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玉华曾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副团长。她17岁登台演出,到现在竟长达半个多世纪。她的甜美歌声和舞台魅力是那样的迷人,曾经的一首红歌《映山红》至今传唱不衰。更让人难忘的是,她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是演唱的《情深谊长》,受到了几代人的追捧和喜欢。邓玉华一直都认为自己能够全身心地工作,与她生活中的好老伴分不开。冯宗师是中央歌剧团的歌唱演员,邓玉华和冯宗师,携手走过近47年的婚姻生活,他们在亲戚朋友眼中生活幸福、和谐相处,让人羡慕和崇敬。
三年苦恋走入婚姻殿堂
冯宗师出生在河北,为了自己的爱好放弃考大学的梦想,如愿以偿考入中央歌剧团。冯宗师年长邓玉华两岁,虽然两人不在一个团共事,但他早被她舞台上的歌声所打动。一次汇演结束,他把早已准备好的求爱信不好意思地塞给邓玉华,鼓足勇气含情脉脉说出:我喜欢你,请考虑。
之后两位年轻人开始了长达三年的爱情长跑。那时团里为了“保护”邓玉华,有个“约法三章”:所有求爱或态度暧昧的来信一律送交组织处理。他们还警告文工团里的小伙子:“你们听好了,谁都不许打邓玉华的主意,让她好好唱歌!”
经过观察和了解,邓玉华对冯宗师有了较好印象,“破例”和他聊了几次。让她出乎意料的是,憨厚的冯宗师没有说一句爱慕的话,还毫不客气地对她的演唱大加“点评”,哪支歌曲没唱到位,哪个演唱方式需要改进……同样出乎冯宗师的意料,他的“批评指教”不但没有激起邓玉华的反感,反而让她心生敬佩:“这个人不一般!”于是,两个人聊天的次数和时间多了起来,两颗年轻的心也渐渐靠近了。
尽管很小心,但他们俩的接触还是被组织发现了。文工团领导逼着她给刚调到空政歌剧团的冯宗师写了一封“绝交信”。信寄出后,焦虑不安的邓玉华马上给冯宗师打了一个电话:“信的内容不是我的本意……如果你觉得我们在一起合适,你就等我吧!”冯宗师毫不犹豫地坚定回答:“除非你另有选择,我会终生等你!”
1964年,邓玉华年满22周岁。考虑到她已经事业有成,而且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文工团领导决定解除对她的“约法三章”。邓玉华与冯宗师的恋爱关系总算由秘密状态转入公开。因为不在4-文工团,而且工作都很忙,他们只能每周末见面,约会地点大多在邓玉华的妈妈家。冯宗师是个能吃苦的勤快人,每到周末就早早来到邓妈妈家,挑水买米,包揽了几乎所有的体力活。即便邓玉华不在北京,他也一如既往。邓妈妈常常对女儿说:“冯宗师多好的—个小伙子呀,你找了他不会错。”1967年2月6日,邓玉华与冯宗师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那时的婚姻是名副其实的裸婚,把各自行李搬到一起,几百块钱就结婚了。婚后夫妇二人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体贴,在事业上相互扶持共同进步。近50年的婚姻生活中,两个人从来没有吵过架红过脸,邓玉华眼中的冯宗师是个善良、大度、谦和的人:“他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刻苦,对同事学生有颗透明的心。”邓玉华、冯宗师虽然历经坎坷艰辛,但夫妻同心,共闯难关,历经苦难不离不弃值得年轻人学习。
历经坎坷见真情
“我年轻时一年有10个月在基层,演出有300场,还担任一些行政工作,每次回家都累得睡不醒,睡3、5天才能缓过来。”这样超负荷的工作,邓玉华身体严重透支。从1978年开始,她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先是患上了哮喘病,病情稍稍稳定后,她喉部又长出了一个肿瘤。邓玉华又一次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最后,医生决定先采取保守疗法一吃中药。药方开好后,冯宗师骑着自行车在北京跑了10多家中药店,终于把处方上开列的几十味药买齐。每次都由冯宗师守在火炉边煎好,把汤药端到妻子面前。邓玉华连服十几天中药后没有了食欲,常常连吃下去的饭菜也要吐出来。于是,冯宗师每天变着法子给妻子做可口的饭菜……
20天过去,肿瘤没有缩小。冯宗师焦虑万分:“不能再拖延了。只要能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幸福,大不了咱们不唱歌了,不行吗?”1979年10月,在亲人劝说下,邓玉华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动手术那天,冯宗师用颤抖的手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手术结束后,医生用盘端着小核桃一般大小的肿瘤告诉他们:“肿瘤顺利切除,经化验为良性,邓玉华还能唱歌!”那一刻,冯宗师掉下了一串欣慰的眼泪。
回忆那段时间,邓玉华说要不是老伴,她很难闻过这一关:“做手术前,我知道自己有可能离开歌坛,所以谁打电话、写信我都不接,也不回信,一听广播、电视里唱歌的节目,我就流泪。爱人不断地做我的思想工作,他说一生中不一定只能唱歌,让我对自己充满信心,也做好了手术失败的准备,轻松愉快地接受手术。”
