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立足生命语文提倡的“与生活牵手、让生命发言、让语文进入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品位”,倡导自主、真实、创新的个性化写作,释放心灵,抒发感受,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写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践行文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用文学教育擦亮生命的底色
2019年7月25日上午,在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师高级研修班“北京元培班”开班典礼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先生,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贺信的重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学创作,他对中国文学70年来取得成绩充分肯定,值得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思考。
教师用班级学生文学阅读和写作的实践证明,学生文学阅读写作和中考、高考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做到相得益彰的。文学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最佳方式,是在现实生活之外创造的第二世界,语文教师应引导青少年进行文学创作、创意写作、创意未来,在校园里发现好文学,种好校园文学实践研究的实验田。
以校园文学社团为抓手:办好文学社刊,推出代表作品
学校在多年前曾经创办过文学社,名为“濂溪”文学社,但已多年没有开展活动,于是我向校长申请,重启文学社,校长同意将文学社改名,于是便有了“忆尘”文学社。随着我主持的两个省级课题(省基础教育课题《名著阅读教学与提高写作素养有效链接的实践研究》、省教育规划课题《校园文学发展学生写作素养的实践研究》)的成功立项,“忆尘”文学社的活动也进展顺利。文学社重启之后,我引领社员积极开展写作活动,同时印刷社刊,刊发学生的优秀文章,让全年级的学生学习,并积极地向全国各地的报刊推荐学生的优秀作文。
林敏琪、方子悦、徐怡雯、马江燕、欧阳雅婕、彭怡婕、朱凝婧、吴培煜、彭俊杰等十几位同学的作品不断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了收获,有了获得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我们这个团队中来,越来越喜欢写作,有的同学甚至想成为作家。
朱凝婧同学、彭俊杰同学还被评为了《中学时代》杂志的优秀小记者,成为该杂志的封面人物。已经就读高中的胡博韬同学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完成一篇作文到去找老师修改,锤炼语言,组织文、句、段的关系,再到重新写作,文章浴火重生,最终发表、出版,我非常感谢刘老师,感谢她的悉心指导、热心支持,我会在写作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不辜负老师的期望,用笔书写自己的人生。”
学生们的校园文学作品相继获奖或发表出版:《春风十里不如你》获得江西省二等奖,《他是那个不愿摒弃的旧时代》获得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活动一等奖;发表《王牌学院》网络小说29.43万字,人气43.56万,《妖魂录》网络玄幻小说,3.65万字;出版散文合集《朝着光明前进,生活不会辜负你》《巅峰属于坚持攀登者》《奋斗不一定能带来成功,但一定能带来成长》《总有人成功,為什么不是你》《相信自己,相信梦想》《你可以荒废一时,但不能荒废一辈子》……
创意写作,创意未来:点亮农村孩子的文学梦
芦溪镇中学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于是我们尝试利用农民画(芦溪县源南乡被誉为农民画之乡)引导学生根据农时积极参加劳动,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生活,反思生活,身心健康成长。学生写了很多与劳动有关的作品,如《喂鹅》《落花生》《浇白菜》等,既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又体验到了劳动后的喜悦;既强健了体魄,又增长了劳动知识。他们在劳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真正做到“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
芦溪镇中学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结合校园文学活动实践,践行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办好班刊,指导学生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如芦溪镇中学“尚读悦写”校园阅读马拉松互动;依托文学社团“忆尘文学社”,指导学生开展话剧节、诗歌节、朗诵节、课本剧表演、文学人物模拟秀等文学欣赏、创作和表演活动;开设“文学课堂”“编辑排版课”“摄影课程”,组织探究小组,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文学探究活动,自编校本课程《名著的有效性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名篇,借鉴名家名作,提高写作水平。学生陆续写出了《末日》《被风拨开的它啊》《我自凡人,何向神明》《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记》等剧本。这些扎扎实实的举措,让学生有了更为广阔、更加多彩的课堂,让他们享受到了自主性、个性化发展的快乐。
可喜的是,“忆尘”文学社还得到了《中学时代》杂志的大力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的关注。2018年10月31日,在第八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文学家教育成果交流会上,叶圣陶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女士也对“忆尘”文学社寄予了厚望,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唐正立秘书长亲自对《校园文学发展学生写作素养的实践研究》进行了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在这新的精神指引下,校园文学将迎来发展机遇。
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调整,适应新的环境,寻找新的途径,同时又必须坚持——一手擎着文学的大旗,一手拉着教育的纤绳,对文学教育的探索永不止步。教师和学生一起来编织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到最有趣,大家一起在校园里发现好文学,种好校园文学实践研究的实验田,创意写作,创意未来。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普通一般课题《校园文学发展学生写作素养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18PTYB095)的研究成果]
