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地之母——珠穆朗玛峰(Everest)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与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洲也是世界第一高峰。藏语“jo-mo glang ma”是“大地之母”的意思,故珠峰也被称作“圣母峰”。2005年5月22日经中国测量登山队测出的最新精确高度为8844.43米。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大的金字塔型,威武雄壮。珠峰北坡雪线高度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3米。而东北、东南和西面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即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间分布着五百多条大陆型冰川带。珠峰上冰川的补给主要靠海洋季风带降水积雪形成。冰川上有形象备异、瑰丽壮观的冰塔林,还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暗藏陷阱的冰裂隙,更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为世界第四高峰),北面的章子峰(海拔7543米),东南方的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西面的格重康峰(海拔7998米)和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形成了群峰环绕,争相比高的壮丽场面。
珠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四十摄氏度。峰顶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且经常刮七八级甚至十二级大风。珠峰积雪飞舞,弥漫天际,全世界的探险家都以征服珠峰为目标,据保守估计,自有登山记录以来,这座雄伟的雪峰至少吞噬了150名登山队员的生命。
被公认登上珠峰的第一人是新西兰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Eomund Hllan/),他于1953年5月29日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Tenzing Nargay)一起从东南山脊登上峰顶。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开创了中国人攀登珠峰的记录。
南美巨人——阿空加瓜山(Aconcagua)
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它是世界最高的死火山,也是南美洲最高峰,山峰坐落在安弟斯山脉北部,峰顶在阿根廷西北部门多萨省境内,其西翼延伸到了智利圣地亚哥以北的海岸低地。“阿空加瓜”在当地印第安瓦皮族语中的意思是“巨人瞭望台”,因此它被称为“美洲巨人”。
阿空加瓜山东南侧雪线高4500米,冰雪厚达90米左右,有许多冰川,其中菲茨杰拉德冰川长达11.2公里,终止于奥尔科内斯河,然后泻入门多萨河。峰顶西侧因降水较少,没有终年积雪,山麓多温泉,附近著名的自然奇观印加桥为疗养和旅游胜地。
阿空加瓜山四面皆可攀登,通常登山者都是选择从北面攀登,虽然海拔高,但可不需氧气瓶就能登顶。登山者通常从印加桥出发,经过奥尔科内斯溪谷荒山向西攀登。在海拔3962米处有登山队的第一站营地,这里建有木棚屋,这些木棚屋在登山沿线建了不少,供登山者休息和躲避暴风雪。在海拔6500米处有最后一个棚屋,这也是登山者的最后营地,这里距离顶峰459米,是最难征服的一段路程,还要花费数小时才能到达峰顶。历史上最快的登顶时间为1991年创造的5小时45分的记录。
1897年1月14日英国人爱德华费滋杰拉德(Edward Fitgerald)首登阿空加瓜山,此后,无数登山爱好者试图征服这座“巨人”。现在每年有3000人攀山,约有70%的人能够成功登顶。阿空加瓜顶峰堆满了巨大的岩石,疾风强劲,让人难以立足。从这里向四周远眺,雪峰冰川林立,起伏绵延,在晴朗的日子里,甚至可以看到太平洋的景色。
火山之子——厄尔布鲁士峰(Elbrus)
高加索山脉的主山脊线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国境线,厄尔布鲁士峰位于主山脊线以北的俄罗斯境内,有50多条冰川,是大高加索山群峰中的“龙头老大”。在松柏长青,满山遍野的葱绿群山之间,厄尔布鲁士峰像一位美丽的少女。两座相邻的洁白山峰,宛如少女两个袅娜的乳房,仰卧在奇峰秀岭间。东边的山峰海拔5595米,西边的海拔5642米,是高加索山脉的最高点。
