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优秀文化 谋求发展动力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ptpd_dr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不能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也难以自立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七一九所作为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的总体研究所,为寻求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之路,注重从企业文化中挖掘动力,有力推动了改革发展。
  需求动力:研究所持续发展的灵魂支撑
  七一九所成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所之初,天南海北的人走到一起,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科技人员常常为了完成攻关课题,一根油条,一杯豆浆,通宵达旦地苦干。等干完一代产品,国家没有型号任务,七一九所人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执着着,却又迷茫着。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七一九所人盼来了新任务,几种重大项目接踵而至,七一九所人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常年加班加点……40年的风雨历程,七一九所曾经身处逆势,曾经面临持续发展遭遇威胁的时刻,也曾面临科技体制改革、竞聘转岗带来的阵痛。那么,是什么支撑七一九所走过阴霾,为海军装备现代化,成功自行研究设计了中国多型产品,从而扬我国威,壮我军威,谱写了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新篇章?七一九所人在总结每一个阶段的成绩时,都看到了文化的力量,他们在逆境中用来相互激励的一句话是:人是得有一种精神的。这种精神是什么?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09精神”。企业文化的黏合性在七一九所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彰显出巨大的力量,文化建设成为七一九所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纽带,它凝人心、长斗志,成为一种上至所领导、下至职工群众的强烈的内在需求。
  动力牵引: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研究所文化建设是多方位的系统工程,要建成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七一九所在文化建设的路上探索了多年,努力将“09精神”融进每个职工心中,渗透到每个角落。
  择定文化建设的着重点。重点项目任务事关国家安全,是七一九所人开拓奉献的“主战场”。离开了型号任务,七一九所文化建设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落地,不能扎根。七一九所提出军品项目研制任务“重中之重”,完成了任务,就是对国家有功,对人民有功;完不成任务,就是对人民犯罪。在完成型号任务的过程中,要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攻关,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09精神”,要讲奉献,比作为。这一提法自上而下,每个职工了然于心。各基层单位还根据承担的任务提炼催人奋进的行动口号。比如“大战100天,交满意答卷”,“与时间赛跑,将困难甩在身后”,比如“现场急需解决的问题,工作组处理时限24小时,返所处理时限48小时”。所里还注重用激励手段催人奋进,激发科技人员投身型号建设的热情。比如通过定期评选、宣传突出贡献团队、突出贡献个人先进事迹,进行表扬激励;通过奖励政策向重点型号、科技骨干人员倾斜,进行价值激励;通过提供读研、深造机会,进行发展激励。强大的文化力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重点项目研制的生产力,项目任务按期保质完成。
  紧扣文化建设的着眼点。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代表资本成为研究所关键资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优秀的职工和优秀的团队将成为研究所最大的财富。因此,研究所必须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将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放在优化人员上。七一九所是一个知识分子密集的科研单位,职工素质普遍较高。但也勿庸讳言,计划经济在少数职工心中留下的烙印一度很深,“等、靠、要”思想,“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存在于少数职工心中。所里意识到这些观念与市场经济的韵律不合拍。优化人,要从根源抓起。就是要先抓观念的转变。所里将做思想政治工作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从抓形势教育、政治教育、传统教育入手,引导职工认清大局,树立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危机意识;教育职工学会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注重用实例说服人,用真情打动人,用关心温暖人。细雨润物,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明显。在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所里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注重规范职工的行为。并先后出台了有关财务、物资采购、劳动人事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优化人,还要落实到尊重人的价值上。就是要通过对职工的理解、关爱、培养、使用挖掘职工内在潜力,促进其不断成长,帮其实现自身价值。七一九所特别注重职工培训,结合所的实际,先后举办了财务知识、合同知识、内审等多个门类的培训班,并选送职工参加集团公司、省工办举办的培训班,为优秀职工提供出国交流学习等机会,为职工增长能力和实现自身价值搭建了良好平台。七一九所还实行职工带薪疗养、职工收益与所的效益同步增长的制度。可以说,在七一九所,成才的途径有很多种,只要你想学愿干,人人都可以成才。


  抓住文化建设的兴奋点。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仅仅靠几个领导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把全体职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七一九所鼓励职工将目光盯在下一个目标上,不停的上台阶。经济发展目标是如此,逐年上升,从几千万到上亿元,再到二十亿;文明创建也是如此,从区到市,从市到省,七一九所捧回了一级高一级的荣誉,并获得过全国文明单位殊荣。永不满足是研究所基业长青的源泉,但不停上台阶,要靠强大的合力。合力来自哪里?来自全所职工同心,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愿景,出最大的力气。七一九所在文化建设中,注重抓住职工的兴奋点。首先强调,七一九所的每一个进步,都与职工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研究所的经济效益上去了,每个职工是直接受惠者;文明创建取得成绩了,职工自身层次也提高了。整个七一九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兴则我兴,所荣则我荣”。职工的兴奋点抓住了,谋发展也就有了新动力。