1989年,邓玉华在演唱艺术道路上已走过了30个春秋,这一年,“情深谊长——邓玉华独唱音乐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在上万名观众期待的目光中,邓玉华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闪亮登场。让许多老观众惊喜的是,邓玉华的歌喉依然那样圆润甜美,清亮醇厚。演唱会获得巨大成功。其实在手术后的恢复期间,邓玉华和冯宗师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冯宗师每天陪着邓玉华去公园做恢复训练、练声。
“做完手术我在监护室,只能半坐着,疼痛得不能入睡,爱人就在找的床下搭了个临时床看护我。我只要稍微动一下,他就能感觉到,马上站起来问我要干什么,他几天几夜不合眼,细致入微的关心和体贴让我很感动。”邓玉华经历了三次大手术,每次都是在爱人的细心、体贴中渡过难关。回首自己与冯宗师共同走过的近50年的婚姻之路,邓玉华感慨万千:“找冯宗师做伴侣,我真是幸运。几十年里,他在事业上给我最大的支持,在生活中一直呵护着我。如果没有他,我不可能有今天。”
死心眼老伴让邓玉华心疼
因为经常下基层慰问演出,邓玉华一年当中至少有半年时间不在北京,即便在北京,也因为工作太累,无暇顾及家庭。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括老人的照料、儿子的学习等等,全落在了丈夫的肩上。邓玉华性格直爽,脾气急躁,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回到家里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发泄,把丈夫当做自己的“出气筒”。冯宗师总是心平气和地帮邓玉华分析问题的症结,找出化解矛盾的办法。“我在工作中战胜坎坷、永不言败、永不放弃与爱人的支持分不开。” 邓玉华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段时间,邓玉华一家住在三里屯的单位宿舍楼,从大马路到住地要经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邓玉华无论多晚回家,冯宗师都要到马路上来接她。1974年冬一个寒冷的夜晚,邓玉华和同事们在北京友谊宾馆演出结束后,被主办单位挽留观看内部电影(那个年代看内部电影是一种特殊待遇)。当时已经是10点半了,按常规,冯宗师11点就会出来接她。邓玉华连忙打电话通知丈夫。传达室守电话的同志告诉她,冯宗师刚刚出门。邓玉华犹豫半天还是留了下来,她以为丈夫不会在马路上死等。
连着看完两场电影后已是半夜。下了车,邓玉华老远就看见一个穿军大衣的男人在电线杆子下转悠。她心里怦怦直跳:“这么冷的天,谁还站在那儿?千万别是我们家那口子!那可会把他冻坏了。”她走近一看,果然是冯宗师。邓玉华心里一阵酸痛,可嘴里蹦出的却是一连串的责备:“你怎么搞的?这么晚了还在等我,都几点了?”冯宗师愣了一下,低声说:“我总觉得你该回来了。我没戴手表,几点了?”“都两点了,你怎么这么死心眼?”“我不放心!”回到家中,冯宗师一脸疲惫地说:“水烧好了,你等会烫烫脚,饭也热着……”此刻,邓玉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夺眶而出。
“我这个老伴太好了,他对自己的工作那么勤奋,对我是真心实意的爱,正是这份浓浓的爱支持我们走过坎坷、成功、幸福,我希望我们能够互敬互爱地度过晚年生活,争取活到80岁、90岁。”冯宗师的点点滴滴让邓玉华常常感受到丈夫的关爱与呵护。作为回报,她尽量克制自己的急脾气,做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只要不出差,她不管多晚都要赶回家;在家的时候,她常常亲自下厨给丈夫和家人包饺子、烙千层饼,做上几样拿手的菜;到了秋天,她还要抽出时间给丈夫、儿子和婆婆织毛衣;冬天,带婆婆到澡堂洗澡、为她搓背…一邓玉华知道,在中国做名人的丈夫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为此,邓玉华从不勉强要求丈夫一道出席社交活动。她十分尊重丈夫的建议,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总要征求丈夫的意见后才做。最重要的是,邓玉华挣的钱全部上交给老伴冯宗师,她说老伴是管家的一把好手,经济大权在握,她也很放心。邓玉华在家里愿意做小女人,她认为家庭和美更重要。
相互尊重、信任和扶持换来的是夫妻恩爱和家庭温馨。1987年,他们的儿子冯玢考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讯兵艺术团,成为一名歌唱演员。他们的儿媳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舞蹈家。2002年8月1日,他们有了可爱的孙儿,每到节假日,小两口就带着儿子来看父母,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如今,冯宗师最怕邓玉华出差:“她一走,我们连饭菜也吃得没味道。她一回来,家里就暖融融的了。”
三年苦恋走入婚姻殿堂
冯宗师出生在河北,为了自己的爱好放弃考大学的梦想,如愿以偿考入中央歌剧团。冯宗师年长邓玉华两岁,虽然两人不在一个团共事,但他早被她舞台上的歌声所打动。一次汇演结束,他把早已准备好的求爱信不好意思地塞给邓玉华,鼓足勇气含情脉脉说出:我喜欢你,请考虑。
之后两位年轻人开始了长达三年的爱情长跑。那时团里为了“保护”邓玉华,有个“约法三章”:所有求爱或态度暧昧的来信一律送交组织处理。他们还警告文工团里的小伙子:“你们听好了,谁都不许打邓玉华的主意,让她好好唱歌!”