西方人一直以来把欧洲最高峰的桂冠含糊不清地戴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勃朗峰(MtBlanc,海拔4810米)头上,直到20世纪50年代,学术界达成共识,认定高加索山脉的主脊作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自此以后,欧洲第一高峰的殊荣也就当仁不让地属于分界线北侧的厄尔布鲁士峰。
厄尔布鲁士峰的锥状外形清晰地表明它是“火山之子”,它是由火山长期喷发后遗留的火山岩构成。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座死火山,但是最近,俄罗斯科学家经过多年观测以及对高加索冰川的研究得出结论:厄尔布鲁土山是一座活火山。目前只是处于暂时的沉寂期,好似一个“睡美人”,随时都会醒来喷发,从而引发严重的灾难。
厄尔布鲁士峰在高加索山系中鹤立鸡群,分外触目,山上终年被冰雪覆盖,雪线北坡在海拔3200米,南坡则在3500米。山间悬挂着纵横的冰川,无数条急流汇成的数条大河直泻千里。高加索地区著名的库班河和捷列克河等,都是从这些冰川发源分别流淌后注入黑海和里海的。所以,人们对厄尔布鲁士峰充满了敬仰和尊崇。
厄尔布鲁土山的登山活动,早在1829年就开始了,当时由本地人正式攀登上了东边的山峰,1874年,英国人登上了西峰,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它的主峰。到如今,人类对它的征服已经有近180年。
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界山,坐落在东非大裂谷以东约160公里处,是个东西方向延伸约BC公里的火山群,由3座主要的火山口组成。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主峰,一个叫乌呼鲁峰,另一个叫马文济峰。两峰之间有一个10多公里长的马鞍形山脊相连。其年轻的主峰乌呼鲁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的山峰。
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它是由距今1030多万年前火山爆发后大量的熔岩堆积而成,在海拔5000米以上覆盖着冰川,最厚处达80米,形成南半球赤道附近的“雪峰奇观”。乞力马扎罗山主峰5000米以上的温度保持在零下34摄氏度,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在赤道线上的阳光照耀下,闪着银光的雪冠宛如一个巨大的碗口倒扣在非洲大陆上。当海明威的激情之笔将它带给全世界的读者后,乞力马扎罗山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词,许多人正是循着大师的墨迹来到它的脚下追寻浪漫而又神圣的理想。
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天雪地,山下却是一片热带风光,山麓与山顶宛若两个世界,依次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动植物,雪山脚下是葱葱郁郁的热带雨林。乞力马扎罗山下的热带草原中分布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动物种群,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和 保护区占据了整个山及周围的山地森林,由所有山区和穿过山地森林带的6个森林走廊组成。乞力马扎罗山四周都是山林和草原,生活着世界上最多的哺乳动物种群,大象、斑马、狮子等野生动物在广阔的大草原中或悠闲漫步,或任意驰骋,演绎着生动的自然奇观。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欧洲人一直对非洲有这样一座传奇的神山持怀疑态度,许多人根本不相信在临近赤道的地方有这样一座白雪覆盖的山,甚至它还一度在欧洲地图上被抹去,这成为历史的一个玩笑。近代,随着殖民者脚步的踏入,乞力马扎罗才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凭借优美的自然景观,乞力马扎罗被誉为“赤道上的公主”,但“公主”的容颜时常被神秘的面纱遮掩,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顺着山顶抬升,遇冷聚集成云雾,缭绕在山间,显得神秘而庄重。
乞力马扎罗是最易于登顶的世界高峰之一,正常人在当地向导和搬夫的帮助下,一般花五至六天时间便能登顶征服它。
太阳之家——麦金利山(Mckinley)
麦金利山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中南部,是阿拉斯加山脉中段,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隆起的巨大穹窿状山体,有南北二峰,南峰海拔6193米,是北美洲最高峰,北峰高5934米。山上终年积雪,雪线高度为1830米。麦金利山原名迪纳利峰,在当地印第安人的称呼中,“迪纳利”的含意是“太阳之家”。后来,为纪念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此山更名为麦金利山。
