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探讨常见分析前因素对临床生化日常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采血位置、血清分离时间、标本状态等,对分析前因素对生化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采血位置不同、血清分离时间不同、血液标本状态不同(是否发生溶血),患者主要生化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的自身状态与标本采集的等分析前环节均对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的准确性等有影响,要严格把握这些影响因素,尽量降低分析前各个环节对检测的干扰,做好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
【关键词】 分析前因素 生化检验项目 影响
临床生化检验是疾病诊断治疗,预后预测,机体保健等的基础,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各种医疗保健行为之间息息相关。其一般可分为标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等三个阶段。其中,标本分析前阶段的影响因素多,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1],很容易被忽略而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本文就我院各科室住院患者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生化检验前相关因素等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各科室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采血位置、血清分离时间、标本状态等,其中,男58例,女42例,受检者的年龄在18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4.2)岁。对分析前因素对生化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1.2 方法
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标本,分别在输液侧肢体和输液对侧肢体各采集一份,对不同采血位置获得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检测,同时,将输液对侧肢体获得的血液标本平均分为4小份,一份经溶血处理,另外三份分别在标本采集后的1h、2h和3h进行血清分离和结果测定采用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S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该仪器通道配套的专用试剂做生化检验,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输液侧肢体和输液对侧肢体获得的血液标本的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钙离子(Ca2+)、尿素氮(BUN)和葡萄糖(GLU)等指标进行比较;对溶血标本与非溶血标本的钾离子(K+)、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值(GLU)、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等指标进行比较;对不同血清分离时间患者的空腹血糖值(GLU)、血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 (AST)等指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输液肢体对侧获得的血液标本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值均显著高于从采血肢体侧获得的血液标本检测值(除葡萄糖外,对侧血液标本检测值高于同侧),不同采血位置获得的血液标本各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溶血标本的钾离子、总胆红素、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尿酸等指标的检测值均显著高于正常标本,而空腹血糖值则低于正常标本,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随着血清分离时间的延长,空腹血糖值、血肌酐、谷草转氨酶等指标的水平显著下降,而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检测时间为1h、2h和3h之间各项指标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临床常规生化指标检验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本文主要对分析前的相关因素对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采血位置、血清分离时间以及血液标本状态等都会对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其中采血位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输液侧肢体的血液发生稀释,导致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下降,同时,其还受输注药物的干扰,容易使检测结果出现误差;血清分离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相关指标的活性成分等发生改变,当然也有一些指标随时间变化影响不大,如尿素氮等,但本文并未对其进行研究。标本溶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血细胞中较高浓度成分的逸出导致检测误差[2]。
除了本文研究的三项因素外,患者的年龄、用药情况、饮食情况、标本采集时间、是否合并妊娠等也会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要严格把握这些影响因素,尽量降低分析前各个环节对检测的干扰,做好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代学军.分析前因素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 ,2013,32(4):117-119.
[2]林梅,张珍,陈亚宝.加强临床生化分析前质控提高检验质量[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4):317-318.
【关键词】 分析前因素 生化检验项目 影响
临床生化检验是疾病诊断治疗,预后预测,机体保健等的基础,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各种医疗保健行为之间息息相关。其一般可分为标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等三个阶段。其中,标本分析前阶段的影响因素多,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1],很容易被忽略而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本文就我院各科室住院患者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生化检验前相关因素等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各科室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采血位置、血清分离时间、标本状态等,其中,男58例,女42例,受检者的年龄在18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4.2)岁。对分析前因素对生化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1.2 方法
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标本,分别在输液侧肢体和输液对侧肢体各采集一份,对不同采血位置获得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检测,同时,将输液对侧肢体获得的血液标本平均分为4小份,一份经溶血处理,另外三份分别在标本采集后的1h、2h和3h进行血清分离和结果测定采用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S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该仪器通道配套的专用试剂做生化检验,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输液侧肢体和输液对侧肢体获得的血液标本的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钙离子(Ca2+)、尿素氮(BUN)和葡萄糖(GLU)等指标进行比较;对溶血标本与非溶血标本的钾离子(K+)、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值(GLU)、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等指标进行比较;对不同血清分离时间患者的空腹血糖值(GLU)、血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 (AST)等指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输液肢体对侧获得的血液标本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值均显著高于从采血肢体侧获得的血液标本检测值(除葡萄糖外,对侧血液标本检测值高于同侧),不同采血位置获得的血液标本各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溶血标本的钾离子、总胆红素、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尿酸等指标的检测值均显著高于正常标本,而空腹血糖值则低于正常标本,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随着血清分离时间的延长,空腹血糖值、血肌酐、谷草转氨酶等指标的水平显著下降,而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检测时间为1h、2h和3h之间各项指标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临床常规生化指标检验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本文主要对分析前的相关因素对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采血位置、血清分离时间以及血液标本状态等都会对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其中采血位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输液侧肢体的血液发生稀释,导致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下降,同时,其还受输注药物的干扰,容易使检测结果出现误差;血清分离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相关指标的活性成分等发生改变,当然也有一些指标随时间变化影响不大,如尿素氮等,但本文并未对其进行研究。标本溶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血细胞中较高浓度成分的逸出导致检测误差[2]。
除了本文研究的三项因素外,患者的年龄、用药情况、饮食情况、标本采集时间、是否合并妊娠等也会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要严格把握这些影响因素,尽量降低分析前各个环节对检测的干扰,做好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代学军.分析前因素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 ,2013,32(4):117-119.
[2]林梅,张珍,陈亚宝.加强临床生化分析前质控提高检验质量[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4):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