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屏障损伤引起的微血管渗漏及中医固摄理论和方药的机理

来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yun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血管屏障损伤和微血管渗漏,及其引起的微血管周围水肿和血容量降低,常发生在多种重大疾病过程中,增加急性肺损伤、急性肾损伤、心力衰竭、脓毒症、休克等的病死率,增加医疗成本。一般认为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组织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渗透压和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是引发微血管渗漏和水肿的主要因素,因此,增加血管内胶体或晶体渗透压的血浆白蛋白、羟基淀粉、甘露醇,以及减少血管内流体压的利尿剂被用于微血管渗漏和水肿性疾病的治疗。
其他文献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漳州市市场监管局把学党史与办实事有机结合,聚焦儿童和老年用品,开展“护苗助老”关爱行动,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对准“痒点”,对违法广告整改“求实效”专项整治违法广告。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以“护苗助老”为主题开展“守护夕阳红”——医疗、药品、保健食品虚假违法广告整治行动和“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培训类广告清理整治行动。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沙库巴曲缬沙坦、托伐普坦序贯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80~90岁HFrEF病人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序贯治疗组在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基础上序贯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沙库巴曲缬沙坦、托伐普坦。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HFQ)、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病人心功能情况,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