (二)了解七巧板基本
期刊
走进清晨的校园,王老师轻叹一口气,心里暗想:“又要被烦上一天了吗?”早晨校园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教室里传来的琅琅书声,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树上轻盈的鸟鸣,此刻在她听来简直比噪音还难受。她逃也似的来到办公室,幸好其他老师都还没来,她重重关上门,整个世界终于清静了一会儿。她搓了搓皱得发酸的眉头,拿起教案,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冲到”教室,几乎一字不落地“宣读”了教材内容,下课后又匆匆“躲进”办公室
期刊
去年,我有幸参加海峡两岸综合实践研究活动,踏上了祖国宝岛台湾。在台南复兴小学期间经历的件件平凡小事,让我心中洋溢着无限的幸福,充满了温馨的教育感怀。  一、精致创新的办学理念  复兴小学位于台南县,它创建于1947年,是台湾省著名的小学,曾多次接待过世界各国教师的参观。  走进台南复兴小学,精美雅致的校园文化建设让我们为之赞叹。操场、花园、教室、墙壁每一处设计都展示了精致创新的办学理念,学校自主性
期刊
我的小学班主任既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挚友,她在即将结束38年的班主任生涯时,不无感慨地对我说:“做了一辈子班主任,经历了那么多鲜活事例,也有过那么多感触,但我没能像你那样及时把它们记下来给自己留个备忘录,真是遗憾!你还年轻,边干边总结是个好习惯,一定要坚持下去!”  老师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回首校园,那里永远忙碌着这样一群身影:他们一会儿在讲台上呼风唤雨,一会儿在课间活动中调兵遣将,一会儿在各项比赛
期刊
雅是美德,是修养;慧是智慧,是气度。 “雅言慧行”是一种资本,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将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因此,我校提出“雅言慧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雅言,“雅·慧”少年成长之基  鲁迅先生曾说:“语言有三美,意美在感心,音美在感观,形美在感目。”文雅的语言读来赏心悦目,听来悦耳动人,用来倍感享受。 可见,语言对人的重要性。  (一)雅言,是孩子的行为向导  文雅的语言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