  为突出职工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七一九所还注重采用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抓住职工的兴奋点,增强凝聚力。所里每年都组织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形成了系列化布局:春有健步走、打葫芦比赛等迎新春系列活动;夏有迎“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秋有“职工疗养”、“游泳大赛”等活动;冬有羽毛球、足球、篮球比赛。职工参与热情很高,他们在娱乐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文化修养,团队意识及主人翁意识也得到强化。   寻求文化建设的整合点。研究所必须有自己个性鲜明的统一的形象识别系统。七一九所除了有统一的名称,统一的理念外,还有统一的所标。在七一九所的产品宣传画册上、所刊上、各种对外宣传资料上,都将所标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七一九所所标是719这三个阿拉伯数字与一条艇的艺术组合,形象、具体、可触可感地将七一九所承担的使命与所名组合在一起,很容易就能够引发职工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七一九所职工在设计名片时,都会将所标放在名片的左上角。七一九所人无论在哪里,只要看到七一九所所标,就更加坚定了为湛蓝色的事业而奋斗的信心。
  长青之要:继承与创新
  七一九所在文化建设的路上摸爬滚打了多年,其间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汗水,也有收获。其中一点最深的体会是,研究所文化之树要长青,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研究所文化建设需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个研究所的精神、核心价值观,是不能朝令夕改的,目标、形象及标志都应该是统一的、一贯的,而不应是多变的,变得多了,实际上就不存在了。七一九所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一条,那就是应该代代相传的东西,绝不轻易言丢。七一九所每年都招收来自全国重点高等院校的新员工入所,新员工正式上岗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最重要的一课,是所情所史教育,请老所长、老专家现身说法,通过引人入胜的讲授,将新大学生带到过去的那段岁月中。听课的大学生无不深受触动。培训结束后,无论多忙,所领导都要与新大学生见面,见面会上情真意切寄语新人,希望新大学生脚踏实地,争取早日成才。七一九所还抓住黄旭华院士当选“感动中国人物”这一契机,通过撰写长篇通讯、组织院士专场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以黄旭华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09人的感人事迹,通过一系列活动,使院士身上所体现出的09精神,感染了更多的七一九所人,特别是刚入所的新员工,从进入七一九所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耳濡目染浓浓的七一九所文化。
  研究所文化建设同样不能忽视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所面临日趋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又处于不断更新的知识氛围中,现代技术进步的周期越来越快而技术的平均寿命周期越来越短,职工消费需求日趋多元性和个性化,因而研究所可长期保持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少,只有善于变革,树立“持续创新”的理念,破除传统思维定势及习惯做法,加快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步伐,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七一九所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一直在积极探索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在发展战略上、管理上、人才培养上、文明创建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新举措,比如适时提出新的发展战略;财务、人事管理上与时俱进;人才培养上推出两类人才选拔的新举措;文明创建抓延伸抓辐射等。为紧跟时代步伐,七一九所还充分发挥网络在信息传播中速度快、操作方便、双向交流等优势,将所内局域网这一阵地很好地利用起来,所领导经常通过局域网了解职工思想动态,收集意见和建议,通过多种渠道答疑解惑,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这一新的沟通方式受到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欢迎。
  企业文化不是几句简单的口号的提出,不是几项制度的制定。这决定了研究所的文化建设非一日之功。对七一九所文化建设来说,虽然在实践中探索了多年,也有一些收获,但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使文化不断为七一九所的前进提供强大动力,还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还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
其他文献
民航安全员是飞机上维护人身财产安全的空保人员,其岗位的特殊性要求民航安全员必须具备强硬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的防卫意识,而身体素质的提高与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文章通过文献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与“东方红一号”这颗中国人眼中“夜空中最亮的星”相比,人们对托举它奔向茫茫太空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则知之不多。  46年前的4月24日,伴随着喷薄而出的熊熊烈焰,“长征一号”用它磅礴有力的臂膀和充满巨大能量的身躯护卫“东方红”卫星成功进入太空。在中国几代航天人的眼里
核电,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绿色新能源,为保护地球、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带来新的曙光。多年来,我国核电站能够一直保持良好安全运行记录,先进完备的核电运行与维护技术服务功不可没。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作为核电运行与维护技术服务这一重要环节上的中坚力量,秉承“兴核强国、服务社会”的理念,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核电的发展历程,凝聚着核动力运行人的勤奋与智慧,为保障核电站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艰苦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