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因此,我们常常提到“第三空间”这个概念。一般而言,“第一空间”是居住空间,“第二空间”是工作或学习空间,“第三空间”则是休闲空间。
其实,学业紧张的青少年更需要“第三空间”,但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第三空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往往在孩子繁忙的学业之下挤压了它的存在。综观当下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其忙碌程度比成年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休闲似乎离他们很遥远。基于这种现状,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之外找到一个“第三空间”,帮助孩子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
“第三空间”,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
通常来说,家长会认为我们最需要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业成绩,而对于孩子的休闲,则觉得怎么放松怎么来,怎么省力怎么来。只要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孩子除了学习,主要休闲活动就是玩网络游戏、刷视频等,缺乏创造性和发展性。
孩子的成长需要充足的“养分”。而“第三空间”对于孩子的自我认知、心智完善、特长培养、潜能发挥、社交能力提升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空间”是建立“我是谁”的基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飞跃期。“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和别人相比特别之处在哪里”,这些常常是他们在内心问自己的问题,他们十分关心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而这是需要在“第三空间”来完成的。
“第三空间”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花季,拥有五彩缤纷的生活,也经历着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挫折,这个成长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伤心、难过、自卑、悲观、绝望等消極情绪。如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三空间”,就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的迷茫,在遇到挫折承受巨大压力时,就有力量掀掉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的“那根稻草”,而不至于深陷绝望,走到结束自己生命的境地。
“第三空间”能在无形中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举个例子,今年九月,我的儿子刚好小升初,进入了一所新学校。一开始他十分焦虑,担心到了新学校能不能和新同学成为朋友。因为这所学校里很多同学之前是互相认识的,而他是从另一所学校转过来的。开学二十多天以后,他不再忐忑,因为他顺利结交了一些朋友,跟他有同样的爱好,玩同样的游戏。其实,我们成年人回忆自己交朋友的时刻,可能也会发现,社交空间中,我们几乎不谈学习,不谈工作,常常是谈一些“无聊”的事,做一些不那么有意义的事。但就是这些“无关紧要”,建立了我们和朋友之间的情感基础。而那些“无聊”的事情通常也是我们在“第三空间”获得的信息。
如何引导孩子创建自己的“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的创建要基于兴趣。兴趣爱好,是个人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或许在成长早期,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兴趣爱好的重要性,但在长期发展中,它们会变得特别重要。比如孩子很喜欢弹钢琴,钢琴就能发展成为孩子的“第三空间”。当他掌握了娴熟的弹奏技巧之后,就可以向周围的朋友展示自己的才艺,也可以使自己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但如果孩子不喜欢弹钢琴,这就不能成为他的“第三空间”,因为那不是他愿意与人交流的东西,而是被迫学习的。
因此,引导孩子创建自己的“第三空间”时,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并津津乐道的东西。这些爱好可能在家长眼中没有什么意义,比如看漫画、在本子上随意涂鸦甚至吃零食。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兴趣爱好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还会因占用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遭到家长的反对。“你天天涂涂画画,以后又不能卖画赚钱”是家长常常会发出的牢骚。但据我了解,许多有名的插画师,也未必是科班出身,反而是因为他们在早期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并凭着长年的喜爱与坚持积累下来的结果。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这种“纠正”,不仅会打压他们这一项爱好,还会导致他们对其他事物也一并失去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聆听孩子的分享,比如他是在画什么、他什么时候画的、又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画的。这样,孩子也可以有机会组织好语言,讲给别人听,让别人知道他的爱好,从而在团体中展现自己的特点。
此外,家长还要为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引导,让这些爱好变得更具有价值。还是以涂鸦为例,当孩子拿出作品与你分享时,家长要注意发掘孩子的特点,他是更擅长用画面讲故事,还是更重视画作的精美程度,或是颇具创意,常有一些脑洞大开的奇妙想法。而且,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共同进行一些艺术创作,这些都能给孩子莫大的鼓舞。
当然,也可能有不少家长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一开始兴致满满地想去学一些东西,结果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怎么感兴趣了。这可能是一些外部原因,比如没有得到足够的成就感,或者受到了打击。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遇到了“瓶颈期”,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从其他方向吸收更多知识,拓宽思路后,再回来学习。
用游戏化的方式创建家庭的“第三空间”
除了通过看见孩子的爱好,引领孩子自己创建自己的“第三空间”,我还提倡用游戏化的方式,创建家庭的“第三空间”。在我看来,要让孩子的心智得以完善成长,必须要保持快乐的家庭关系,为孩子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
家庭“第三空间”带来的不是某个单项能力的提升,而是综合素养与社交能力的提升。游戏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和成就感,而家庭游戏更是帮助家长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媒介。孩子在合作或者竞争中,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获得能力的提升。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出乎意料的状况,这又锻炼了孩子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的家庭成员就经常一起玩游戏,比如桥牌、桌游,还有我自己研发的“能量逗”卡牌游戏。现在我的儿子已经俨然成了一个玩桌游的小专家,知道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也具备了指导和调控全场的能力。当他招待朋友到家里玩的时候,他就可以带着大家一起玩。这个过程,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及一定的社交能力。
总之,“第三空间”承载着休闲教育的功能,滋养着孩子内在生命的成长,有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熟,使他们的生命丰盈起来,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优秀的人。