麦金利山屹立在开阔的平原上,它的海拔与珠穆朗玛峰相比差很多,但麦金利峰是从海拔几百米的平原上隆起的大山,相对地面高度有6000多米。珠峰是从海拔4~5千米的青藏高原上拔起的,相对高度4000多米,所以麦金利峰也被称为是世界上相对高度最高的山峰。山峰靠近北极圈,层层冰雪掩盖住山体,无数冰河纵横其中。风速最高可达到每小时160公里。冬季最冷时低于零下50℃,在这里登山如同在北极探险,其惊险让许多探险家望而怯步。
1913年6月7日,麦金利主峰被人类征服,一支四人登山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登达顶峰。他们看到了1910年的一支登山队插在麦金利北峰上的标志,平息了人们对那支登山队的各种议论。他们登山的路线是从北侧接近山峰,经过马德鲁冰川而到达顶峰。之后的几十年,这是惟一的一条攀登麦金利峰的路线。直到1951年,才有人开辟了另一条新路线。这条新路线从卡希尔特纳冰川开始延伸,现在它已成为攀登麦金利峰的传统路线。
1917年,麦金利山被辟为国家公园,由于这里地处边陲,人烟稀少,气候寒冷,自然风光独特,公园以北400公里处就是北极圈。在麦金利山国家公园,人们既能感受到黑暗冬季的寒冷,也能享受漫长夏季的白夜,奇特的极地风光,堪称一绝。
死亡地带——文森峰(Vinson)
文森峰位于南极洲西南部,是南极大陆埃尔沃斯山脉的主峰,海拔4897米,是南极洲最高峰。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大部分地区终年积雪。即使在陆地上,冬季气温也很少高于-40℃,前苏联的科考站测得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是-88.3℃,为地球寒冷之最。除了气温,南极洲的暴风雪也极具杀伤力,风速可达到每小时160公里以上。
文森峰位于西南极洲,这一地区多火山,仅玛丽伯德地就有30多座。南极半岛附近的岛屿多数由黑色火山岩构成,怪石嶙岣,奇峰突兀。西南极洲绝大部分地区的基岩表面在海平面以下,即冰盖下面的陆地实际比海平面要低,有的地方甚至在海平面以下2000米。
由于身处极地,文森峰山势极为险恶,且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平时气温在零下二、三十度,遇上暴风雪会降至零下四十多度,有时强风持续长达数周。文森峰几乎没有裸露的土地,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雪山,这种地形极易对皮肤造成损害,雪地也极易对人的视力产生影响,另外南极上空有个臭氧层空洞,对人的体能适应力都是十分严峻的考验。因此,在世界探险史上,它被称为“死亡地带”。
文森峰虽然不高,海拔只有4897米,但它的山形比珠峰陡峭,由于其险峻程度,登山者熟悉、掌握路线的程度也比珠峰差,在七大洲最高峰中,它是最后一座被征服的山峰。1966年12月17日,一支美国登山队在领队Nicholas B Clinch的带领下首次登顶,开创了人类征服文森峰的篇章。李致新、王勇峰是首登文森峰的中国人,他们二人于1988年12月3日成功登顶。文森峰年平均气温在零下40度,登山者沿途经过冰河地形时需结绳列队通过,行程异常艰苦,且每年只有12月和次年1月适合攀登,因此,自1984年开放至今,仅有450人登顶成功。
澳洲之颠——科修斯科山(Kosciusko)
科修斯科山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州境内堪培拉西南,是澳大利亚山脉的最高峰,亦为大洋洲的最高点。科修斯科山海拔只有2228米,也因为如此,它是否能成为大洋州第一峰一直受到质疑。此前人们一直认定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印度尼西亚交界处海拔5030米的查亚峰(Carstensz Pyramid)是大洋洲最高峰,但由于近代地理线的历史分界原因,查亚峰被界定在亚洲,位于澳州大陆,不及它一半高的科修斯科山成为大洋洲的最高点。
有人认为早在1834年,一位叫JohnLhotsky的自然学者就登上了山顶,但后人公认第一位登上此山的欧洲人是波兰探险家斯切莱凯(Strzelecke),他于1840年3月攀登上这座澳洲的最高山峰,并以波兰民族英雄塔迪乌什科修斯科(TnaddeusKosciuszko)命名此山。
