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6月,台湾公布向大陆企业开放包括制造业、服务业与公共工程等三大类共192项的投资项目。在大陆已成为台商投资的成熟地之后,陆企赴台终于成行,两岸双向、互动投资开始具备实际意义。
对那些想赴台投资的陆企而言,开拓全新的台湾市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如何未雨绸缪顺利走上淘金之路?法律、商标注册、人力资源的派遣……这些都是必须首先做好的功课。
必修课之一 知法
法律意识先行
如何在台湾合法合规赚钱?
「大陆人台湾行,必有『三师』:律师、会计师、医师。不认识律师,搞不清楚法律,如果被人家告就要赔很多钱;不认识会计师,搞不清楚财税,会被当局课很多税;不认识医师,台湾竞争压力大,生意不好做,身体出状况去看病时就找不到相信的医师。」
尽管上述「三师」之说只是戏言,却折射出不少的道理。
台湾开放投资后,陆企对观光旅游、房地产等兴趣颇大,不少企业摩拳擦掌意欲「东进」台湾市场。但面对全新的市场,如何依照法律成功设立据点大展宏图?上述这则戏言或许可以提醒大陆企业家需要找对方法与门路,避免法律风险,在淘金路上未雨绸缪。
四忠告为企业提前打「预防针」
最近,鼎力法律事务所田振庆律师接触了不少关注台湾市场的陆资企业,其中有国有企业,亦有一般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关注点十分相似:由于两岸的特殊性,台湾当局是否会更「照顾」陆资企业?如果企业经营不成功,是否有法律保障企业生存权益?
对于这些疑问,田振庆在接受本刊专访时分析说,「其实他们所担心的问题并不符合台湾法律,发生的几率非常低,会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不了解台湾的法律环境所致。」
他认为,「台湾市场进入的门坎看起来很高,但想成功设立公司或分公司,甚至开展加盟事业,都有很齐全的法律规定,而且并不复杂。法律虽然很沉重,但企业毕竟是来赚钱,只要找到方法,找到门路,就可以轻松设立公司。」
他为大陆企业提出四点忠告:第一是先做好市场调查,明白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发挥企业长处。第二是「备妥『保护天使』: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咨询人士提供法律支持。」
在做好这两项前期工作后,第三则是要熟悉台湾消费者的情绪,了解他们的消费喜好,在质量及品牌塑造上符合他们之需求;第四则是台湾已经逐渐淡化到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角色,「如果只是做生意,最好少碰政治,不建议商人跟政治人物往来。」
设立公司
先请专业咨询单位保驾护航
陆企想在台湾进行投资,第一步就是要设立公司,首先接触的便是与投资相关的法令规定。正如田振庆提出的备妥专业咨询人士忠告,他继续分析说,「大陆企业家要来台湾投资,毕竟是以赚钱为目的,法律讲得再多也不是他们的专长,企业在法令上只管一件事就好:找律师、会计师寻求帮助。」
据介绍,一个陆企申请设立台湾分公司,要先找会计师。「在台湾,企业资格审查领域一般由会计师来操作,不一定非要找名气很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而是要根据企业的规模来找合格、适合的会计师。」会计师负责协助企业审查好投资材料后送审隶属台湾经济部门的投审会,之后则是陆委会,再移交商业司审查。如果一切没有问题,便可以设立公司,进行经营活动。
在设立公司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的是会计师,律师则不一定一开始就出现,可能是企业在设立过程中或设立后遇到法律障碍,发生纠纷时才派上用场。举例来说,基本上只要不是限制性行业,台湾政府一般都会允许企业的投资请求,如果政府不依法行事,则可以诉之法律。
