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感性与人性的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_11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教育环境下,教育本身脱离了人最基本的感情和感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无声的抗议来发泄情绪。而这种反抗的情绪在正处于青春期且无法控制自我心理感情的初中生中尤为明显。笔者通过在中学的教学经验及研究,提倡“新感性”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感情 感性 “新感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7-02
  一、当代初中教育方式对教育本身的背离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初中生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反差很大,他们有着一定的道德认知,他们每天在教室学习道德规范但是却无法约束自己,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想要建立规范的秩序却不愿意从自己做起,想要有好的成绩却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学校倡导考试的公平性和公开性,学生还是会考试舞弊。这种认知和行为脱节使得学生的多面性更加明显。学生的思想是由知、情、意、行构成的,而道德是观念上的东西,只有在行为中才能够构成人的品格。当代教育注重的是教学质量而非教育本身,反而越是好的学校好多班级出问题的学生越严重,学生的多面性反差越大。之所以出现这种教育方式脱离教育本身的问题,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原因:
  1.感情的缺失与人的问题
  在中学生心理特点方面,一是中学生的心智发展处于转折时期。人的成长过程中,除了身体的生理成长外还有心理成长,而身体的成长与心理的成长并非同步,心理成长往往滞后,而情感又是心理成长到达一定成熟程度的反映,人的情感发展从社会认知开始、经历了不断反复的心理体验、从而产生了较为稳固的情感。对于中学生而言,随着他们身心的不断成长发育,他们从社会认知中获得了各种心理体验,产生了与其成长阶段相符的情感特征,这是他们情感成熟必须经由的过程。
  2.教育环境影响教育方式
  学校的道德教育太过于重视功课化、知识化和理想化,导致了学生的感情世界严重缺失。学生回家家长过多的是关心课业问题和成绩问题,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成长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长期局限于道德和只是的传授、道德原则的灌输忽略了道德感情和个人意志的培养,忽略了“先成人,后成材”的重要性。在学生中间,“四有”、“五爱”倒背如流,但是依旧不爱护公物、不懂礼貌、辱骂师长、欺负同学。同时,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与学生的基本友谊,有爱有信任才能最好从人与人最基本的交流,有交流才有更好的教学。
  二、感情的建构及其在当代的异化
  1.中国当代感情的缺失
  我国的第八次课改强调“体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但是应试模式的教学和育人方式使学生的减负成为一种空谈。”学生的创造活力不强。清代的著名学者戴震就曾经说过:“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这说明,家庭过度重视孩子的成绩,父母忽略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也忽略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我国著名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小蔓把情感教育比喻成儿童的教育之根。她从多方位论证,从脑的发育看,脑的发育有一定的时序,比喻零岁开始的安全和依恋。
  2.教育模式下感情的异化
  教育异化现象是指教育现实偏离与背弃了其天性的价值追求,悖离了教育客观发展规律,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错位,从而导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与环境等异化的现象。当前教育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教育思想的异化、教育权力的异化、教育政策的异化、教育中人的异化。教育异化导致教育远离了理想、走向了功利、迷失了信仰、缺失了真爱。
  三、“新感性”的产生与人的回归
  教育理应旨在醒民、新民、善民,应该教人追求真善美。但是教育的异化直接扭曲了我们的教育理想,对此教育学者陈桂生教授曾经感慨道:“尽管教育以‘人’为对象是尽人皆知的经验事实,然而迄今为止的教育史表明,虽然从来没有人否认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未必都把人当作‘教育对象’,也都未必把教育对象当作‘人’对待。”赫舍尔指出:“正确认识人是正确理解人关于世界的知识的前提”。因此,必须正视教育中的“人”,理解认识教育中的“人”,给教育中的“人”以科学合理的定位,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接近并实现教育理想。
  “新感性”是马尔库塞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尔库塞看来,通过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新感性,使个体被压抑的爱得到自由释放,是解放人类的根本途径。新感性作为一种新的人本主义原则,指导着社会主义新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无产阶级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伦理特征应成为那些为这种社会而斗争的人们的基本需求。它倡导快乐、爱欲、安宁、和谐、游艺、好美、厌争、无疚等价值,要人们放弃攻击、破坏、抑郁、竞争、迟钝、紧张、负疚等压抑性升华物。因此,新感性首先是一种感性。新感性诞生于对整个现存体制的否定,旨在建立一个新社会,使自由与必然、艺术与现实达到历史的统一。新感性可以使现代人实现非压抑性的升华,重建感性秩序,走向自由境界。其次,新感性的逻辑结果是自然的解放!它可以作为一种对自由社会的量度。而笔者提倡的“新感性”的教育理念即是将生活、感情、教育融会贯通,达到自由的解放,摆脱无谓的价值观比较。正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多的作为人的回归,而不是只在当前教育环境中随波逐流。
  参考文献:
  [1]段去姣.浅析感性教育[J].甘肃教育.2014(2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47-02  一、案例描述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三册p23第12题时,课堂生成了一个小插曲,正因这个小插曲,让我对解决问题的教学有了一点思考。首先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利用1~6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并且在具体情景中巩固1~6的乘法口诀。教参中对第12题是这样要求的:先要分别求出小兰家和小芳家
期刊
【摘要】本文从选题立意、内容结构、讲授方法、呈现形式、四个维度分析了C20联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初中英语写作微课内容,归纳出优秀中学英语微课内容要素,以期能提高微课教学效果,助力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微课 初中英语写作 内容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99-02  一、引言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学科能力结构中的重要方
期刊
【摘要】翻转课堂模式是现在不少独立院校都在推进的课程改革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当在这一轮教学改革中迎难而上。对于如何推进翻转课堂背景下独立院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不妨从建构主义的知识领域分野出发,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将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实现一种“混合教学模式”,推进思政理论课的博雅教学理念,促使学生真正在思政理论课学习中实现“知行合一”。  【关键词】翻转课堂 思政理论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低年级学生,本性爱动,好奇心强,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什么事都想自己去尝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期刊
【摘要】基于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分析了当前社会发展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能力要求的提升,梳理了人才培养体系中各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内容衔接关系,并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分层递进的基本原则,构建了面向现代企业需求的材料成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对材料成形CAD/CAE/CAM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材料成型 CAD/
期刊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根本性建设, 是学校建设的龙头和发展的主旋律,可以综合反映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学科评估是高等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新疆某高校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通过文献复习法,专家咨询法、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收集、确定适合学科评估的指标内容,通过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科学研究确定学科指标权重,最终建立符合该高校学科发展的评估体系,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更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理工科中相对“冷门”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形势更是严峻,如何提高理工科研究生就业率已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专业为例,对理工科研究生就业指导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理工科研究生 就业指导 路径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利用Moodle系统开展探究学习的可行性,并以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为例,提出了Moodle支持下的探究学习模式,分析了模式的流程及教学设计方法,提出的模式对Moodle系统下开展探究学习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Moodle 探究学习 模式 信息技术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二批)课题《高中研究性学习与网页设计整合教学模式研究
期刊
【摘要】将 AHP 层次分析法应用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评价中,详细地讨论了在该评价系统中各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因,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评价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产学研 层次分析法 研究生培养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山东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选择及优化研究》(SDYY13046)。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前,独立学院护理专业男性本科毕业生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对其毕业生的择业方向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解,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来对这些男性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深入访谈,其结果为大部分毕业生的择业方向为护理专业,其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背景、个人爱好和薪酬期待等。  【关键词】男性护理本科毕业生 择业方向 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Y66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