科修斯科山由花岗岩构成,由于海拔低,山顶只有冬季才会有积雪和冰川。海拔2000米以上基本没有植物,1700米以下是森林和夏季牧场,不时可看见三三两两的野生袋鼠奔跑。此山海拔虽然不高,但山上气候变幻无常,冬季常伴有暴风雪,夏天则经常有暴雨袭击,早些年的山难多是因为天气原因。1974年,科修斯科山修建了公路,登山者可乘车一直到1760米的关口位置,再攀登9公里的山路既可到达山顶。冬季,登山者还可以滑雪撬前往,因此,攀登科修斯科山对探险者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挑战,一般的游客也都能攀上山顶。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与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洲也是世界第一高峰。藏语“jo-mo glang ma”是“大地之母”的意思,故珠峰也被称作“圣母峰”。2005年5月22日经中国测量登山队测出的最新精确高度为8844.43米。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大的金字塔型,威武雄壮。珠峰北坡雪线高度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3米。而东北、东南和西面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即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间分布着五百多条大陆型冰川带。珠峰上冰川的补给主要靠海洋季风带降水积雪形成。冰川上有形象备异、瑰丽壮观的冰塔林,还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暗藏陷阱的冰裂隙,更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为世界第四高峰),北面的章子峰(海拔7543米),东南方的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西面的格重康峰(海拔7998米)和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形成了群峰环绕,争相比高的壮丽场面。
珠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四十摄氏度。峰顶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且经常刮七八级甚至十二级大风。珠峰积雪飞舞,弥漫天际,全世界的探险家都以征服珠峰为目标,据保守估计,自有登山记录以来,这座雄伟的雪峰至少吞噬了150名登山队员的生命。
被公认登上珠峰的第一人是新西兰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Eomund Hllan/),他于1953年5月29日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Tenzing Nargay)一起从东南山脊登上峰顶。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开创了中国人攀登珠峰的记录。
南美巨人——阿空加瓜山(Aconcagua)
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它是世界最高的死火山,也是南美洲最高峰,山峰坐落在安弟斯山脉北部,峰顶在阿根廷西北部门多萨省境内,其西翼延伸到了智利圣地亚哥以北的海岸低地。“阿空加瓜”在当地印第安瓦皮族语中的意思是“巨人瞭望台”,因此它被称为“美洲巨人”。
阿空加瓜山东南侧雪线高4500米,冰雪厚达90米左右,有许多冰川,其中菲茨杰拉德冰川长达11.2公里,终止于奥尔科内斯河,然后泻入门多萨河。峰顶西侧因降水较少,没有终年积雪,山麓多温泉,附近著名的自然奇观印加桥为疗养和旅游胜地。
阿空加瓜山四面皆可攀登,通常登山者都是选择从北面攀登,虽然海拔高,但可不需氧气瓶就能登顶。登山者通常从印加桥出发,经过奥尔科内斯溪谷荒山向西攀登。在海拔3962米处有登山队的第一站营地,这里建有木棚屋,这些木棚屋在登山沿线建了不少,供登山者休息和躲避暴风雪。在海拔6500米处有最后一个棚屋,这也是登山者的最后营地,这里距离顶峰459米,是最难征服的一段路程,还要花费数小时才能到达峰顶。历史上最快的登顶时间为1991年创造的5小时45分的记录。
1897年1月14日英国人爱德华费滋杰拉德(Edward Fitgerald)首登阿空加瓜山,此后,无数登山爱好者试图征服这座“巨人”。现在每年有3000人攀山,约有70%的人能够成功登顶。阿空加瓜顶峰堆满了巨大的岩石,疾风强劲,让人难以立足。从这里向四周远眺,雪峰冰川林立,起伏绵延,在晴朗的日子里,甚至可以看到太平洋的景色。
火山之子——厄尔布鲁士峰(Elbrus)
高加索山脉的主山脊线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国境线,厄尔布鲁士峰位于主山脊线以北的俄罗斯境内,有50多条冰川,是大高加索山群峰中的“龙头老大”。在松柏长青,满山遍野的葱绿群山之间,厄尔布鲁士峰像一位美丽的少女。两座相邻的洁白山峰,宛如少女两个袅娜的乳房,仰卧在奇峰秀岭间。东边的山峰海拔5595米,西边的海拔5642米,是高加索山脉的最高点。