「但要注意,如果不是事先谈好合作,临时发生法律纠纷时律师并不会随叫随到。」田振庆建议说,「投资的第一个步骤是事先接触或安排适合企业行业特点的会计师或律师,来协助企业做投资设立的相关事项。」
如何找到这些专业咨询单位?「陆企可以透过自己相信的大陆律师或认识的台商推荐合适的目标,也可以通过台湾的律师或会计师公会推荐合适人选,然后自己再跟他们洽谈。」
合法赚钱,不让商业判断以外的因素影响投资
除了依靠专业咨询人士协助法律、投资问题外,企业要想合法的赚到钱,则「不要受商业判断以外的因素困扰,这是重点。」产品的质与量是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属于商业因素范畴,这些是企业为之努力的方向之一。但亦有不少企业却忽略了商业判断以外的因素,比如违反法律等。
如果有陆资企业想做内、外两本帐,田振庆提醒道:不要忘了陆资企业可以算是示范重点企业,当地本来就会对一个有示范作用并可能影响到当地居民感受的企业特别重视。「陆资作为示范企业,主管部门希望它在当地赚到钱,增加工作就业率,还可以让市场更加活络,提升地区竞争力。但主管部门也会注意:企业开在这里,会不会影响到居民对主管部门的信赖。一旦企业有不当行为,会比其它人更快引起主管部门的关注。」
这是困扰企业商业判断以外的因素之一。此外,与大陆相比,台湾居民的法制观念更深入人心,法律环境的氛围更浓厚,打官司现象十分普遍。建议陆资企业应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比如餐饮企业要与供货商、设备商建立合作关系,需要订立并仔细查看合作契约,遵循法规行事,在与消费者打交道时亦需要注意服务与质量,避免产生法律纠纷。这些都是企业需要注意的商业细节,亦是容易成为商业判断以外的困扰因素。
投资申请程序
大陆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它机构及第三地区公司
(间接陆资)
申请核发公司(商号)名称及营业项目预查表
申请单位:1、设立公司组织:经济部门商业司;2、设立商号:各县市政府
申请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核准
申请单位:经济部门投资审议委员会(检附投资申请书、预查表复印件、投资人身份证明文件及代理人授权书正本等)
汇入资金
(汇入投资金额至新设事业筹备处银行账户银行)
申请汇入资金审定
申请单位:经济部门投资审议委员会
(检附审定投资额申请书、汇入汇款通知书、买汇水单正本及投资事业筹备处银行存折复印件等)
办理公司(商号)设立登记
1、设立实收资本额新台币5亿元以上
申请单位:经济部门商业司
2、设立实收资本额新台币未逾5亿元
申请单位;经济部门中部办公室、台北市政府、高雄市政府
3、设立商号之申请单位:商号所在地址之县市政府
必修课之二 商标注册
形象之争商标注册须趁早
在台湾,如果某商标已被本土企业先行登记注册,并有实质性经营活动,那么拥有类似商标的外来投资者则不能申请取缔本土企业的商标权。
近期,台湾啤酒、中华电信等台湾企业陆续在大陆获得商标注册。据统计,大陆注册商标年申请量为70万件,台湾在大陆的年申请量则达到7000~10000件。在大陆逐渐完善台商商标的智慧产权保护体系之时,刚刚对陆资开放的台湾投资市场,大陆企业在商标使用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质性经营活动决定商标归属
作为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最好的品牌之一,著名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在进军台湾市场时却因商标注册未获批而令投资计划不容乐观。
据媒体报导,阿里巴巴集团早在2007年以「阿里软件Alisoft.com ﹠Logo」商标向台湾智慧财产局提出登记注册申请,但因为与台湾某公司已注册的「PC Partner及图」商标构成近似,都在计算机软件等同一类别商品里使用,于2008年年底被审定核驳。在近期的商标官司中,阿里巴巴亦吃了败诉。