践行文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用文学教育擦亮生命的底色
2019年7月25日上午,在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师高级研修班“北京元培班”开班典礼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先生,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贺信的重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学创作,他对中国文学70年来取得成绩充分肯定,值得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思考。
教师用班级学生文学阅读和写作的实践证明,学生文学阅读写作和中考、高考是不矛盾的,是可以做到相得益彰的。文学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最佳方式,是在现实生活之外创造的第二世界,语文教师应引导青少年进行文学创作、创意写作、创意未来,在校园里发现好文学,种好校园文学实践研究的实验田。
以校园文学社团为抓手:办好文学社刊,推出代表作品
学校在多年前曾经创办过文学社,名为“濂溪”文学社,但已多年没有开展活动,于是我向校长申请,重启文学社,校长同意将文学社改名,于是便有了“忆尘”文学社。随着我主持的两个省级课题(省基础教育课题《名著阅读教学与提高写作素养有效链接的实践研究》、省教育规划课题《校园文学发展学生写作素养的实践研究》)的成功立项,“忆尘”文学社的活动也进展顺利。文学社重启之后,我引领社员积极开展写作活动,同时印刷社刊,刊发学生的优秀文章,让全年级的学生学习,并积极地向全国各地的报刊推荐学生的优秀作文。
林敏琪、方子悦、徐怡雯、马江燕、欧阳雅婕、彭怡婕、朱凝婧、吴培煜、彭俊杰等十几位同学的作品不断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了收获,有了获得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我们这个团队中来,越来越喜欢写作,有的同学甚至想成为作家。
朱凝婧同学、彭俊杰同学还被评为了《中学时代》杂志的优秀小记者,成为该杂志的封面人物。已经就读高中的胡博韬同学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完成一篇作文到去找老师修改,锤炼语言,组织文、句、段的关系,再到重新写作,文章浴火重生,最终发表、出版,我非常感谢刘老师,感谢她的悉心指导、热心支持,我会在写作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不辜负老师的期望,用笔书写自己的人生。”
学生们的校园文学作品相继获奖或发表出版:《春风十里不如你》获得江西省二等奖,《他是那个不愿摒弃的旧时代》获得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活动一等奖;发表《王牌学院》网络小说29.43万字,人气43.56万,《妖魂录》网络玄幻小说,3.65万字;出版散文合集《朝着光明前进,生活不会辜负你》《巅峰属于坚持攀登者》《奋斗不一定能带来成功,但一定能带来成长》《总有人成功,為什么不是你》《相信自己,相信梦想》《你可以荒废一时,但不能荒废一辈子》……
创意写作,创意未来:点亮农村孩子的文学梦
芦溪镇中学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于是我们尝试利用农民画(芦溪县源南乡被誉为农民画之乡)引导学生根据农时积极参加劳动,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生活,反思生活,身心健康成长。学生写了很多与劳动有关的作品,如《喂鹅》《落花生》《浇白菜》等,既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又体验到了劳动后的喜悦;既强健了体魄,又增长了劳动知识。他们在劳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真正做到“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
芦溪镇中学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结合校园文学活动实践,践行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办好班刊,指导学生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如芦溪镇中学“尚读悦写”校园阅读马拉松互动;依托文学社团“忆尘文学社”,指导学生开展话剧节、诗歌节、朗诵节、课本剧表演、文学人物模拟秀等文学欣赏、创作和表演活动;开设“文学课堂”“编辑排版课”“摄影课程”,组织探究小组,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文学探究活动,自编校本课程《名著的有效性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名篇,借鉴名家名作,提高写作水平。学生陆续写出了《末日》《被风拨开的它啊》《我自凡人,何向神明》《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记》等剧本。这些扎扎实实的举措,让学生有了更为广阔、更加多彩的课堂,让他们享受到了自主性、个性化发展的快乐。
可喜的是,“忆尘”文学社还得到了《中学时代》杂志的大力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的关注。2018年10月31日,在第八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文学家教育成果交流会上,叶圣陶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女士也对“忆尘”文学社寄予了厚望,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唐正立秘书长亲自对《校园文学发展学生写作素养的实践研究》进行了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在这新的精神指引下,校园文学将迎来发展机遇。
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调整,适应新的环境,寻找新的途径,同时又必须坚持——一手擎着文学的大旗,一手拉着教育的纤绳,对文学教育的探索永不止步。教师和学生一起来编织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到最有趣,大家一起在校园里发现好文学,种好校园文学实践研究的实验田,创意写作,创意未来。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普通一般课题《校园文学发展学生写作素养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18PTYB09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