经过观察和了解,邓玉华对冯宗师有了较好印象,“破例”和他聊了几次。让她出乎意料的是,憨厚的冯宗师没有说一句爱慕的话,还毫不客气地对她的演唱大加“点评”,哪支歌曲没唱到位,哪个演唱方式需要改进……同样出乎冯宗师的意料,他的“批评指教”不但没有激起邓玉华的反感,反而让她心生敬佩:“这个人不一般!”于是,两个人聊天的次数和时间多了起来,两颗年轻的心也渐渐靠近了。
尽管很小心,但他们俩的接触还是被组织发现了。文工团领导逼着她给刚调到空政歌剧团的冯宗师写了一封“绝交信”。信寄出后,焦虑不安的邓玉华马上给冯宗师打了一个电话:“信的内容不是我的本意……如果你觉得我们在一起合适,你就等我吧!”冯宗师毫不犹豫地坚定回答:“除非你另有选择,我会终生等你!”
1964年,邓玉华年满22周岁。考虑到她已经事业有成,而且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文工团领导决定解除对她的“约法三章”。邓玉华与冯宗师的恋爱关系总算由秘密状态转入公开。因为不在4-文工团,而且工作都很忙,他们只能每周末见面,约会地点大多在邓玉华的妈妈家。冯宗师是个能吃苦的勤快人,每到周末就早早来到邓妈妈家,挑水买米,包揽了几乎所有的体力活。即便邓玉华不在北京,他也一如既往。邓妈妈常常对女儿说:“冯宗师多好的—个小伙子呀,你找了他不会错。”1967年2月6日,邓玉华与冯宗师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那时的婚姻是名副其实的裸婚,把各自行李搬到一起,几百块钱就结婚了。婚后夫妇二人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体贴,在事业上相互扶持共同进步。近50年的婚姻生活中,两个人从来没有吵过架红过脸,邓玉华眼中的冯宗师是个善良、大度、谦和的人:“他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刻苦,对同事学生有颗透明的心。”邓玉华、冯宗师虽然历经坎坷艰辛,但夫妻同心,共闯难关,历经苦难不离不弃值得年轻人学习。
历经坎坷见真情
“我年轻时一年有10个月在基层,演出有300场,还担任一些行政工作,每次回家都累得睡不醒,睡3、5天才能缓过来。”这样超负荷的工作,邓玉华身体严重透支。从1978年开始,她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先是患上了哮喘病,病情稍稍稳定后,她喉部又长出了一个肿瘤。邓玉华又一次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最后,医生决定先采取保守疗法一吃中药。药方开好后,冯宗师骑着自行车在北京跑了10多家中药店,终于把处方上开列的几十味药买齐。每次都由冯宗师守在火炉边煎好,把汤药端到妻子面前。邓玉华连服十几天中药后没有了食欲,常常连吃下去的饭菜也要吐出来。于是,冯宗师每天变着法子给妻子做可口的饭菜……
20天过去,肿瘤没有缩小。冯宗师焦虑万分:“不能再拖延了。只要能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幸福,大不了咱们不唱歌了,不行吗?”1979年10月,在亲人劝说下,邓玉华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动手术那天,冯宗师用颤抖的手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手术结束后,医生用盘端着小核桃一般大小的肿瘤告诉他们:“肿瘤顺利切除,经化验为良性,邓玉华还能唱歌!”那一刻,冯宗师掉下了一串欣慰的眼泪。
回忆那段时间,邓玉华说要不是老伴,她很难闻过这一关:“做手术前,我知道自己有可能离开歌坛,所以谁打电话、写信我都不接,也不回信,一听广播、电视里唱歌的节目,我就流泪。爱人不断地做我的思想工作,他说一生中不一定只能唱歌,让我对自己充满信心,也做好了手术失败的准备,轻松愉快地接受手术。”
1989年,邓玉华在演唱艺术道路上已走过了30个春秋,这一年,“情深谊长——邓玉华独唱音乐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在上万名观众期待的目光中,邓玉华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闪亮登场。让许多老观众惊喜的是,邓玉华的歌喉依然那样圆润甜美,清亮醇厚。演唱会获得巨大成功。其实在手术后的恢复期间,邓玉华和冯宗师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冯宗师每天陪着邓玉华去公园做恢复训练、练声。