这样的商标案件在台湾已有先例。早在数年前,意大利婴幼商品品牌CHICCO也曾申请注册其中文商标「奇哥」,但在台湾亦有一家名为「奇哥」的婴童用品品牌,且已经在台湾经营长达30年之久,意大利的CHICCO最后只能放弃中文商标,以其英文名为商标进入台湾市场。
据了解,在台湾针对商标管理有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某品牌已经非常的著名,而且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著名商标,但是在该企业未来台湾注册之前已经被人抢先登记,并且在登记之后并没有实际的经营活动,该著名商标企业可以在台湾依法要求撤销被登记的商标。
第二种情况则比较尴尬,如果类似的商标在台湾先被人登记,且登记的企业具有实质性的经营活动,如上述案例中的奇哥、CHICCO之争,CHICCO并不能要求台湾智慧财产局撤销奇哥商标,只能做某种程度的区别。
由于两岸特殊的分隔状况,台湾市场刚刚才对陆资开放,未来是否会有类似案例陆续出现?陆企在赴台投资前也应先熟知台湾商标法之规定,提前做好准备,因应变数。
加盟业者更应注意先行登记商标
「陆资企业现在来台湾投资,除了有门坎限制外,还将面临商标注册问题。」
鼎力法律事务所田振庆律师提醒说,大陆企业要来台湾,除了要知道投资的法令外,亦要马上登记、注册商标,保护智慧财产权。
他介绍说,台湾登记商标非常方便,根据当地的商标法,申请商标注册及处理有关商标之事务,应委任专业商标代理人办理,注册一个商品类别的费用大约在新台币8000~20000元。从提出申请到获得商标权,基本花费一至两年的时间即可获得。
须注意的是,台湾的商标管理属于区域式管理,比如在美国、日本登记注册的商标,只能在该国使用;同样,在台湾登记的商标亦只局限在台湾地区使用。陆资商标要进入台湾市场使用,亦必须重新在当地登记注册,取得使用权。假如因为两岸历史原因被先行登记注册,且有实质经营活动,则无法申请取缔商标。田振庆提醒说:「陆资企业来台湾,尤其是加盟连锁业者,应该在第一时间去登记商标,这非常重要。」
此外,亦有一种情况是,在业者未取得商标保护权之时,被其它企业以同样或类似商标进行经营活动,只能无可奈何;但一旦正式拿到商标保护权,就可以依法向相关机构以伤害商标持有者的权利为由申请撤销仿冒者的商标。
两岸企业均关注商标保护权
在大陆,已经有不少台湾商标持有业者获得商标权。两地在商标申请、取得时间等程序上大部分相同。
「实际上在大陆,现在申请商标也非常简单,价格也很便宜,取得时间也只要两年半左右。」但不管是在大陆的本土企业还是台商企业,「都对商标非常头痛。」德载中怡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王小咪表示。
她发现,有的企业把商标从第一类别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个类别,基本上把所有的商品类别都登记了一遍。「这是企业对自己商标的保护。主要是有的品牌做得好,做大了,怕被人在其它商品类别上抢先注册,造成消费者的误解,以为企业有投资这些行业。」
她介绍说,大陆的商标注册亦有几种情况应加以注意。第一是国家性和地区性的保护,所有想在大陆使用的商标都必须到大陆国家商标总局登记。尽管在境外其它地方已经有登记,但要在大陆从事经营活动,就必须重新登记,境外登记只能证明商标持有人在境外注册的时间差异性而已。如果被人抢先注册,则依然是谁先申请谁有占有权。
必修课之三 人力派遣
陆资入台,
先期人力派遣如何运作?
入台陆资的企业主与台干之间,最关键的是双方如何建立对彼此的信任,因此在人力派遣时,前期的沟通十分重要。
2009年6月30日,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公布《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同时开放陆资赴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随着两岸投资权限的互相开放,人才交流正常流动,入台陆资的人力派遣在操作上应如何运作?
