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4月22日午后,“从延安到北安——跟党走、奋斗行”大型主题采访第三分队记者在北京市一家宾馆见到了张潭的儿子张洪起、张洪溪兄弟俩。提及当年父亲张潭赴北安开创革命根据地的往事,兄弟俩禁不住眼泛泪花。用张洪起的话来说:“父亲一辈子也忘不了北安。”
1945年8月15日,陕北延安,张潭正在中央党校窑洞改成的教室里学习,突然有人推开门闯了进来,兴奋地大喊:“抗战胜利了!”所有学员一听,一下子拥出窑洞,在门前的平地上跳着蹦着,有人敲起了铜盆(洗脸盆),有人把帽子抛向了空中,有人干脆抱来干树枝点起了篝火,大家唱歌跳舞,一直狂欢到深夜。
抗战胜利的消息鼓舞着张潭等在中央党校学习的众多学员,大家纷纷请求:到前线去!到东北去!很快,在9月2日那一天,张潭、林楠夫妇踏上了前往东北的征程。
临行时,和许多同志一样,张潭久久地注视着山顶的宝塔,凝望着巍峨的城墙,深情地挥舞手臂:“再见了——延安!”
此时此刻,张潭自己并没有想到,他即将和北疆一个叫北安的小县城发生命运上的联系,并在那块土地上度过一生都难以忘记的革命岁月。
革命伉俪赴北安
从9月2日离开陕北延安到9月26日到达山西五寨,这期间基本上都是在根据地行军,所遇群众都十分热情。乡亲们手里拿着鸡蛋、花生、红枣、西瓜,见到干部团成员就往手塞。有的同志边吃着慰问品边感慨地说:“吃了根据地多年小米,现在又受到欢送,到前方打不好仗,无颜见根据地父老!”大家都憋足了一股劲儿,想着早日到达东北开展革命斗争。
过了山西五寨,就开始有众多敌对势力在兴风作浪。这期间干部团经历了不少危险和困难,好在张潭夫妇都咬牙挺过来了。进入承德就好了,这里有苏联红军,有先期到达的冀东八路军,还有火车。干部团成员兴高采烈地坐上了火车,座不够用,就找来干草一铺,伸开腿舒服地躺下来。
由于有特务破坏,火车时走时停,走的时候也很慢。终于坚持到了沈阳,在东北局的分配下,张潭和林楠又继续向北,于11月8日到达哈尔滨火车站。这是张潭、林楠第一次到黑龙江,只见大地一片洁白,在落日余晖下,显得格外美丽。张潭夫妇觉得这里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内心既有新奇感,又由衷地产生了热爱之情。
11月15日,在飘着大雪的深夜,张潭和林楠到达北安。11月16日,中共北安中心县工委成立,张潭任民运部部长,林楠任宣传部副部长,开始了在北安的革命斗争。
艰苦战斗在北安
初到北安,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尖銳和激烈。当时国民党反动政权为了争夺东北,积极向关外运送部队,同时派遣大批特务,伙同伪军、伪警、土匪等,到处烧杀淫掠,搅得老百姓人心惶惶。
在这种极端艰难的局面下,为了让老百姓的人心能和共产党在一起,中共北安中心县工委发动了土改,张潭天天往乡下跑。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很少有汽车、马车,张潭大多数都是靠步行。身为山东大汉的他个子高、迈步大、走得快,走起路来是风驰电掣。
有一次,张潭要去自民乡召开发动群众的会议,开会时间是第二天早上。为了赶时间,他决定头一天晚上贪黑走。警卫员迟祥觉得不妥,毕竟那时特务、土匪很猖獗,就说:“张部长,明天早上开会,咱们就明天早点走。(今晚)走夜路碰见土匪咋办?”张潭拍了拍腰上的手枪:“我在延安枪林弹雨都经历过,咱俩有枪还怕啥土匪?!”就这样,张潭和警卫员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赶了十多里夜路,总算安全地到达了自民乡。土改工作中,省领导王鹤寿想在全省树立一个典型,选来选去,张潭负责的地区就当了典型,可见张潭在土改工作中确实干出了大名堂。
