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重于理论的综合性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是专向的、学院派的、缺乏实践经验的,所以就业质量不高,而企业又急需人才,可高校却提供不了企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所以各大高校开始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所培养的人才目标也随之发生改变,通过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对流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优化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 服装设计专业 对流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52-01
1.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1],每年服装企业所都会需要大量的服装专业人才,而高校的服装专业也成为向企业输送人才的源头,从90年代开始,我国各大高校开始纷纷开设服装设计专业,随着大学的扩招,服装专业每一年的毕业生成递增趋势发展,虽然每年企业需要大量的服装专业的人才,但大量的服装专业毕业生却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大多转行,从而导致企业需求的人才与高校培养的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传统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倾向于绘画,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在大学的四年学习中,学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服装设计中,实践主要以绘画效果图为主,服装结构制版和工艺制作的实践学时都比较少,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大,对面料采集和实际的应用能力都比较弱,导致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有很长的过渡适应期,面料特性、配色齐色、结构合理性、工艺可行性等内容是学生忽略的地方,而恰恰是企业热切需要的。
2.原因
2.1 教学模式相对封闭
服装设计是理论与实践并存的学科,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中,更重要的是实践,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却相对封闭,所有的理论讲授基本都是在课堂,很多的原理都出自与书本,而大多书本的理论却已经淘汰,很多流行是反其道而行,而想要成为一名设计师,首先要了解市场,把握流行动态,这些在书本和课堂上是无法学到的,而这种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禁锢和阻碍,老师在课件中讲授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学生大多是被动的接受,因为没有实践所以无法产生共鸣,所学到的知识无法与市场接轨。
2.2 企业需要综合性人才
对于企业需要的人才不断升级,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不仅要会成衣的设计能力,还要具备面料的驾驭能力、结构工艺的实践能力、品牌的定位能力以及前期咨询搜集、数据整理、流行综合分析把握的能力,这对于高校培养的人才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高校应加速转型并调整所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2.3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高校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环节上,企业平时的参与度不够,实习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很快的适应企业的节奏,导致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从而使企业缺少与高校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号上,主要是通过学术报告、毕业设计答辩、实习指导等方面,却没有更深入的技术交流,由于毕业生为企业不能带来利润,高校与企业的关系的维系很难长久。
3.对流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教师与设计师的对流
全面施行“双师型”教师,估计高校教师下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同时企业技师和资深设计师聘请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进行对流交换,学生在学校可以近距离的与企业技师或专家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集中几门课由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让学生在了解理论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打造出一支理论与技术并行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目前高校服装专业的教师基本都是重理论轻实践,有较高的学历,但综合能力较弱,没有实践经验,设计类教师缺少打板制作经验,结构教师又缺少绘画基础,所以高校缺少综合能力强的老师,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要从教师开始,教师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学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综合能力。要鼓励高校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对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完善自我,调整身份和心态,关注时尚流行、服装行业动态、消费者需求、市场走向等方面的信息,以培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具有较高创新意识,素质和实践能力并行的高素质设计人才[2]。
3.2 学科的对流
本文的学科对流主要指的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对流,设计课程与结构、工艺课程的双向对流,服装设计是一门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导的学科,整合所有的课程体系结构,淘汰过时的落后的课程,增设新兴课程,强调特色办学,形成从创意设计实践、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到营销陈列的课程对流链,从而使学生了解服装生产的全过程,改变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脱节想象,使所有的理论教学落实到实际,作品必须符合企业产品的要求,使服装教学与企业生产想吻合。
3.3 学生与员工的对流
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只有一种身份,而对教学环境进行改革后,学校与企业进行对流,那么学生与企业员工也进行对流,學生有了双重的身份,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更加自主、灵活、有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的能力,有选择企业的权利,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的学习,由被动转主动,使原有的课堂散发着活力,同时也一种挑战,学生要对企业产品负责,所设计的作品的要求更高,在设计各个环节中不能够犯错,要高度集中在每一个点上,设计要符合企业的品牌定位和设计方向,要把握整体的方向和对面料的诠释,要以一个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全方位的综合能力。
4.结语
对流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性办学模式,通过多项对流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就可以了解服装生产流程,缩小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的缺口,学生可以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及时的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良性的循环,并促进校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雪花.高职服装专业建设改革与创新探析[J].纺织教育,2016(8):101.
[2]刘陈姣.“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探索[J].林区教学,2016(2):107-109.