陆资入台,主雇双方顾虑多
有不少陆企认为,设立驻台办事处(以下简称驻台办),是打进台湾市场的最好方式。比如生产电子配件的大陆厂商,想要把产品卖给台湾比较大的电子厂商,一般只能与台湾厂商派驻在大陆的台干间接沟通业务问题,却无法联络到台湾总部;如果在台设立办事处,就可以与合作方有决定权的台湾总部直接对话,省略掉中间环节,效率亦提高不少。
104人力银行猎才事业处猎才顾问黄颖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他们从2007年开始便帮助陆资在台湾寻找驻台台干(以下「台干」均指陆企驻台的台湾籍干部),2008年下半年开始更强烈感受到这种趋势的增长势头。在台湾开放陆资赴台投资以前,由于缺乏政策面的支持,陆企无法以实体公司形式支持在台的机构,就连台湾雇员也只能通过反聘的形式与大陆企业签定劳动协议,反派回台湾工作,操作模式十分繁琐。因此除非迫不得已,陆企一般极少会考虑在台湾设立办事处。
陆企在驻台台干的人选上也有诸多顾虑,「大陆的企业主无法时时知道台干在台湾的工作情况,所以比较在意对候选人人格特质上的挑选,觉得至少要找信得过的干部。」不仅企业主对台干有顾虑,台干亦担心没有过多的接触大陆企业,无法了解公司的运作情况,驻台办会突然人间蒸发。
根据行业类别的不同,陆资企业主对台干的要求亦不同。相较其它外籍员工,台干在语言沟通、行事风格等方面存在不少优势,人文化的管理模式亦会给企业带来不少转变。高端人才在硬性条件上基本相差无几,在竞聘中起关键作用主要是沟通方式、性格等软件。台干则关注两点:一是陆资企业主的做事风格,是否愿意授权给驻台办处理问题;二是陆企产品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前期良好的沟通是应聘成功的关键
由于有少部分陆资企业主只是因为看到竞争对手在台湾设立驻台办才被动赴台,104人力银行建议陆资企业在下决定前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老板要考虑清楚是否有必要去设立驻台办;另一方面,大陆团队是否已经具备了接触台籍同事的包容心。
「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建议企业主缓一缓,不然后续会遇到很多问题,还不如前期多做一些准备。等到企业确实有进军台湾市场的需要,企业管理层也有足够的开放度后,再去设立驻台办,找外聘的台干进来。」
「去帮陆企寻找合乎要求的候选人一点都不难,难的是合适的候选人如何跟企业主沟通。」黄敏表示,双方在最初的沟通中会为了自我保护,而各自有所保留或坚持,很容易进入僵持状态。她建议,如果候选人真的很关注工作机会,可以先为所应聘的陆企驻台办做一个较为详尽的工作计划,包括设立办事处的流程、办公室选址、未来两年的发展计划等等。「一个详尽的计划书,会让陆资企业主觉得你很有诚意。」
企业亦可邀请候选人到大陆本部参访,看工作现场。由于企业的几个团队主管后续可能需要与台干进行工作沟通、对接,因此亦可以介绍他们互相认识,尝试沟通。令候选人对企业的文化、背景、团队有真切感受,还可以建立其对企业的信心与信任。
「一旦双方互相建立起信任,基本上接下来的合作会比较简单与顺利。这一类CASE差不多在前期沟通上的时间会特别久,大约会超过半年的时间,因为距离的问题,有事情最好及时拿出来沟通。只要前期沟通得非常好了,后续的交流亦会比较好。」
台干薪资不低,压力也不小
在薪酬方面,104人力银行所接手过的CASE中,陆资雇佣的台干薪资比台湾当地相同职位的薪资标准略有上浮。
打个比方来说,比如某职位在台湾当地企业可能是年薪100万元新台币,陆资企业则会给驻台台干130万~140万元新台币左右的薪资,但多出标准的部分,则会以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关键业绩指标)的形式付给台干,因此对台干而言,跟同行相比,驻台办的职位与薪资既有吸引力,也有不少压力。
除了业绩压力外,台干如何开展后续的工作亦有不少难度。一般来说,目前大陆企业很少会直接从大陆本部派驻团队前往台湾做实地考察,由于缺乏后方的支持,一旦确定聘用候选人后,在驻台办公室的选址及建立、前期市场信息的收集、台湾团队的建立、业务开展等方面,都需要台干自己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开展工作。
对那些想赴台投资的陆企而言,开拓全新的台湾市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如何未雨绸缪顺利走上淘金之路?法律、商标注册、人力资源的派遣……这些都是必须首先做好的功课。
必修课之一 知法
法律意识先行
如何在台湾合法合规赚钱?