西方人一直以来把欧洲最高峰的桂冠含糊不清地戴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勃朗峰(MtBlanc,海拔4810米)头上,直到20世纪50年代,学术界达成共识,认定高加索山脉的主脊作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自此以后,欧洲第一高峰的殊荣也就当仁不让地属于分界线北侧的厄尔布鲁士峰。
厄尔布鲁士峰的锥状外形清晰地表明它是“火山之子”,它是由火山长期喷发后遗留的火山岩构成。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座死火山,但是最近,俄罗斯科学家经过多年观测以及对高加索冰川的研究得出结论:厄尔布鲁土山是一座活火山。目前只是处于暂时的沉寂期,好似一个“睡美人”,随时都会醒来喷发,从而引发严重的灾难。
厄尔布鲁士峰在高加索山系中鹤立鸡群,分外触目,山上终年被冰雪覆盖,雪线北坡在海拔3200米,南坡则在3500米。山间悬挂着纵横的冰川,无数条急流汇成的数条大河直泻千里。高加索地区著名的库班河和捷列克河等,都是从这些冰川发源分别流淌后注入黑海和里海的。所以,人们对厄尔布鲁士峰充满了敬仰和尊崇。
厄尔布鲁土山的登山活动,早在1829年就开始了,当时由本地人正式攀登上了东边的山峰,1874年,英国人登上了西峰,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它的主峰。到如今,人类对它的征服已经有近180年。
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界山,坐落在东非大裂谷以东约160公里处,是个东西方向延伸约BC公里的火山群,由3座主要的火山口组成。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主峰,一个叫乌呼鲁峰,另一个叫马文济峰。两峰之间有一个10多公里长的马鞍形山脊相连。其年轻的主峰乌呼鲁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的山峰。
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它是由距今1030多万年前火山爆发后大量的熔岩堆积而成,在海拔5000米以上覆盖着冰川,最厚处达80米,形成南半球赤道附近的“雪峰奇观”。乞力马扎罗山主峰5000米以上的温度保持在零下34摄氏度,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在赤道线上的阳光照耀下,闪着银光的雪冠宛如一个巨大的碗口倒扣在非洲大陆上。当海明威的激情之笔将它带给全世界的读者后,乞力马扎罗山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词,许多人正是循着大师的墨迹来到它的脚下追寻浪漫而又神圣的理想。
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天雪地,山下却是一片热带风光,山麓与山顶宛若两个世界,依次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动植物,雪山脚下是葱葱郁郁的热带雨林。乞力马扎罗山下的热带草原中分布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动物种群,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和 保护区占据了整个山及周围的山地森林,由所有山区和穿过山地森林带的6个森林走廊组成。乞力马扎罗山四周都是山林和草原,生活着世界上最多的哺乳动物种群,大象、斑马、狮子等野生动物在广阔的大草原中或悠闲漫步,或任意驰骋,演绎着生动的自然奇观。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欧洲人一直对非洲有这样一座传奇的神山持怀疑态度,许多人根本不相信在临近赤道的地方有这样一座白雪覆盖的山,甚至它还一度在欧洲地图上被抹去,这成为历史的一个玩笑。近代,随着殖民者脚步的踏入,乞力马扎罗才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凭借优美的自然景观,乞力马扎罗被誉为“赤道上的公主”,但“公主”的容颜时常被神秘的面纱遮掩,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顺着山顶抬升,遇冷聚集成云雾,缭绕在山间,显得神秘而庄重。
乞力马扎罗是最易于登顶的世界高峰之一,正常人在当地向导和搬夫的帮助下,一般花五至六天时间便能登顶征服它。
太阳之家——麦金利山(Mckinley)
麦金利山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中南部,是阿拉斯加山脉中段,第三纪晚期和第四纪隆起的巨大穹窿状山体,有南北二峰,南峰海拔6193米,是北美洲最高峰,北峰高5934米。山上终年积雪,雪线高度为1830米。麦金利山原名迪纳利峰,在当地印第安人的称呼中,“迪纳利”的含意是“太阳之家”。后来,为纪念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此山更名为麦金利山。
