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态体育发展的低碳文化构建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bestsoluti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已成为我们时代的主题词,承载低碳时代的精神价值。低碳方式已经成为衡量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重要方式,“低碳”理念的产生和构建标志着一个以生态文明为基调的全新时代的到来。人类将因此步入“低排放、低能耗”为基础的低碳时代,要求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建立必须标识低碳时代的文化符号。在人类呼唤“低碳”生态文明的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生态环境,学校体育教学应牢固树立绿色低碳体育文化发展理念,来保障、支持并实现低碳社会发展,让学校成为资源的低碳源泉。然而,当前学校发展过程中体育高碳现象加剧,封闭的体育馆、塑胶运动场、人工草坪给师生创造了良好的运动场所,但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体育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物、噪声造成的污染,还包括陈旧体育器材乱放,“景观”体育运动场馆的建设等造成的污染以及国家土地资源浪费,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直接制约体育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学校生态体育发展的低碳文化对于探索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体育健身的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低碳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低碳校园体育文化内涵指学校学生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减少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消耗,使校园环境变得清洁、生态、环保、绿色的前提下,进行体育运动所产生或创造的物质产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制度,包括了师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着价值引导、舆论支持、文化积累和行为规范等内容[2]。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认识到倡导低碳体育文化就是一种生态体育,要求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低碳环保,并用实践行动创造低碳活动。另一方面,学校校园体育设施建设和使用必须低碳环保,节约资源,保证校园污染少,消耗低,消除噪声、光污染,以及无公害材料在体育场馆中的应用,运动后垃圾处理等。低碳校园主要体现体育运动与低碳的作用和影响,改变校园里只发展体育而忽视生态保护,更多强调学校体育发展和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生态体育发展的低碳文化构建的必要性
  构建低碳社会是一项浩大漫长的工程,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去完成。体育教学在学校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全校师生的行为。如果全国学校都注重低碳体育文化建设,使之成为“低碳文化”学校,一年便可以节省约210亿元,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建设生态体育发展的低碳学校体育文化迫在眉睫。
  1.低碳体育文化推动阳光体育的内涵建设
  阳光体育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低耗能源锻炼身体,学生在户外运动中,感受到大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学校校园低碳体育文化要求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减少污染,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于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之中,意识到环境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低碳体育文化的理念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广大师生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氛围,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建立一个低碳、绿色的阳光体育运动体系,使学生既增强体质,又增强了低碳意识[3]。因此,学校生态体育发展的低碳文化构建的理念推动了阳光体育的内涵建设,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
  2.低碳体育文化延伸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讲究“中庸”、“以和为贵”,强调“和谐”为主旋律,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学校生态体育发展的低碳文化本质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自身和谐发展的身体运动形式,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更是一种新的价值理念。要创造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和谐,人与社会高度关联,人与人高度合作的氛围,使人、体育、环境间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这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最好延伸。因此,建设和谐校园是21世纪学校体育运动无限生命力的基础,它代表爱护自然、保护生态,标志着人、社会、自然系统繁荣、发达、文明和进步,所以要把低碳放在首位,坚决杜绝在体育活动中对环境的污染。