「大陆人台湾行,必有『三师』:律师、会计师、医师。不认识律师,搞不清楚法律,如果被人家告就要赔很多钱;不认识会计师,搞不清楚财税,会被当局课很多税;不认识医师,台湾竞争压力大,生意不好做,身体出状况去看病时就找不到相信的医师。」
尽管上述「三师」之说只是戏言,却折射出不少的道理。
台湾开放投资后,陆企对观光旅游、房地产等兴趣颇大,不少企业摩拳擦掌意欲「东进」台湾市场。但面对全新的市场,如何依照法律成功设立据点大展宏图?上述这则戏言或许可以提醒大陆企业家需要找对方法与门路,避免法律风险,在淘金路上未雨绸缪。
四忠告为企业提前打「预防针」
最近,鼎力法律事务所田振庆律师接触了不少关注台湾市场的陆资企业,其中有国有企业,亦有一般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关注点十分相似:由于两岸的特殊性,台湾当局是否会更「照顾」陆资企业?如果企业经营不成功,是否有法律保障企业生存权益?
对于这些疑问,田振庆在接受本刊专访时分析说,「其实他们所担心的问题并不符合台湾法律,发生的几率非常低,会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不了解台湾的法律环境所致。」
他认为,「台湾市场进入的门坎看起来很高,但想成功设立公司或分公司,甚至开展加盟事业,都有很齐全的法律规定,而且并不复杂。法律虽然很沉重,但企业毕竟是来赚钱,只要找到方法,找到门路,就可以轻松设立公司。」
他为大陆企业提出四点忠告:第一是先做好市场调查,明白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发挥企业长处。第二是「备妥『保护天使』: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咨询人士提供法律支持。」
在做好这两项前期工作后,第三则是要熟悉台湾消费者的情绪,了解他们的消费喜好,在质量及品牌塑造上符合他们之需求;第四则是台湾已经逐渐淡化到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角色,「如果只是做生意,最好少碰政治,不建议商人跟政治人物往来。」
设立公司
先请专业咨询单位保驾护航
陆企想在台湾进行投资,第一步就是要设立公司,首先接触的便是与投资相关的法令规定。正如田振庆提出的备妥专业咨询人士忠告,他继续分析说,「大陆企业家要来台湾投资,毕竟是以赚钱为目的,法律讲得再多也不是他们的专长,企业在法令上只管一件事就好:找律师、会计师寻求帮助。」
据介绍,一个陆企申请设立台湾分公司,要先找会计师。「在台湾,企业资格审查领域一般由会计师来操作,不一定非要找名气很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而是要根据企业的规模来找合格、适合的会计师。」会计师负责协助企业审查好投资材料后送审隶属台湾经济部门的投审会,之后则是陆委会,再移交商业司审查。如果一切没有问题,便可以设立公司,进行经营活动。
在设立公司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的是会计师,律师则不一定一开始就出现,可能是企业在设立过程中或设立后遇到法律障碍,发生纠纷时才派上用场。举例来说,基本上只要不是限制性行业,台湾政府一般都会允许企业的投资请求,如果政府不依法行事,则可以诉之法律。
「但要注意,如果不是事先谈好合作,临时发生法律纠纷时律师并不会随叫随到。」田振庆建议说,「投资的第一个步骤是事先接触或安排适合企业行业特点的会计师或律师,来协助企业做投资设立的相关事项。」
如何找到这些专业咨询单位?「陆企可以透过自己相信的大陆律师或认识的台商推荐合适的目标,也可以通过台湾的律师或会计师公会推荐合适人选,然后自己再跟他们洽谈。」
合法赚钱,不让商业判断以外的因素影响投资