(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香玉
其实,学业紧张的青少年更需要“第三空间”,但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第三空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往往在孩子繁忙的学业之下挤压了它的存在。综观当下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其忙碌程度比成年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休闲似乎离他们很遥远。基于这种现状,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之外找到一个“第三空间”,帮助孩子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
“第三空间”,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
通常来说,家长会认为我们最需要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业成绩,而对于孩子的休闲,则觉得怎么放松怎么来,怎么省力怎么来。只要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孩子除了学习,主要休闲活动就是玩网络游戏、刷视频等,缺乏创造性和发展性。
孩子的成长需要充足的“养分”。而“第三空间”对于孩子的自我认知、心智完善、特长培养、潜能发挥、社交能力提升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空间”是建立“我是谁”的基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飞跃期。“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和别人相比特别之处在哪里”,这些常常是他们在内心问自己的问题,他们十分关心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而这是需要在“第三空间”来完成的。
“第三空间”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花季,拥有五彩缤纷的生活,也经历着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挫折,这个成长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伤心、难过、自卑、悲观、绝望等消極情绪。如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三空间”,就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的迷茫,在遇到挫折承受巨大压力时,就有力量掀掉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的“那根稻草”,而不至于深陷绝望,走到结束自己生命的境地。
“第三空间”能在无形中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举个例子,今年九月,我的儿子刚好小升初,进入了一所新学校。一开始他十分焦虑,担心到了新学校能不能和新同学成为朋友。因为这所学校里很多同学之前是互相认识的,而他是从另一所学校转过来的。开学二十多天以后,他不再忐忑,因为他顺利结交了一些朋友,跟他有同样的爱好,玩同样的游戏。其实,我们成年人回忆自己交朋友的时刻,可能也会发现,社交空间中,我们几乎不谈学习,不谈工作,常常是谈一些“无聊”的事,做一些不那么有意义的事。但就是这些“无关紧要”,建立了我们和朋友之间的情感基础。而那些“无聊”的事情通常也是我们在“第三空间”获得的信息。
如何引导孩子创建自己的“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的创建要基于兴趣。兴趣爱好,是个人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或许在成长早期,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兴趣爱好的重要性,但在长期发展中,它们会变得特别重要。比如孩子很喜欢弹钢琴,钢琴就能发展成为孩子的“第三空间”。当他掌握了娴熟的弹奏技巧之后,就可以向周围的朋友展示自己的才艺,也可以使自己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但如果孩子不喜欢弹钢琴,这就不能成为他的“第三空间”,因为那不是他愿意与人交流的东西,而是被迫学习的。
因此,引导孩子创建自己的“第三空间”时,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并津津乐道的东西。这些爱好可能在家长眼中没有什么意义,比如看漫画、在本子上随意涂鸦甚至吃零食。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兴趣爱好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还会因占用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遭到家长的反对。“你天天涂涂画画,以后又不能卖画赚钱”是家长常常会发出的牢骚。但据我了解,许多有名的插画师,也未必是科班出身,反而是因为他们在早期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并凭着长年的喜爱与坚持积累下来的结果。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这种“纠正”,不仅会打压他们这一项爱好,还会导致他们对其他事物也一并失去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聆听孩子的分享,比如他是在画什么、他什么时候画的、又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画的。这样,孩子也可以有机会组织好语言,讲给别人听,让别人知道他的爱好,从而在团体中展现自己的特点。
此外,家长还要为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引导,让这些爱好变得更具有价值。还是以涂鸦为例,当孩子拿出作品与你分享时,家长要注意发掘孩子的特点,他是更擅长用画面讲故事,还是更重视画作的精美程度,或是颇具创意,常有一些脑洞大开的奇妙想法。而且,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共同进行一些艺术创作,这些都能给孩子莫大的鼓舞。
当然,也可能有不少家长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一开始兴致满满地想去学一些东西,结果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怎么感兴趣了。这可能是一些外部原因,比如没有得到足够的成就感,或者受到了打击。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遇到了“瓶颈期”,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从其他方向吸收更多知识,拓宽思路后,再回来学习。
用游戏化的方式创建家庭的“第三空间”
除了通过看见孩子的爱好,引领孩子自己创建自己的“第三空间”,我还提倡用游戏化的方式,创建家庭的“第三空间”。在我看来,要让孩子的心智得以完善成长,必须要保持快乐的家庭关系,为孩子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
家庭“第三空间”带来的不是某个单项能力的提升,而是综合素养与社交能力的提升。游戏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和成就感,而家庭游戏更是帮助家长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媒介。孩子在合作或者竞争中,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获得能力的提升。而且,在游戏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出乎意料的状况,这又锻炼了孩子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的家庭成员就经常一起玩游戏,比如桥牌、桌游,还有我自己研发的“能量逗”卡牌游戏。现在我的儿子已经俨然成了一个玩桌游的小专家,知道如何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也具备了指导和调控全场的能力。当他招待朋友到家里玩的时候,他就可以带着大家一起玩。这个过程,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及一定的社交能力。
总之,“第三空间”承载着休闲教育的功能,滋养着孩子内在生命的成长,有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熟,使他们的生命丰盈起来,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优秀的人。
(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