麦金利山屹立在开阔的平原上,它的海拔与珠穆朗玛峰相比差很多,但麦金利峰是从海拔几百米的平原上隆起的大山,相对地面高度有6000多米。珠峰是从海拔4~5千米的青藏高原上拔起的,相对高度4000多米,所以麦金利峰也被称为是世界上相对高度最高的山峰。山峰靠近北极圈,层层冰雪掩盖住山体,无数冰河纵横其中。风速最高可达到每小时160公里。冬季最冷时低于零下50℃,在这里登山如同在北极探险,其惊险让许多探险家望而怯步。
1913年6月7日,麦金利主峰被人类征服,一支四人登山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登达顶峰。他们看到了1910年的一支登山队插在麦金利北峰上的标志,平息了人们对那支登山队的各种议论。他们登山的路线是从北侧接近山峰,经过马德鲁冰川而到达顶峰。之后的几十年,这是惟一的一条攀登麦金利峰的路线。直到1951年,才有人开辟了另一条新路线。这条新路线从卡希尔特纳冰川开始延伸,现在它已成为攀登麦金利峰的传统路线。
1917年,麦金利山被辟为国家公园,由于这里地处边陲,人烟稀少,气候寒冷,自然风光独特,公园以北400公里处就是北极圈。在麦金利山国家公园,人们既能感受到黑暗冬季的寒冷,也能享受漫长夏季的白夜,奇特的极地风光,堪称一绝。
死亡地带——文森峰(Vinson)
文森峰位于南极洲西南部,是南极大陆埃尔沃斯山脉的主峰,海拔4897米,是南极洲最高峰。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大部分地区终年积雪。即使在陆地上,冬季气温也很少高于-40℃,前苏联的科考站测得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是-88.3℃,为地球寒冷之最。除了气温,南极洲的暴风雪也极具杀伤力,风速可达到每小时160公里以上。
文森峰位于西南极洲,这一地区多火山,仅玛丽伯德地就有30多座。南极半岛附近的岛屿多数由黑色火山岩构成,怪石嶙岣,奇峰突兀。西南极洲绝大部分地区的基岩表面在海平面以下,即冰盖下面的陆地实际比海平面要低,有的地方甚至在海平面以下2000米。
由于身处极地,文森峰山势极为险恶,且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平时气温在零下二、三十度,遇上暴风雪会降至零下四十多度,有时强风持续长达数周。文森峰几乎没有裸露的土地,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雪山,这种地形极易对皮肤造成损害,雪地也极易对人的视力产生影响,另外南极上空有个臭氧层空洞,对人的体能适应力都是十分严峻的考验。因此,在世界探险史上,它被称为“死亡地带”。
文森峰虽然不高,海拔只有4897米,但它的山形比珠峰陡峭,由于其险峻程度,登山者熟悉、掌握路线的程度也比珠峰差,在七大洲最高峰中,它是最后一座被征服的山峰。1966年12月17日,一支美国登山队在领队Nicholas B Clinch的带领下首次登顶,开创了人类征服文森峰的篇章。李致新、王勇峰是首登文森峰的中国人,他们二人于1988年12月3日成功登顶。文森峰年平均气温在零下40度,登山者沿途经过冰河地形时需结绳列队通过,行程异常艰苦,且每年只有12月和次年1月适合攀登,因此,自1984年开放至今,仅有450人登顶成功。
澳洲之颠——科修斯科山(Kosciusko)
科修斯科山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州境内堪培拉西南,是澳大利亚山脉的最高峰,亦为大洋洲的最高点。科修斯科山海拔只有2228米,也因为如此,它是否能成为大洋州第一峰一直受到质疑。此前人们一直认定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印度尼西亚交界处海拔5030米的查亚峰(Carstensz Pyramid)是大洋洲最高峰,但由于近代地理线的历史分界原因,查亚峰被界定在亚洲,位于澳州大陆,不及它一半高的科修斯科山成为大洋洲的最高点。
有人认为早在1834年,一位叫JohnLhotsky的自然学者就登上了山顶,但后人公认第一位登上此山的欧洲人是波兰探险家斯切莱凯(Strzelecke),他于1840年3月攀登上这座澳洲的最高山峰,并以波兰民族英雄塔迪乌什科修斯科(TnaddeusKosciuszko)命名此山。
科修斯科山由花岗岩构成,由于海拔低,山顶只有冬季才会有积雪和冰川。海拔2000米以上基本没有植物,1700米以下是森林和夏季牧场,不时可看见三三两两的野生袋鼠奔跑。此山海拔虽然不高,但山上气候变幻无常,冬季常伴有暴风雪,夏天则经常有暴雨袭击,早些年的山难多是因为天气原因。1974年,科修斯科山修建了公路,登山者可乘车一直到1760米的关口位置,再攀登9公里的山路既可到达山顶。冬季,登山者还可以滑雪撬前往,因此,攀登科修斯科山对探险者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挑战,一般的游客也都能攀上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