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离你如此之近,你却不知道我的感受。自从城市学校的扩招和学生选择性程度加大,使优秀的学生大部分都就读于城市学校,对于在农村的高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老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要传授知识,一定程度上,还要花很大的精力在转化问题学生上。基于这个目的,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认识自身(自知),悦纳自身(自爱),控制自身(自律),提供一些可以作为参考的例子。
关键词:“问题”学生 转化 农村高中
我所在高中位于农村,学生进入高中后,部分在学习中表现出品行较差,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是多么的不容易,而部分学生也在不断的努力未果的情况下,放弃了。课堂上厌学的情绪开始蔓延开来,不断有学生上课时发出厌学的情绪表现。
一、寻找后进原因,需要合适的做法:
1.适当的做法:
做为任课教师理念是:和学生产生情绪共鸣是师生交流的最美方式。我和学生相处和交流非常融洽,常规做到:第一让学生走近你,第二是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平时工作中,我充分体现了我的爱心和宽容。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最深的体会是: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还是整体的管理,都依赖于这种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我常用笔谈。我和学生笔谈,
2. 采用二种方式:
一是在学生的上交作业上批阅时经常性的把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他们作朋友式的交谈,二是不定期地给学生送上心灵相通赠言。大受学生欢迎。通过谈心,学生的心灵向老师敞开了,学生的有些隐性问题。
3.平常心看待后进生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指点一下,“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后进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 “后进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
二、对后进学生的分析,有下面几种类型:
从造成信息时代中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主观因素方面来分析,主要是学生个人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缺乏学习的自信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等。
(1)缺少理想抱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但有些中学生对自己的前途迷惘不清,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到学校或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或只是寻找玩伴,把学校当作避难所、游乐场,而非求学的地方。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很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2)文化知识基础不扎实,缺乏学习的自信心
中学生成人感很强,极要自尊,极要“面子”。可是有些中学生因为文化知识基础不扎实,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学习成績不理想,就认为学习不能给自己带来喜悦,反而使自己“丢人现眼”,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中学的学习比小学要紧张、繁重,纪律要求也更严格,我校是全寄宿,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饮食起居很不适应,容易感到苦、累,心理上不堪“重负”,只好用弃学回家来解决。
三、在对待后进生问题采取的策略
1.老师首先是个知识分子,在为学生服务的同时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让学生相信你,特别是让问题学生相信你,那就要一定的智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不能光靠训斥,采取正确的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 教师对学生要以仁者之心爱惜学生的大好前程,这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仁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差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差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
3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让学生知道这是对他的爱护,对他的期望。现阶段的学生正在懵懂的时期,犹如刚开始认识世界的人,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又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严格的要求是必须的。
4帮助“问题”学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落到实处,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
总结:经验的积累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与学生心于心的交流,我体会到问题学生的问题的解决不是说简单的劝导和训斥就可以成功的,要用爱心去感化,用正确的 方法解决问题是转化学生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范才生、钟志贤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2.《教学艺术论》(李如密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
3.《学习风格论》(谭顶良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
关键词:“问题”学生 转化 农村高中
我所在高中位于农村,学生进入高中后,部分在学习中表现出品行较差,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是多么的不容易,而部分学生也在不断的努力未果的情况下,放弃了。课堂上厌学的情绪开始蔓延开来,不断有学生上课时发出厌学的情绪表现。
一、寻找后进原因,需要合适的做法:
1.适当的做法:
做为任课教师理念是:和学生产生情绪共鸣是师生交流的最美方式。我和学生相处和交流非常融洽,常规做到:第一让学生走近你,第二是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灵。在平时工作中,我充分体现了我的爱心和宽容。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最深的体会是: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还是整体的管理,都依赖于这种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的方式,我常用笔谈。我和学生笔谈,
2. 采用二种方式:
一是在学生的上交作业上批阅时经常性的把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他们作朋友式的交谈,二是不定期地给学生送上心灵相通赠言。大受学生欢迎。通过谈心,学生的心灵向老师敞开了,学生的有些隐性问题。
3.平常心看待后进生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指点一下,“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后进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 “后进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
二、对后进学生的分析,有下面几种类型:
从造成信息时代中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主观因素方面来分析,主要是学生个人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缺乏学习的自信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等。
(1)缺少理想抱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但有些中学生对自己的前途迷惘不清,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到学校或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或只是寻找玩伴,把学校当作避难所、游乐场,而非求学的地方。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很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2)文化知识基础不扎实,缺乏学习的自信心
中学生成人感很强,极要自尊,极要“面子”。可是有些中学生因为文化知识基础不扎实,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学习成績不理想,就认为学习不能给自己带来喜悦,反而使自己“丢人现眼”,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中学的学习比小学要紧张、繁重,纪律要求也更严格,我校是全寄宿,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饮食起居很不适应,容易感到苦、累,心理上不堪“重负”,只好用弃学回家来解决。
三、在对待后进生问题采取的策略
1.老师首先是个知识分子,在为学生服务的同时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让学生相信你,特别是让问题学生相信你,那就要一定的智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不能光靠训斥,采取正确的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 教师对学生要以仁者之心爱惜学生的大好前程,这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仁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差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差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
3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要让学生知道这是对他的爱护,对他的期望。现阶段的学生正在懵懂的时期,犹如刚开始认识世界的人,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又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严格的要求是必须的。
4帮助“问题”学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落到实处,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
总结:经验的积累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与学生心于心的交流,我体会到问题学生的问题的解决不是说简单的劝导和训斥就可以成功的,要用爱心去感化,用正确的 方法解决问题是转化学生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范才生、钟志贤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2.《教学艺术论》(李如密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
3.《学习风格论》(谭顶良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