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方高校的希望和出路就在于以区域发展需求为工作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全方位地为所在区域发展服务。地方高校通过社会,履行自己的使命,赢得办学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办学能力,实现区域社会和大学发展的双赢。浙江工业大学近年来始终坚持立足浙江,服务浙江的办学宗旨,把区域需求作为工作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创新平台,强化区域服务,培养创新人才,推进学校持续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机 构】
:
浙江工业大学科研处,浙江杭州310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高校的希望和出路就在于以区域发展需求为工作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全方位地为所在区域发展服务。地方高校通过社会,履行自己的使命,赢得办学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办学能力,实现区域社会和大学发展的双赢。浙江工业大学近年来始终坚持立足浙江,服务浙江的办学宗旨,把区域需求作为工作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创新平台,强化区域服务,培养创新人才,推进学校持续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其他文献
本文以美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试制度为研究对象.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描述了美国高校招考制度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考察、分析了美国高校招考制度的现状、问题及特点.厘清了对美国高校招考制度的一些观念和认识.进而构想了中国高考改革的对策建议。
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经济状况与民办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地理、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角度.依次讨论了江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比较优势、江西省地方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江西民办高校外部经营理念与实践、江西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与资源效率。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具有与欧美各国不同的路径,即以大力发展对社会需求具有“敏感性”的私立高等教育来达成的,但也因此遇到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及爆发全国性的大学学潮等问题。为了摆脱高等教育面临的“危机”,构建适应大众阶段的、新的大学和高等教育系统,日本政府(文部省)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教育审议会于1971年提交的咨询报告所阐述的关于高等教育的13项改革构想及其实施。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在许多方面与现在正处于急速发展的大众化过程的中国具有共通性,其为解决问题而出台的
20世纪90年代校办科技企业的大规模兴起与衰退的发展过程,充分展示了我国大学、政府与校企的复杂关系。大学再生产的需要给予校办科技企业发展的合法性,政府、大学与校企之间的“声望等级制”是校企得以迅速扩展的关键因素,而校企的混合体制有利于校企有效地利用这种声望等级制。但这种混合体制和大学组织的特点,导致大学难以有效管理校企和确保大学的利益,最终使校、企的互动关系在90年代后期陷入僵局,从而导致校企在大学中的再次边缘化及大学与校企的分离。
本论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各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状况进行了探讨。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各阶层子女总体入学机会差异及在不同类型高校、不同科类和专业中的入学机会差异;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收入家庭子女间的入学机会差异;不同地区间各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差异状况;1978年以来各阶层子女入学机会之变化情况。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目前我国十大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一定差异.出身于较高阶层的子女拥有较多的入学机会;每个阶层子女相对较多地在与其社会阶层地位相对应的高校就渎。
“高等教育院校有效性”(简称‘院校有效性’)已成为美国高等院校内的通用语。本文认为,“院校有效性”是一个系统的、不断进行的、对院校在朝向其使命与目标过程中,收集、分析有关达标情况与成果的指标、数据与信息,并加以度量与表达的过程,用此度量的结果帮助决策的制订和促进改革。这一概念的推广和使用对于指导院校自身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理论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在发掘对象事物属性的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我们得出高等教育属性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层次性、多样性和无限性;同时,也得知商品性、生产性、政治性等都属于高等教育的属性。以商品性为例。既然高等教育具有商品性,那么。其商品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且在实践层面上展现出来又是有条件的。因此.并不是说高等教育不能商品化.而是看其条件是否成熟,能不能商品化。这可以解释高等教育商品化为何不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萌发。
从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应选择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投资资源配置方式。应打破原有计划:方式下政府包揽高等教育的单一投资体制,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家、个人、社会三者结构合理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在严格的意义上讲,大学章程虽然不是法律规范,但它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特征和功能,可以被看作类法律规范。本文从类法律规范的角度,把大学章程作为一种正式制度来研究。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采用定性研究的范式,主要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特别是价值学方法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对大学章程及其价值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大学章程的本体分析和基本定位是本研究的基础和起点,这涉及大学章程的内涵、内容、性质等基本问题。文章对大学章程的现象形态、本体形态和本质形态进行了分析,界定了大学章程的内涵,认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