除了依靠专业咨询人士协助法律、投资问题外,企业要想合法的赚到钱,则「不要受商业判断以外的因素困扰,这是重点。」产品的质与量是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属于商业因素范畴,这些是企业为之努力的方向之一。但亦有不少企业却忽略了商业判断以外的因素,比如违反法律等。
如果有陆资企业想做内、外两本帐,田振庆提醒道:不要忘了陆资企业可以算是示范重点企业,当地本来就会对一个有示范作用并可能影响到当地居民感受的企业特别重视。「陆资作为示范企业,主管部门希望它在当地赚到钱,增加工作就业率,还可以让市场更加活络,提升地区竞争力。但主管部门也会注意:企业开在这里,会不会影响到居民对主管部门的信赖。一旦企业有不当行为,会比其它人更快引起主管部门的关注。」
这是困扰企业商业判断以外的因素之一。此外,与大陆相比,台湾居民的法制观念更深入人心,法律环境的氛围更浓厚,打官司现象十分普遍。建议陆资企业应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比如餐饮企业要与供货商、设备商建立合作关系,需要订立并仔细查看合作契约,遵循法规行事,在与消费者打交道时亦需要注意服务与质量,避免产生法律纠纷。这些都是企业需要注意的商业细节,亦是容易成为商业判断以外的困扰因素。
投资申请程序
大陆地区人民、法人、团体或其它机构及第三地区公司
(间接陆资)
申请核发公司(商号)名称及营业项目预查表
申请单位:1、设立公司组织:经济部门商业司;2、设立商号:各县市政府
申请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核准
申请单位:经济部门投资审议委员会(检附投资申请书、预查表复印件、投资人身份证明文件及代理人授权书正本等)
汇入资金
(汇入投资金额至新设事业筹备处银行账户银行)
申请汇入资金审定
申请单位:经济部门投资审议委员会
(检附审定投资额申请书、汇入汇款通知书、买汇水单正本及投资事业筹备处银行存折复印件等)
办理公司(商号)设立登记
1、设立实收资本额新台币5亿元以上
申请单位:经济部门商业司
2、设立实收资本额新台币未逾5亿元
申请单位;经济部门中部办公室、台北市政府、高雄市政府
3、设立商号之申请单位:商号所在地址之县市政府
必修课之二 商标注册
形象之争商标注册须趁早
在台湾,如果某商标已被本土企业先行登记注册,并有实质性经营活动,那么拥有类似商标的外来投资者则不能申请取缔本土企业的商标权。
近期,台湾啤酒、中华电信等台湾企业陆续在大陆获得商标注册。据统计,大陆注册商标年申请量为70万件,台湾在大陆的年申请量则达到7000~10000件。在大陆逐渐完善台商商标的智慧产权保护体系之时,刚刚对陆资开放的台湾投资市场,大陆企业在商标使用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质性经营活动决定商标归属
作为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最好的品牌之一,著名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在进军台湾市场时却因商标注册未获批而令投资计划不容乐观。
据媒体报导,阿里巴巴集团早在2007年以「阿里软件Alisoft.com ﹠Logo」商标向台湾智慧财产局提出登记注册申请,但因为与台湾某公司已注册的「PC Partner及图」商标构成近似,都在计算机软件等同一类别商品里使用,于2008年年底被审定核驳。在近期的商标官司中,阿里巴巴亦吃了败诉。
这样的商标案件在台湾已有先例。早在数年前,意大利婴幼商品品牌CHICCO也曾申请注册其中文商标「奇哥」,但在台湾亦有一家名为「奇哥」的婴童用品品牌,且已经在台湾经营长达30年之久,意大利的CHICCO最后只能放弃中文商标,以其英文名为商标进入台湾市场。