作者简介:
陈姝霖(1983.9.3-),女,汉族,山东单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与服饰设计。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 服装设计专业 对流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52-01
1.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1],每年服装企业所都会需要大量的服装专业人才,而高校的服装专业也成为向企业输送人才的源头,从90年代开始,我国各大高校开始纷纷开设服装设计专业,随着大学的扩招,服装专业每一年的毕业生成递增趋势发展,虽然每年企业需要大量的服装专业的人才,但大量的服装专业毕业生却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大多转行,从而导致企业需求的人才与高校培养的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传统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倾向于绘画,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在大学的四年学习中,学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服装设计中,实践主要以绘画效果图为主,服装结构制版和工艺制作的实践学时都比较少,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大,对面料采集和实际的应用能力都比较弱,导致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有很长的过渡适应期,面料特性、配色齐色、结构合理性、工艺可行性等内容是学生忽略的地方,而恰恰是企业热切需要的。
2.原因
2.1 教学模式相对封闭
服装设计是理论与实践并存的学科,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中,更重要的是实践,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却相对封闭,所有的理论讲授基本都是在课堂,很多的原理都出自与书本,而大多书本的理论却已经淘汰,很多流行是反其道而行,而想要成为一名设计师,首先要了解市场,把握流行动态,这些在书本和课堂上是无法学到的,而这种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禁锢和阻碍,老师在课件中讲授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学生大多是被动的接受,因为没有实践所以无法产生共鸣,所学到的知识无法与市场接轨。
2.2 企业需要综合性人才
对于企业需要的人才不断升级,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不仅要会成衣的设计能力,还要具备面料的驾驭能力、结构工艺的实践能力、品牌的定位能力以及前期咨询搜集、数据整理、流行综合分析把握的能力,这对于高校培养的人才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高校应加速转型并调整所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2.3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高校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环节上,企业平时的参与度不够,实习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很快的适应企业的节奏,导致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从而使企业缺少与高校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号上,主要是通过学术报告、毕业设计答辩、实习指导等方面,却没有更深入的技术交流,由于毕业生为企业不能带来利润,高校与企业的关系的维系很难长久。
3.对流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教师与设计师的对流
全面施行“双师型”教师,估计高校教师下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同时企业技师和资深设计师聘请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进行对流交换,学生在学校可以近距离的与企业技师或专家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集中几门课由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让学生在了解理论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打造出一支理论与技术并行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目前高校服装专业的教师基本都是重理论轻实践,有较高的学历,但综合能力较弱,没有实践经验,设计类教师缺少打板制作经验,结构教师又缺少绘画基础,所以高校缺少综合能力强的老师,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要从教师开始,教师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学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综合能力。要鼓励高校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对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完善自我,调整身份和心态,关注时尚流行、服装行业动态、消费者需求、市场走向等方面的信息,以培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具有较高创新意识,素质和实践能力并行的高素质设计人才[2]。
3.2 学科的对流
本文的学科对流主要指的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对流,设计课程与结构、工艺课程的双向对流,服装设计是一门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导的学科,整合所有的课程体系结构,淘汰过时的落后的课程,增设新兴课程,强调特色办学,形成从创意设计实践、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到营销陈列的课程对流链,从而使学生了解服装生产的全过程,改变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脱节想象,使所有的理论教学落实到实际,作品必须符合企业产品的要求,使服装教学与企业生产想吻合。
3.3 学生与员工的对流
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只有一种身份,而对教学环境进行改革后,学校与企业进行对流,那么学生与企业员工也进行对流,學生有了双重的身份,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更加自主、灵活、有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的能力,有选择企业的权利,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的学习,由被动转主动,使原有的课堂散发着活力,同时也一种挑战,学生要对企业产品负责,所设计的作品的要求更高,在设计各个环节中不能够犯错,要高度集中在每一个点上,设计要符合企业的品牌定位和设计方向,要把握整体的方向和对面料的诠释,要以一个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全方位的综合能力。
4.结语
对流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性办学模式,通过多项对流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就可以了解服装生产流程,缩小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的缺口,学生可以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及时的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良性的循环,并促进校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雪花.高职服装专业建设改革与创新探析[J].纺织教育,2016(8):101.
[2]刘陈姣.“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探索[J].林区教学,2016(2):107-109.
作者简介:
陈姝霖(1983.9.3-),女,汉族,山东单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与服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