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如何在新媒体视野下创新开展少先队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探索“智慧队建”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上海市普陀区少先队用互联网思维助力少先队改革攻坚,自主开发“先锋App”,创新组织教育“媒体化”新模式,开拓少先队工作新阵线。
精准队建“点”,协同“布线”
互相联动的少先队工作格局是如何构架的?普陀少工委的指导思想是:占领新媒体阵地是做好少先队工作的有力武器。少先队组织应该建立起传统手段和新媒体充分融合,多层次、广覆盖的引导动员体系。
小学阶段的入队和中学阶段的建队是少先队组织教育的两个关键时间点。普陀区少工委研发的“先锋App”,精准抓住队建起始点,设置“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二年级少先队入队课程和“建设新中队迈好初中第一步”六年级组织教育网上课程内容。
App的研发团队由普陀区少工委组建而成,教育局和少工委“双线”协同领导,内容策划与技术支持“双线”协作创新,线上少先队知识学习与线下争章活动实践“双线”协同设计。
“先锋App”的内容研发,抓准入队建关键点.由少工委牵头,携手少先队工作的专家名师、优秀辅导员团队,以及研学教育、互联网企业等专业人士,协同“布线”。 融合研学“变”,有效“联线” 组织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的样态是如何形成的?普陀少工委的工作思路是:促进全区少先队员、家长、辅导员共同“线上”参与课程学习,通过看、听、说、记、做全方面“线下”体验,在网上完成争章任务,用大数据动态记录队员学习与实践过程。
少年儿童入队前,可以在线上学习“六知”课程,完成“五会一做”任务。普陀区少工委设计开发的“六知”动画课程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为即将人队的少年儿童精准梳理相关知识。辅导员团队特别设计了一套少先队入队预习课程巩固所学知识。如“会系红领巾”的预习课程中,除了图文并茂的讲解,还请学习者念一首“我把领巾系胸前”的儿歌,并上传音频至“笔记”互动区。又如“会呼号”的预习课程中,不仅讲解了呼号的含义、内容、意义和具体动作,还设置一项需要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的小任务。“五会”即会系红领巾、会正确行队礼、会唱队歌、会呼号、会读入队誓词, “一做”即在入队前做一件好事。每一位学习者都将在“先锋App”形成一份个性化报告,生成个人学习任务档案,同时,可以获得一枚星星火炬奖章。
“先锋App”的互动课程,引发活动形式的变革,将组织教育生动地影响给儿童,并以研学的样态促发队员自主参与体验,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活动空间的联动,有效“联线”。
驱动自主“力”,全员“上线”
少先队组织的引导动员体系是如何发力的?普陀少工委的实施策略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直接倾听少年儿童心声,充分发挥网上课程互动性强、可视化、可体验的优势为少先队组织教育注入全新活力。
普陀区少工委针对六年级少先队员推出中学组织教育网上课程。课程包括六个板块,每个板块设置相应任务。思:我为“四作风”代言。重温少先队的红色革命历史,理解少先队“四作风”(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内容要求,以“知识的阵地”之微论坛的形式讨论“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少先队员”,上传“我在队旗下成长”“我为红领巾添光彩”演讲活动照片。立:我換领巾立志向。上传学校举行授初中少先队员标志——大号红领巾的仪式照片,呈现少先队“人大领巾大,人大责任大,人大志向大”的立志教育场景。建:我为新中队献计。开展“夸夸我的新中队” “我为新中队献一计”的头脑风暴活动。做:我为岗位添新彩。参与红领巾小阵地的管理,分设服务岗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我的岗位我做主”的晒岗活动,可以上传岗位服务记录、实践心语等活动记录,不拘一格地打造图文并茂、个性化的“晒岗任务单”,迈好中学第一步。评:我给干部打打分。成立网上红领巾议事厅,设立队干部监督岗,召开中队干部述职视频会,完成“我给队干部打打分” “红领巾民主议事”等组织教育活动课题。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学先锋、做榜样”,发现身边的先锋榜样,设计一张采访任务单,呈现榜样的力量,同时上传与身边榜样的合影。
相较于二年级少先队入队网上课程,针对六年级队员开发的课程在课程评价体系中纳入了更多参与者。队员、课程导师、家长都可以参与其中。队员可以通过完成课程的预习和笔记任务,获得完整的个人课程学习报告;课程导师对队员们完成的任务进行回复、精选,队员上传的任务笔记可以在留言区收获辅导员或同伴的点赞和评论,这样的互动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队员的学习热情;家长可以在“先锋App”中填写问卷,并留下对此次组织教育活动的寄语。
“先锋App”的综合评价功能,记录队员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实现了数据的贯通,激发了少先队员自主自发的能动力,全员“上线”。
打造“智慧少先队”,创新少先队工作的途径,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互相联动的少先队工作格局,是贯彻落实《少先队改革方案》的重要体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少年儿童了解资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新空间。少年儿童在哪里,少先队组织就要在哪里。因此,研发梳理少先队组织的“先锋App”,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