据了解,在台湾针对商标管理有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某品牌已经非常的著名,而且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著名商标,但是在该企业未来台湾注册之前已经被人抢先登记,并且在登记之后并没有实际的经营活动,该著名商标企业可以在台湾依法要求撤销被登记的商标。
第二种情况则比较尴尬,如果类似的商标在台湾先被人登记,且登记的企业具有实质性的经营活动,如上述案例中的奇哥、CHICCO之争,CHICCO并不能要求台湾智慧财产局撤销奇哥商标,只能做某种程度的区别。
由于两岸特殊的分隔状况,台湾市场刚刚才对陆资开放,未来是否会有类似案例陆续出现?陆企在赴台投资前也应先熟知台湾商标法之规定,提前做好准备,因应变数。
加盟业者更应注意先行登记商标
「陆资企业现在来台湾投资,除了有门坎限制外,还将面临商标注册问题。」
鼎力法律事务所田振庆律师提醒说,大陆企业要来台湾,除了要知道投资的法令外,亦要马上登记、注册商标,保护智慧财产权。
他介绍说,台湾登记商标非常方便,根据当地的商标法,申请商标注册及处理有关商标之事务,应委任专业商标代理人办理,注册一个商品类别的费用大约在新台币8000~20000元。从提出申请到获得商标权,基本花费一至两年的时间即可获得。
须注意的是,台湾的商标管理属于区域式管理,比如在美国、日本登记注册的商标,只能在该国使用;同样,在台湾登记的商标亦只局限在台湾地区使用。陆资商标要进入台湾市场使用,亦必须重新在当地登记注册,取得使用权。假如因为两岸历史原因被先行登记注册,且有实质经营活动,则无法申请取缔商标。田振庆提醒说:「陆资企业来台湾,尤其是加盟连锁业者,应该在第一时间去登记商标,这非常重要。」
此外,亦有一种情况是,在业者未取得商标保护权之时,被其它企业以同样或类似商标进行经营活动,只能无可奈何;但一旦正式拿到商标保护权,就可以依法向相关机构以伤害商标持有者的权利为由申请撤销仿冒者的商标。
两岸企业均关注商标保护权
在大陆,已经有不少台湾商标持有业者获得商标权。两地在商标申请、取得时间等程序上大部分相同。
「实际上在大陆,现在申请商标也非常简单,价格也很便宜,取得时间也只要两年半左右。」但不管是在大陆的本土企业还是台商企业,「都对商标非常头痛。」德载中怡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王小咪表示。
她发现,有的企业把商标从第一类别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个类别,基本上把所有的商品类别都登记了一遍。「这是企业对自己商标的保护。主要是有的品牌做得好,做大了,怕被人在其它商品类别上抢先注册,造成消费者的误解,以为企业有投资这些行业。」
她介绍说,大陆的商标注册亦有几种情况应加以注意。第一是国家性和地区性的保护,所有想在大陆使用的商标都必须到大陆国家商标总局登记。尽管在境外其它地方已经有登记,但要在大陆从事经营活动,就必须重新登记,境外登记只能证明商标持有人在境外注册的时间差异性而已。如果被人抢先注册,则依然是谁先申请谁有占有权。
必修课之三 人力派遣
陆资入台,
先期人力派遣如何运作?
入台陆资的企业主与台干之间,最关键的是双方如何建立对彼此的信任,因此在人力派遣时,前期的沟通十分重要。
2009年6月30日,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公布《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同时开放陆资赴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随着两岸投资权限的互相开放,人才交流正常流动,入台陆资的人力派遣在操作上应如何运作?