“做完手术我在监护室,只能半坐着,疼痛得不能入睡,爱人就在找的床下搭了个临时床看护我。我只要稍微动一下,他就能感觉到,马上站起来问我要干什么,他几天几夜不合眼,细致入微的关心和体贴让我很感动。”邓玉华经历了三次大手术,每次都是在爱人的细心、体贴中渡过难关。回首自己与冯宗师共同走过的近50年的婚姻之路,邓玉华感慨万千:“找冯宗师做伴侣,我真是幸运。几十年里,他在事业上给我最大的支持,在生活中一直呵护着我。如果没有他,我不可能有今天。”
死心眼老伴让邓玉华心疼
因为经常下基层慰问演出,邓玉华一年当中至少有半年时间不在北京,即便在北京,也因为工作太累,无暇顾及家庭。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括老人的照料、儿子的学习等等,全落在了丈夫的肩上。邓玉华性格直爽,脾气急躁,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回到家里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发泄,把丈夫当做自己的“出气筒”。冯宗师总是心平气和地帮邓玉华分析问题的症结,找出化解矛盾的办法。“我在工作中战胜坎坷、永不言败、永不放弃与爱人的支持分不开。” 邓玉华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段时间,邓玉华一家住在三里屯的单位宿舍楼,从大马路到住地要经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邓玉华无论多晚回家,冯宗师都要到马路上来接她。1974年冬一个寒冷的夜晚,邓玉华和同事们在北京友谊宾馆演出结束后,被主办单位挽留观看内部电影(那个年代看内部电影是一种特殊待遇)。当时已经是10点半了,按常规,冯宗师11点就会出来接她。邓玉华连忙打电话通知丈夫。传达室守电话的同志告诉她,冯宗师刚刚出门。邓玉华犹豫半天还是留了下来,她以为丈夫不会在马路上死等。
连着看完两场电影后已是半夜。下了车,邓玉华老远就看见一个穿军大衣的男人在电线杆子下转悠。她心里怦怦直跳:“这么冷的天,谁还站在那儿?千万别是我们家那口子!那可会把他冻坏了。”她走近一看,果然是冯宗师。邓玉华心里一阵酸痛,可嘴里蹦出的却是一连串的责备:“你怎么搞的?这么晚了还在等我,都几点了?”冯宗师愣了一下,低声说:“我总觉得你该回来了。我没戴手表,几点了?”“都两点了,你怎么这么死心眼?”“我不放心!”回到家中,冯宗师一脸疲惫地说:“水烧好了,你等会烫烫脚,饭也热着……”此刻,邓玉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夺眶而出。
“我这个老伴太好了,他对自己的工作那么勤奋,对我是真心实意的爱,正是这份浓浓的爱支持我们走过坎坷、成功、幸福,我希望我们能够互敬互爱地度过晚年生活,争取活到80岁、90岁。”冯宗师的点点滴滴让邓玉华常常感受到丈夫的关爱与呵护。作为回报,她尽量克制自己的急脾气,做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只要不出差,她不管多晚都要赶回家;在家的时候,她常常亲自下厨给丈夫和家人包饺子、烙千层饼,做上几样拿手的菜;到了秋天,她还要抽出时间给丈夫、儿子和婆婆织毛衣;冬天,带婆婆到澡堂洗澡、为她搓背…一邓玉华知道,在中国做名人的丈夫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为此,邓玉华从不勉强要求丈夫一道出席社交活动。她十分尊重丈夫的建议,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总要征求丈夫的意见后才做。最重要的是,邓玉华挣的钱全部上交给老伴冯宗师,她说老伴是管家的一把好手,经济大权在握,她也很放心。邓玉华在家里愿意做小女人,她认为家庭和美更重要。
相互尊重、信任和扶持换来的是夫妻恩爱和家庭温馨。1987年,他们的儿子冯玢考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讯兵艺术团,成为一名歌唱演员。他们的儿媳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舞蹈家。2002年8月1日,他们有了可爱的孙儿,每到节假日,小两口就带着儿子来看父母,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如今,冯宗师最怕邓玉华出差:“她一走,我们连饭菜也吃得没味道。她一回来,家里就暖融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