精准队建“点”,协同“布线”
互相联动的少先队工作格局是如何构架的?普陀少工委的指导思想是:占领新媒体阵地是做好少先队工作的有力武器。少先队组织应该建立起传统手段和新媒体充分融合,多层次、广覆盖的引导动员体系。
小学阶段的入队和中学阶段的建队是少先队组织教育的两个关键时间点。普陀区少工委研发的“先锋App”,精准抓住队建起始点,设置“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二年级少先队入队课程和“建设新中队迈好初中第一步”六年级组织教育网上课程内容。
App的研发团队由普陀区少工委组建而成,教育局和少工委“双线”协同领导,内容策划与技术支持“双线”协作创新,线上少先队知识学习与线下争章活动实践“双线”协同设计。
“先锋App”的内容研发,抓准入队建关键点.由少工委牵头,携手少先队工作的专家名师、优秀辅导员团队,以及研学教育、互联网企业等专业人士,协同“布线”。 融合研学“变”,有效“联线” 组织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的样态是如何形成的?普陀少工委的工作思路是:促进全区少先队员、家长、辅导员共同“线上”参与课程学习,通过看、听、说、记、做全方面“线下”体验,在网上完成争章任务,用大数据动态记录队员学习与实践过程。
少年儿童入队前,可以在线上学习“六知”课程,完成“五会一做”任务。普陀区少工委设计开发的“六知”动画课程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为即将人队的少年儿童精准梳理相关知识。辅导员团队特别设计了一套少先队入队预习课程巩固所学知识。如“会系红领巾”的预习课程中,除了图文并茂的讲解,还请学习者念一首“我把领巾系胸前”的儿歌,并上传音频至“笔记”互动区。又如“会呼号”的预习课程中,不仅讲解了呼号的含义、内容、意义和具体动作,还设置一项需要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的小任务。“五会”即会系红领巾、会正确行队礼、会唱队歌、会呼号、会读入队誓词, “一做”即在入队前做一件好事。每一位学习者都将在“先锋App”形成一份个性化报告,生成个人学习任务档案,同时,可以获得一枚星星火炬奖章。
“先锋App”的互动课程,引发活动形式的变革,将组织教育生动地影响给儿童,并以研学的样态促发队员自主参与体验,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活动空间的联动,有效“联线”。
驱动自主“力”,全员“上线”
少先队组织的引导动员体系是如何发力的?普陀少工委的实施策略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直接倾听少年儿童心声,充分发挥网上课程互动性强、可视化、可体验的优势为少先队组织教育注入全新活力。
普陀区少工委针对六年级少先队员推出中学组织教育网上课程。课程包括六个板块,每个板块设置相应任务。思:我为“四作风”代言。重温少先队的红色革命历史,理解少先队“四作风”(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内容要求,以“知识的阵地”之微论坛的形式讨论“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少先队员”,上传“我在队旗下成长”“我为红领巾添光彩”演讲活动照片。立:我換领巾立志向。上传学校举行授初中少先队员标志——大号红领巾的仪式照片,呈现少先队“人大领巾大,人大责任大,人大志向大”的立志教育场景。建:我为新中队献计。开展“夸夸我的新中队” “我为新中队献一计”的头脑风暴活动。做:我为岗位添新彩。参与红领巾小阵地的管理,分设服务岗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我的岗位我做主”的晒岗活动,可以上传岗位服务记录、实践心语等活动记录,不拘一格地打造图文并茂、个性化的“晒岗任务单”,迈好中学第一步。评:我给干部打打分。成立网上红领巾议事厅,设立队干部监督岗,召开中队干部述职视频会,完成“我给队干部打打分” “红领巾民主议事”等组织教育活动课题。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学先锋、做榜样”,发现身边的先锋榜样,设计一张采访任务单,呈现榜样的力量,同时上传与身边榜样的合影。
相较于二年级少先队入队网上课程,针对六年级队员开发的课程在课程评价体系中纳入了更多参与者。队员、课程导师、家长都可以参与其中。队员可以通过完成课程的预习和笔记任务,获得完整的个人课程学习报告;课程导师对队员们完成的任务进行回复、精选,队员上传的任务笔记可以在留言区收获辅导员或同伴的点赞和评论,这样的互动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队员的学习热情;家长可以在“先锋App”中填写问卷,并留下对此次组织教育活动的寄语。
“先锋App”的综合评价功能,记录队员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实现了数据的贯通,激发了少先队员自主自发的能动力,全员“上线”。
打造“智慧少先队”,创新少先队工作的途径,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互相联动的少先队工作格局,是贯彻落实《少先队改革方案》的重要体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少年儿童了解资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新空间。少年儿童在哪里,少先队组织就要在哪里。因此,研发梳理少先队组织的“先锋App”,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