陆资入台,主雇双方顾虑多
有不少陆企认为,设立驻台办事处(以下简称驻台办),是打进台湾市场的最好方式。比如生产电子配件的大陆厂商,想要把产品卖给台湾比较大的电子厂商,一般只能与台湾厂商派驻在大陆的台干间接沟通业务问题,却无法联络到台湾总部;如果在台设立办事处,就可以与合作方有决定权的台湾总部直接对话,省略掉中间环节,效率亦提高不少。
104人力银行猎才事业处猎才顾问黄颖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他们从2007年开始便帮助陆资在台湾寻找驻台台干(以下「台干」均指陆企驻台的台湾籍干部),2008年下半年开始更强烈感受到这种趋势的增长势头。在台湾开放陆资赴台投资以前,由于缺乏政策面的支持,陆企无法以实体公司形式支持在台的机构,就连台湾雇员也只能通过反聘的形式与大陆企业签定劳动协议,反派回台湾工作,操作模式十分繁琐。因此除非迫不得已,陆企一般极少会考虑在台湾设立办事处。
陆企在驻台台干的人选上也有诸多顾虑,「大陆的企业主无法时时知道台干在台湾的工作情况,所以比较在意对候选人人格特质上的挑选,觉得至少要找信得过的干部。」不仅企业主对台干有顾虑,台干亦担心没有过多的接触大陆企业,无法了解公司的运作情况,驻台办会突然人间蒸发。
根据行业类别的不同,陆资企业主对台干的要求亦不同。相较其它外籍员工,台干在语言沟通、行事风格等方面存在不少优势,人文化的管理模式亦会给企业带来不少转变。高端人才在硬性条件上基本相差无几,在竞聘中起关键作用主要是沟通方式、性格等软件。台干则关注两点:一是陆资企业主的做事风格,是否愿意授权给驻台办处理问题;二是陆企产品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前期良好的沟通是应聘成功的关键
由于有少部分陆资企业主只是因为看到竞争对手在台湾设立驻台办才被动赴台,104人力银行建议陆资企业在下决定前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老板要考虑清楚是否有必要去设立驻台办;另一方面,大陆团队是否已经具备了接触台籍同事的包容心。
「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建议企业主缓一缓,不然后续会遇到很多问题,还不如前期多做一些准备。等到企业确实有进军台湾市场的需要,企业管理层也有足够的开放度后,再去设立驻台办,找外聘的台干进来。」
「去帮陆企寻找合乎要求的候选人一点都不难,难的是合适的候选人如何跟企业主沟通。」黄敏表示,双方在最初的沟通中会为了自我保护,而各自有所保留或坚持,很容易进入僵持状态。她建议,如果候选人真的很关注工作机会,可以先为所应聘的陆企驻台办做一个较为详尽的工作计划,包括设立办事处的流程、办公室选址、未来两年的发展计划等等。「一个详尽的计划书,会让陆资企业主觉得你很有诚意。」
企业亦可邀请候选人到大陆本部参访,看工作现场。由于企业的几个团队主管后续可能需要与台干进行工作沟通、对接,因此亦可以介绍他们互相认识,尝试沟通。令候选人对企业的文化、背景、团队有真切感受,还可以建立其对企业的信心与信任。
「一旦双方互相建立起信任,基本上接下来的合作会比较简单与顺利。这一类CASE差不多在前期沟通上的时间会特别久,大约会超过半年的时间,因为距离的问题,有事情最好及时拿出来沟通。只要前期沟通得非常好了,后续的交流亦会比较好。」
台干薪资不低,压力也不小
在薪酬方面,104人力银行所接手过的CASE中,陆资雇佣的台干薪资比台湾当地相同职位的薪资标准略有上浮。
打个比方来说,比如某职位在台湾当地企业可能是年薪100万元新台币,陆资企业则会给驻台台干130万~140万元新台币左右的薪资,但多出标准的部分,则会以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关键业绩指标)的形式付给台干,因此对台干而言,跟同行相比,驻台办的职位与薪资既有吸引力,也有不少压力。
除了业绩压力外,台干如何开展后续的工作亦有不少难度。一般来说,目前大陆企业很少会直接从大陆本部派驻团队前往台湾做实地考察,由于缺乏后方的支持,一旦确定聘用候选人后,在驻台办公室的选址及建立、前期市场信息的收集、台湾团队的建立、业务开展等方面,都需要台干自己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