  3.低碳体育文化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思想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4]。但目前我国学校普遍存在重视科学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消费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其实浪费也是道德问题,提倡低碳健身消费就是培养节约美德,健全人格的教育。低碳体育强调学生回归自然,追求生态运动,满足学生缓解压力的需要,感受到大自然环境美,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体育运动中环保、节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让学生获得全方位教育,使低碳文化成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把建设低碳校园看成是一种责任,运用在学习生活中,做一位低碳者,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4.低碳文化符合学校体育发展的需求
  学校生态体育发展的低碳文化是在低碳经济理论、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基础上衍生来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时代特征,是学校实行低碳理念的具体行动。学校体育追求大众生活化体育,旨在满足学生健身、卫生和娱乐的要求,是一种低消耗、环保的体育活动方式,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服务于学校生态体育发展的低碳文化的建设,满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身体需求。为此,学校生态体育发展的低碳文化建设不仅符合学生低碳健身需要,也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学校发展的高碳体育文化现象
  1.体育场馆的高碳化
  当前,有些学校为了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拆除了一些陈旧的体育场馆,建设了大规模的、现代化的永久性体育场馆设施。这一方面比陈旧场馆维护再利用浪费了大量的材料与能源,另一方面修建新场馆占用了大量土地,也破坏了当地的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的破坏。由于缺乏对现代化体育场馆使用的效益和投资经济的战略决策与合理性考虑,其结果是学校体育场馆普遍存在使用率低下的现象,好多体育场馆长期闲置,一年仅利用几次。并且,这些场馆使用不可再生、不能循环的材料,照明设备采用高耗能灯光,排风、排水等系统老化带来大气污染,给学校造成了财政负担。其实,“景观”标志型运动场馆不实用,学校每年花大量资金来维护,对外开放成本也高,结果大大浪费了学校的资金和社会资源,也破坏了大量的植被。场馆配套大型的停车场、宽广的公路、空调、通风系统等对大气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并且有些体育场馆缺乏监督,使用有害材料,拌随有害气体的排出,或者偷工减料造成安全隐患。   2.运动会的高碳化
  运动会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能力,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碳现象。在运动会期间,学校将会购买大量的体育器材,有些器材可能运动会后不会再使用,有些器材在使用过程中被损坏,没有及时维护和保养。这样对体育器材的原料造成了巨大浪费,加上全校师生短时间内聚集到运动场,进而伴随垃圾巨增、噪音污染、运动场地损坏,以及其他因素出现大量的浪费现象。如秩序册打印,目前学校上万所,几乎每所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运动会,每次运动会秩序册至少打印50份,每份至少10页以上。不需细算,为此已经用去和将要用去多少箱纸,将要砍掉多少棵大树。倘若来个“运动会低碳化”,比赛大会秩序册全部采用电子板,校园低碳体育文化离我们将会近了很多。
  3.健身方式的高碳低效化
  追求健康体魄,是学校师生共同的愿望,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体现。但不少学生选择了消费运动,“花钱买健康”已成为学校学生消费主流,大多数学生选择交费办卡加入校内外健身房或者高档运动场,甚至有些学生直接买些健身器材放入家里或学校中。由于他们缺乏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的方法,盲目追随时尚,导致花费不少钱买健身卡和健身器材,但他们大多是选择坐电梯上楼、开跑步机出汗、开空调降暑、保温的高碳低效的健身方式,而真正去健身的次数屈指可数,这种高碳低效的健身方式为各学校普遍存在。
  四、学校生态体育发展的低碳文化构建措施
  1.建设低碳体育场馆
  学校运动场馆是广大师生运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碳排放大户。因此,在科学合理设计建设体育场馆时要充分考虑环保节能材料的应用,要求使用太阳能照明灯系统、水自然循环系统、场地降温等程控系统节能设施。墙壁采用中空玻璃,可以保温,还可以隔离噪音、阳光直射,解决了场馆的采光,更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自然、清新的教学训练和休闲娱乐场所。大量使用节能电器产品,如,T8和T5日光灯具,自动控电系统,通过传感设备对电灯、电器实行远程控制。在供水设备中采用无负压供水设备,屋顶可采用纤维石膏板,不仅保温隔热效果好,还具有呼吸功能,能调节室内空气温度、强弱电、通风。此外,学校在多渠道筹集低碳设备的建设中,要加大监督力度,把低碳作为合格验收的重要指标,保证低碳场馆用自己的低碳服务去激发师生的健身热情,使他们在健身过程中形成低碳意识。
  2.培养低碳意识
  学校是学生成长、走向社会的重要通道,是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低碳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低碳理念价值为人类所认可、传递和传播。低碳行为是一种美德、生活作风、工作态度,更是一种治国、治校的方针,在建设低碳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低碳教育,营造低碳氛围,使学生成为传播低碳文化的种子传入社会。体育教师应该将低碳经济教育、环境意识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有机融合在体育教学目标中,指导学生认识高碳危害。在校内建立生态环境和低碳教育基地,培养学生低碳意识,使学生具有低碳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低碳理念,争夺低碳标兵,处处体现低碳文化,进而参与低碳行为。
  3.健全制度