当时张潭他们做得最轰动的事情就是向“毒”和“黄”开刀,取缔了吸毒,解散了妓院。首先是将吸毒者集中收容起来,办了一所感化院,前前后后共收容了七八百吸毒者,强制他们戒毒后再遣送回家,让他们从“鬼”变成人;接着就是解散了当地的妓院,并帮助妓女们解决生活出路,让她们回归正常人的生活。这两件事一办,老百姓拍手叫好。
随着各项工作逐渐发动起来,北安形势有所好转,人民政权在北安大地逐渐巩固了下来。
心系群众恋北安
在北安期间,张潭开始是任民运部部长,后来任副书记,但无论职务如何变化,他的工作方法都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其实,早在他参加革命前,就已经对百姓充满深情。很多人不知道,张潭不仅是革命者,还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得意弟子。
1935年,张潭考入国立北平艺专的国画系,由于天赋突出,很快引起齐白石的注意,对其倾囊相传画艺。那时的张潭就经常为身边的百姓作画,特别爱画虾。他觉得:虾在最底层,接近土壤而又众多,有刀有枪,有铠有甲,战斗性极强,一跳极高,画虾是反映它受压迫和求解放的精神,并赋诗一首:从来画虾不画龙,虾群处在最下层;人民当家真做主,天下才能享太平。
也正因为张潭心中始终有民,在国立北平艺专就读期间,他放下画笔,积极投身“一二·九”学生运动及九一八事变南京请愿等革命活动,并被选为民族解放先锋队队长,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北安工作期间,他也经常下乡到百姓家拉家常、问寒暖,真正“和群众打成了一片”。
在北安期间,张潭的警卫员迟祥是当地参军的新兵,刚从普通百姓变成一名军人,张潭就一直从各方面关心他。1946年的冬天,天特别冷,迟祥取文件或送通知都得骑着自行车来回跑,戴的棉手套被磨得又薄又破。张潭看见了,就从箱子里拿出一副新的棉手套递给迟祥:“小迟,你手套这么破了,大冬天的多冻手。这是我从延安带来的新手套,给你戴吧。”迟祥有些不好意思,就说:“我这棉手套不冻手还能戴呢,这边天气冷,你留着戴吧!”张潭就故作生气地说:“我不骑自行车,不需要。快拿着,这是命令!”接过新手套的迟祥十分感动。张潭就是这么关心人,在他的心里,群众永远是他的牵挂。
采访结束时,张洪溪感慨道:“老人家对我们子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工作,不要惦记着当官发财’。”张洪起也回忆说:“1987年二老(张潭、林楠夫妇)还曾回访北安,回来后一个劲赞叹北安变化大。老人家一直没有忘记北安,对那块战斗过的土地充满了感情。”在北安的那段革命生涯,已成为张潭人生中永难磨灭的经历。?
编辑:杨 雪
1945年8月15日,陕北延安,张潭正在中央党校窑洞改成的教室里学习,突然有人推开门闯了进来,兴奋地大喊:“抗战胜利了!”所有学员一听,一下子拥出窑洞,在门前的平地上跳着蹦着,有人敲起了铜盆(洗脸盆),有人把帽子抛向了空中,有人干脆抱来干树枝点起了篝火,大家唱歌跳舞,一直狂欢到深夜。
抗战胜利的消息鼓舞着张潭等在中央党校学习的众多学员,大家纷纷请求:到前线去!到东北去!很快,在9月2日那一天,张潭、林楠夫妇踏上了前往东北的征程。
临行时,和许多同志一样,张潭久久地注视着山顶的宝塔,凝望着巍峨的城墙,深情地挥舞手臂:“再见了——延安!”
此时此刻,张潭自己并没有想到,他即将和北疆一个叫北安的小县城发生命运上的联系,并在那块土地上度过一生都难以忘记的革命岁月。
革命伉俪赴北安
从9月2日离开陕北延安到9月26日到达山西五寨,这期间基本上都是在根据地行军,所遇群众都十分热情。乡亲们手里拿着鸡蛋、花生、红枣、西瓜,见到干部团成员就往手塞。有的同志边吃着慰问品边感慨地说:“吃了根据地多年小米,现在又受到欢送,到前方打不好仗,无颜见根据地父老!”大家都憋足了一股劲儿,想着早日到达东北开展革命斗争。
过了山西五寨,就开始有众多敌对势力在兴风作浪。这期间干部团经历了不少危险和困难,好在张潭夫妇都咬牙挺过来了。进入承德就好了,这里有苏联红军,有先期到达的冀东八路军,还有火车。干部团成员兴高采烈地坐上了火车,座不够用,就找来干草一铺,伸开腿舒服地躺下来。
由于有特务破坏,火车时走时停,走的时候也很慢。终于坚持到了沈阳,在东北局的分配下,张潭和林楠又继续向北,于11月8日到达哈尔滨火车站。这是张潭、林楠第一次到黑龙江,只见大地一片洁白,在落日余晖下,显得格外美丽。张潭夫妇觉得这里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内心既有新奇感,又由衷地产生了热爱之情。
11月15日,在飘着大雪的深夜,张潭和林楠到达北安。11月16日,中共北安中心县工委成立,张潭任民运部部长,林楠任宣传部副部长,开始了在北安的革命斗争。
艰苦战斗在北安
初到北安,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尖銳和激烈。当时国民党反动政权为了争夺东北,积极向关外运送部队,同时派遣大批特务,伙同伪军、伪警、土匪等,到处烧杀淫掠,搅得老百姓人心惶惶。
在这种极端艰难的局面下,为了让老百姓的人心能和共产党在一起,中共北安中心县工委发动了土改,张潭天天往乡下跑。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很少有汽车、马车,张潭大多数都是靠步行。身为山东大汉的他个子高、迈步大、走得快,走起路来是风驰电掣。
有一次,张潭要去自民乡召开发动群众的会议,开会时间是第二天早上。为了赶时间,他决定头一天晚上贪黑走。警卫员迟祥觉得不妥,毕竟那时特务、土匪很猖獗,就说:“张部长,明天早上开会,咱们就明天早点走。(今晚)走夜路碰见土匪咋办?”张潭拍了拍腰上的手枪:“我在延安枪林弹雨都经历过,咱俩有枪还怕啥土匪?!”就这样,张潭和警卫员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赶了十多里夜路,总算安全地到达了自民乡。土改工作中,省领导王鹤寿想在全省树立一个典型,选来选去,张潭负责的地区就当了典型,可见张潭在土改工作中确实干出了大名堂。
当时张潭他们做得最轰动的事情就是向“毒”和“黄”开刀,取缔了吸毒,解散了妓院。首先是将吸毒者集中收容起来,办了一所感化院,前前后后共收容了七八百吸毒者,强制他们戒毒后再遣送回家,让他们从“鬼”变成人;接着就是解散了当地的妓院,并帮助妓女们解决生活出路,让她们回归正常人的生活。这两件事一办,老百姓拍手叫好。
随着各项工作逐渐发动起来,北安形势有所好转,人民政权在北安大地逐渐巩固了下来。
心系群众恋北安
在北安期间,张潭开始是任民运部部长,后来任副书记,但无论职务如何变化,他的工作方法都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其实,早在他参加革命前,就已经对百姓充满深情。很多人不知道,张潭不仅是革命者,还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得意弟子。
1935年,张潭考入国立北平艺专的国画系,由于天赋突出,很快引起齐白石的注意,对其倾囊相传画艺。那时的张潭就经常为身边的百姓作画,特别爱画虾。他觉得:虾在最底层,接近土壤而又众多,有刀有枪,有铠有甲,战斗性极强,一跳极高,画虾是反映它受压迫和求解放的精神,并赋诗一首:从来画虾不画龙,虾群处在最下层;人民当家真做主,天下才能享太平。
也正因为张潭心中始终有民,在国立北平艺专就读期间,他放下画笔,积极投身“一二·九”学生运动及九一八事变南京请愿等革命活动,并被选为民族解放先锋队队长,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北安工作期间,他也经常下乡到百姓家拉家常、问寒暖,真正“和群众打成了一片”。
在北安期间,张潭的警卫员迟祥是当地参军的新兵,刚从普通百姓变成一名军人,张潭就一直从各方面关心他。1946年的冬天,天特别冷,迟祥取文件或送通知都得骑着自行车来回跑,戴的棉手套被磨得又薄又破。张潭看见了,就从箱子里拿出一副新的棉手套递给迟祥:“小迟,你手套这么破了,大冬天的多冻手。这是我从延安带来的新手套,给你戴吧。”迟祥有些不好意思,就说:“我这棉手套不冻手还能戴呢,这边天气冷,你留着戴吧!”张潭就故作生气地说:“我不骑自行车,不需要。快拿着,这是命令!”接过新手套的迟祥十分感动。张潭就是这么关心人,在他的心里,群众永远是他的牵挂。
采访结束时,张洪溪感慨道:“老人家对我们子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工作,不要惦记着当官发财’。”张洪起也回忆说:“1987年二老(张潭、林楠夫妇)还曾回访北安,回来后一个劲赞叹北安变化大。老人家一直没有忘记北安,对那块战斗过的土地充满了感情。”在北安的那段革命生涯,已成为张潭人生中永难磨灭的经历。?
编辑:杨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