  在国外,各学校都有环保的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监督,如美国,成立了“气候变化应对协议校长联盟”、“环境改进委员会”、“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它们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学校温室气体排放,目的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应健全低碳操作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制定一套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不定期抽查检测评估各级监控评估管理体系,评估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环保机构专家评估组应加强对学校修建运动场馆的监控力量,包括使用建筑材料的监督,以及监控学校有计划地设计与实施室外运动场地周边的绿化带,修复自然草坪运动区,开辟天然运动场地,为锻炼者提供生态与低碳运动场所。学校应由校长亲自负责体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和清查体育设备工作,及时更新运动设备,提高安全性,加强运动场馆节能减排工作检查,及时更新通风设施,降低噪音,减少环境污染。将废气排放降低到最低限度,校园内设置垃圾回收站和保洁指示牌、环保公益广告等。提高器材安全性,各种运动器材的使用既要符合国家标准,又要在实际使用中及时维护,确保运动时的安全监管。生态与低碳体育环境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要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使之符合低碳标准。
  4.增加绿地面积
  学校生态体育发展、体育场馆建设在校园内应该合理规划,不要把标志型运动场馆作为校园“风景”、“形象工程”。科学合理地种植植物,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植被面积在场馆周围,让健身者走进其中就有一种天然“氧吧”感觉。保护校园运动场内外的绿色环境,避免因建设新运动场馆而破坏生态平衡,处理好平衡体育运动需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推广一些对校园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太多破坏的健身运动项目,如武术、太极等低碳体育项目,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5.研究低碳体育产品
  增加科研投入,开发研制低碳运动产品,采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减少对运动场地器材和产品的污染,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以低碳为旨归[6]。如在服装面料的选择上,纯棉比涤纶更低碳,1件250克重的纯棉T恤大约排放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而1条400克重的涤纶体育运动服装,在其生命周期中需要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表明,大麻纤维制成的布料比棉布更环保,大麻布料对生态的影响比棉布少50%,用竹纤维和亚麻做的布料也比棉布在生产过程中更节省水和农药。相比之下,棉、麻等天然织物不像化纤那样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相对较少。因此,鼓励运用纳米技术,采用天然有机材料为主研制体育产品,这些产品甲醛气体、铅、沾合剂等少,并且可以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的污染。
  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学校是最前沿理念的发源地和最新技术的孵化地,在建设低碳社会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学校体育要大力发展低碳科技,自觉彰显低碳文化,积极探索建设低碳校园文化的方法途径,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低碳文化当中,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制度上、观念上都需要创新,营造低碳、生态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从而将低碳的理念和构建措施推广到整个社会。这样才能更加符合国家发展需要、人类发展需要和环境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许传宝.体育生态学的绿色体育的理论基础.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4).
  [2] 邓跃宁.体育生态学的创建.体育学刊,2002,6(9).
  [3] 谢雪峰.体育生态的敏感因素与体育系统的良性循环.体育科学,2005(12).
  [4] 陈光华,周志俊.对构建体育生态学几个问题的探讨.四川体育科学,2005(2).
  (责任编辑 付一静)
其他文献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目前理论界热门研究课题。20多年来,湖北在推进合作经济组织的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
心灵之镜勤拂拭才能更明亮,精神家园常呵护才会更美好。一个党员过去纯洁不等于现在纯洁,现在纯洁不等于永远纯洁。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让党组织活跃起来,党员行动起来,把职工
文章研究了信任在U/I合作中的来源及影响信任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信任的产生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了U/I合作信任机制模型。
本文采用三方博弈混合战略模型分析了官员参股煤矿现象,通过对该模型博弈均衡解的分析,试图寻求有效治理官员参股煤矿问题的根本出路。
2001年教育部规定初中实行分科和综合并行的科学课程。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但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在我国的实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是科学发展。旅团级党委是军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间环节,直接关系到贯彻质量和部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